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红色文化运用在戒毒人员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教育矫治案例
案例内容
【案例背景】
戒毒人员走上复吸的道路,有方方面面的原因,但从道德的角度分析,最主要的是戒毒人员的道德人格发生了变异,从而走上违法的道路。换个角度讲,如果戒毒人员的道德水平提高了,就可以降低复吸率;如果通过场所教育,戒毒人员形成了美德,就可以彻底戒掉毒品。思想政治教育是提升戒毒人员道德水平的重要途径,但现阶段教育仍处于泛泛的讲授和单一灌输,为紧跟社会与时代发展实际,充分调动戒毒人员的学习兴趣,山西省强制隔离戒毒所从创新教学方式与方法入手,将本土红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之中。
【案例基本情况】
一、红色文化具有道德教育价值
红色文化不仅包含着较深层的思想内涵,而且还具有很重要的道德教育价值,可以帮助戒毒人员提高道德认知,有利于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是崇高理想信仰的启发和教育功能,它是红色文化不断传承和发展的重要基石;二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红色文化持续发展的力量之源;三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和集体主义原则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构成红色文化代代相传的基础。
二、山西红色文化资源丰富
山西作为著名的革命老区,拥有灿烂的红色文化,在中国文化大观园中占有独特的地位,是加强戒毒人员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资源。
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发展过程中,山西是中国最早建立中国工农红军的省份之一,曾是八路军总部及三大主力师所在地,也是中共中央北方局所在地和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中心,它为中国革命作出过重大贡献,孕育了伟大的太行精神和吕梁精神。在解放战争期间,山西成为支援民族解放的战略基地。
山西红色文化革命遗址、纪念建筑物总数达3399处,其中有大约500处为文物保护单位,62处为为红色旅游景区,31处为红色旅游精品,15处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抗日战争期间,山西就有15万名优秀儿女加入共产党,60万名热血青年参加八路军;解放战争时期,山西北上、西进、南下的干部就有2.5万多人,成为支援全国的解放战争和开辟新区工作的重要力量。据有关部门统计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山西籍的革命烈士就多达十万五千多人。
三、山西红色文化在教育实践中的运用
(一)课堂案例教学中引入山西红色文化
案例教学是常见的堂课教学方法,山西红色资源异常丰富,我所在课堂讲授时,从教学实践出发,有选择、有针对性地将本土红色文化案例与教材内容相结合,缩短了戒毒人员与教材内容的时空距离,既丰富和充实了教材内容,又有利于增强戒毒人员对于当地红色文化的感性认识,激发他们爱乡爱国热情,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二)学唱山西红色文化歌曲
在抗日战争期间,山西省涌现了很多激发抗战热情的红色歌曲,这些抗战歌曲融入了很多文化特色,通过反复学唱,不仅可以再现抗战时期中国人民对于抗击外来侵略者的坚定信心和决心,以及军民对和平美好生活的向往,还可以激发戒毒人员的爱国热情与戒治决心,增强戒毒人员的道德情感。我所组织戒毒人员学唱了《黄河大合唱》《游击队歌》《在太行山上》《八路军进行曲》等本土红色歌曲,还组织了以大队为单位的唱红歌比赛。
(三)播放山西红色文化主题电影电视
电影电视作为大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画面、声音、光影等感官性非常强,以直观的形式,使受众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和熏陶,经典红色电影电视中蕴含的德育功能,对戒毒人员的影响非常深远,教化性极强,依托这种方式能够达到良好的思想教育和爱国主义教学效果,提高戒毒人员的思想道德修养,健全他们的人格。我所利用晚上一小时辅助教育所时间,为戒毒人员播放《太行之脊》《吕梁英雄传》《血战太行》《黄河在咆哮》《刘胡兰》等经典山西红色电影电视。
(四)讲述家乡红色文化故事
讲好红色故事,不仅可以感悟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还可以在探寻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中、在红色爱国文化的滋养中,更加坚定理想信念、更加彰显文化自信,强化道德意志。山西红色文化资源丰富,基本上在每个村、镇、县都有红色故事,我所在教育工作实践中,不仅在课堂上组织了“大胆说出你的家乡故事”活动,还开展了家乡红色故事演讲比赛。
【案例思考】
对戒毒人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不能仅限于课本知识讲授,还需要对教学方式方法不断创新,采取一些喜闻乐见的形式,以增强教育的实效性。把山西本土红色文化融入戒毒人员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长期坚持的过程, 在教育实践中,不能仅限于课堂教育,还需采取丰富多彩的形式融入脱毒治疗、教育适应、康复巩固、回归指导等各项日常戒治活动之中,真正让本土红色文化入脑入心,不断提高戒毒人员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并最终形成美德,以达到远离毒品,彻底戒毒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