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服务首页
司法行政人员首页
欢迎您访问司法行政(法律服务)案例库
首页 > 综合施策矫治戒毒人员马某的案例

综合施策矫治戒毒人员马某的案例

分享
案例内容
【案例背景】

强制隔离戒毒人员马某,1994年开始吸毒,先后3次被强制隔离戒毒、1次劳动教养,因不断复吸致使戒毒失败。2015年,马某因吸毒再次被公安机关决定强制隔离戒毒。

【案例基本情况】

(一)原因分析

根据收集的资料分析,马某智力水平正常,思维和语言表达清楚。其复吸行为属于一般心理问题,问题的出现和发展与成长环境,及自身的个性特征有密切关系。 

1. 父母的原因:因为马某出生后 7 个多月,父亲将母亲殴打致死,潜逃出省,给马某幼小的心理留下了严重心理创伤,马某从小跟着爷爷、奶奶长大,这使马某从小就没有父母关爱,形成了严重的亲情缺失。 

2. 马某朋友的原因:马某没有上过学,找不到工作,社会上的朋友唆使他吸食海洛因,到后来越发不可收拾,最后又是朋友举报了自己,从而导致马某认为在这个世界上没有可以信任的人。 

3. 马某自身的原因:长期在不良环境中成长,导致其形成了粘液性气质,特别是被朋友教唆吸毒后,使他对人与人的关系产生了负性强化,认为现实社会复杂多变,从而喜欢自我交流。

(二)方案制定

马某戒毒经历丰富,先后3 次强制隔离戒毒均以复吸告终,民警认为这是一个受毒品迫害严重的典型案例。为做好教育矫治工作,在所领导指导下专门抽组人员对其吸毒历史及戒治情况进行认真研究分析,最终形成四点共识。一是思想顽固不化。马某认为:“这辈子和毒品离不开了,毒瘾是戒不掉了,人生也就这样破罐子破摔下去了,活一天算一天”。二是受毒品伤害深重。二十几年的吸毒经历,让他丢掉了工作,花光了积蓄,离散了家庭,失去了亲人,没有了朋友,生存的希望被摧毁。三是身心疾病严重。长期的吸毒史,使其身心受到了严重的摧残,失去了一个正常人应有的身体和心理健康状态。四是缺少家庭成员的关爱。马某因反复吸毒、戒毒恶性循环,导致亲人对他失去救治的信心,与其断绝关系。通过对马某基本情况的分析研判,研究制定了一套综合施策的教育矫治方案。

1. 在教育矫治管理上成立“个案专组”。抽调职能科室、大队骨干成立“戒治个案组”,负责制定具体教育矫治方案,跟踪指导方案实施的全部过程。 

2. 在康复方法上坚持“五个结合”。即坚持法律宣传与情感教育相结合、西医治疗与中医调理相结合、心理干预与生理强制相结合、民警矫治与社会帮教相结合、综合脱瘾与技能培训相结合。

3. 在日常管理上采取“包干到人”。指定一名中队骨干全程负责,跟进思想教育和行为管控,签订管理责任书。

4. 在矫治目标上确立“长期帮扶”思想。坚持长期跟踪教育,既要确保所内矫治完全脱瘾,还要确保出所就业谋生,真正实现回归社会不再复吸。

(三)方案实施

针对马某吸毒个案的特殊性,确立了马某戒毒教育矫治“重点是身体康复,核心是戒掉心瘾,关键是重拾信心,根本是回归社会”的救治原则,按照制定的戒毒矫治方案,从六个方面对其进行了综合教育矫治。 

1. 从思想教育转化入手,树立戒治信心 

基于对马某长期吸毒的分析研判,个案组认为必须从思想教育转化入手,端正态度,配合治疗。一是注重经常性教育转化 。所里指定了一名责任心强、经验丰富的民警利用点滴时间反复进行耐心说服教育,帮其转化思想认识,不断强化彻底戒断毒瘾的意志信念。二是积极参与宣讲活动。通过参加入所宣誓、升旗仪式、现身说法、出所宣誓等活动,强化思想认同,激发戒毒能量,重拾戒治信心。三是定期接受戒毒教育。坚持让其每周记一句戒毒励志警句,每月参加戒毒知识讲座,每季观看戒毒宣传电影,每半年参加戒毒知识竞赛,强化远离毒品、拒绝毒品、戒断毒瘾的意识。 

