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戒毒人员谢某愤怒情绪实施三个应对策略的心理矫治案例
案例内容
【案例背景】
谢某,31岁,于2019年转入广西第二强制隔离戒毒所执行强制隔离戒毒,入所各项体检、精神状态正常。此次为其第二次强制隔离戒毒,上次强戒曾因受到其他戒毒人员侮辱性挑衅而暴力殴打该戒毒人员。本次入所警察对其教育关注比较多,戒治思想基本稳定,但半年内仍有3-4次与其他戒毒人员摩擦对峙的行为。
2019年12月,谢某妻子来所接见时向谢某提出离婚要求,谢某在接见大厅发现其妻子存在出轨行为并想通过协商和判决的方式离婚的真相,谢某立即情绪失控,在接见室摔砸物品,归队后谢某对妻子出轨的事情耿耿于怀,同时受到其他戒毒人员嘲笑其带绿帽子等,愤怒情绪一触即发。某日在习艺车间一名戒毒人员失口提到其妻子,谢某立即使用塑料托盘对该名戒毒人员进行殴打。2020年1月法院对谢某离婚一案进行审议,在掌握了谢某与妻子双方均存在较大过错的事实后,判决离婚,谢某不服申请司法援助和上诉赔偿。
【案例基本情况】
一、收集资料
(一)人口学资料:谢某,男,31岁,广西柳州人,初中文化水平。
(二)个人经历:
谢某父母为广西脑科医院的医生,均已去世,谢某与前妻结婚7年,其妻子也多次戒毒,两人于4年前生有一个女儿,怀孕生养期间2人均未吸毒,现女儿由前妻抚养;妻子原来家庭条件较好,父母因其吸毒与其断绝关系,回上海生活。妻子在外生活作风不检点,有多次出轨行为,在吸毒圈内给谢某造成比较大的精神压力,谢某长期没正当职业,经济来源不稳定。
(三)精神状况:一个月以来,烦躁不安,高度焦虑、敏感、脾气容易发怒;无幻听、幻觉;能正常回答警察的询问、无认知和思维障碍。
(四)身体状况:有失眠、恶梦、惊醒。
(五)社会功能:参加习艺劳动和学习训练时要求警察给予重新安排,对各方压力适应比较差,人际关系方面存在较大的冲突隐患。
二、主诉与个人陈诉
(一)主诉:觉得活着没有尊严,妻子在外面做那么多对不起自己的事情,就是挑战他,他出去肯定要报复。
(二)个人陈诉:
本来这次进入戒毒所后,我是想好好改过,毕竟孩子也大了,家里也买了房子,但是妻子在外出轨,并且还和他人有夫妻事实,怀了孕,对于一个男人来说是绝对忍受不了的。现在她怀孕就想到离婚,她肯定是想生下来和别人过了,这么欺瞒我,我忍受不了,出去我肯定要找她解决这些事。
三、评估与诊断:
(一)谢某在重大刺激事件面前,表现出了明显的消极愤怒情绪,在个体无效的情绪调节、反复记忆加工影响下,使得其反复出现情绪困扰,始终处于易怒暴躁的状态,其行为破坏力也有上升趋势。个体对事件过程没有适当的自我反省,就很难依靠自身认知改变消除愤怒情绪。
(二)根据谢某体检结果正常,没有出现精神病的症状,可以排除精神病;有一定的躯体、人际敏感焦虑,愤怒等症状,但从病程、精神痛苦程度、社会功能评分上看,小于6分,且经历过较强烈的现实性刺激,心理冲突带有明显的现实意义,可以排除神经症,病程超过一个月,可归为严重心理问题,目前属于应激状态,不存在心理和行为方面的障碍。
四、咨询方案的制定
根据评估与诊断,确定以下咨询目标:
(一)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改变谢某的高度紧张、焦虑、烦躁的不良情绪,转变消极认知和降低暴力行为。
(二)最终目标与长期目标:掌握健康理性的认知和调试方法,促进心理健康水平提高。
(三)咨询方案的制定:
本次咨询师采用自我抽离和分心策略调整愤怒情绪,降低情绪时间和效应,其中通过分别自我沉浸视角和自我抽离视角,鼓励谢某对生活刺激事件进行反省,通过改变谢某的观察视角,重置看待该事件的触发情绪的条件,促进个体的顿悟和认知闭合,从而达到改善情绪的目的。
五、实施情况
(一)心理测试
建立咨询关系,在谢某同意下进行心理评估。使用诺瓦克愤怒程度量表和SCL-90测试。
愤怒程度量表80个测试项目,其总分为255分说明有中等程度的、较明显的愤怒问题,根据当前状况,须尽快干预,否则情绪线索反复激发容易出现更多的暴力行为,对个人心理稳定性产生副作用。
SCL-90症状自评量表测得总分144分,其中躯体化为1.7分,人际关系敏感为3.2分,焦虑为2.7分,敌对为2.4分,愤怒为3.2分;其他(睡眠)1.7分。
(二)实施愤怒的调节疗法
1.目的:改善谢某当前的愤怒情绪;增加积极的调试行为;发展适应自己的合理认知。
