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服务首页
司法行政人员首页
欢迎您访问司法行政(法律服务)案例库
首页 > 养成“统合综效”习惯的教学案例

养成“统合综效”习惯的教学案例

分享
案例内容
【案例背景】

在对强戒人员吸毒行为原因进行分析时发现,他们在人际沟通或是协作方面往往存在很多问题,比如不懂得如何尊重他人,不懂得如何与他人合作,实现1+1大于2的效果。在他们的人际交往中,往往存在比较强烈的个人主义和主观主义,无法与他人达成融洽和谐的关系。所以,从积极习惯养成的角度来分析,统和综效这一高阶的积极习惯正是强戒人员所缺乏的,也是他们应该学习且降低复吸率的必修课。

【案例基本情况】

【教学计划】

一、主要解决的问题

充分体验到统合综效的意义及优势,理解统合综效的内涵,并能够激发运用统合综效这一积极习惯的意愿及动力。

二、解决问题的策略

一是团体体验法,利用团体辅导的形式,构建放松、信任的学习氛围,为后续的学习奠定好基础;二是分享讨论法,课程设置分享讨论的环节,利用分享及讨论,关注到每名成员,并且以此搭建互相学习的平台,提高学习的主动性。

三、体验活动环节设计

环节一、导入——合作数字大揭秘

主要内容:请成员在团体合作的背景下,解读以下几组算式的成立条件, 1+1=2、1+1<2、1+1<1 、 1+1>2 。

预设:1+1=2 双赢、1+1<2妥协、1+1<1冲突、 1+1>2统和综效。

教师总结(过渡):在团体合作中,如果双方都达成了自己的目标,就是1+1=2,也就是双赢;如果有妥协才能达成目标,就是1+1<2;如果两个人的目标有冲突,那么就是1+1<1;那1+1>2就是说大家不仅达成了自己的目标,还有所收获,那么这种合作方式是一种更高效,更具有创造力的方式,我们叫它统合综效。接下来,就请大家发挥这种创造力的合作精神,共同完成一幅画作。

环节二、规则介绍

以“5年后的美好家园”为主题,小组成员轮流在白纸上作画,每人1分钟,时间到换人。在画画之前可以进行商议,时间5分钟。

环节三、组织体验

商议时间5分钟,每人创造1分钟。

环节四、提问引导

提问:

具体问题

意图说明

1.对作品打分:请每名成员都对最后的作品进行打分,评分为0-10分,并说明理由。

评分是加强成员对作品的满意度。

2.小组商议时,有没有出现不同意见?最后是怎么解决的?

引出第三种选择

3.你在画的时候,是不是完全按照小组商议进行的?画的时候有什么感受和体会?

评估成员的合作意识,引发思考。

4.你认为要合作完成好作品,最重要的是什么?

对统和综效进行归纳、总结、提升。

预设:1.每名成员的评分应该都比较高,对作品呈满意状态;

2.没有分歧,目标一致,顺利达成共识;有分歧,协商解决(妥协),或者想出了第三种方法;

3.画的时候,可能大部分人都能按照小组商议的创作;画的时候看到别人画的那么好,会担心、害怕自己画得不够好,破坏了作品。

4.合作完成好作品最重要的是:沟通协作、目标一致、积极努力、正视冲突、解决冲突等。

环节五、梳理归纳

教师总结:刚刚大家体验的这种创造性的合作方式,就是统合综效,它的目的就是要实现1+1>2的效果,我们在共同创作这幅画作时,也是深有体会,其实对于没有专业绘画技巧的普通人来说,这种合作方式更容易创造出高水平的作品,这在各位成员的打分中也体现了出来。那么,要实现这样的合作,方法和步骤也是非常重要的:

第一步是“看到自己”,运用积极主动、以终为始、要事第一的习惯,独立提出自己的意见看法,报着真诚的态度与人沟通。

第二步是“看到对方”,运用双赢思维的习惯,抛弃成见,抛弃“我对你错”或者“你对我错”的偏见,运用同理心真正倾听对方的意见。

第三步是“找到分歧”,运用知彼解己的习惯,充分了解对方的意见,找到分歧,正视冲突。

第四步是“第3选择”,既非按照我的方式,亦非按照你的方式,而是通过第三种远胜过个人之见的办法。它是人际交往的最终成果。

环节六、学习运用

提问:如果现在再重新画一遍,你会有哪些变化?

预设:成员会更积极主动提出自己的建议,更信任团体,出现分歧不会担心、害怕等。

总结:经过体验和学习我们现在对统合综效这一创造性的合作精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大家也能够在合作中去运用,最后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发扬这种合作精神,必将开创美好明天!

