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服务首页
司法行政人员首页
欢迎您访问司法行政(法律服务)案例库
首页 > 对因不适应环境引起心理问题的戒毒人员进行心理矫治的案例

对因不适应环境引起心理问题的戒毒人员进行心理矫治的案例

分享
案例内容
【案例背景】

黄某,入所以来,睡眠差,情绪低落、焦虑、人际关系紧张、易激惹。某日在参加习艺劳动过程中吞服了一些塑料企图自伤自残,被当班警官发现并及时制止。自身行为意识差,屡次违反所规队纪,严重干扰场所的戒治秩序。通过收集资料、评估,初步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运用合理情绪疗法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对黄某心理与行为问题形成与发展的原因进行探讨,改变其不合理信念,帮助黄某缓解情绪困扰,积极主动配合戒治,并增强其完善自我的意识和能力。

【案例基本情况】

一、资料收集

(一)戒毒人员黄某,男,1991年出生,初中文化,广西柳州人。因注射海洛因、吸食冰毒被公安机关决定强制隔离戒毒两年。

(二)黄某个人陈述

自述从小家里父母离婚,有个残疾的姐姐,初中没读完就出来社会混,后因吸食海洛因被公安机关送到广西第二强制隔离戒毒所。在教育适应期接受教育一个月以来,陌生的环境和人以及戒毒所的各项规章制度(特别是一日行为规范)让自己觉得很不舒服。自己曾患有抑郁症史,与人交流上存在一定的困难,对周围的人有较重的防御心理,疑心病重。以前在外面时因为抑郁症也接受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来到这里,由于自身性格比较内向,在队里平时不爱说话,对周围人员的戒备心比较重,入所第一个月因为与组长发生摩擦,被进行保护性约束措施,导致想以极端的手段来对抗。

(三)咨询师观察和其他戒毒人员反映

黄某衣着整洁,相貌一般,情绪低落,焦虑不安。思维逻辑正常,语言表达能力一般,自知力完整,没有幻觉、妄想等精神症状。管教民警和其他戒毒人员反映:平时与人交往少,不爱说话,对其他戒毒人员不理不睬,经常不完成学习训练任务。

二、方案制定

(一)诊断

黄某人际关系敏感度较高,有一定抑郁倾向,有失眠等表现,兴趣缺乏,存在自伤自残的心理。常以自我为中心,与同戒相处中难以控制自身的情绪,敏感,敌对心理严重。在认知方面,该员存在心理外归因,总是会把错误归结于他人,不能认识到自己的不足。面对现实的不理想,不能及时与人沟通,导致心理失衡,出现一定的焦虑和抑郁症状。但情绪反应强度中等。社会功能未受到严重影响,内容未泛化。思维合乎逻辑,人格无明显障碍。依据心理测试结果、综合临床资料分析,初步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

(二)评估

1.心理状况:敏感、自卑、抑郁、情绪低落、不受控制。

2.生理状况:时有失眠、食欲不佳。

3.社会功能状况:只与少部分同戒有交往,能正常参加习艺训练和教育戒治。

(三)对其症状的原因分析

1.生物原因:男,18岁。

2.社会原因:(1)家庭教育原因:没有温暖的家庭,没能好好读书;(2)人际关系紧张:朋友少;(3)社会支持系统不良:没有可倾诉的朋友。

3.心理原因:(1)存在错误认知:交朋友应该对方主动;(2)情绪方面的原因:情绪困扰自己不能解决;(3)行为模式上缺乏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技巧,不能自行化解冲突;(4)个性内向,无法正视挫折。

(四)咨询目标与咨询方案制定

1.近期目标:

(1)不良情绪得到缓解,饮食、睡眠情况有所改善;

(2)错误认知有所改变,错误认知与评价得到纠正。

2.最终目标与长期目标:重建黄某的认知模式,树立自信,促进黄某心理健康和发展,人格慢慢完善。

3.咨询方案:

(1)咨询方法:合理情绪疗法

针对收集到的资料,初步确定给黄某运用合理情绪疗法。通过理性分析改变其情绪困扰的不合理观念,建立合理的观念,让其自身的情绪媒体得到缓解,错误认知有所改变。

(2)咨询的次数与时间安排:五次,每周1-2次,每次50分钟。

三、实施情况

第1次:2020年10月10日

目的:了解基本情况、建立良好咨询关系、确定主要问题、探寻改变意愿、进行咨询分析。

方法:会谈、放松法

过程:

1.摄入性会谈,建立咨询关系;

2.心理测验;

3.针对其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交谈,了解其改变的意愿;

4.将分析结果反馈给黄某,与其一起商定咨询方案;

5.布置作业,分享心理感受。

摄入性会谈掌握个人情况,大概了解情况,结合临床观察进行初步诊断,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营造安全、轻松的咨询氛围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运用肌肉放松、想象放松疗法缓解其紧张、焦虑情绪。

肌肉放松过程摘要:(肌肉放松法通过让人有意识的去感觉主要肌肉群的紧张和放松,努力体会肌肉结束紧张后的舒适、松弛的感觉,从而达到放松的目的。

咨询师:准备好了吗?

