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服务首页
司法行政人员首页
欢迎您访问司法行政(法律服务)案例库
首页 > 帮助戒毒人员改善人际交往技巧的案例

帮助戒毒人员改善人际交往技巧的案例

分享
案例内容
【案例背景】

戒毒场所内一些戒毒人员因为年轻或者因没有相关的人际交往知识,不知道怎么结交朋友,有的戒毒人员,为了结交朋友而采用一些比较过激的办法,如故意讽刺挖苦别人,乱开别人玩笑,甚至主动去帮别人打架等,以博得别人的好感。但这些手段往往又弄巧成拙,引发反感,导致人际关系更疏远。

龚某,23岁,吸食新型毒品两年多。龚某出生在内蒙古,6岁多父母离异,然后在重庆(父亲家)、江西(母亲家)等地轮流生活。12岁以后主要是和父亲在一起。父亲外出打工时,会把他交到亲戚家抚养,有时也会受歧视和欺凌、感到压抑,无家暴史。中专毕业,谈过两次恋爱,入所前曾在房地产公司做销售工作。

龚某在康复巩固期被分配到了五大队,队上氛围让他感觉心情很舒畅,喜欢和其他戒毒人员开玩笑、嬉笑打闹。刚开始朋友还挺多,但很奇怪的是身边的朋友越来越少,以至于后来没有什么人愿意和他玩了。他很苦恼,希望能重新引起别人的重视和关注。于是他开始按照别人的要求,改变自己,比如少说话,以迎合别人,但没有效果。于是他又改变想法,琢磨着要弄点事出来,如通过帮朋友出头来获得朋友的好感。在这样的认知驱使下,龚某无事生非,主动帮其朋友打骂新入所人员,民警多次对他进行批评教育,他认错态度挺好,但是依然没有改变,民警无奈,于是让他寻求心理帮助。

【案例基本情况】

一、分析和制定方案。

龚某倾诉欲望挺强,语言流畅、逻辑思维正常,无精神障碍症状。龚某年轻,敏感,渴望和其他戒毒人员一起交流,但却不知道如何获得朋友,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非常欠缺。龚某幼年时父母离异,由于双方居住地相距甚远使龚某长期得不到父、母完整的关爱,他对父母有不理解,有愤怒。也因为没有感受到父母的爱,他更渴望得到朋友的爱和关注。

矫治方案从改变认知入手,首先让龚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然后运用卡内基《人性的弱点》里面的相关内容,教授他如何正确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最后要提升其自我价值感,提升个人道德品质与修养。

二、实施过程。

(一)第一阶段:建立正确认知

1、回忆往事,珍惜父母的爱

在咨询过程中咨询师把话题引到龚某幼年的生活经历上,让他谈谈父母和他小时候的一些故事,特别是父母关爱他的一些往事。龚某在叙述时特别提到,母亲知道他被强制隔离戒毒以后,冒着酷暑专门从江西赶到重庆,在龚某父亲的陪同下到所里看望他。当他见到母亲那一刻,他的眼泪一下子就涌出来了。说到这些,龚某又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眼泪……

咨询师等他情绪平复下来后,咨询师问龚某,你爸爸妈妈是爱你的吗?龚某回答:我以前觉得父母是不爱我的,我进戒毒所后,才感觉到他们对我的爱,其实很深。

2、改变错误做法,运用正确的人际交往方式

卡耐基在《人性的弱点》一书中,告诉了人们很多处世的基本原则如:真心诚意地对别人感兴趣;真诚地赞美;尽量不要去批评、指责别人;保全对方的面子;鼓励对方多说;管住自己的舌头;用耳朵来交谈,做一个好的倾听者;谈论别人感兴趣的事物;让对方感到自己重要,等等。心理咨询师结合龚某的实际,告诉他怎么去结交朋友。

(1)少损人。不能以嘲笑、捉弄别人为手段,更不能嘲弄别人的缺点,或拿着别人的隐私去哗众取宠;要从内心接受朋友,多看到身边人的优点,学会包容,容忍别人的缺点,其他人才会愿意和你呆在一起。

(2)赞美人。学会真诚地赞美朋友,发自内心地欣赏朋友。在众人面前,多夸奖朋友,维护朋友的面子……要明白朋友真正需要的是尊重。“敬人者,人恒敬之。”

咨询师还特别提到:“你帮朋友打架,朋友感激你了吗?”

龚某说:“没有呀,我帮他们出头打架,他们反被民警调查,被问有没有指使我,还被民警批评,他们觉得自己很无辜……”咨询师问:“那你是怎么想的呢?”龚某说:“我知道自己错了,以后再也不会出现这些事情了!”

