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焦虑障碍戒毒人员心理矫治个案
案例内容
【案例背景】
冉某,男,46岁,小学文化程度,已婚,杭州萧山人,因吸食冰毒强制隔离戒毒两年,分入二大队一个月以来,该戒毒学员极少与其他戒毒学员讲话,沉默寡言,平时是一副眉头紧蹙、低头哈腰、双肩耸立、步伐僵硬、双拳紧握、眼神胆怯的样子,且会晚上难以入睡而失眠,发病时则是两颊通红、眼神游离、关节僵硬、肌肉紧绷、全身颤抖、呼吸急促、血压上升、双拳紧握,一幅焦虑害怕恐惧的样子。
个人自诉:我原是湖北人,家住三峡区域,以打鱼跑船为生,因响应国家三峡大坝水利工程的建设,九十年代移民至杭州萧山区,因没有一技之长,无业在家或者打一些散工,家庭经济水平一般,原本就性格内向老实巴交,移民至杭州萧山二十几年来,自己感觉并没有完全融入到当地,萧山的当地朋友较少。夫妻感情一般,子女均已成年。前年因生计问题心情低落,后在朋友的引导下,开始了吸毒,但吸毒时间不长,瘾也不大。吸毒而被公安机关拘留时,很紧张,很害怕,一辈子都没坐过牢,对坐牢怀有恐怖的感觉。被强制隔离戒毒1个月后,情况越来越严重,焦虑害怕恐惧的感觉一点一点地发展,越来越感到紧张、害怕,会听到有人在咒骂,感觉将会有人要打我,白天容易紧张,晚上睡不着觉,不想吃饭,而且还焦虑,坐不住,一定要快速走动才行,有时会恐惧,全身要蜷缩着才行。很害怕民警,只要看到感觉长的有点凶的民警就很害怕,会很容易发病。同班的戒毒人员和大队干部都不断地安慰我,叫我放松,感觉会好一些,可是一段时间后,我又回到紧张之中。我想是心理出问题了,我也想不再这么紧张。
主诉:情绪低落,紧张,心慌,食欲差,伴有睡眠障碍。
【案例基本情况】
观察:该学员衣着整洁,面容消瘦、憔悴,一直低着头,目光有些呆滞,不能正视别人的目光;该学员身体健康,未发现患有其他疾病,性格内向,最近很少与其他戒毒人员交往;有时很害怕民警,看到民警的时候,他都会全身发抖;2019年3月到我大队强制隔离戒毒以来,遵守纪律,劳动积极,学习认真。无家族精神病史。大队民警评价他做事认真,业余爱好较少,极少主动参加大队组织的文娱活动。大队其他学员评价他性格内向,做事认真,虽然焦虑不安且紧张,但能参加正常的学习和劳动。夜值班组学员晚上两三点钟巡查时,常能发现他翻来覆去,难以入眠。得知:该学员一直处于焦虑不安、紧张、害怕、恐惧之中。
辅助检查:了解到该情况后,让他在我所心理矫治中心做了90项症状清单(SCL-90)、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Znug抑郁自评量表(SDS)检查。结果显示: SCL-90总分180分,人际关系敏感4.5、焦虑3.4、抑郁2.4、恐怖2.4。SAS标准分68分,中度焦虑。SDS标准分58分,轻度抑郁。
心理评估:1、症状评估:情绪低落,紧张、焦虑、害怕、恐惧、幻听。睡眠差、食欲差,头痛、心慌。2、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1)生物学原因:该学员男性,46岁,吸毒可能引起的戒断反应。(2)社会原因:①负性事件:三峡移民,没有完全融入当地,在当地无亲无友。②家庭原因:子女都不在身边,妻子打工在外,无依无靠。③人际关系上:与其他戒毒人员交往少。④该学员缺乏社会支持系统。 (3)心理原因:A存在明显错误的认知:对民警很害怕,感觉有人要害他,感觉很不安全,紧张害怕恐惧。B行为模式:缺少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策略技巧。C情绪方面的原因:受情绪低落、焦虑、紧张、害怕、恐惧,无法自行解决。D个性特征:性格内向。综合临床资料诊断:一般心理问题。
诊断依据:(1)根据病与非病的三原则,该该学员知情意协调一致,个性稳定,主客观世界统一,自知力完整,虽有一定的幻听,但没有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2)该学员病程的症状表现(如焦虑,睡眠障碍等)超过三个月,但精神痛苦程度还不甚强烈,没有影响逻辑思维,对社会功能没有造成严重损害,且内容尚未泛化。该学员的心理问题内容尚未泛化,可以排除神经症和严重心理问题。(3)该学员的心理问题的引发原因清楚,能找到相应的原因,思维合乎逻辑,人格无明显异常,内容尚未泛化。根据心理诊断标准,结合该对象有较强的心理冲突但没有对反应对象产生泛化的心理问题特点,可以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
治疗方案:采用合理情绪疗法,改变该学员的绝对化、糟糕至极的非理性观念,指导求助者与不合理信念辩论。根据诊断,对该学员进行心理矫治辅导,制定出以下近期心理矫治辅导目标。近期目标:1、改善情绪低落,焦虑不安等不适情绪,改善睡眠。2、改变错误认知,纠正错误评价。远期目标:在达到上述目标的基础上,最终改变其错误认知,重建正确 的认知模式,树立自信,促进求助者心理健康和发展,达到人格完善。
【实施情况】
治疗过程:3 次心理矫治
第一次心理矫治:心理剖析阶段
目的:1、建立良好的关系;2、了解求助者基本情况,收集相关资料;3、确定主要问题。
方法:心理测验,摄入性会谈,
对该学员进行SCL-90、SAS、SDS测量;了解该学员成长过程和生活现状,收集资料。通过与该学员交谈,得到以下信息: 该学员情绪困扰和行为不适的具体表现。在这个过程中尊重、真诚、积极关注,充分与该学员共情,谈话语气温和友善,语调轻柔,营造善意的环境,取得该学员的信任。该学员逻辑思维清晰,领悟力较强,指出造成其心理问题的症结是其思维方式、信念的不合理,才使他陷入了这样的情绪困扰状态中,该学员能够接受对自己问题的这种解释。
学员剖析:要求该学员结合自己的问题,回顾心理问题整个事件的过程,努力自己进行分析。努力找出自己不合理的思维方式具体是什么?努力找出这种想法有什么证据?