黄某:准备好了。

咨询师:现在我们进行肌肉放松。现在进行头部放松,请你用皱紧眉头,保持10秒钟,然后放松,好,你做的很好;用力紧闭双眼,保持10秒钟,然后放松;皱鼻撅嘴和让脸颊部肌肉紧张,保持10秒钟,然后放松;用舌头抵住下颚的门齿,口尽量张开,头向后抬,保持10秒钟,然后放松,好,你做的很好。

咨询师:现在我们来进行颈部肌肉放松,把你的头向前向下伸,感觉颈部肌肉的紧张,保持10秒钟,然后放松;将头用力下弯,努力使下巴抵达胸部,感觉颈后部肌肉的紧张;保持10秒钟。肩部肌肉放松,请你耸起肩部向耳部靠拢,尽量提升双肩向上,感觉肩部的紧张,保持10秒钟,然后放松。

咨询师:现在我们进行臂部肌肉放松,将双手掌心向上平放在座椅扶手或大腿上,紧握拳头,使双手及前臂肌肉保持紧张10秒钟,然后放松;侧平举张开双臂做扩胸状,体会臂部的紧张感10秒钟,然后放松。进行胸部肌肉放松,请将你的双肩向前收,使胸部四周的肌肉紧张,保持10秒钟,然后放松,深深地吸气,让气充满胸腔,憋一会,感觉整个胸部的紧张状态,保持10秒钟,然后放松。

咨询师:我们进行背部肌肉放松,请你将双肩用力往后扩,体会背部肌肉的紧张感10秒钟,然后放松。向后用力弯曲背部,努力使胸部弓起,挤压背部肌肉10秒钟,然后放松。好,你做的很好,现在我们继续来进行腹部肌肉放松,请你收紧腹部,好像别人向你的腹部打来一拳,你在收腹躲避,保持收腹10秒钟,然后放松。

咨询师:我们来进行臀部肌肉放松,现在夹紧臀部肌肉,收紧肛门,保持紧张10秒钟,然后放松。

好,你做的很好,现在我们来进行腿部肌肉放松,现在请你绷紧双腿,伸直上抬,腿离地面20厘米左右,保持10秒钟,然后放松。好,你做的很好,现在我们进行脚趾肌肉放松,现在请你将脚趾慢慢的向下弯曲,仿佛用力抓地,保持10秒钟,然后放松,将脚趾慢慢的向上翘,保持紧张10秒钟,然后放松。咨询师:现在你感觉放松度是多少?(0到10)

黄某说“我真的想好好戒治,早点回家,你可以帮我吗?”

咨询师微笑着回答“如果你信任我的话,我想我能帮助你。”

黄某:你看我的问题严重吗?

咨询师:通过我对你的观察,结合你的现状和心理测验结果分析,你所表现的在一般心理问题范围内。回去做个家庭作业好吗?

黄某:恩,我尽量吧。

咨询师:写出你在戒毒所中的真实感受,别人是如何看待你的?你是因为不给别人面子而不采纳别人意见的吗?四天以后接着讨论,好吗?

第2次:2020年10月17日

目的:探讨思想行为根源,尝试让其接受新的观点以改变其不良情绪。

方法:会谈、学习ABC理论、家庭作业。

过程:

1.完成布置的作业,咨询师肯定其认真的态度。   

2.摘录部分家庭作业如下:

我觉得自己与周围人存在很多不同,觉得自己来这里和他们的情况不一样,自己内心还是看不起他们的。我不能忍受他人瞧不起我,感觉自己与他们总是格格不入,难以融入周围的生活圈。

3.针对完成的作业呈现出来的问题,向黄某介绍ABC理论,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其思考自身存在的问题。

4.以建议、演示技术的技术帮助黄某呈现自己的错误观念,鼓励其回去认真思考。

5.针对黄某不寻常的思维逻辑,明确指出要“重新归因”为好。指出其情绪的引导源,由于自己的一些错误认知,进一步加深了内心感受,以致出现不舒服不适应的反应。

咨询片断:

咨询师:ABC理论就是我们上次制定咨询方案中明确的合理情绪疗法核心理论。A代表诱发事件,相当于你的好意别人没接受;B代表你对这件事的看法、解释;C代表这件事情过去后,你的情绪反应和感受。

黄某:我想我的不好情绪就是事件A引起。

咨询师:一般人都会这么认为。可事实是我们情绪的产生恰恰是大家都忽略到的B。当自己的意见别人没采纳,我会觉得可能是别人的想法与我不同,或许他有自己的情况?同样的一件事你看我们为什么有不同的反应?里面的根源是什么呢?这就是ABC理论将给我们揭示的道理所在。

黄某:是吗?难道我现在这个样子是被自己的想像或者是不太合理的想法给困扰住了?

