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服务首页
司法行政人员首页
欢迎您访问司法行政(法律服务)案例库
首页 > 运用森田疗法技术干预戒毒人员王某妄想症的教育矫治案例

运用森田疗法技术干预戒毒人员王某妄想症的教育矫治案例

分享
案例内容
【案例背景】

戒毒人员王某,1975年6月出生,高中学历,有服役经历,因吸食冰毒,于2010年6月被决定强制隔离戒毒。王某自幼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结婚后,由于生活不独立、性格不成熟导致婚姻紧张,特别是其吸毒后,妻子愤而离家出走。王某固执地认为妻子是因为有外遇才离开自己,遂自暴自弃。王某入所后,情绪焦躁不安,经常无故乱发脾气,夜间睡眠质量低,失眠多梦。自述性功能障碍,经检查无症状,仍坚持己见,心理评估初步诊断为妄想症。

【案例基本情况】

(一)方案制定

1. 原因分析

(1)个性分析。王某偏内向、敏感,环境适应能力差,表达欲望较差,自我保护的需求强烈。王某一直是由父母安排学习、生活和工作,自我分析认知能力较低,无法正确面对压力和挫折,缺乏理想信念和是非观念,随波逐流,导致心灵空虚,并且缺乏安全感,

(2)家庭分析。警察在和王某的个别谈话了解到其家庭情况。王某父母为人正统保守,循规蹈矩,对王某的教育不注意方式方法,只是片面地向王某灌输要做好人,但是对如何做好人却缺乏相关的教育。父母与王某缺少情感沟通,对其缺乏爱和理性引导,王某难以形成自尊自爱的思想意识,对如何正确做人做事缺乏理性判断。当王某的快乐取向与某些不良行为联系在一起,在潜意识中便形成了一种自我精神补偿,随着年龄增长进而形成心理障碍和人格缺陷。尤其是当与妻子结婚后感情不好时,王某不能正确面对,反而以报复的心理或行为予以解决。

(3)行为分析。王某自到戒毒所之日起就对强制隔离戒毒有抵触情绪,不会妥善的管理情绪,基于对周围人的不信任,负性情绪得不到有效的释放,当受到一定的刺激或者遭遇挫折时,便不可抑制的爆发出来。王某从小到大诸事皆由父母包办,形成了凡事喜欢依赖别人的习惯。结婚后,独立性差暴露出来,家庭问题处理不好,导致夫妻关系紧张。而碍于面子,又不好向父母求助,便选择了逃避,经常和一些吸毒人员混在一起,染上了毒瘾,自己却不以为耻反以为荣,觉得很时尚、有面子。被强制隔离戒毒后,王某与妻子始终联系不上,认为自己被戴了绿帽子,面子上过不去,苦闷中不知道该如何面对,怨恨、自责、怀疑情绪无法自我疏导逐渐向内发展,导致其不能正确归因,最终产生了妄想性症状。

2. 方案制定

在心理测试与访谈的基础上,制定了森田疗法干预方案,开展四个阶段的生活体验,帮助王某逐渐消除妄想性症状,缓解自我精神冲突,构建内心的安全感,逐渐树立对生活的信心。

(二)方案实施

针对王某的情况,主要运用了生活体验疗法,分四个阶段开展治疗。王某每周到心理咨询室一次,由森田疗法实施者与其进行谈话交流和治疗指导,时间为1个小时左右,其余时间回大队分阶段进行作业疗法。内容见表1

表1:生活体验疗法的治疗阶段、作业种类及治疗目标 

治疗阶段       生活体验内容                治疗目标

第一期    回顾发病前个人情况,总结自己认为有        1、保持安静,解除心身疲劳

(1周)   关的病因,找出自己最苦恼和烦闷的事由,        2、正视苦恼,面对现实

          尽量写出书面认识。

第二期   轻作业期。把自己病前最擅长做的事选出      1、培养对生活的自信心和自主性

(4周)   2-3种,每天坚持做1个小时左右。如唱歌、      2、使注意力转向作业(现实生活),

          书画、棋类等文艺活动,球类运动、读书报          打破情绪本位

          等文化活动,尽量坚持写日记。

第三期    重作业期。基本活动与第2期相同,但增      1、培养作业的持久性和忍耐力

(4周)  加每天活动量至1.5-2小时左右,增加主动与人     2、反复体验成功的喜悦心情

          交谈、习艺劳动等手工作业。

第四期   康复、适应能力训练。持续第3期的          1、适应社会环境

(3周)  作业内容并延长时间。制定今后生活及戒治计       2、培养顺其自然的生活态度,

         划,并试行1个月以上。                          实现目的本位的行为目标

实行一对一的谈话交流形式,主要是言语指导,日记批注。与王某谈话原则及内容:注意与其共情并建立良好的干预关系,在掌握生活史的基础上,尽可能理解现实情况,不以症状作为讨论的主要内容。干预者用森田理论讲解妄想症的发生基础、个性缺陷的关系、“顺其自然,为所当为”的治疗原理,鼓励患者面对现实生活,放弃对神经质的关注及抵抗症状的立场,认识到事物不以自己的主观愿望而转移,认识到应接受症状的本来面目,更注重鼓励其承担自己生活中应承担的责任。目标是使其对精神自我冲突的发病机制产生“顿悟”。重点是使其以主动的顺其自然的生活态度去实践和体验生活,从而使其从“情绪本位”的状态转向“目的本位”的生活方式上来,在行动和生活体验的过程中得以自我实现,获得信心,妄想症状也就自然在不知不觉的过程中消除了。

