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服务首页
司法行政人员首页
欢迎您访问司法行政(法律服务)案例库
首页 > 重大生活事件引发应激心理问题的矫治案例

重大生活事件引发应激心理问题的矫治案例

分享
案例内容
【案例背景】

调查发现,重大生活事件是戒毒人员情绪焦虑、心理失衡、行为异常的应激源,引发的应激心理问题严重影响戒毒人员生命安全和场所安全稳定。本案例着重介绍综合运用音乐疗法、情绪宣泄法、团体辅导、箱庭疗法等多维治疗方法矫治戒毒人员因重大生活事件引发的应激心理问题。

【案例基本情况】

(一)戒毒人员基本情况

张某,男,27岁,初中文化,未婚,因吸毒被强制戒毒两年,第二次被强戒。父母健在,家有一弟弟,否认家族有精神病史、否认经历重大生理疾病。戒毒期间,张某准备谈婚论嫁的女朋友另嫁他人,年迈的父亲被诊断患喉癌。在持续重大生活事件打击下,张某开始出现焦躁、入睡困难、失眠、食欲下降,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低落,自伤倾向等情绪行为症状。

(二)综合分析

认知方面:张某认为自己吸毒是造成女朋友离开、父亲患上癌症的原因。

情绪方面:情绪低落,自责、懊恼、愤怒。

行为方面:缺乏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技巧,总是采取极端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性格方面:个性内向、要强,无法正视突发的心理冲突。

通过分析认为,张某系应激心理问题。  

(三)方案制定及实施过程

通过音乐放松训练减轻张某焦虑的情绪;情绪宣泄释放压力;利用团体辅导小组成员力量直击认知误区;箱庭疗法促进心灵恢复,正视现实刺激,坦然面对问题,寻找生活正能量,完善人格。

第一阶段:心理诊断阶段。与张某进行摄入性会谈,运用倾听、开放式提问、情感反应、内容反应、沉默等参与性技术,让张某感受到咨询师的热情、尊重、接纳和积极关注,引发张某将自己的内心感受、困惑和渴望解决的问题尽情倾诉出来。咨询师进一步与张某探讨分析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张某接受分析结果,并表示愿意接受心理矫治。

第二阶段:心理矫治阶段。张某精神紧张,焦躁不安。咨询师对其进行音乐放松治疗。在舒缓的音乐背景下,采用渐进式冥想,配合深度呼吸,达到减轻焦虑情绪的目的。

面对张某压抑的愤怒、失望情绪,咨询师采用呐喊、击打等情绪宣泄法,帮助其宣泄不良情绪和心中的积郁,平复心境。

为改变张某的偏执的认知,咨询师将其带入团体辅导中,用团体的力量去化解张某的偏执认知。咨询师特意组织他与其他九名戒毒人员开展团辅,并在辅导前对其他九名戒毒人员进行了叮嘱,要求在团体辅导中配合咨询师引导张某对家里发生的重大变故进行探讨。团辅的互助氛围让张某与其他成员产生共鸣,开始敞开心扉探讨同质性问题,并乐于自我剖析。成员之间的共同探讨和出谋划策,让张某领悟到自己存在的偏执认知问题,从而转变认知,重新学习应对生活困境的技巧。

紧接着,咨询师用箱庭疗法让张某在自由受保护的环境里展示内心图示,引导其重新整合内心世界。张某为自己的箱庭作品起名为《希望》,投射其内心已经回归到较正常的理性状态,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信心。

第三阶段:总结巩固阶段。咨询师与张某对整个咨询过程进行了回顾总结。张某表示:通过咨询,自己的情绪、行为认知和处理问题的方式都得到一定的改变,咨询师对张某的进步表示了充分的肯定和鼓励。

(四)效果

在整个咨询过程中,咨询师利用多种咨询方法,多个维度去缓解张某的情绪、压力,改变其错误认知,张某主动进行自我探索,自我成长,学会了一些应对应邀心理问题的技巧,不良心理状况改善,转入正常戒治生活。

【案例思考】

(一)找准应激源是开展应激心理问题矫治的前提和基础。戒毒人员因长期吸食毒品,心理异常人员较多,引发应激心理问题频率极高。当发现心理异常人员时,咨询师应及时介入,不仅了解戒毒人员异常语言、行为、表情等身体语言,还要对戒毒人员的原生态家庭、最近生活事件进行调查,进行心理评估,提出建议及时对戒毒人员进行保护,防止因应激心理问题引发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多维度心理矫治是化解应激心理问题的关键。咨询师开展咨询时,应由简入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对戒毒人员应激心理问题进行心理干预。在心理干预的过程中,与戒毒人员建立信任关系,以减少阻抗。充分利用音乐放松、情绪宣泄、团辅互助、箱庭自我疗愈的作用,突破来访者设置的偏执性、局限性、封闭性的认知,让戒毒人员在咨询师的引导下自我剖析、自我辩论、重建认知,化险为夷,达到助人自助,真正解决戒毒人员存在的心理问题。

您的满意度:
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您的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