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运用VR技术帮助戒毒人员心理疏导的案例
案例内容
【案例背景】
2020年初,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从武汉暴发,而后蔓延到全国。这种病毒的高传染性给民众带来了紧张的情绪。原本安静和谐的戒毒场所,也或多或少受到了影响,电视新闻联播里不断攀升的确诊病例和关于疫情的各种相关信息也开始拨弄着戒毒人员的神经,不断扩大的疫情地图,加剧了戒毒人员对国家,尤其是对家人的担忧。特别是湖北籍以及与湖北有关联的戒毒人员,心理情绪波动很大。在防控疫情的大局下,摸查湖北籍以及与湖北有关联的戒毒人员情况,并进行及时的心理疏导就显得尤其重要。
【案例基本情况】
(一)迅速摸查,建立防控期心理健康档案
经过认真迅速排查,广东省南丰强制隔离戒毒所确定有5名湖北籍戒毒人员,其中1名武汉籍;还有5名戒毒人员的家属曾经接触过疑似病例,正在家里接受隔离。通过对这10名戒毒人员排查,了解到这段时间他们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情绪波动,表现为对疫情新闻特别敏感,只要看到电视时出现疫情的报道,马上会与亲人的情况联想起来,害怕亲人会被传染,对自己的身体状况也不时会与疫情联系起来。据大队管理民警和其他戒毒人员反映,他们会反复去查看了解疫情的进展消息,经常要求反复测量体温,生活和学习变得懒散,寡言少语,有时还会手足无措或者坐立不安等。综合分析该10名湖北籍以及与疫情有关联的戒毒人员存在对疫情过度紧张、焦虑、恐惧、担心,变得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容易烦躁,容易激惹。
民警为每名戒毒人员建立《防控期心理健康档案》,详细记录了人口学信息、亲人防控信息、心理状况,以便有针对性制订个性化心理辅导策略,并将相关数据详细记录于档案中。
(二)制定方案,分组分层级实施
1.应激程度反应测试。采用《创伤后应激障碍检测表(民用版)》测试表,筛查10名戒毒人员对疫情的应激程度。结果显示2人(周某和季某)得分在50-85分之间,显示有较明显的PTSD症状,在发噩梦、内心痛苦、对活动失去兴趣、对前景失望等方面得分较高。
周某,武汉籍,父母早亡,家里只有一个奶奶,相依为命,年前打过电话,奶奶被隔离在家,最近打电话无人接,甚是焦急;季某,湖北荆州籍,家里有两个姐姐和父亲,打过几次电话,家人未接,总以为家里出现什么疫情,非常焦急。
张某和吴某的得分在38-49分之间,显示有一定程度的PTSD,在失眠、注意力难以集中、人际关系变差等方面得分较高,目前两人家里情况正常。
综上所述,心理咨询师确定他们产生了创伤后应激障碍,应属于认知和情绪层面的消极改变。
2.多参数生物反馈仪与VR治疗相结合。对多参数生物反馈仪和VR系统,在相关公司的大力技术支持下,重新添加了与肺炎疫情防控有关的参数和虚拟场景,重点模拟戒毒人员在虚拟亲人万一患上疫情的情境下,根据身体各项生物指标的变化,制订适当的VR训练项目。
定期测量每人的身体生物数据,以数据和PTSD得分的指引下,开展虚拟现实评估与康复系统(VR)治疗。
10名戒毒人员第一次反馈仪测试数据(%)
项目 |
罗某 |
林某 |
季某 |
蓝某 |
黄某 |
张某 |
周某 |
李某 |
雷某 |
吴某 |
肌电 |
25.15 |
18.03 |
29.61 |
15.64 |
26.84 |
12.65 |
28.36 |
12.25 |
26.34 |
28.67 |
皮阻 |
6.79 |
10.63 |
2.16 |
10.52 |
5.61 |
13.62 |
5.67 |
8.31 |
3.56 |
6.91 |
皮温 |
0.34 |
2.35 |
0.91 |
0.38 |
2.34 |
0.96 |
2.31 |
2.96 |
3.61 |
3.35 |
呼吸频率 |
14.85 |
0.69 |
1.89 |
30.68 |
10.39 |
25.31 |
10.69 |
1.65 |
10.52 |
9.31 |
心率 |
12.68 |
28.36 |
2.46 |
1.96 |
10.62 |
18.3 |
2.68 |
27.78 |
17.35 |
8.64 |
综合 |
25.15 |
28.36 |
29.65 |
30.68 |
26.84 |
25.31 |
28.36 |
27.78 |
26.34 |
28.67 |
