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服务首页
司法行政人员首页
欢迎您访问司法行政(法律服务)案例库
首页 > 通过虚拟现实训练降低戒毒人员毒品渴求度的矫治案例

通过虚拟现实训练降低戒毒人员毒品渴求度的矫治案例

分享
案例内容
【案例背景】

当前“以人为本、科学戒毒”的原则不断深入,许多心理治疗技术被引入戒毒康复工作,其中厌恶疗法对治疗毒瘾存在明显效果。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戒毒治疗技术也在与时俱进,虚拟现实以其良好的互动性、沉浸性和构想性的特点成为矫正毒瘾、降低心理依赖的重要创新技术。在智慧戒毒潮流的引领下,山西省太原新店戒毒所采用虚拟现实毒瘾评估矫正系统对85位甲基苯丙胺(冰毒)戒毒人员进行一年期群体心理干预跟踪调查,通过对戒毒人员毒瘾渴求程度的客观量化评测,帮助其减轻心理依赖,降低毒瘾渴求度和复吸率,更好地帮助他们顺利回归社会,为建设无毒社会作出贡献。

【案例基本情况】

1.研究方法

1.1研究对象

在2020年5月至2021年2月期间,山西省太原市新店戒毒所借助虚拟现实毒瘾评估矫正系统对85名吸毒者进行评测和矫正训练,其剩余戒期均在一年以上。

根据虚拟现实毒瘾评估矫正系统适用人群标准,本研究中参与矫治训练的戒毒人员具备以下条件:

(1)戒毒人员自愿参加;

(2)具有明确的甲基苯丙胺(冰毒)吸毒史;

(3)年龄分布在18至60周岁范围之间;

(4)进入强制戒毒所后已成功脱离生理戒毒期;

(5)无精神类疾病历史(如精神分裂症等);

(6)无心脑血管类疾病历史 (如高血压等);

(7)无神经系统类疾病历史 (如癫痫等);

(8)无严重躯体疾病 (如上下肢损伤者等)。

1.2研究工具

虚拟现实毒瘾评估矫正系统

虚拟现实毒瘾评估矫正系统是将心理学中厌恶疗法与虚拟现实技术相结合,创建了视、听、触等感觉逼真的虚拟时空世界,让使用者与计算机发生互动,让其沉浸在计算机所创造充满自然感受的人造环境中,其基于记忆提取和厌恶治疗产生的对抗性条件化作用,通过线索诱发范式和心电数据采集分析,对各类毒品特别是甲基苯丙胺渴求度进行科学、有效而系统的评估及矫治。虚拟现实技术相较于传统视觉材料,能够从多方位多角度还原与成瘾相关的场景和线索,诱发更高程度的渴求,并且能够提供逼真自然的社交互动情境,例如与同伴谈论吸毒相关话题、共同进行吸毒等行为。该技术的核心逻辑首先是诱发对毒品或相关线索的依赖或愉悦感,即记忆提取;再通过长时间的厌恶治疗来对抗和改写原有的条件化联结,进而建立厌恶性条件化联结,并不断进行心理干预,致使该联结逐渐稳定,从而摆脱毒瘾,适应社会。

该系统包括静息模式、测毒模式、戒毒模式和放松模式四个模块。在静息模式状态下,做到训练前深吸缓呼、平心静息、放松调整好身心状态;测毒模式通过收集心电数据,准确了解掌握戒毒人员当下对毒品渴求状态;在戒毒模式状态下训练戒毒人员在高危情景下的应急反应和行为方式;在放松模式过程中使戒毒人员放松身心,进一步强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意愿,以佩戴心电采集、“VR”眼罩、耳机自动检测反应数据。

1.3研究方法

1.3.1前期准备

戒毒所先后两次组织开展虚拟现实毒瘾评估矫正系统理论与实操培训,专兼职心理咨询师、民警等二十余人参加了实操技能培训,各大队选取戒毒人员代表25人率先体验了虚拟现实毒瘾评估矫正系统的课程,从队伍专业性着手,提高了戒治工作科学化、专业化水平,实现心理矫治工作智慧化和精准化水平。同时为确保训练时间和人员得到有效保障,该所在疫情期间严格执行防控消杀保护措施,规定了训练时间、对象、限制条件和操作流程等保障性措施,充分发挥虚拟现实技术在戒毒人员戒除毒瘾的科学化、专业化职能作用。

1.3.2实验过程

戒毒所心理矫治中心组织戒毒人员开展虚拟现实毒瘾评估矫正训练,主要利用各大队教育基础日下午2:30—4:00,分批次组织各大队戒毒人员在专用功能室开展训练,每次进行1—2次课程治疗,6次课程为一个疗程,其中第1次课程治疗大约30分,包括静息态心电数据记录、第一次毒瘾测量、心理评估和第一次毒瘾治疗四个流程,第2至第5次课程时间大约15分,第6次课程进行毒瘾治疗、第二次毒瘾测量和心理评估,时间大约25分,一个疗程结束后,进行后续疗程。最后由系统研制企业所获得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绘制参与人员群体毒瘾渴求度数据分析变化曲线,验证虚拟现实毒瘾评估矫正系统的应用效果。