2.具体过程:
对谢某的咨询为每周1次,每次45分钟;每周采用自我沉浸、抽离、分心技术后,在下次开始前进行心理测试。
(1)第1次咨询:收集信息与概念形成过程,制定咨询目标和咨询方案。
与谢某共同追溯人生和近期生活改变的重大节点和重大事件;收集其个人成长史和吸毒型人格、情绪变化的图谱。对其说明愤怒是一种破坏性较强的消极情绪,与个体的攻击行为,报复意念、自伤自残行为等密切相关,如不有效处理愤怒情绪,个体容易形成反社会的错误认知,在对方许可的情况下建立咨询关系和方案。
(2)第2-3次咨询:沉浸体验视角的训练
谢某以第一人称视角回忆生活事件,关注大多事件的发生的详情和细节,采取谢某复诉的方式,体验诱发自己愤怒情绪的线索,怒情绪到达峰值时,由咨询师给予适当的解压放松,并引导其关注每次沉浸中不同的感受,找到自己情绪释放、缓解、控制的关键点,找到情绪恢复的出口,发现合理的应激策略。在下一次心理咨询时再次回忆和沉浸在同一情绪事件中,使用和检验应激策略有效与否,并自我观察情绪反应的强度变化,每次沉浸体验后均要对自己的愤怒强度在1-9的刻度表上打分和标注体验情况,打分值越高强度越大。
(3)第4-5次咨询:自我抽离视角的训练
引导谢某采用第三人称来回忆消极情绪事件,保持与事件和当事人一个安全距离,处在一个新的观察位置看待该事件,看待当事人出现的愤怒等消极情绪,对当事人愤怒的原因和持续时间做出一个“非主观的”判断。咨询师要求谢某在自我抽离后以第三人称写信给自己,对事件进行一个中肯的非情绪化的评价并给出建议。自我抽离过后,引导谢某在今后三天内感受自己的愤怒情绪,一旦引发警惕就使用自我抽离的视角去看待。在一周内记录自己的愤怒次数和回忆情绪事件的次数,咨询师从次数上判断应激状态所处在的高低位置。
(4)第6次咨询:分心回避策略的建立
在前两种策略实施后,谢某已经能在大部分时间内掌握应对记忆闪回和外界刺激所诱发的严重愤怒情绪,但小程度的愤怒和悲伤情绪的消解需要采取直接、快速的分心回避策略。主要由咨询师引导谢某在生活中投入更多的注意力,在读书、运动、劳动、看电视剧等更多付出,减少独处时间,以回避退让的方式快速的抵消消极情绪的出现,有利于改善愤怒背后的自卑、抑郁情绪,遏制心境障碍出现。分心策略是短暂快速回避消极情绪的方式,并没有进行处理,因此咨询师仍要以沉浸和抽离策略不断巩固和重建个体体验。
(5)第7次咨询:总结咨询效果
自我沉浸、抽离和分心策略均可有效的处理和缓解个体的愤怒情绪,分心策略能够短时间内大幅降低情绪感染,属于速效药,符合个体面对负情绪体验时的本能的回避反应。在分心策略的即时效果后,个体还应当再次调动自我沉浸和抽离策略,使得情绪的焦点得到转化,让自身保持较低的反应水平,长时间抑制后续的情绪反应。
【案例思考】
一、效果评估
随着咨询的结束,谢某的愤怒情绪已经得到明显降低,对婚姻的敏感性有所降低,认知变化明显,没有发生与刺激事件关联的违纪行为,咨询目标基本达到;在咨询结束后的3个月随访3次,尤其是离婚半年后咨询师对个体的重新评估结果如下:
(一)测试情况
心理测试结果SCL-90症状自评量表测得总分112分,其中躯体化为1.3分,人际关系敏感为1.7分,焦虑为1.7分,敌对为1.8分,愤怒为1.8分;较治疗之前有明显的好转。
愤怒程度量表80个测试项目,其总分为200分说明已无明显的愤怒问题,但是要密切注意是否有新增的应激事件出现。
(二)社会功能方面
根据警察及其他戒毒人员反映,谢某能够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绪,积极参加各项活动,个人对是非对错摆脱偏激和非黑即白的认知,在警察帮助下,其他戒毒人员也避免出现刺激话语,人际关系恢复正常、戒治状态转为平稳。
二、反思
好的方面:情绪过激反应在戒毒人员个体当中十分常见,属于药物依赖人格的一部分。因此咨询师处理戒毒人员可见愤怒时候,通过参考本文的三个策略可以得到较好的启发和指引,基本可以改变原来措施和策略不具体,施用不讲方法,即时和长期效用不理想等问题。
不足之处:戒毒人员很多愤怒是细微摩擦事件产生,很难由心理咨询师进行提前干预,发生愤怒和暴力事件后,戒毒人员情绪迅速的消除,咨询师也难于找到具体的治疗和干预靶点,因此本案例中的三种策略更倾向于对有明确的触发事件和记忆,愤怒等级偏高和负性情绪有携带惯性的戒毒人员进行心理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