第3次:2020年10月24日

目的:进一步让其认知自己的错误,引导他以合理的认知方式改进自身的不合理信念,让心情舒畅起来。

方法:会谈、合理情绪想象、家庭作业

过程:

1.黄某来访,上周布置的作业基本完成,说自己想开了许多,心情轻松起来了,但还是怕自己会有情绪失控的时候。

2.根据黄某对于害怕自己有情绪失控的时候,在征求得到同意后,给予尝试合理情绪想象的技术。

3.家庭作业:给其一本心理学上的书籍,让黄某回去阅读,按照书上的规定进行训练。

咨询片断:

咨询师:现在请你闭上眼睛,尽量舒服些,开始想象你与别人发生冲突,情绪愈来愈差,你会怎样去做?

黄某:我觉得周围的人都在关注我,我不能容忍别人欺负我、看不起我。

咨询师:是的,这种体验经常左右着你。别人都在专心做自己的事情,有谁注意你?

黄某:这样想就好多了。

咨询师:继续保持想象,用你的合理理念加以辩论。

黄某:大家的身份都是一样的,一个人的每句话别人都有可能不接受,即便是不接受,他们也不会笑话我,我没丢面子。

咨询师:非常好!学习合理地控制自己的情绪。

第4次:2020年10月31日

目的:让其合理观念得到强化,有新的改变和产生新的认知。

方法:会谈、复习、自助训练

过程:

1.黄某反映每天都看有关知识片断,睡眠比以前好多了,饮食也正常,心情有了好转。

2.咨询师对黄某心理状况发生的转变,对了给予肯定。

3.咨询师结合黄某平常表现的负性想法,从语言上去鼓励和支持,引导其以合理化的认知和思维方式去认识事物,对前面有的改变给予肯定,引导黄某在戒治生活中慢慢调整认知、改变情绪和行为。

4.自助作业:运用学习到知识自我激励,通过自己强化训练建立合理的认知。

第5次:2020年11月7日

目的:巩固咨询效果,结束咨询

方法:心理测验和会谈

过程:

1.黄某和咨询师分享自己的感受,收获很大,心情感觉轻松了许多,感觉自己的戒治之路还是很有希望的,已经开始努力修复与其他同戒的关系,以后的戒治生活中会自觉向民警交流自己的想法,希望得到民警的支持和鼓励。为了进一步帮助黄春华摆脱非理性观念,商讨如何才能更好地调整自己的情绪,如何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绪 。

2.咨询师对其情绪和行为的表现,给予肯定和赞赏。

3.心理测验:用SCL-90量表检测咨询效果。

4.咨询师根据黄某现实表现和测验结果进行评估分析,指明其以后改变的方向,告诉他咨询将暂时告一段落。

5.与黄某一起制定下一步行为目标,主要是学会管理自己,学会从多方面看待问题。

四、效果

黄某的紧张抑郁等不适情绪明显好转,自罪自责感消失,饮食睡眠能恢复正常。同时,学习训练往好的方向发展,和旁边的戒毒人员以及民警都能正常交往 ,端正了自己的戒治态度。民警也发现黄某能主动和旁边的戒毒人员的沟通交流 ,学习、日常生活规范能达到场所要求。与黄某共同生活戒治的同戒也反映自从黄某进行心理戒治以来,比以前开朗了许多,能和旁边的人和谐相处 ;在解决问题上,黄某能做到“三思而后行”,冷静多了,没有动不动就发脾气的现象,更没有出现与别的同戒打架的事情。已达心理戒治的预期目的。

(一)黄某的自我评价:基本不再焦虑,睡眠质量有提高,与其他戒毒人员关系比较融洽,遇到问题也能心平气和解决,能较好完成生产任务。

(二)咨询师评估:咨询后情绪比较稳定,笑容增多,能把新的信念运用到生活当中,安心戒毒。

【案例思考】

通过这个心理戒治案例的实践,深刻的体会便是,戒毒所的民警担任多重角色的任务,没有真正是专职的心理咨询师 ,由于角色不同,担任的任务不同,工作的角度不同,在不同的工作角度就得以不同的角色出现;在开展戒毒人员的心理咨询工作时 ,把戒毒人员当做有着心理困扰的、需要提供心理帮助的来访者,良好的信任关系的建立是做好这一项工作的前提,而良好的信任关系对咨询效果的达成有着重要的作用,咨询师在给戒毒人员咨询过程中耐心倾听、及时肯定、真诚关心都是搭建信任关系的桥梁,而且咨询师良性的人际交往模式对来访的戒毒人员也起着示范、激励的作用。我希望并相信严格的戒治秩序和人性化的心理辅导相结合,对提高教育戒治质量有着积极地作用。

您的满意度:
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您的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