公众服务首页
司法行政人员首页
欢迎您访问司法行政(法律服务)案例库
首页 > 通过正向激励法帮助戒毒人员陈某重塑戒治信心的案例

通过正向激励法帮助戒毒人员陈某重塑戒治信心的案例

分享
案例内容
【案例背景】

正向激励法是以激励期望为主,通过积极正面的言语激励、成功励志故事的激励、家庭帮教正向支持的激励等方式,帮助情绪低落的人转变心理意向,对人的心理和行为进行正向“引导式”强化,通过调动人的积极性成为一种内在驱动力,进而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帮助情绪低落的人走出心理困惑,有效改善不良情绪。本案例利用正向激励法,较好地帮助戒毒人员陈某调节负性情绪,重塑戒治信心。

【案例基本情况】

(一)基本情况

戒毒人员陈某,女,1984年5月出生,南京人,大专文化,未婚。陈某从小生长在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里,母亲是舞蹈老师,父亲为高中教师,一直以来陈某的成长都伴随着父母的陪伴和关爱。陈某入所前为一名建筑设计师,有一个交往长达十年的男友,两人后来因观念不和、争执不断而分手。分手后陈某一直处于一蹶不振的状态,面对感情上的挫折感到无力、不知所措,就在这段低迷期,陈某经朋友介绍接触到毒品,渴望能够通过吸食毒品短暂忘却情感上的坎坷进而逃避现实。

入所后,陈某不能适应戒毒所的戒治环境,身份的转变以及与父母的长时间分离,使得从小在父母陪伴呵护下的她无所适从。因此,每次父母来所探访时,陈某都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痛哭流涕。一次探访,陈某发现父亲没有来,只有母亲一个人前来,经与母亲短暂交谈后得知父亲近期频繁胃部不适,至医院检查后医生诊断为胃窦癌早期,目前正在医院接受治疗。陈某知晓父亲的病情后担心不已。经同小组其他戒毒人员反映,在得知父亲生病后,陈某经常性失眠,夜间起夜频繁,分管民警也关注到陈某在车间习艺劳动时经常存在心不在焉的情况,戒治态度较之前相比有一定的消极倾向,与其谈心谈话时言语也吐露出负性情绪,内心感到矛盾又无助。

(二)方案制定

1.正向引导,解开心结。民警对其采取个别谈话,深入了解和把握陈某心中的顾虑,通过积极正向的引导,帮助其解开心结,安心戒治。

2.励志故事,激励人心。对于陈某悲观消沉的现实状态,民警拟采取为其讲述励志故事的方式,提供正向鼓励,促使陈某敢于面对现实中的坎坷与波折,更有勇气面对接下来的戒治生活。

3.亲情桥梁,重塑信心。积极为陈某搭建亲情沟通的桥梁,善于利用亲情帮教的正向作用,帮助陈某重塑戒治信心。

(三)方案实施

1.搭心桥,化心结

陈某平日里性格较为内向,心中有心事导致晚间睡眠不好的情况也一直未向民警吐露。在一次民警带其拨打亲情电话后,她主动留下希望和民警谈谈心,民警欣然接受,随后带其来到大队谈话咨询室,坐下后陈某向民警倾诉最近内心的担忧,陈某说,自那次会见没有见到父亲后,她的心里一直忧心忡忡,虽然母亲告知其不要担心,家里有她照顾父亲,作为女儿只要在戒毒所里好好戒治就是父亲最希望也是最期盼看到的。可是她怎能真的不担心呢,民警先是安抚其情绪,向她表示理解她当前的处境和感受后,与陈某分享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到的有关胃窦癌的相关信息,胃窦癌其实就是胃的进出口的一部分出现了癌变,好在陈某父亲病症发现的较早,经诊断为早期阶段,在医学案例中这类早期患者治愈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面对父亲的病情要以一个良好的心态去面对,大队民警也会定期与其母亲联系,实时了解和掌握其父亲的治疗情况,父亲目前在住院积极配合治疗,病情稳定。

