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服务首页
司法行政人员首页
欢迎您访问司法行政(法律服务)案例库
首页 > 利用阅读疗法消除戒毒人员石某环境适应不良情绪的心理咨询案例

利用阅读疗法消除戒毒人员石某环境适应不良情绪的心理咨询案例

分享
案例内容
【案例背景】

石某,女,初中文化,离异,吸毒3年。2016年6月因吸食冰毒被公安机关送至广东省女子强制隔离戒毒所(以下简称广东省女子所)接受强制隔离戒毒。

进入戒毒所后,石某情绪低落,抵触心理强烈,不愿参与场所开展的系列教育戒治活动,不愿意与人交谈;情绪控制和抗压能力弱,常与其他戒毒人员发生矛盾冲突,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时伴有哭泣等消极行为。经大队民警建议对其展开心理咨询。

【案例基本情况】

(一)科学评估,找准问题根源

通过访谈分析,石某进入场所后出现的心理与行为问题有以下三方面原因:一是受石某原生家庭及成长环境影响,造成其无价值感、自卑、难以信任他人的性格。二是婚姻失败后不被原生家庭接纳,现任男友又因其吸毒被抓而离开,因此,极度加深石某对他人信任感的缺乏,认为人生没有价值,生活没有意义。三是对强戒所严格管理的戒治生活和环境不适应。

石某的心理测试结果显示:《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试结果显示总分210分,阳性项目数有56项,其中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敌对、偏执因子分均达到2.5分以上;焦虑自评量表(SAS)得分为62分,中度焦虑;艾森克人格问卷(EPQ)测试结果显示个性为外向—情绪不稳。

在对其进行心理测试与访谈的基础上,心理咨询师与石某共同制定了咨询目标:帮助石某缓解心理压力,消除抵触情绪,提升人际交往能力,建立内心安全感;帮助石某认识自己的自卑、不合理信念,逐步完善自身价值观念,构建合理信念,增强集体归属感,建立对生活和爱的信心,适应场所戒治生活。针对来访者的情况,主要运用了“放松疗法”、“阅读疗法”、“认知行为疗法”分阶段展开治疗。

(二)拉近距离,建立“信任关系”。

第一次心理咨询时,石某戒备心重,对心理咨询师不信任,不愿意接受心理咨询。咨询师运用尊重、真诚、共情、积极关注等咨询技术让石某感受到咨询师对她的关怀和充分尊重。经过四次咨询后,咨询师慢慢拉近了与石某的心理距离,建立了良好的咨询关系。

(三)对症下药,开具“处方书单”。

咨询师在咨询中了解到:石某小时候没有玩伴,家里父母也不管她,家里的书成为她仅有的慰藉和倾诉的对象。于是咨询师以石某喜爱读书为切入点,根据她自身意愿,在阅读方式上与之达成一致,由咨询师推荐阅读书目,双方共同交流阅读心得,通过不断的交流探讨帮助石某解决心理问题。

咨询师选取了三本经典著作为石某的“对症下书”。一是针对其自卑、敏感、敌对的心理问题,选取了《超越自卑》,帮助其更好地了解自己和他人,让其在阅读他人战胜自卑的案例中体会成功感,点燃石某战胜自卑的信心。二是针对石某在家庭婚姻挫折面前意志消沉、生活热情减退的问题,选取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正向引导她直面人生的逆境,燃起对未来生活的希望。三是针对石某存在的以自我为中心,无法正确看待自己,不愿意接受别人批评等人际关系紧张的问题,选择了《人性的弱点》,让她学习和掌握社会交往中的处世技巧,引导其理解和接受书中所表达的观点和看法。咨询师把大队心理咨询室作为石某的阅读场所,每晚让她进行1小时的阅读。同时,每周进行不少于2小时的太极扇或瑜伽运动。在帮助其进行各项身体机能康复的同时,还不忘加强她的耐力和注意力,帮其缓解环境压力,摆脱焦虑、急躁等负面情绪的困扰。此外,咨询师还鼓励石某参加大队的操练方阵和腰鼓队,帮助她更好地融入戒治环境,适应集体生活,增强团队合作和协调的能力。