(3)多助人。咨询师给龚某讲“上善若水”的道理。在人际交往中要少占便宜,能吃亏,要助人为乐、慷慨仗义,朋友自然就多了。还讲了一些名人轶事,如曾国藩年轻时帮助别人的故事。

(4)倾听人。咨询师肯定了龚某主动“少说话”的做法,引导他在人际交往中就是要少说多听,做一个好的倾听者。多把话题引到别人感兴趣的话题上。倾听的同时要保守朋友的秘密。

3、及时肯定,认识到自己的价值。

咨询师让龚某讲讲他自己比较成功的经历。龚某讲到自己在外面做销售时是个小组长,团队带的不错,业绩也挺好的。工作中还有女销售员对他有好感。咨询师及时肯定龚某的成绩,赞扬他的聪明能干。龚某很是自豪。

(二)第二阶段:提升个人道德品质与修养

随着咨询关系的建立,龚某说到在与其他戒毒人员相处中,有些占强,也不能容忍自己的朋友吃亏;谈到他最看不惯的是新下队的戒毒人员,几次打的也是新下队的戒毒人员。咨询师从中看到龚某个性中有欺软怕硬、献媚讨好的一面,个人修养也需要提升。

咨询师引导龚某认识到,要想真正结交到好的朋友,道德品行非常重要,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自己道德品行高尚,自然会吸引品行高尚的人,反之亦然。新下队的戒毒人员,初来乍到,不应该去欺负别人。为人处事,应“厚德载物。”

每次咨询结束,龚某都觉得自己受益匪浅,学习到了一些知识,改变了不少错误观念;同时又非常惭愧,说自己以前太不成熟了,干了很多蠢事,自己当时还很得意……他相信自己以后会走得更稳。

龚某说:“这一个月,都努力按着你教的方法去做,没有再惹是生非了,与其他戒毒人员的关系也改善了。”龚某讲到,自己开始喜欢上了一个女孩子,已经写了几封信给她,对方也回了信……他内心又高兴,又忐忑不安。高兴的是有可以联系的“女朋友”了,不安的是,离回归社会还有一年多的时间,那女孩子能等他吗?咨询师说:“我们能把握的是当下的时光,享受当下的幸福,未来是可以期待的,你可以好好珍惜这份情谊,最主要的是过好当下的每一天。”龚某表示心里坦然多了,会好好珍惜当下。

咨询师又把话题引导到戒毒的问题上,让龚某认识到:如果不能彻底戒毒,他的幸福只能是浮光掠影,而且带给女朋友的终将是痛苦。听了咨询师的话,龚某垂下头陷入思索……然后很诚恳地表示,要努力戒毒!

(三)效果

两个月后咨询师对龚某进行回访。龚某表示现在与其他戒毒人员的关系好多了,大家也慢慢认可了他,他的情绪也比较稳定了,每天还在锻炼身体,民警们也很关心他。民警反映,龚某这段时间都没有像以前那样打架了,也没有和其他戒毒人员打闹着玩了,显得成熟稳重一些了。

【案例思考】

一、要注意挖掘戒毒人员打架背后深层次的问题。

戒毒人员的打架斗殴问题,有时候表面上看是因为一些小事。但如果对打架的戒毒人员深入了解,往往会发现其有性格、原生家庭、成长经历、认知错误等方面的问题。由于戒毒人员自身认识的不足或者说图式的不正确,他们可能会干一些自认为正确的错事。龚某屡次惹是生非,且不知悔改,也是由于错误的观念支撑着他。当心理咨询师通过倾听了解戒毒人员,然后教授一些正确的理念给他们,这些戒毒人员是很欢迎的。从另一方面来说,如果不把促成戒毒人员打架的深层次问题找到,并尽量去化解,戒毒人员往往会再次打架,多次打架,甚至群殴。

二、在改变戒毒人员人际关系问题上,心理矫治工作可以发挥明显作用。

人际关系不良,在戒毒人员群体中,占有一定的比例。这部分戒毒人员有的表现为委曲求全,讨好别人;有的又沉默寡言,明哲保身,不愿与其他戒毒人员交往;还有的表现出易激惹,动辄吵架、打架……心理矫治工作民警可以通过心理健康课普及人际交往基本知识;通过团体辅导让戒毒人员看到——别人眼中的自己,学习到宽容理解;通过个别心理咨询让戒毒人员矫正个性化的人际问题,从而获得成长。

您的满意度:
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您的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