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戒毒人员乔某回归社会前焦虑心理的调适案例
案例内容
【案例背景】
戒毒人员在回归社会之前,心理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冲突:有焦虑也有抑郁,有愉悦也有忧愁。如何去适应即将开始的新生活?能否靠自己的一己之力找到新的工作?怎样去面对亲人熟悉又陌生的目光?接到昔日“冰友”电话该怎么办?等等。戒毒人员这些心理问题,需要我们运用心理学的原理、方式和方法对其进行调适。有效地做好戒毒人员最后“一公里”的工作,向社会输送躯体和心理均健康的合格人员,是戒毒人民警察崇高使命,也是戒毒所职责所在。戒毒人员乔某在回归社会前的心理冲突比较典型。
【案例基本情况】
(一)基本情况
乔某,“沈新所”一大队戒毒人员,男,1988年10月出生于辽宁省本溪县,中专文化程度,未婚。乔某在临出所这段期间表现为:在学习、康复、习艺等现场精力不集中,茫然不知所措;在宿舍内心情烦乱、坐卧不安,在走廊内来回无目的地走动;晚上躺在床上摆弄十指,嘴里反复嘟囔何时到期;经常自言自语“张三”给我打电话怎么办?受情绪困扰异常焦躁,经常失眠多梦,身体日渐憔悴。
通过访谈和收集资料,对戒毒人员乔某心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依据收集的资料及观察的情况进行诊断,进而对戒毒人员乔某进行心理咨询,重点对其冲突的心理进行调试,使其即将开始的新生活充满信心。
(二)诊断分析
1、经所卫生所对乔某的身体和神经系统的检查,身体器官各功能正常,可以基本排除器质性病变的可能。
2、根据病与非病的三原则,乔某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相统一,自知力完整,精神活动内在协调性一致,个性相对稳定,无幻觉和妄想,排除精神病的可能。
3、乔某的心理问题是因为即将解除强制隔离戒毒,不知道怎样面对亲人、对“大墙”外的新生活产生恐惧而导致的,有明显的焦虑诱因,且含有一定的常规属性,属于常形心理冲突,排除神经症的可能。
4、乔某的心理问题产生于近期内,持续时间近一个月左右,社会功能轻微受损,但并不明显,可排除严重心理问题。
经观察,乔某身体和智力均发育正常,说话中流露出烦躁不安,且情绪低落,由于胸闷焦虑且求助愿望比较明显。乔某自知力完整,人格特征稳定,没有发现器质性病变,社会功能及社会兴趣轻微受损,但并不明显,故诊断为一般性心理问题。
(三)制定心理调适计划
1、咨询目标
近期目标:消除乔某不合理的情绪,缓解其失眠烦躁的症状。
远期目标:帮助乔某学会积极应对生活中的困难和责任,形成健康人格,促进求助者的自我成长。
2、咨询方案
咨询中咨询师注意对解释、面质和自我暴露等咨询技巧的使用。通过使用合理情绪疗法,改变乔某的不合理认知,达到消除其不良情绪和行为的目的,促进其自我成长。咨询结束后,并对其进行追踪观察,对咨询效果进行评估。
(四)实施情况
第一步:运用合理情绪疗法消除其焦虑症状。
1、在建立良好咨询关系的基础上,发现并纠正乔某错误观念及赖以形成的认识过程,使其改变到正确的认识方式上来。
2、确定问题:运用提问和自我审查技术。通过提出某些特定的问题,把乔某的注意力导向与他的情绪和行为密切相关方面,引发出许多为乔某以前经历过却被忽略的问题,鼓励乔某说出自己的看法,并对自己的这些看法进行细致的体验和反省,从而使其把意识到和未意识到的经验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发现自己思维过程中不合理的地方,并加以主动改变。
3、给乔某讲述合理情绪疗法的原理,以及商讨要达到的近期目标和长远目标。
4、鼓励乔某自己描述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确,并且利用不同的提问方式,对他所出现的问题运用面质技术进行纠正。
5、进一步改变认识。通过合理情绪疗法来改变乔某的“我这种人出去找不到工作,还要整天面对爸爸冰冷的目光,最怕接那种人的电话”这种畏惧理念,改善其焦虑的情绪。
6、巩固新观念,夯实复习。在咨询结束后,咨询师根据具体情况给乔某布置作业,让他在实际情景中运用合理情绪疗法来检验并纠正错误的观念。
第二步:行为训练
在轻松的音乐声中,咨询师指导乔某放松、闭目冥想自己出所以后三个月、半年、一年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以及如何去实现自己的梦想,并在纸上画出的时间轴中将这些想法一一标出。
第三步:行为指导
在宣泄室,咨询师将写有其解除强制隔离戒毒期限和毒品骷髅贴在桩上,引导乔某如何发泄自己负性情绪。经过宣泄的乔某,虽然大汗淋漓,但内心却趋于平静。
第四步:鼓励激励
咨询师用众多事例,激励鼓励乔某自立自强,相信自己,路就在自己脚下,回归社会的路,是一步一步量出来的,要一步一个脚印的走好回家的路。鼓起勇气和信心,做好面对父母、迎接新生活的思想准备。
(五)矫治效果
1、焦虑自评测量表测试结果:SAS标准分期分为45分,正常;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乔某进行心理测验,结果显示其人际、抑郁、焦虑、恐怖、因子分适中,心理健康状况得到康复,各因子得分都有明显下降。
2、乔某自我评估:自述在咨询结束阶段,焦躁情绪得到明显的改善,我最担心的就是家庭和社会不能接纳自己,经过这样的心理调适,我明白了人最需要的就是战胜自我,回归社会不可怕,可怕的没有健康心理去面对。
3、乔某的大队、中队警察及同戒人员的评价:乔某能以微笑示人,积极参加学习、康复、习艺劳动,对和家人团聚充满了期待。
【案例思考】
1、戒毒人员面临回归社会时,虽然生理上对毒品的依赖已彻底根除,但部分戒毒人员心理产生恐惧,需要在回归社会教育中,重点突出心理健康教育。
2、在戒毒人员即将解除强制隔离戒毒时,对他们进行拒毒自信心测试,摸清摸准他们融入社会能力、拒毒能力的情况。
3、在戒毒人员回归社会后,戒毒所也不能撒手不管,而要定期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辅导,有效地降低“复吸”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