第二次心理矫治:心理帮助阶段
目的:巩固咨询效果;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改变不良认知
方法:会谈、合理情绪疗法
过程:在会谈中,进行引导,该学员自己找出不合理的思维方式是:不是所有民警就是坏人,我不需要感到紧张,也没必要紧张,我可以不紧张的。该学员自述通过寻找问题发生的根源,进行了自我审查,寻找心理问题发生的认识根源。引导该学员进行不合理信念辩论,帮助该学员改变不合理信念。使该学员认识到这些不合理的信念是不现实、不合逻辑的, 是没有根据的,学会以合理的信念取代不合理的信念,改变一些错误的评价和看法。对此,肯定了该学员找出的这一不合理信念。只有改变了不合理信念,建立合理思维方式,才能减轻或消除症状。
第三次心理矫治:心理康复阶段
目的:身体放松,解除紧张状态
方法:指导行为训练
过程:经过前两次的心理矫治会谈,该学员同意接受行为训练。行为训练要求其要时刻保持目视前方、双手放松、抬头挺胸的状态,并吩咐包夹学员、小组学员、大队骨干、夜值班学员以及值班民警时刻提醒他保持该良好的姿态。要求其但要发病时,努力地抬头深呼吸,努力地控制双手放松,全身放松,吩咐包夹学员在他发病时对其深呼吸进行引导。在医师的建议下,给予其服用一定的安眠药,帮助其睡眠,改善失眠的状态。要求其每次经过民警面前是时,努力面带微笑、大声喊报告。吩咐大队民警平时对他说话一定要温和,多对他微笑,在生活上多给他一些帮助,生活上尽量照顾,让他感受到温暖。
通过两个多月的行为训练,该学员的症状缓解,改变了一幅两颊通红、眼神游离、关节僵硬、肌肉紧绷、全身颤抖、呼吸急促、血压上升、双拳紧握的焦虑害怕且恐惧的样子,能够做到抬头挺胸、目视前方且双手放松,有了合理的信念,树立了正确的思维方式,发病的次数越来越少,发病的程度越来越轻。我想这都是在正确引导其建立合理信念,适当地进行行为训练,而改变其紧张状态的结果。
矫治效果:经过3次心理矫治,通过多方面评估的比较,显示运用合理情绪疗法的理论知识与操作模式,对该学员进行心理调节,效果较好。通过回访和跟踪,发现咨询基本达到预期目的,求助者解除了情绪困扰,改变了不合理信念, 达到了自我成长和人格完善。
2019年4月30该学员提前解除的时候,特意找我并跟我说:谢谢警官的帮助和引导,现在我不那么紧张害怕了,你很好,看到你我就很安定,我发现警官对我都很好,警官都很好,看到警官我不再害怕了。
【案例思考】
焦虑障碍的发生不仅与应激事件有关,更重要的是与戒毒学员的特定背景、成长经历、人格特征、应对方式以及内在信念等因素有关。也就是说,当一个应激事件产生后,极易引发戒毒学员产生歪曲错误的自动思维和不良的核心信念,使得戒毒人员对自身所处环境带有负性的情绪,产生难以消除的心理问题,就像是惊弓之鸟,经受不起点滴的侵扰。
利用合理情绪疗法,能够引导认识和改变不合理信念,提高受助者应对生活事件的能力,以积极的思维方式面对生活中的各种事件,改善不良情绪困扰和行为障碍。其实在生活中普遍引起人们情绪困扰的并不是外界发生的事件,而是人们对事件的态度、看法、评价等认知内容,因此要改变情绪困扰不是致力于外界事件,而是应该改变认知,通过改变认知,进而改变情绪。以合理的人生观来创造生活,并以此来维护心理健康,促进人格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