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服务首页
司法行政人员首页
欢迎您访问司法行政(法律服务)案例库
首页 > 运用“心灵标尺”对新入所戒毒人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案例

运用“心灵标尺”对新入所戒毒人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案例

分享
案例内容
【案例背景】

戒毒人员在入所之初,从相对宽松、开放、自由的社会环境,进入到相对封闭、陌生、受管束的戒毒场所中,容易出现悲伤、烦躁、抑郁、冲动等不良情绪,短期出现属正常现象,若不加以重视,任其长期发展,将会导致不健康心理的出现和加重。尤其是一些心理承受力差、缺乏自我调节能力的戒毒人员,可能会出现严重的心理危机,因此对新入所戒毒人员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案例通过课堂讲授、案例分析、情景体验、分组讨论等方法,运用音乐、图片、漫画等营造情景,引导戒毒人员在具体情境中认识掌握判断心理健康的科学方法,学会自我调适,培养良好的积极情绪,积极接受教育矫治。

【案例基本情况】

一、教学目标

通过讲解心理健康的内涵、心理健康的基本标准以及戒毒人员怎样保持健康的心理,让戒毒人员掌握判断心理健康状况的标准和调适方法,正视现实,摆正心态,在遵守所规队纪的前提下充分享受自由,充分矫治自我。

二、教学方法

讲授法、案例法、情景体验法、分组讨论法、游戏互动法、发放《心理测试表》等,通过音乐营造情景、图片展示情景、语言描绘情景等,引导戒毒人员在具体情境中体验、领悟保持心理健康的重要意义和方法。

三、教学步骤

第一步,课堂导入。(5分钟)

引导语:授课之前,我想问大家:“你健康吗?”戒毒人员可能会说“我血压高”“我心脏不好”“我有胃溃疡”……有一个意味深长的比喻,大家可能听说过,说人生就像一串阿拉伯数字:1000000……“0”代表房子、车子、票子,亲情、友情、爱情等等,这个“1”是什么?就是你健康的自己!要使这一大串“0”有意义,必须有个前提条件,那就是“1”必须健康地站着,而且要站在最前面。只有你健健康康地站着,后面的“0”才是真实的存在。

这个比喻形象地道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拥有健康可能并不意味着拥有一切,但失去健康则意味着失去一切!

人人都很关心自己的健康,但不一定人人都对健康有正确的认识和理解。体温、血压、血糖等生理健康指标可以用仪器准确测量,心理健康水平的判断标准是什么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打开神秘的心灵之门,寻找“心理健康的标尺”和“快乐之门的钥匙”。

第二步,实施课程。(35分钟)

(一)心理健康的内涵

情景一:戒毒人员刘某经常为自己身体棒、很少生病而感到自豪,他总认为自己是最健康的人。可是,前几天在亲情电话中,他感到女友的态度很冷淡,担心相处了三年的女友离开自己,回到班组后总是在想这件事,越想越苦闷。甚至担心女友哪一天会突然提出分手,因而整天处于苦闷焦虑之中不能自拔,以至于每天晚上难以入睡,白天又昏昏沉沉,郁郁寡欢……问:刘某的心理健康吗?什么是心理健康呢?

心理健康是指在心理过程和个体心理两方面都健康正常。具体地说,心理健康的人应该具有正常的智力、合理的认知方式、健康的情绪和情感、坚强的意志、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人际关系。

教师引导:古医书上记载“怒伤肝、思伤脾、忧伤肺、喜伤心、恐伤肾”。(投影图片林黛玉)可见,情绪和心理对于一个人的影响之大。更为严重的是,如果心理出现问题不注意调节,就会引发更严重的心理危机,甚至会导致一个人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投影图片马加爵)

教学与学法:教师采用情景教学法,引出心理健康的概念,同时运用具体事例法,讲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二)心理健康的基本标准

智力正常,智商在80以上;了解自我,悦纳自我 ;接受他人,善与人处 ;正视现实,接受现实 ;能协调与控制情绪,心境良好;热爱生活,乐于学习和工作;行为正常,人格完整和谐;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三)戒毒人员心理健康的一般标准

1.对自己——能够适当地认识和评价自己

情景二:戒毒人员张某,大专文凭,家境富裕。因为家庭条件好,所以总看不起其他戒毒人员,高高在上,不屑与他人交流。入所4个月以来,还没有一个朋友。

情景三:戒毒人员王某,入所一年,总感觉自己能力不行,队列、广播操总是学不会,学习也不行,各方面都不如别人,所以不愿意与他人交往,认为别人也好像看不起他、疏远他,内心十分痛苦,不知如何度过今后的矫治生活。

戒毒人员讨论、发言:像张某这样孤芳自赏者,是过高评价自己而导致恃才傲物,影响到与他人之间的正常交往;而王某是对自己缺乏正确的认识导致自卑心理在作祟。

教师引导:俗话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过高或过低地评价自己是常人容易犯的错误。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应该是一个能正确、客观地评价自己的人。既要充分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又要勇于改正自己的错误;既要看到自己的不足,又要看到自己的进步,并不断扬长避短,取得好的矫治成绩。