(三)干预引导,构建合理信念。

接下来的第五次至第八次心理咨询中,咨询师指导石某阅读完成了《超越自卑》这本书。咨询师每周都与石某一起确定本周的阅读任务,并提出思考的问题,在阅读完成后进行沟通交流。这些问题包含“如何识别自卑情绪”、“如何看待自卑感和优越感”、“如何认识自杀心态”、“如何看待婚姻”、“如何与别人合作”等,通过带有目的性的循序渐进引导式阅读,让石某通过理解和总结找出问题的答案,引导她完成心理转换,逐渐认同书中表达的观点,从而改变石某对自卑的认知。在阅读中,石某自主倾诉和心理自我调节能力有了明显提高,她认识到自己以往之所以有轻生的想法,是出于对吸毒和离婚的耻辱感,想要通过伤害自己的方式进行自我惩罚,同时也是利用这种行为实现对抛弃她的男友、丈夫和父母的报复。咨询师还通过设定情景,引导石某回到以往人生的关键路口,让她思考不一样的人生选择会会铺就不一样的人生道路。通过《超越自卑》一书的阅读治疗,石某明白:决定自己人生轨迹的不是旁人,而是自己。要改变令她不满意的处境,首先要改变的是自己。

在第九次至第12次心理咨询中,咨询师指导石某阅读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本书。在这本书的阅读中,咨询师让石某对书中有帮助意义的句子进行抄写,并在每日睡前的静心冥想中默读,加深对内心的熏陶和洗涤。在每日阅读完成后,咨询师鼓励石某复述书中海伦·凯勒的人生经历,结合自己的现实问题表达看法,不断加深她对《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人物价值观、行为的认同感,引导其认同肯定女性的存在价值以及改变逆境的客观能动性,思考如何正确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通过阅读此书,石某认识到不应该沉浸在童年的黑暗和婚姻的失败中,让毒品侵蚀自己的意志和健康,而是要珍惜生命的恩赐,独立、坚强、勇敢、乐观地面对生活,创造自己的人生价值。石某在进行阅读疗法期间,活态度有了转变,劳动积极性提高了不少,心态也平和了,对急躁情绪的控制力也有了明显的增强。

在第十三次至十六次心理咨询中,咨询师指导石某阅读了《人性的弱点》这本书。每完成一个章节的阅读后,咨询师请石某根据理解,用自己的语言,将书中的主要内容进行复述,并将受到的启发和得到的帮助用文字归纳总结出来。同时回顾自己以往在人际交往中处理不妥当的地方,引导她思考应该如何利用学到的观点和技巧去化解矛盾。在阅读后期,大队民警和同室戒毒人员向咨询师反馈,石某在面对问题时开始站在对方角度换位思考,也愿意平和地接受别人对她的建议,防备和抵触心理明显减弱,在与他人沟通的能力与技巧上也有了明显进步。

(四)重建信心,适应戒治生活。

经过16周的阅读治疗后,石某的不良行为表现和低落情绪均有了明显好转,人际关系得到了很大的改善,能积极乐观地参与到大队的文娱活动和戒治生活中。心理状况综合评测结果显示:《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试结果中的人际关系敏感、焦虑、偏执阳性因子分数均已降至2.0分以下;焦虑自评量表(SAS)得分为53分,轻度焦虑。

石某所在分队民警对石某的行为表现、遵规守纪、学习劳动等各方面进行了综合考评,均表现出明显进步。现在的石某,决心要走出过去的阴暗,正视现实,原谅曾经伤害过自己的人和事,原谅那个不完美的自己,立志戒除毒瘾,把今后的人生掌握在自己手中,乐观积极地做一个健康向上的正常人。

【案例思考】

通过此次以阅读疗法为主的心理咨询活动的开展,我们对整个过程进行了思考:一是在开展阅读疗法前,需要与戒毒人员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二是在阅读疗法中,对戒毒人员的干预与引导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要干预戒毒人员的阅读活动,引导他们在阅读中正确理解书中表达的正向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并引导其进行心理转换,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三是阅读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在此过程中对戒毒人员阅读的感受、体会做出及时反馈,同时运用心理测试量表来检验选择的书目是否达到预期目的与功效。四是为了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在阅读疗法过程中可以结合其他的治疗方法,如运动康复、音乐治疗等。

您的满意度:
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您的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