2. 从心理疏导干预切入,纠正不良情绪 

对马某吸毒时间久,受毒品迫害深,性格扭曲变异等实际,指定心理咨询师对其进行深度心理治疗。针对入所初期马某不配合戒治,不与人交流,不听人劝解的情况,心理咨询师坚持每周两次与其面对面谈心疏导,慢慢抚慰心灵创伤,逐渐解开思想疙瘩。在开展心理疏导的同时,让其每周到心理宣泄室进行半个小时的情感宣泄,通过击打沙袋、橡皮人等,宣泄内心压抑的不良情绪。由于长期反复的吸毒、戒毒,父母含泪长辞,使马某深陷自罪、自责、悲观、焦虑、抑郁、耻辱等不良情绪,通过角色互换、耐力训练等理性情绪干预,使不良情绪得到逐步改观。 

3. 综合施策,切断毒瘾念头 

针对马某长期吸毒导致的生理依赖性强,心理渴求度高,身体患病严重的现实,采取药物治疗、物理脱毒、行为管控等立体综合戒治办法,把戒断毒瘾作为核心。一是坚持中西医结合治疗。在实施传统西医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结合中医优势,采取“食疗+ 理疗 + 体疗”即调节饮食、定向理疗和针灸治疗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戒毒,收到了较好效果。二是实施强制性物理脱毒。马某因长期吸毒导致毒瘾非常严重,如不彻底根治毒瘾,其他治疗都会前功尽弃。通过使用戒毒仪器等设备,减轻其戒断症状,降低心理依赖性。三是采取超常规行为约束。针对其不配合治疗、“破罐子破摔”的消极懈怠扭曲变态心理,把严格规范行为约束作为突破口,安排承包民警专职督促其从起床、整理内务,到出操、列队训练,从就餐、教育学习,到习艺、点名就寝,都要严格按照规定进行,逐渐从不习惯到习惯,从习惯到自觉。 

4. 从身心康复训练抓起,恢复身体机能 

个案组坚持把强化康复训练、恢复身体机能作为综合教育矫治的一项重要内容。入所后,个案组专门对马某进行了身体全面检查,并做了身体机能专项测试,身体各项健康机能指标低于标准值 50% 以上,属严重不良。据此,个案组为马某量身制定了“身体康复 + 机能恢复 + 体质提升”综合训练计划。坚持每周训练 3 次、每次半小时,由承包民警带领其严格按计划进行康复训练,监督完成每周的训练内容。半年后身体综合机能指标提升了近 30% ,一年后恢复标准值的 70% ,通过康复训练,马某戒毒自信心明显增强。在督促其完成日常康复训练计划的同时,积极鼓励其参与体育运动健身活动。马某主动参加了“篮球队”“太极扇表演队”等兴趣小组,还参加了每年举办的趣味竞技运动会,在经常的训练运动中恢复了身心健康,强健了体魄。 

5. 从培养谋生技能突破,挖掘回归潜力 

通过日常接触交流的增多,马某逐渐能打开心扉,流露出内心世界真实想法,其之所以失去信心反复戒毒不成功,根本问题是觉得社会将其抛弃且谋生无望。个案组抓住这个核心问题,帮其规划长远发展。教育他只要有劳动能力,只要肯吃苦,就能养活自己。同时,结合其身体和所内技能培训实际,重点选择进行种殖养殖技术培养,半年多的时间,帮其掌握了温室蔬菜种植、家禽饲养、花卉栽培等实用本领。在参加技能培训的同时,为打消其思想顾虑,还多次安排其观看成功戒毒创业典型视频,参加出所后在社会上谋生发展好的先进典型现身说法活动,激发了其学习技能的动力,激活了回归社会的信心。

(四)矫治效果

2017年初,在马某即将完成强制隔离戒毒前,所里就开始为其回归社会筹划考虑。一是接触联系亲人。从马某入所开始,个案组就试图与其亲人联系,以获得亲情帮助,但始终未能顺利沟通,在戒毒所领导、民警的不断努力下,马某终于和亲人相见,但其亲人表示现阶段仍无法接受马某。二是协调地方就业。个案组与某企业反复协调联系,最终安排其从事种养植工作,并答应解决其吃住问题,每月工资 2000 元,马某听到这个消息后激动的热泪盈眶。 三是长期跟踪帮扶。马某顺利戒毒成功出所,到安置帮教基地安置就业,所里定期进行跟踪回访,定期进行身体复检,每次尿检结果均为“阴性”,操守保持良好。

【案例思考】

(一)思想教育转化是前提。思想是行为的先导,思想不清醒,行为必然盲从,教育工作必须细致入微,入脑入心,用真情感人。

(二)彻底戒除心瘾是关键。毒瘾易戒,心瘾难除,戒除心瘾需要小火慢炖,需要心灵感化,需要灵魂重塑。

(三)恢复强健体魄是根本。吸毒毁心亦毁身,身体是革命本钱,戒毒的同时必须把身体机能恢复好,为回归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四)帮助回归社会是核心。强制戒毒易,回归社会难,只有指导帮助其完全回归社会,找到谋生出路,过上安稳生活,戒毒教育矫治才算真正完成了使命。

您的满意度:
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您的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