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服务首页
司法行政人员首页
欢迎您访问司法行政(法律服务)案例库
首页 > 应用系统脱敏疗法降低戒毒人员刘某心理渴求度的案例

应用系统脱敏疗法降低戒毒人员刘某心理渴求度的案例

分享
案例内容
【案例背景】

戒毒人员对于毒品的心理渴求是一种强烈而异常的心理焦虑状态。吸食毒品量达到一定程度后,吸食者中枢神经系统神经介质的分泌极不平衡,会引发“毒品记忆因子”的产生,从而造成机体一系列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这种体验过后,人又会产生抑郁、焦虑等精神分裂症状,从而对生活失去兴趣,对前途丧失信心,情绪低落,当再次吸食毒品又会体验到快感。因此,吸毒者总是希望保持愉快的感觉,从而连续不断地吸毒,这就是心理上的渴求。心理渴求度是衡量戒毒人员毒品依赖性的重要指标,渴求度数值越高说明其对毒品的依赖程度越强。

系统脱敏疗法是南非心理学家沃尔普发明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主要用来治疗恐怖症或焦虑症。沃尔普认为,患者可以随着治疗师的描述,想象着引起恐怖或焦虑的情景,同时通过学习放松而降低恐怖或焦虑。应用系统脱敏疗法循序渐进,从低级刺激开始训练,逐步适应前一层次刺激后,再适应更高层次的刺激,提高耐受力,符合系统脱敏疗法的基本原则和步骤。每次进行脱敏治疗后都要记录自我放松时间和情况以及平复心情,这样有助于自省,通过对每一阶段自身的问题深刻理解,有助于强化治疗效果。

系统脱敏疗法可用于吸毒成瘾行为矫治。针对戒毒人员易受吸毒环境诱惑、耐受力低的特征,采用分级暴露毒瘾的焦虑层次,使用生物反馈、放松训练等技术来缓解焦虑状态,降低心理渴求程度,逐级操作,从而达到脱敏治疗效果,增强戒毒人员毒瘾耐受力。

【案例基本情况】

(一)基本情况

戒毒人员刘某,女,1990年出生,辽宁省丹东市人,高中文化程度,离异。2013年因为想要减肥,受到朋友唆使后开始吸食冰毒。2016年6月被强制隔离戒毒两年。入所体检结果显示该戒毒人员无重大疾病,无精神病史。

入所心理测试SCL-90:阳性项目数、总分均超出常模,躯体因子:2.75;强迫因子2.50;人际关系因子:2.33;抑郁因子:2.07;焦虑因子:2.2;敌对因子:2.5;恐怖因子:2.42;偏执因子:2.5;精神因子:2.5,超出标准。

心理渴求程度:肌电52.728;皮阻6.84;皮温35.358;呼吸频率14.842;心率83.191,综合波动指数57.64%,综合波动指数较高。

从该戒毒人员入所后的表现来看,其在日常生活中言辞激烈,稍有不顺心就发脾气,时常情绪低落、焦虑。

(二)治疗方案 

1. 放松训练

放松训练是系统脱敏法的重点技术之一,也是行为疗法中使用最广泛的技术之一,既能单独使用,也可以结合到系统脱敏中使用,以克服焦虑症状。目前最常用的是循序渐进紧张放松法,把身体某一部位的肌肉先紧张,后放松,两者结合进行,然后逐一对身体其他部位也施以同样方法,通常是从脚部放松开始,自下而上,到达面部,完成眉头为止,达到全身放松的目的。

在进行系统脱敏治疗前,先通过团体辅导、心理行为训练等多种方式让戒毒人员刘某接受系统脱敏治疗的相关知识,提高其对治疗的理解及配合程度,之后再传授放松的方法与技巧,以便在今后的治疗中熟练运用。

2. 建立吸毒诱发刺激等级

根据不同的刺境(如想象、图片、实物等),把所有焦虑反应由弱到强按次序排列成“刺激等级”。一级:吸毒场景想象和言语描述;二级:想象、言语描述、吸毒图片;三级:吸毒影音资料;四级:模拟吸毒场景和仿真毒品。刺激按强度由最低到最高排序。运用多参数生物反馈仪测量戒毒人员刘某在脱敏治疗过程中情。随着刺激等级的提升,通过肌电、皮温、心率、呼吸、脑电等共5项生理指标,得出对毒品心理渴求程度的综合波动指数。

