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有效戒治手段成功化解两名艾滋病戒毒人员矛盾的案例
案例内容
【案例背景】
作为全省唯一一家收治男性艾滋病戒毒人员的强制隔离戒毒场所,自2016年以来,我所一直秉承着以《禁毒法》《禁毒条例》《司法行政机关强制隔离戒毒工作规定》为依托,认真钻研如何在新时代、新形势下认真开展戒毒工作。针对现有戒毒人员的实际情况,吉林省九台强制隔离戒毒所一大队全体干警上下齐心,奋力拼搏,勇于创新,在实践中总结出一套如何处理戒毒人员之间矛盾的新思路,本文正是一大队戒治民警利用实践经验有效化解两名艾滋病戒毒人员矛盾的真实案例。
人口学情况
戒毒人员王某某(该名戒毒人员申请对其真实身份保密),男,1969年6月出生,吉林省长春市人。婚姻状态:单身,大学肄业、HIV患者,2018年5月因社区戒毒期间复吸被长春市公安局二道分局送至我所接受强制隔离戒毒,因其患有艾滋病,目前居住于一大队艾滋病隔离舍。
戒毒人员温某某(该名戒毒人员申请对其真实身份保密),男,1980年6月出生,吉林省吉林市人,高中文化,2000年12月从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服兵役期满退役回原籍。HIV患者、该人患有高血压,2018年11月因检查出患有艾滋病自其它戒毒所转入我所,目前居住于一大队艾滋病隔离舍。
个人成长经历
王某某出生于一农民家庭,在读大学期间遭遇父亲病故,因无固定经济来源支撑完成学业被迫中途辍学,胞弟、胞妹正处于上学阶段,而家中无经济来源,王某某为保证日常家庭收入,只得步入社会参加工作补贴家用。所在大学为帮助王某某顺利完成学业,准许其半工半读,但终因学习时间较短,无法修够学分而肄业。2002年左右,王某某身边朋友和同学都已成家立业,但因其单亲家庭且经济条件较差仍孑然一身。对此该人非常苦恼,经常与其“知心朋友”李某诉说心中苦闷,李某为吸毒人员,在李某多次惑言吸食冰毒可极大缓解精神压力后,王某某抱着尝试的心理第一次触及毒品,自此,潘多拉魔盒便如猛兽般吞噬了他正常的生活,经常以吸食毒品而产生的欣快感弥补内心的空虚。然法网恢恢,疏而不漏,王某某因吸食毒品被公安机关分别处以行政治安处罚和社区戒毒后,仍然不知悔改,2018年5月该人因社区戒毒期间复吸被长春市公安局二道分局抓获,因其患有艾滋病,办案单位将其移送至我所一大队强制隔离戒毒2年。
温某某出生在一个双职工家庭,自幼父母对其较为溺爱,且其父母因工作较忙,平时疏于照顾,该人利用父母工作较忙,无暇关注其学业之便,经常逃课,因学习成绩过差初中尚未读完便辍学在家,其父母见孩子过早辍学,为让其能成才送入部队当兵,服役结束回原籍后温某某在户籍地打工。温某某经家人介绍与当地一女子结婚,婚后育有一子,婚后与妻子性格不合经常吵架,因年轻时过度放纵自己,随着年龄的增大,温某某换上高血压、心脏病,且感染艾滋病,身患疾病导致其家庭经济来源骤减,前妻受不了这样的家庭环境提出离婚,双方于2016年6月完成协议离婚手续。
离婚后孩子抚养权归温某某,因温某某强戒目前暂由其父母代为抚养照顾。温某某父母年迈且长年患有心脏病、高血压、脑血栓等慢性疾病,生活紧张而拮据。离异后的温某某深陷疾病痛苦与离异的失落感中不能自拔,终日嗜烟酒如命,后又交友不慎沾染毒品,这对本已分崩离析的家庭无异雪上加霜。但该人对毒品的依赖犹如饮鸠止渴、忘乎所以,父母的劝阻、好友的告诫、前妻的痛骂都未使其悔改,2018年8月在指定社区报到时,因吸食毒品尿检时呈阳性,被公安机关移送至我所强制隔离戒毒2年。
干预前表现
王某某初进大队时,因其长期吸食冰毒,出现了较为典型的稽延性戒断反应,言语偏激,与同舍戒毒人员存在一定程度的交流障碍,时而发生语言冲突,温某某入住同宿后更甚,两个性格迥异,经EPQ人格测试,温某某属于抑郁质人格,性格刻板较真,愿意据理力争。二人因琐事经常发生口角,数次之后口角逐渐变为冲突,大队民警虽多次调解但效果不明显。以此为导火索,温某某血压飙升常在夜间发生不明原因抽搐,造成安全隐患,大队民警多次对二人进行思想教育,每次教育后虽令两人矛盾在短时间内有所缓和,但治标不治本,数日后争端屡现。