1.3.3后期处理

一是及时向大队反馈训练人员参与训练情况,做好训练后数据追踪观察和效果记录,巩固戒治成效。用科学理论和真实数据为参训对象做好后续拒毒防复吸能力训练;二是依据训练数据结果全面摸排冰毒类戒毒人员心理健康情况,按照“分类施策”和“一人一策”的要求确定个案化心理矫治方案,提高戒毒人员心理健康水平;三是尽管从2020年以来训练工作受疫情防控有所影响,但中心仍然坚持落实疫情防控措施的情况下,合理安排参训戒毒人员坚持常态化训练。每次训练结束后,由大队轮流清扫、消杀室内卫生,确保一人一机设备使用正常,环境卫生整洁、消杀及时。

2研究结果

2.1课程执行情况

此项工作开展以来,有85名戒毒人员从2020年5月以来坚持参与训练,训练课时普遍在12个课程以上,截止目前戒毒所系统软件显示人数达到116人,执行课程1120次,形成数据文件6720个。如表1所示,其中有59人完成一个疗程,但有26位人员因各种原因中断,未完成疗程1课程,无法判定其矫治成果。有35人完成完整的三个疗程的训练任务。其中,85位戒毒人员参与课程,38位人员初次评估为无渴求(对毒品的渴求程度与正常人接近)。

表1 虚拟现实技术矫治课程执行情况


    

一轮参与人数

疗程一

疗程二

疗程三

疗程四

疗程五

人数

85

59

48

35

7

3

2.2应用评估情况

2.2.1总体评估情况

(1)所有参与人员经过该段时间的毒瘾矫治,如表2所示,重度渴求的人员比例明显下降,而无渴求的人员比例明显大幅度上升。

(2)经过四个疗程的毒瘾矫治,高渴求比例逐渐降低,充分体现出虚拟现实毒瘾评估矫正系统对高度渴求成员的毒瘾渴求度抑制效果

表2 整体渴求度变化统计(比例)

2.2.2疗效三评估情况

在毒瘾矫治的所有疗程中,疗程三课程执行较多,数据分析有效性较高,其中完成三个疗程的参与人员有35人,有效人数30人(有效率85.7%)。在疗程三第一次毒瘾评估结果统计中,重度渴求人数10人,中度渴求人数12人,轻度渴求人数5人,无渴求人数3人。

在30位戒毒人员完成6次课程后,对其进行最后一次毒瘾评估,结果如表3所示:

(1)重度渴求人员:8人渴求度出现下降,进步率为80%;重度渴求人员10人中降为无渴求1人,治疗率达10%。

(2)中度渴求人员:11人渴求度出现下降,进步率为91.7%;中度渴求人员12人中降为无渴求7人,治疗率达58.3%。

(3)轻度渴求人员数:3人渴求度出现下降,进步率为60%;轻度渴求人员5人中降为无渴求3人,治疗率达60%。

表3 疗程三评估效果情况


基数评估(人数)

疗程三评估变化

进步率

治疗率

高渴求

中渴求

低渴求

无渴求

高度渴求人员

10

2

5

2

1

80%

10%

中度渴求人员

12

0

1

4

7

91.70%

58.30%

轻度渴求人员

5

0

0

2

3

60%

60%

3原因分析

根据研究结果显示,戒毒人员借助虚拟现实毒瘾评估矫正系统可以降低毒瘾渴求度,达到矫治效果,其原因主要分为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两方面,一方面是治疗技术的客观性与科学性,来源于戒毒工作的科学化发展趋势和评估矫正系统训练设备的专业性和系统化;另一方面是来自中心与大队紧密配合,戒毒人员高度配合和积极参与的戒治态度。

3.1客观原因

3.2.1戒治队伍专业化

在前期准备中,新店戒毒所两次开展虚拟现实毒瘾评估矫正系统理论与实操培训,并有专兼职心理咨询师、民警等二十余人参与其中,同时心理矫治中心多次下发训练室使用制度、训练具体事项和工作通知,明确训练对象、训练时间与责任人,以充分发挥虚拟现实技术帮助戒毒人员戒除毒瘾的专业化效能作用。

3.2.2虚拟现实技术的科学性

(1)突破传统治疗技术的局限性。虚拟现实技术能够最大程度还原与成瘾相关的线索及环境,比一般2D视觉材料诱发更高程度的毒瘾渴求度,更适用于毒品成瘾治疗。并且在传统疗法中,部分戒毒人员可能会因为紧张或担忧的情绪而出现欺诈、防备心理,阻碍戒治进度,而虚拟现实技术以良好的互动性、沉浸性和构想性可以让戒毒人员心理安全需求得以满足,以自然放松的状态进行治疗,从而有效达到降低渴求度的效果。

(2)提供客观量化评估结果。虚拟现实毒瘾评估矫正系统不仅采用传统问卷形式视觉类比尺度(VAS)进行主观评估,还借助科学仪器来评估生理讯号,进行数据量化,为戒毒诊断评估工作提供了客观和标准化的指标,改变了过去对戒毒人员毒品依赖程度缺乏客观数据支持的状态,有利于更加科学真实地了解戒毒人员实际戒断症状水平。