3. 实施脱敏

先从最轻的事件开始,然后由弱到强,逐级脱敏,直到最严重一级的刺激事件脱敏成功,这一阶段方可结束。它包括想象系统脱敏和现实系统脱敏。每一周对刘某进行一次系统脱敏治疗,系统脱敏治疗以2-3个月为一个疗程,每个疗程4到5次,根据反馈情况可逐步递减,直至测试结果、行为表现恢复正常。

4. 测量工具

使用的量表包括心理渴求度测量表、SCL-90量表、干警疗效评定表和强制隔离戒毒人员自评表等。

(三)具体实施情况

脱敏的三步曲:

1. 放松

通过安静舒缓的背景音乐或心理冥想等放松训练使戒毒人员自然放松,持续时间20分钟,让刘某在放松的情况下进行脱敏。

2. 想象脱敏

先进行简单描述,开始想象。从等级层次中最低的事件开始,逐步进行暴露刺激。比如,她每次吸毒的环境以及吸毒前的一些准备。事先告诉刘某,当她能清楚地想象此事时,伸手示意一下。此后,让她保持这一想象中的场景30秒左右。

3. 停止想象

刘某进入情景后,若生物反馈仪的相关数据没有显示出有明显的与脱敏级别相对应程度的心理渴求、焦虑、抑郁、烦躁不安等反应,停止本级情境想象,并在放松30秒后再进入下一级诱发刺激情境。但是如果生物反馈仪的相关数据显示出与脱敏级别相对应程度的心理渴求、焦虑、抑郁、烦躁不安等反应比较明显时,应立即停止想象本级诱发刺激情境,重新进行放松训练进行对抗,必要时还应给予拒绝毒品的正性教育引导,然后视情况再次进入本级诱发刺激情境。每一次都要记下刘某的等级分数和心理渴求程度数据。

如此按照“放松—想象情境—停止想象—放松……”的顺序,逐渐加强刺激的强度,观看吸毒的视频和图片、模拟吸毒环境、仿真毒品,使戒毒人员刘某逐渐经历从一级到四级诱发刺激情境的脱敏治疗。每一周对其进行一次系统脱敏治疗,想象的时间每一次都要比上一次略有延长。前6次,刘某的测试结果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波动,甚至表现出激动、出汗等症状,直至第7次,刘某的测试结果和行为表现基本恢复到正常范围,第8次和第9次属于巩固治疗。

在治疗过程中,每次会谈时间基本保持在完成1-2个事件的脱敏训练,一次脱敏治疗持续时间在30-40分钟,其中每次毒品暴露刺激持续时间为15-20分钟,其余的时间用于与戒毒人员交流和探讨难以通过某级诱发刺激情境的原因和对策。

在经过反复的刺激和治疗后,该戒毒人员表示已经没有了入所初期的亢奋和渴求,看到吸毒视频和毒品,能控制自己了,心理测验结果显示系统脱敏治疗能帮助戒毒人员降低心理渴求程度、提高毒品耐受力。

测试结果:SCL-90:阳性项目数25,总分117,躯体因子:1.08;强迫因子1.30;人际关系因子:1.67;抑郁因子:1.38;焦虑因子:1.20;敌对因子:1.33;恐怖因子:1.00;偏执因子:1.00;精神因子:1.2,各项指标均有所降低,精神状态良好。

心理渴求程度:肌电2.699;皮阻1.663;皮温34.687;呼吸频率14.304;心率60.193,综合波动指数9.93%,综合波动指数较平稳。

【案例思考】

此次治疗仅为探索性尝试,面对戒毒人员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作为心理咨询师我们必须严格地按照所设计的等级呈现有关刺激物,或是引导想象。每一阶段只能让戒毒人员产生最低限度的刺激。如果刺激强度改变太快,或者面对所呈现的刺激不能放松,不仅收不到效果,而且还有可能产生相反作用。在戒毒人员成功地通过全部等级后,如果可能,应对其良好的表现给予适当的正强化。

系统脱敏疗法必须有一个跟踪阶段,保证治疗能维持一个较长的有效时间。毒瘾不同于其他应激反应,单一的治疗效果有限。笔者认为,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把认知疗法、团体辅导、行为训练结合起来使用,提高戒毒人员对毒品危害的认知水平,改善不良思维,重建正确认知。另外,在戒毒人员出所前,也应加入辅助性的训练,以防止回归社会后再次复吸。

您的满意度:
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您的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