【案例基本情况】
制定戒治方案
为防止二人冲突升级造成打架事件,大队召开专题研判会议,结合大队心理咨询师意见,全大队民警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力争在有限时间内,制定科学有效的解决措施让二人关系缓和。
针对王、温性格特点,家庭背景,社会履历进行综合分析,大队制定了“一点二线三化"的处置方案,具体内容如下:
一点:以相关法律法规及所归队纪为切入点,强化二人的遵纪守法意识。
二线:以科学管控为主线,以思想教育为辅线,在确保二人不会再次发生冲突的前提下,强化二人思想教育工作,从根源解决思想理念不合的问题。
三化:对于王、温二人,大队民警开展“人文关怀全面化,教育谈话深入化,行为规范养成系统化”的三化策略,从根本上彻底扭转二人的错误思想以及不良行为习惯。
戒治方案实施过程
1、以相关法律法规及所归队纪为切入点,强化二人的遵纪守法意识。
利用王某某拥有大学肄业文凭以及温某某有部队服役经历接受新鲜事物较快的优势,以《禁毒法》《禁毒条例》《司法行政机关强制隔离戒毒工作规定》以及相关所归队纪、一日行为规范为主要内容,对两人进行法律法规、所归队纪宣教,增强遵纪守法意识。大队心理咨询师分别对两人的涉毒情况、吸毒原因、复吸原因进行分析,让其深知毒品对自己、家庭及社会的危害性。让二人知晓教育戒治是强制隔离戒毒的初衷,必须积极接受戒治,争取早日脱离摆脱毒品的束缚,回归正常健康生活,只有这样才能体现人生最大的价值。同时在学习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强化二人的所归队纪教育,让其知道之前的冲突是严重违反所归队纪的,以及自己所犯错误的严重性。
2、以科学管控为主线,以思想教育为辅线,在确保二人不会再次发生口角冲突的前提下,强化二人的思想教育工作,从思想根源解决二人思想理念不合问题。
大队民警经研判分析,制定科学有效的管控措施,坚持“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狠抓落实、注重实效、加强控制”的五原则,对二人加强帮教管控,防止二人思想未有深度转变前再次发生口角。针对我所艾滋病隔离区空间较狭小,大队民警首先保证二人尽量远离对方,落实管控民警责任制,每日密切监控二人的行为动态,并根据行为动态分析王、温二人的思想动态,做到“思想状态掌握清,行为动向密严控”。
管控措施到位之后,继续加强二人的思想教育,通过开展心理咨询,运用心理学手段让其了解到出现矛盾的根源更多是自己的原因,而不是出现问题第一时间埋怨他人。
王某某虽未完成大学学业,但终究受过高等教育,相较其他社会闲散吸毒人员接受能力较强;温某某曾服兵役三年,经部队严格的锻炼洗礼,曾因表现突出,曾受嘉奖一次,荣获“优秀士兵”两次,自我约束力及法律意识相比其他戒毒人员要强很多。针对两人文化程度和认知相融点,通过鼓励两位戒毒人员通过阅览禁毒戒毒内容书籍,观看纪录片等形式强化遵纪守法意识,并以此为突破口,将思想教育逐步深入,通过开展法律知识讲座、书写笔记心得等方式,让其认知自我、改造自我、重塑自我。
3、做到人文关怀全面化:鉴于王、温家庭、性格、社会履历的不同,采用靶向定位精准疏导心结,扭转二人错误思想。
针对王某某毒历已久,性格相对扭曲,遇事爱焦躁等心理缺陷,大队指派一名拥有心理咨询师资质的民警与其进行循序渐进的心理咨询。首先,该民警通过亲情帮教的方式以王家庭、学业、职业为切入点,从该人兴趣点谈起,咨询师与王某某逐渐缩短心戒备距离后,再进行温情感化,让王某某进行换位思考:如何与同隔离区的戒毒人员友好相处;如何有效进行冲突状态下的自我约束;如何在矛盾平息下剖析自身存在的不足。通过一系列锲而不舍的心理攻关后,王某某从抗拒到接纳再到吐露心声再到放下心理包袱与心理咨询师无话不谈,最终敢于正视自己,反思之前所犯错误,改过自新。
