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服务首页
司法行政人员首页
欢迎您访问司法行政(法律服务)案例库
首页 > 综合运用内观认知等方法帮助戒毒人员严某提高戒治动力的案例

综合运用内观认知等方法帮助戒毒人员严某提高戒治动力的案例

分享
案例内容
【案例背景】

目前我国对吸食毒品采取了强有力的措施,但复吸率居高不下,要减少复吸率不仅要使吸毒者在身体上脱毒,更要从心理上进行“脱毒”。普遍来讲,吸毒者往往在人格特点上有易消极、意志薄弱、易焦急紧张等特点,自我和谐程度较低,遇到问题时个人难以排解,即使身体上戒毒成功,也很容易再次染上毒品,因此对戒毒者的心理矫治工作十分必要。

【案例基本情况】

(一)戒毒人员基本情况

戒毒人员严某,男,29岁,初中,未婚,无前科江苏苏州人。严某自幼家庭条件优越,父亲在事业单位工作,母亲为个体工商户,上初中时父母离婚。一边是父母的溺爱,一边是父母离异带来的巨大创伤,致使严某无心学业,初中毕业就混迹社会,沾染各种恶习,年纪虽然不大但毒龄已有10年,2018年因再次吸毒被决定强制隔离戒毒。

1.入所表现

入所后虽表现中规中矩没有大的出格,体现出能力较强的一面,但也因初次强制隔离戒毒而表现出茫然无措,不能很好适应环境的另一面。整日神情茫然无措,情绪起伏较大且比较频繁。心态不稳定,不能很好适应戒治生活。害怕面对现实,与同戒人员关系紧张。对民警存在抗拒心理,不愿与民警交流。

2.原因分析

1.性格因素:学识不够,思考能力较弱;常忧虑抑郁,自我烦恼;自律性低,易冲动;性格果断独立。

2.认知因素:对毒品危害认识不够,戒毒意愿虽有但缺乏动力,对父母的爱无法做到感受与理解。

3.戒治难点:年纪轻,毒龄长,成瘾深,存在歪曲的认知偏差;强制隔离戒毒失去人生自由,自感生活落差大,戒治动力不足;对戒毒前途不确定,缺少正向鼓励,对戒除毒瘾信心不足;父母离婚,家庭不完整,缺乏家庭支持系统。

(二)方案制定

1.认知改变目标:通过内观促进强化对毒品危害认识,加强自我审视,建立合理认知,提升戒治信心。

2.毒瘾戒断目标:降低对毒品的心理渴求度,提高身体机能,改善生理状况。

3.家庭支持系统修复目标:通过房树人等心理技术,助力强化家庭联系,加强亲情感化教育,多与朋友沟通。

(三)方案实施

1.运用动机性访谈技术消除疑虑。事先通过2次访谈,向其教授内观疗法原理、基本认识和效果,积极鼓励参与内观教育课程。严某初期不承认有心理和性格上的问题,明确表示不愿意参与,民警并不着急让其改变观念,而是选择时机让其参观内观疗法戒治实施的全过程,并让接受内观疗法戒治的同戒人员向其陈述内观疗法戒治后的感受。当看到许多接受内观疗法戒治的同戒人员在心理和性格上都有重大改观后,严某内心开始松动,觉得这个“东西”以前没遇到过,欣然接受民警布置的“房树人”等心理作业,咨询师趁热打铁慢慢消除其参与内观戒治的顾虑与疑问,鼓励勇于接纳自我,接纳现实,谋求自身的主动改变。

2.运用内观疗法戒治项目触动心灵。民警让严某参与5天内观项目组,在内观项目实施中,一方面,确定内观主题。进行内观疗法三个主题:别人为我所做的,我为别人所做的,我给别人添了什么麻烦。内观第一天,严某只是睡觉,不愿多交流,只回顾了6-12岁母亲“为我所做的”一些片段,咨询师要求补上0-6岁、13-18岁期间同样的片段。内观第二天,第一天的内观感受使其对此疗法有所触动有所感受,补上了对母亲余下两个阶段的片段回顾。之后,在咨询师循循诱导下,心情渐渐豁然开朗,按照妈妈、爸爸、外婆等最亲近的亲属源源不断进行片段回顾。内观第四天,按照咨询师课程安排,开始回忆“我给别人添的麻烦”,循着咨询师的各种提问,严某在阐述中痛哭流涕,内心正能量逐渐点亮。另一方面,运用内观戒治人生大事记。让严某总结并回顾自己的人生大事记,主要回忆:从母亲那里得到的是什么,我所给予母亲的是什么,给母亲增加麻烦的是什么。内观治疗中,严某开始认清现状,明确身份,终于明白“人生充满了太多的我以为”,回忆起了人生道路上各种歪点、拐点和无知的行为,认识到自己其实走过了许多弯路错路,错过了父母的关心爱护,错解了父母的关怀善意,渐次改变了行为认知模式。