2.学典型,焕新生

我所教育科一直以来都在举办戒毒沙龙活动,通过邀请长期保持操守的成功戒毒典型为所内戒毒人员现身说法,分享戒毒经验以及出所后的目标规划及方向。民警利用教育日结合戒毒典型王某出所后成为一名禁毒宣传志愿者的经历为陈某讲述了她戒毒路上的故事。王某在所戒毒期间,是家人的不离不弃和大队民警的坚定与支持伴随她度过了两年的漫长戒期,出所后的王某一直想用自己的亲身经历以身作则,宣传禁毒知识,通过层层报名筛选,她如愿成为了一名禁毒宣传志愿者,先后至学校、社区、企业等地进行宣传活动,取得了不错的反响,她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她的成功蜕变。一例例成功的戒毒典型,一个个动人的戒毒故事,让陈某慢慢意识到没有一帆风顺的人生,要相信在布满荆棘地道路上定会出现转机,只要你愿意付出努力和坚持,既来之则安之,她想要抓住在戒毒所内的戒治生活,让父母看到一个全新的她,重焕新生的她。

3.暖亲情,促矫治

陈某由于情况特殊,大队为其增加拨打亲情电话频次,使其能够及时的与家人沟通了解父亲的病情,在民警的开导鼓励下,她从原先的悲观消沉逐渐学会在电话中安慰母亲,体谅母亲独自照顾家里的辛苦,母亲也劝导其安心在所内戒治,父亲的病情已经在渐渐好转。父亲由于住院治疗,不便来所会见,民警积极为陈某申请视频探访,帮助其与许久未见的父亲相隔屏幕能说说话、见上一面。视频中,她看着父亲因为生病而憔悴的面庞,不禁心疼的哽咽住了,往日精壮强健的父亲却卧倒在病床上,而父亲却在屏幕那头微笑着对她说:女儿,爸爸只要你好好的,我和妈妈在家里等着你回来。话音未落,陈某的眼泪止不住的翻涌而出,一边连连点头应着父亲的话:我一定会的,您千万要保重!话语掷地有声又充满力量。陈某与父亲视频探访没几日又恰逢“母亲节”,陈某积极报名参与了所部组织的“母亲节”感恩主题教育活动,在“我和妈妈的故事”分享活动中,陈某回忆起童年至今和母亲的点滴趣事与同戒分享,大队还借此契机特别邀请了陈某的母亲来所参加活动,陈某此前参与过所内组织的插花职业培训班,她凭借丰富的想象力和插花技巧,为母亲献上了“专属花束”,感恩母亲的养育之恩。

(四)戒治成效

陈某在民警正向激励法的帮助下,通过民警悉心、关切的正向引导,聆听励志戒毒故事以及亲情帮教的感召下,陈某深受触动,自身存在的不良负性情绪也逐渐得到调节,最终达到认知重建、重塑自信的效果,陈某整体精神面貌也得到好转,经同戒反映,陈某睡眠质量也得到了提高。

【案例思考】

(一)谈心谈话要有“深度”

在日常管教工作当中,民警对戒毒人员进行谈心谈话是一项最基础也是一项尤为重要的工作。谈心谈话需要讲究方式方法,要学会放下偏见,感情上将心比心,真诚相待,沟通交流时做到知己知彼、注意技巧,要谈的透彻、谈的有深度,全面细致的掌握戒毒人员的基本情况及目前存在的困惑症结,为今后的教育转化改造开好道、铺平路。

(二)因人施策要有“力度”

戒毒民警要根据每名戒毒人员的年龄、性格、家庭、吸毒成瘾原因、个人成长环境背景及入所前经历等多方面进行深入剖析,通过不断总结经验选择出适合的管理教育方法并加以运用。本案例中的陈某由于父亲患病后,感到焦虑不安,在日常戒治当中产生一定负性情绪,而在对其采取正向激励的帮助之下,负性情绪有所改善,陈某也重新燃起了对今后戒治生活的信心和希望。

(三)教育转化要有“温度”

戒毒人员的教育矫治工作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每一例成功的戒毒典型背后都离不开民警的辛勤付出和努力,我们在日常管理教育过程中需要真正做到设身处地,无论在日常戒治中还是学习生活上,尽可能的为她们提供帮助,既要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利用好职业技能培训、就业指导等契机为她们解除后顾之忧,为每名戒毒人员提供更加精准的帮扶,让她们虽身处高墙之内,却倍感温暖。

(四)专业层面要有“广度”

随着当前禁毒戒毒形势的不断变化,作为戒毒民警要能够与时俱进,进一步提高工作科学化、专业化水平。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教育戒治方法,有针对性的开拓各类戒治手段,增强同后续照管站、专业社工组织等的交流学习,推行专业化人才建设长效机制,推进戒毒工作迈上新台阶。

您的满意度:
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您的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