根据反馈仪使用说明要求,参与者综合波动指数大于25,说明应激水平较高,需要接受进一步的训练治疗。10名参与者指数均大于25,其中肌电组有6人,呼吸频率组有2人,心率组有2人。经过心理矫治站评估,肌电组宜采用VR脱敏治疗,呼吸频率组和心率组宜采用VR情绪控制能力训练。
第一组是VR脱敏治疗。是让参与者进入假设亲人患上肺炎的虚拟环境,诱导个体缓慢暴露出导致焦虑或恐惧的情境,接下来通过心理的放松状态来对抗这种焦虑情绪,从而达到消除神经焦虑恐惧的目的,系统中,分为四个层次,层级之间具有递进关系,会逐渐加强诱发程度,每次诱发之后,进行放松训练,对抗诱发出来的情绪。每一层级需重复训练,直至达到脱敏的目的。
第二组是情绪控制能力训练。参与者在训练过程中情绪变化反复无常,前段时间刚打电话得知亲人平安,但现在又担心是否有事,平稳的情绪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心理状态的康复,心理治疗中的放松疗法在防控期间恰恰有其巨大的作用。首先,采用VR技术,配合着身临其境的场景和轻松冥想的音乐,给参与者营造出舒适温和的环境,平复之前的负面情绪。其次,采用生物反馈技术,检测指导参与者对自己情绪能力进行控制训练。经过四个层次的反复训练,蓝某、张某的综合指数下降了很多,但仍然略高。
以上两组,每隔三天训练一个层次,十五天为一个疗程,暂定两个疗程(一个月)。期间,对周某、季某进行了三次心理咨询,咨询师共情他们的感受,引导他们利用训练机会,平静心情,用合理的信念去分析问题,要眼见为实,不要胡乱猜测未知的情况,要接纳现在疫情严峻的现实,在大队民警的带领下,坚信政府一定能战胜疫情。他们表示会努力令内心有所改善。
(三)疗程诊完,VR技术成效初显
经过两个疗程的训练后,让10名湖北籍以及与湖北有关联的戒毒人员再次填写了《创伤后应激障碍检测表民用版》,10人得分在17-37分之间,显示无明显的PTSD症状,以下为10名戒毒人员最后一次反馈仪测试数据(%):
项目 |
罗某 |
林某 |
季某 |
蓝某 |
黄某 |
张某 |
周某 |
李某 |
雷某 |
吴某 |
肌电 |
15.28 |
19.84 |
21.79 |
11.36 |
13.64 |
18.62 |
14.45 |
13.49 |
9.98 |
10.18 |
皮阻 |
10.46 |
15.98 |
0.73 |
8.38 |
9.87 |
10.65 |
4.37 |
5.85 |
16.34 |
12.59 |
皮温 |
1.36 |
2.64 |
0.41 |
1.34 |
0.85 |
5.69 |
3.98 |
2.34 |
2.84 |
8.81 |
呼吸频率 |
0.87 |
5.67 |
16.24 |
16.64 |
15.29 |
19.43 |
12.54 |
14.65 |
6.45 |
10.46 |
心率 |
13.65 |
18.36 |
4.79 |
2.65 |
3.69 |
10.63 |
10.42 |
17.76 |
9.38 |
18.34 |
综合 |
15.28 |
19.84 |
21.79 |
16.64 |
15.29 |
19.43 |
14.45 |
17.76 |
16.34 |
18.34 |
根据反馈仪使用说明要求,10名参与者指数均小于25,说明应激水平回归正常值。10名戒毒人员诉说,经过训练自己心情平静了许多,对疫情消息能够冷静接受分析,慢慢睡眠质量有所改善,相信政府一定有能力解决,相信中国一定可以战胜疫情,对于未知消息不会妄意惴测,有心理问题会寻求民警帮助。大队管理民警和其他戒毒人员也反映,他们对于疫情消息趋于理性,能和大家一起讨论疫情的进展,分享训练的效果和心得。
【案例思考】
(一)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资源。在全国统一戒毒工作基本模式建设推进大环境下,很多场所已经在院区建立了相应的教育戒治场地。新的设备和技术已经逐渐运用到戒毒场所的日常教育戒治工作中,在严峻的疫情考验面前,为帮助戒毒人员能以健康的心理状况度过困难,要合理利用场所资源,采取了形式多样的心理辅导手段进行疏导。
(二)反馈仪和VR训练系统是新鲜事物,尚待我们继续摸索完善。使用过程中,机器是冷的,更需要咨询师及时热情的引导,提醒参与者要集中精神,心理上需要向自己的症结发力,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需要制订详细的操作指引,指导参与者不同的心理问题类型,应进行细化的训练系统,对训练效果不明显的,应及时调整训练方案,对训练过程出现的突发情况,提前设计应对措施。训练过程中需要其他心理辅导手段的,需要积极主动介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