3.制定体质改善训练计划强健体魄。5天集中内观结束后,开始督促严某按照康复训练实施计划以改善身体素质。具体是每周一至周五上、下午、晚间各进行20分钟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及广播操练习;每周三、日进行器械、有氧运动训练。通过3个月循序渐进的基础训练,严某的体能得到恢复,各项指标从初始的38分提高到85分。

4.发掘身上闪光点激发戒毒信心。首先,激发戒毒信心正能量。严某在通过集中内观后,意识到对父亲特别是母亲的愧疚,产生了一定的家庭责任感和回报父母养育之恩的愿望,对毒品危害有了新的认知,对戒除毒瘾意愿表现出信心,与同戒沟通交流也多了起来,咨询师及时利用这些闪光点在戒治过程中加以有效利用。其次,加大巩固提高约束力。在回顾、反思吸毒历程中强化戒毒认知、所规队纪教育,利用多听多看多交流的方式给严某更深层次的触动。每次防复吸分享会都让其讲述“十字路口”、“看似无关决定”等小故事。

5.持续内观治疗激发亲情联系。严某在对父母亲的内观中看到了父母的爱,也感受到了父母的爱,尤其是母亲义无反顾对他的信任激发出内心深处的善良本性。虽然无法直接表达,但通过三个问题的述说,严某完整地体验到从受害者转变到知恩感恩的全过程,洞察到“别人为我有献身的、牺牲行为的爱,我反而去对他们有伤害性行为,尽管如此,别人仍然宽恕我”。咨询师结合严某父母离异的家庭状况,鼓励其积极与家人沟通,每周拨打亲情电话,在亲情会见时平心静气的与家人沟通,取得了家人的谅解。

(四)效果评估

1.认知改变:以前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认知模式,不理解父母,通过内观现在真正理解、感受到了父母的爱一直在身边,不是社会太邪恶,而是自己看待世界的眼光有偏差。强制隔离戒毒结束后,有信心远离毒品,承担起家庭责任,孝敬父母。

2.心理测试结果:

SCL-90症状自评测试:

干预前测试:ZF总分227;GSI总均2.52;YX阳性71;PSDL阳均2.9。

干预后测试:ZF总分180;GSI总均2;YX阳性28;PSDL阳均4.21。

敌对情绪减少,不再经常性疑虑或对他人不满,不再有经常性的紧张和焦虑感,能较好的与他人相处。

3.树木人格测试结果:

干预前:

(1)树横着画,表明不满足现状,不能适应当前环境,有逃避现状倾向;

(2)树的位置,表明受父母影响几乎一样,对父母影响抗拒,在与他人关系中表现傲慢。

(3)树干断截,说明遭受重大挫折(13岁叔叔去世,22岁与订婚女友分手);树干较粗大,表明自我为中心力量强大。

(4)树的右侧有向上较短小的一个树枝,表明正在努力;树枝上有整体向上的几片树叶,表明对未来抱有希望,在发展成长。

(5)没有地面,树根部分变大,表明正在努力调整状。

(6)树皮阴影部分表明在掩藏内心某些痛苦,不想公开的经历。

干预后:树枝变多,树叶变多,对未来满怀希望;树皮阴影减少,表明内心正在逐渐打开,已经可以与他人分享交流自己的过去。

4.父母反馈:父亲感觉自信心明显增强,相信能够戒除毒瘾,沟通方式变得温和;母亲感觉能主动承认错误,回忆了小时候很多美好时光,让母亲感动许久,感到家庭责任感增强。

【案例思考】

(一)咨询师要提高综合素质。在个别戒治咨询过程中,咨询师的综合素质至关重要,要善于把握时机,抓住有用的信息,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最后运用恰当的方法处理。

(二)咨询过程要彼此尊重。在戒治咨询中,要互相尊重,学会保护对方隐私,学会放下身份,要用平等的眼光去看待对方。如果在咨询中显现出身份差距,往往会心存芥蒂,不能吐露真心实话,自然也就达不到预期效果。

(三)咨询方法要讲究多元。戒治咨询工作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耐心发现解决。要运用多种矫治技术,内观治疗法、MI技术、认知行为分析疗法、绘画分析等,要将多种技术方法相辅相成,交叉合理运用,才能达到更好的戒治效果。

您的满意度:
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您的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