与王某某不同,温某某的整体素质明显优于王,专管民警集中精力以其所患疾病为切入点,对其详细介绍我所除常规脱毒治疗外,戒毒医院从医疗队伍、诊治水平、医德医风、器材设施等各方面均能保障戒毒人员有病可医、医则有效。温某某经戒毒医院的数次治疗后表示自己病情有所减轻,在与大队民警谈话时表示除少数因与王发生口角引发高血压导致抽搐外,更多感觉自己的抽搐是愧对家人,心理压力较大所致。大队根据该人家庭背景的特殊性,决定先与温某某的父母电话取得联系,及时了解该人平时的性格特点及发病规律,得其父母反馈后,大队心理咨询师一方面着手对其进行心理咨询,一方面针对其家庭状况,不定期进行走访,对温某某家庭存在的困难予以适度帮助,并借助亲情电话让温某某父母帮助其安心戒治。温某某在得知大队民警对其家庭伸出援助之手,自己无后顾之忧后,深受感动,表示一定积极接受戒治,主动改正自身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同王某某修复关系,化干戈为玉帛。
做到教育谈话深入化。在得知王、温二人有主动改正自身问题的决心后,大队心理咨询师分别对二人开展认知行为疗法,让二人改变错误认知,彻底转变思想,反思出现冲突后自己的责任和问题,而不是苛责别人,历经几次调解后,二人形成初步认知,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行为。随后大队民警对取得的现有成果继续巩固强化,在心理咨询师的调解下面谈,最开始二人较为尴尬,不知道说什么,大队心理咨询师从中逐步引导,缓解尴尬局面。随着谈话时间、谈话次数增多,二人开始相互之间深入了解,从形同路人到逐渐熟悉再到成为朋友。以此同时,大队民警兵分两路,每组负责一人,做到24小时事无巨细,无间断、无遗漏、无死角、实时掌握二人思想动态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化解纠正,将错误的思想认知扼杀在萌芽状态。
做到日常行为规范系统化。随着二人的逐渐成为朋友,王某某与温某某逐渐卸下了思想包袱,能够正视自身的问题之后,大队民警将工作重心过度到二人的日常行为规范方面,通过课堂化教育继续深入法律法规、所归队纪教育,同时开展内务卫生、队列训练等一系列行为养成教育,每人安排一名戒治效果较好的同舍戒毒人员观察王、温二人行为动态并如实上报,一是确保大队民警能够真实有效地掌握其思想动态;二是做好监护工作的同时继续帮助二人进行相关课堂化教育的课后复习工作;三是帮助二人开展日常行为督导,做到“传帮带,齐步走”。
戒治效果
经上述有针对性的教育矫治,大队民警促成二人直面恳谈,双方均表示对曾犯下的过错真心忏悔,并向大队民警保证,决不再发生类似违纪行为。经过一番推心置腹的交流后,双方握手言和,成为好朋友,且在温某某日后的发病抽搐期间,王某某还积极主动投入到护理工作中,体现了一名戒毒人员经教育戒治后应有的团队协作的精神。
【案例思考】
透过现象看本质,通过大队民警的一系列教育矫治方法,不仅成功缓和二人矛盾,还让二人在遵规守纪方面有了较大提高,能够很好的适应接下来的戒治生活。
我们在此次教育矫治过程中,总结处理类似事件经验的同时,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颇多,作为监管单位,如何提前预判安全问题依然是摆在我们面前不可小觑的课题,针对本次教育戒治,大队总结如下完善措施:
1、以科学戒治为依托、强化入所教育、对重点管控人员一事一议,及时制定相应预案。
2、建立建全网格化排查机制,建立戒毒人员思想动态管理档案,定期召开全面总结分析专题会。
3、建议效仿党支部组织生活会,开展戒毒人员批评与自找批评主题班会,在班会中认真查找自身缺点,勇于正视自己,反思后制定自我整改计划。
4、注重丰富创新课堂化教育,形式呈引导性、多样性、务实性,从根本提高戒毒人员思想道德水准,真正掀起“知法、守法、护法”的新风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