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服务首页
司法行政人员首页
欢迎您访问司法行政(法律服务)案例库
首页 > 戒毒人员朱某某教育转化案例

戒毒人员朱某某教育转化案例

分享
案例内容
【案例背景】

朱某某,男,1989年出生,小学文化程度,无业。该戒毒人员入所后,常与其他戒毒人员发生争执,对民警的教育也不以为然,认错态度消极,甚至多次顶撞民警。看到同期入所的其他戒毒人员因戒治表现良好而即将解除强制隔离戒毒,自己内心不平衡,情绪波动大,开始无病装病。民警多次找其谈话教育,开导劝解,均效果不理想。

【案例基本情况】

2017年6月,针对戒毒人员朱某某现实表现情况,民警将其列为重点对象,加强攻坚转化工作。

(一)综合评估分析

1.家庭原因:分管民警展开了与该戒毒人员的教育谈话交流。通过多次认真、细致地谈话交流,民警基本了解到了该戒毒人员的家庭成长情况。朱某某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年幼时父母早逝,家境贫寒,哥哥带着该戒毒人员在外打工赚钱,14岁以后又在哥哥的水果批发店里看店打杂。

2.社会经历:该戒毒人员16岁开始便离开家庭,独自外出闯荡,长期混迹于社会,结交了一些社会闲散人员,靠替人看场子、讨债、收保护费等维持收入,最终被人带进吸毒圈子,走上吸毒歧路,分别于2009年3月和2012年6月两次被执行强制隔离戒毒。

3.心理原因:a、存在认知错误:认为自己被强制隔离戒毒,并没有去偷盗、抢劫他人财物,不存在危害他人和社会的行为。b、缺乏有效解决问题的行为模式:成长过程缺乏家长管教,心理上服从意识缺乏,对于自己强制隔离戒毒的现状不愿意接受;c、个性特征:具有吸毒人员特有的易受暗示、激化矛盾、仇视现实等负性心理特征。

根据以上分析诊断,民警认为该戒毒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不仅是脾气暴躁,处理矛盾手段激烈等问题,更重要的是改变他对周围人的不信任造成的负性心理问题。

(二)制订矫治方案

根据对朱某某个人情况的分析和了解,中队民警进行细致分析和探讨,初步制定出对该戒毒人员教育矫治的方案:

1.通过日常观察和侧面了解,全面了解该戒毒人员。通过基本信息收集,民警了解到:该戒毒人员具有一些流氓习气,自认为区别于一般的戒毒人员,自认为能够靠自身的蛮力享受特别待遇,不愿意遵守正常的矫治秩序。

2.个别教育谈话,帮助其树立正确是非观。该戒毒人员自恃曾经在社会上是“看场子的”,自认为混得不错,行动上以自我为中心,习惯我行我素。针对这一情况,民警一方面对其加强法制教育,培养和增强其遵纪守法意识;另一方面,采用合理情绪疗法,使其明白“当为”和“不当为”的关系,教育其正确认识和处理“合法”和“非法”才是问题的关键。

3.利用亲情,培养其健康人格。民警在与该戒毒人员谈话过程中发现该戒毒人员对于哥哥特别亲近,因此在教育谈话过程中适当放大该优点,引导其用实际行动回报哥哥及家人。同时,安排其哥哥来所配合教育该戒毒人员,使之能安心在所戒治。

4.加强其学习教育,特别是法律知识学习教育,增强其法制意识和责任意识,教育其知法、懂法和守法。

5.严格管理、热情关怀,帮其树立改过自新的信心。一方面,按照所规纪律要求对其严格管理,引导其严格遵守戒毒人员行为规范;另一方面,加强对该戒毒人员的日常关怀,对其出现的进步及时予以指出和鼓励。

(三)个别矫治实施过程

1.强化规范意识。攻坚转化过程中,民警首先从日常的法制教育入手,通过找其谈话教育与交流,宣传戒毒所的政策,让其安心在戒毒所戒毒,促其思想转变;通过关心其生活,建立起相互信任关系,争取最大程度上消除该戒毒人员的偏见,让其感受到戒治的希望。

2.加强人际关系训练。针对其性格冲动特点,加强人际交往训练,教育其“心动”先于“行动”,凡事“三思而后行”,并制订具体“三步走”方案。第一步,由心理矫治中心民警对其进行专门辅导,对其周围成长环境进行重新细化梳理,寻找其养成较差及行事冲动的深层次原因。同时对其过激行为加大打击和处罚力度,使其为自己的过激行为付出代价。第二步,通过对其进行及时谈话和思想教育,让其认识到自身行为的危害,感受到自己的“损失”。第三步,通过正面的宣传教育,肯定其在日常管教生活中的点滴进步,让其感受到民警处理问题的公平、公正和客观性,感受到民警对其转化的良苦用心。

3.明确戒治目标。民警对该戒毒人员自身情况作了细致分析,明确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制定了阶段性戒治目标。要求其端正戒治态度,放下思想包袱,正确认识自身问题;同时用实际行动做好自己的事情,获得大家的认可。

【案例思考】

通过为期半年的教育矫治,该戒毒人员戒治状态已基本稳定。能够服从民警安排,规范自身言行;积极参加戒治活动,完成民警下达的戒治任务;积极参加康复训练,并在戒毒所2017年冬季运动会上获得了较好成绩。

通过这个案例,民警深刻体会到:教育不能只是空洞的说教,要真正了解戒毒人员内心的真实想法,从他们自身的角度来看问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获取信任与共鸣。同时,要多措并举,通过亲情感化和普法教育等多种手段,加强教育引导,使戒毒人员内心发生真正转变,实现自我成长。


您的满意度:
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您的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