明尼苏达多项人格测验,统一采用566题式。治疗前后的t分比较见表2

表2  患者治疗前后MMPI各临床量表 t分比较

治疗前t分      治疗后t分     减分值       减分率

L      44              46           -2        -4.5%   

F      60              57            3           5%  

K      46              46            0           0%

Hs     74              56*           18        24.32%  

D      73              57*           16        21.92%

Hy     73              60*           13        17.81% 

Pd     65              55*           10        15.38% 

Mf     53              54            -1       -1.89% 

Pa     65              57*            8        12.3%

Sc     65              56*             9        15.0%

Pt     68              57*            11       13.85%

Ma     55              56            -1        1.82%

Si     57              55            2         3.51%

从表中可见,转换后的中国T分显示:王某平均以 Hs、D、Hy、Pt最高,呈1-2-3-8型测图,另有Pd 、Pa、Sc量表也明显高于常模;经过干预后,上述量表分均下降显著(P<0.01);下降幅度最大的仍是1,2,3,8量表。

(三)效果评价

在12周的干预中,制定生活体验内容和目标,对王某严格按拟订的专题进行交谈启发和分析。通过四个阶段的生活体验疗法,王某情绪本位和妄想性基调被打破,表现为上述量表分均下降显著(P<0.01);下降幅度最大的是1,2,3,8量表。Hs减分大,说明妄想症状减少,躯体不适主诉的减少和焦虑不安情绪的显著好转;D分降低,说明抑郁情绪、缺乏自信、自卑、自责、消极回避等症状的改善;Hy分的减少表明患者的幼稚、依赖、自我中心等人格的改善,人际关系更趋于现实和理智,情感更趋成熟;Pt分减少,显示强迫症状、紧张、焦虑、恐怖、刻板的症状显著好转。另有Pd 、Pa、Sc量表的减分,说明非社会化、偏执等病态人格也趋于改善。笔者认为生活体验疗法干预后,森田理论能较好的融入王某的思想,随着对森田理论全面深入的理解和体会,其不良的认知模式逐渐改变,不仅消除了症状,人生观也得到陶冶,个性更趋成熟,心理应急素质得到改善,戒治和生活有了计划性和目的性,能主动适应社会环境和人际关系。

【案例思考】

(一)教育矫治工作要深入戒毒人员内心,直击根源

对戒毒人员的教育矫治,如果仅运用“就事论事”的方式,只能了解戒毒人员的表面问题,看到的是表面现象,触及不到戒毒人员的内心深处。在这种情况下,教育矫治措施只能起到暂时的治标作用,而戒毒人员的症状和问题得不到彻底的解决,还会经常性地反复发作,久而久之,就会形成矫治工作的“夹生饭”现象,严重影响教育效果。因此,在戒毒教育矫治工作中,警察要多维度、立体化、深层次了解、分析戒毒人员,要充分运用多种手段方法,尤其是要吸取当今社会比较前沿的心理矫治理论,运用专业化的心理矫治技术,使戒毒人员内心深处的问题和根源得以充分暴露,发现戒毒人员产生各种问题的根本因素,找到解决其问题的最有效措施,有的放矢、对症下药,才能帮助戒毒人员祛除“心魔”,改善病态人格,恢复身心健康。

(二)要善于运用针对性强的心理矫治方法,综合施治

戒毒人员存在多种问题,而导致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可能是原生家庭的原因,也可能是社会环境导致,还可能是戒毒人员自身的原因,因而对不同戒毒人员的心理干预就要采取不同的方法,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王某的妄想症从本质上来说带有强迫症状和神经症倾向,而森田疗法对治疗神经症的治疗和干预具有独特效果。所以,王某在接受一段时间的森田疗法的心理干预之后,症状得到了明显缓解。可见,在对戒毒人员的心理干预中,找到一种或几种对症的心理矫治方法极其重要,如果没有对症的方法,戒毒人员的问题就很可能得不到有效的解决甚至会产生反作用。而在运用一种或几种方法作为主要干预手段的同时,还要综合运用其它心理矫治方法进行辅助干预,从而不断巩固干预效果,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

您的满意度:
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您的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