2.对别人——能够保持正常的人际关系

互动小游戏:让世界充满爱。(背景音乐:《让世界充满爱》)

游戏规则:2人一组,面对面,听教师的口令做动作。

游戏步骤:第一步,双方右手互握,微笑注视,说“你好,很高兴认识你!”第二步,两手互握,微笑注视,说“我很喜欢你,想对你做进一步了解。”第三步,互用右手拍对方肩膀,说“我想和你做好朋友,一起分享快乐和痛苦!”第四步,相互拥抱,轻拍对方肩部,说“让我们共同努力,共同建立美好友谊。”

戒毒人员谈感想:要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一是要学会友好待人,在人际交往中做到将心比心,真诚尊重、热心帮助他人;二是应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快乐时不忘形,忧伤时更理性。

教师引导:“爱心是一盏灯,照亮别人,也温暖自己”。用加法的方式爱人,用减法的方式怨恨,用乘法的方式感恩,你会发现全世界都会向你微笑。

3.对环境——反应恰当并能够基本适应不断变化着的周围环境

情景四  戒毒人员李某,入所20天。课堂上,教师要求戒毒人员把前一天布置的课后作业交上来,全班都陆续收齐了,只有戒毒人员李某没写好,受到民警的严厉批评。李某满怀委屈,认为自己是因为前一天要照顾生病的丁某才没来得及完成作业。认为是管教民警故意和自己过不去,因此耿耿于怀,满腹牢骚。你遇到过类似李某的情况吗?你是怎么解决的?你怎样看待李某的心理状况?

戒毒人员讨论、发言:谁都有遇到委屈的时候,在这特殊的环境里,化解委屈和怨恨的最好方法是沟通。可通过找民警预约谈话、亲情电话、给亲人写信、心理咨询等方式排除障碍。

教师引导:戒毒人员刚进入戒毒场所和陌生环境,出现暂时的不适应是正常的;但如果恐惧、孤独、怨恨等不良情绪长期存在,会使这些轻微的心理失调发展成更严重的心理问题。因此要以积极的态度主动去适应矫治环境,从失衡中尽快找到心理平衡点,使自己尽快摆脱各种消极情绪,适应新环境和新要求。

(四)作为戒毒人员如何保持心理健康

1.树立坚定正确的信念;2.正视现实,遵守队规所纪;3.学会合理期望;4.学会做情绪的主人,不感情用事,做到情感适度;5.学会正确认识自己;6.多参加集体活动;7.培养幽默感;8.心理疗法。如果已经有了心理疾病,要到心理咨询机构及时诊治。

漫画演示:荒岛上的鞋子推销员。观看漫画,思考:为何对同一件事,不同的人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情绪反应?

戒毒人员戒毒人员讨论、发言:不同的人对同一件事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情绪反应。一个人最大的敌人常常是自己。

教师引导:其实影响我们的并不是事情本身,而是我们对事情的看法。封闭的、受管束的环境可能会限制一个人的发展,但我们却能凭借信心、毅力、积极的行动、崇高的目标去克服它。只要今天比昨天更努力、更进步,每天都有新收获,纵然只是小小的成绩,也会带来充实、愉悦的感觉。

第三步,布置课后作业。(2分钟)

1.戒毒人员心理健康的标准有哪些?2.对照心理健康标准,想一想自己在哪些方面还存在着差距,你打算通过哪些途径来改善自己的心理状况?3.发放《心理健康小测试表》(附:自我诊断方法与结果分析)。

第四步,课程回顾与小结。(3分钟)

通过今天的课程,我们了解了什么是心理健康、心理健康的标准有哪些,知道了如何保持心理健康。最后,想告诉大家:在一个人漫长的生命历程中,没有人能永远成功。只要我们甩掉思想的包袱,摒弃旧有的恶习,以积极健康的心态去面对困难和挫折,就可以做到在失败中爬起,在挫折中奋进。

最后送大家一首《阳光总在风雨后》,让我们一起以快乐健康的心态去迎接人生的风雨吧!

【案例思考】

1.本节课设计层次分明、条理清晰,注重在“趣”上下功夫。结合新入所戒毒人员特点,巧秒创设多种情景,综合运用案例、游戏、音乐、图像等,多法配合,优化组合,提供了戒毒人员喜闻乐见、接近戒治生活实际的资料,营造出尊重、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使教学效果更加生动化、生活化。

2.本节课在教材内容的基础上作了适当的补充和扩展,精心安排戒毒人员自主学习、探讨、质疑,以启发式、讨论式为主,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引导戒毒人员自我学习,并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学会合作与感恩。

3.不足之处:一是在授课过程中没有做到针对戒毒人员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而是更多关注自己教学设计和教学内容的完成;二是由于时间关系,在控制教学节奏方面存在欠缺,对戒毒人员掌握教学内容的情况未来得及检查落实。

您的满意度:
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您的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