【体验活动组织情况】

一、组织体验环节教师观察到的情况

成员基本能够跟着课程的设置开展每项活动。在解读算式环节,可以集思广益把各个算式代表的含义正确解读出来;在画前商议环节,讨论非常充分且热烈,每名成员都积极的出谋划策,讨论基本按照画的主题、内容、分工这三个层面顺利进行,最终形成了一个核心的方案,并对每个人作出了分工;在画画环节,能看到第一个画的学员有些紧张,有点担心自己能不能在1分钟的时间完成自己的部分,在整个画的环节,对于不交流这个规则,遵守的不是很好,在别人的画的时候总想给一些指导或者建议,这也说明大家都很想把这个任务完成好,非常的齐心协力;在画后讨论环节,学员首先对合作的作品高度满意,然后对每一个问题,都能真诚的分享出自己的感受和见解,学员和学员之间,以及学员和老师之间都形成了良好的互动,讨论效率也很高,对课堂目标的完成起到了积极促进的作用。

(二)提问引导环节学员分享及讨论情况;

画前商议:

学员1:我感觉画的内容太多了,我们要找到一个点,这个点就是特别打动人的点,现在大家的共识点,就是钱,特别多的钱,还有一个就是科技方面,更复杂的一些就是一种抽象的境界。

学员2:可以画环境,5年后北京没有雾霾,蓝天白云,绿地。

学员3:画的结构就是上面蓝天白云,下面画一草坪,旁边画房子,机器人,汽车。

学员4:我可以画蓝天白云,谁画机器人?谁画房子?还有绿地,画画草草,你画这个行吗?

学员5:可以

画后讨论:

1.打分:

学员1:我打10分,因为这是我们大家共同努力创造的。

学员5:我打10分,因为我们画的达成我们的目标,而且5年之后肯定能实现。

学员6:我打8分,我们8个人每人一分。

2.商议的时候有没有出现不同意见,怎么处理的?

学员1:没有,就是分工上有点不同。

学员2:对,就是分工上,有两个人想画汽车,房子没人画。

学员3:然后就是沟通协商,有人做出了让步。

画的时候的感受

学员1:尽量画的好一些

学员2:我画的时候,我看到我想画的飞机已经画了,然后我就灵机一动画了5G。

老师:看到你想画的被别人占了您有什么感受?

学员2:没有什么感受,就是赶紧掉头,因为我们是在协作,而且我觉得后面的人就是有补位这种作用。

4.完成好作品或者一个团队如何更好的协作,最重要的是什么?

学员1:目标一致,达成共识。

学员2:分工明确,和谐。

老师:和谐代表什么?没有分歧,还是有了分歧和谐的解决。

学员2:对,有了分歧也能很好的解决。

梳理归纳环节教师或学员的小结。

学员1:在讨论阶段应该更明确一些,找到分歧,他想画汽车,我也想画汽车,看到对方的愿望,按照这个逻辑,找到第三种方法,能够更好的解决问题,还能把画呈现得更好。 

学员2:我觉得看到对方和看到自己特别重要,在画的时候,就会想到怎么让自己还有别人的画的部分都更加协调,画的时候就会给别人留出余地。

老师总结:刚听了大家的分享,我也发现统合综效这种理念或者精神已经埋进了每个人的心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免不了与人打交道,在这个过程中,可能就会有冲突,有分歧,希望大家都能发扬统合综效这样精神,正视分歧,积极找到第三种方法,破解各种各样的难题。 

【案例思考】

本次课程能够按照教学设计有序展开,活动目标基本达成,课堂参与度较高,整体教学效果较好。但依然存在一些有待改进的地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在学员分享后的总结反馈应更加敏锐,要能够抓住学员分享中出现的重点和要点。比如在问学员讨论时有没有分歧,怎么解决的这个问题时,有的学员说他本来想画飞机,结果被别人抢先了,后来自己就画了5G。学员的这个反应其实就是看到了分歧,并找到了第三种选择,这个非常棒,应该在课堂上及时点出来,这对于教学效果的推进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但因为自己经验不足,对课程的理解还不够深刻,在当时并没有及时抓到这个点,只是在最后学习运用这个环节进行了补充。所以,在今后的工作实践中,应在课前更充分的理解教材,做充足的准备,在课堂上更要绷住一根弦,再敏锐一些。

二是在课程设置方面应更加贴近学员个体。虽然统和综效在合作时体现得更突出,但是它却是每个人都应该践行的积极习惯,所以在课程的设置中,应该和学员自身有所结合,让他们能够在自身方面有所悟,能在行动中去践行。这次课程时间有限,在以后的课程中,应把落脚点落到自身的改变上,让他们在课堂中充分的讨论和分享,以认知的改变促进行为的变化。

三是在活动规则的讲解方面应更加清晰、细致。课程中在介绍画画的规则时,不是太细致,出现了遗漏后来又补充的现象,这对学员理解规则也造成了影响,作为教师,应该把活动的规则梳理清楚,并且有序、清晰的讲解,这样才能使活动开展得更顺利和可控。在今后的教学实践活动中,要在备课环节细致的梳理清楚,在课堂讲述中清晰的讲授,避免再出现遗漏或者讲不清楚的现象。

您的满意度:
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您的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