(3)秉持“以人为本”原则,保障身心健康安全。戒毒人员在逼真的虚拟现实技术中可以诱发毒瘾渴求度,并在戒毒模式下诱发厌恶和不满的情绪,但在此过程中并不会对其造成身体上的伤害,并且在封闭性和保密性良好的环境下,可以有效降低戒毒人员的紧张忧虑情绪,戒除防备心理。同时相较于传统的药物刺激和电刺激等厌恶疗法更加人性化,保障戒毒人员的身心安全。

(4)确定靶症状,针对性进行干预矫治。在虚拟现实毒瘾评估矫正系统中,可以利用实时心电测量设备,对戒毒人员在静息模式下的心电数据和测毒模式下的心电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可以快速筛选出个体可能的最主要的靶症状,即毒品或诱发毒瘾的不良行为。并在该系统下可以了解每个参与人员的训练数据及其变化的趋势,进而实现对所内戒毒人员的长效追踪评估,有针对性地进行干预和制定教育矫治个案,有效降低复吸率。

3.2主观原因

在矫治工作中,共有85位戒毒人员参与课程,其中38位人员在初次评估中为无渴求,表示44.7%的戒毒人员保持着较为积极的态度,他们认识到滥用毒品的危害,能够正视自我并建立戒除毒瘾的信念,对未来充满信心,感到积极乐观,所以在戒毒治疗技术干预下,他们乐于参与其中,以达到降低毒瘾渴求度,回归社会的目的。并且在虚拟现实技术呈现的生动形象的情境中,戒毒人员不会觉得乏味无聊,从而提高参与度与配合度,能够有效发挥虚拟现实毒瘾评估矫正系统的应用效果。

在戒毒人员个人因素和戒治工作专业化等客观因素影响下,虚拟现实技术在戒毒工作中得以有效应用,实现戒治工作智慧化发展,帮助戒毒场所更有针对性的开展智慧戒毒、专业戒毒、科技戒毒进程,推动新时代戒毒工作的高质量发展。

【案例思考】

在当前智慧戒毒、科学戒治潮流的引领下,引进虚拟现实毒瘾评估矫正系统,对所内戒毒人员进行评估与矫治,并达到了降低毒瘾渴求度的戒治结果。这不仅可以让戒毒人员从认知、情绪和意志力、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力等方面,强化戒毒动机,提高防复吸能力,还可以从认知、心理上摆脱心瘾依赖,从意志、行为上巩固戒毒信念,提高戒断率、降低复吸率。

(1)大力推广虚拟现实戒毒矫治技术

虚拟现实毒瘾评估矫正系统,不仅有效降低了戒毒人员对毒品的渴求度,还建立了较为稳定的条件化联结,矫正了戒毒人员对甲基苯丙胺新型毒品及其他相关不良行为的错误认知,巩固了戒治效果,相较于传统矫治手段更加科学和有效,在科学戒毒进程中迈出了一大步,今后还需要大力推广虚拟现实戒毒技术,与设备研发企业机构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开发衍生新产品,将使用范围扩大到其他传统毒品的戒毒人员中,并推广至全省乃至全国的戒毒工作中,共同推进科学戒毒的新征程。

(2)完善虚拟现实戒毒矫治工作的全面性

建议加大虚拟现实毒瘾评估训练手段干预前,做好前期摄入性会谈工作。了解戒毒人员的情况和解析戒毒人员的心理特征和内在需要,在虚拟现实技术矫治过程中要关注参与人员的情绪、行为变化,对出现身体不适,身体冒汗、情绪烦躁的训练人员,适时进行调整休息,防止发生意外心理创伤事件。并事后对其进行再次访谈和追踪观察,了解之前戒毒人员吸毒场景和相关吸毒创伤记忆,做好后期观察反馈和个案化矫治记录。也可在戒除前做好与所在公安机关、社区人员、家属子女信息反馈,关注戒毒人员回归社会后的戒断操守率和生活轨迹,防止出现在高危情境下再次复吸,确保解戒人员安全度过复吸高发期。

(3)矫治手段多元化

虚拟现实技术虽然在戒毒工作中取得了数据量化评测效果,还应该在全国统一戒毒模式实体化运行的基础上,心理矫治中心还应采取虚拟现实+治疗技术,巩固戒治效果,例如表达性艺术疗法、合理情绪疗法和正念等心理治疗手段,辅助团体心理辅导、个体咨询以及其他教育矫治、康复训练手段,达到矫治手段多样化。同时应对智能时代的发展开展手机智能、人工智能等回归社会适应前实用性、功能化生活技能培训,防止他们与社会脱节产生的无能感、无助感,实现以良好心态、融入社会的戒治目标。

下一步还可以利用虚拟现实戒毒矫治技术,加强与戒毒人员所在公安、司法所、社区康复站、家庭等多放力量的支持介入和信息共享,相互帮扶,积极配合,打通戒毒人员后续照管帮扶最后一公里。

您的满意度:
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您的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