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服务首页
司法行政人员首页
欢迎您访问司法行政(法律服务)案例库
首页 > 女性戒毒人员徐某内观认知治疗案例

女性戒毒人员徐某内观认知治疗案例

分享
案例内容
【案例背景】

近年来,女性吸毒者呈上升趋势,不仅给个人身体带来巨大伤害,给个人生活造成严重影响,更严重危害了家庭和社会的稳定。国内外相关学者通过研究发现毒品的滥用和戒断与吸毒者的心理生理状况有很大的关系,如何提高戒毒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戒除心瘾,降低复吸率成为戒毒工作的重点。

内观又称内省,是一种触动内心深处的心理矫治方法。内观戒治项目是让戒毒人员在相对封闭的状态下,有目的、有指向地就既往的人际关系进行系统的自我回顾和反省,在内观治疗师的引导下,矫正人格及行为模式中的弱点,提升自制能力,从而收到一定戒治效果的一种毒品戒治项目。

【案例基本情况】

(一)戒毒人员基本情况

戒毒人员徐某(化名),女,31岁,初中文化,黑龙江人,因吸食冰毒被强制隔离两年。徐某出生在一个普通的三口之家,由于家人对其过分溺爱,使其过于放纵自我,加上婚姻失败,结识了不良朋友,最后误入毒品歧途。父母多次想尽办法劝其戒毒,让其过上正常的生活,而徐某虽能意识到毒品的危害,但却无法控制自己的心瘾,最终因吸毒被强制隔离两年。徐某的性格较为开朗,自幼娇生惯养,入所后,虽对戒毒环境不适应,自立能力较差,但本人戒治态度比较端正,后续表现较好,因临近解除强制隔离戒毒,家庭和社会支持系统关系比较完善,通过内观治疗观察徐某的内心,反思毒品给其带来的伤害,纠正她在人际交往中的问题,改变自己的认知,戒除心瘾,回归社会后,能以一颗感恩的心回报家庭和社会对其的帮助与关爱。

(二)内观对象及内观项目

指导师通过与徐某的交流以及对其基本情况的了解,确定内观对象。

1.亲近的人:妈妈、爸爸、姥姥、女儿、朋友;

2.讨厌的人:朋友;

3.内观项目:吸毒成本、自动式思维等。

(三)内观过程

1.第一天:对徐某等6名内观的戒毒人员进行前期的导入培训,说明内观的具体流程和注意事项,进行前期的心理测评并签订知情同意书,对内观基本内容进行初步的了解。

2.第二天:根据徐某的家庭关系和社会背景,指导老师在掌握其的基本情况后,帮助确定内观对象,选择自己最亲近的人和最讨厌的人,指导其进入内观的状态,逐步建立信任关系。

3.第三天至第七天:根据徐某的内观对象分阶段的进行内观。徐某从初期的坐立不安到逐渐能将自己内心深处的记忆回想起来,能通过回忆细微的小事流露出对家人的后悔、愧疚的情感,逐渐进入内观状态。在第五天增加了计算吸毒成本的辅助项目,徐某在计算过吸毒成本后,感叹自己竟然在毒品上浪费了巨额资金,父母为了自己的生活付出了太多。连续的内观激发,使得徐某产生了健康的愧疚感,对自我进行了重新整合,强化了戒毒动机。

4.第八天:引导徐某以自己出现焦虑、抑郁、愤怒等负性情绪为线索,回忆自己与前面回忆过的内观对象之间曾经发生的不愉快事件,先列出具体事件和对象,然后缓慢回放当时的事件过程,捕捉自己当时的信念,识别出自己的自动式思维。例如:负性情绪、对象、事件、自动式思维。举例:生气、妈妈、没给我买生日礼物、她不爱我。针对每个内观对象,分别回忆3~5个负性情绪事件,识别自动式思维。引导徐某认识到自身的不良情绪和行为并非是由外部事件导致,或基于某种神秘力量而产生,而是本人对自己或外界生活的消极评价,这种非理性认知是引发负性情绪的原因。查找并改变非理性认知,需要通过对专注、耐心、智慧和勇气的培养,才能帮助戒毒人员正确戒除心瘾。

5.第九天:组织徐某等6名戒毒人员召开内观分享会,总结阶段性感悟,进行内观后的心理测评,形成内观前后的对比数据,颁发内观结业证书。在分享会上徐某认为这次内观是这辈子最宝贵的经历,使得她懂得了感恩,发现了自我,看到了自己对家人的亏欠,并努力改变以自我为中心的认知,励志与毒瘾斗争到底。

(四)徐某的转变分析

通过本次集中内观,徐某仔细回想了过去的人际关系,一些转变已经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认知模式的转变。内观是帮助戒毒人员学会从他人的角度去审视自我,在对“别人为我所做的”、“我为别人所做的”和“我给别人添麻烦的”三个方面进行思考,提高同他人的共鸣协调和自我控制能力,领悟到自身所拥有的社会支持系统,转变认识事物的角度,提高自立能力,进一步提升社会适应能力。

徐某在对父亲的内观前期,一般都沉浸在父亲对其各种关爱和宠溺之中,产生了一种错误的思维方式,导致其认为有些事情父亲没有做到她想要的程度,就会有一种委屈、烦躁的负面情绪。例如,因为父亲在其小时候没有给其买新书包或者上学时没给其零花钱就认为父亲不爱他,产生一种委屈的心理,但通过真实性的检验,徐某发现父亲为其做了很多的事情,每次过生日都会带其去照相馆拍照留念、平时为她做可口的饭菜、给她喜欢的衣服和手机等等。戒毒后,因父母在外地,每次探访都要坐上二十几个小时的火车,只为了见她一面就匆匆踏上归程。内观后,徐某逐渐感受到父亲对其无微不至的照顾,反思一直没有意识到,更没有好好回报尽孝,心里特别亏欠,产生了愧疚之意,主动表示回归社会后,一定好好孝敬父母,将这种健康的羞愧感转化为积极的报恩之心,写下了“回家后我要尽我最大的努力弥补这些年对家人的亏欠,做一个孝顺的好女儿”的肺腑之言。             

2.爱的重新觉察。内观者对过去的再体验,重新认识到别人对自己的爱太多,而自己为别人付出的太少,这种差距让内观者重新觉察到亲人厚重的爱,懂得珍惜和感恩。

徐某就是在对母亲多次内观后重新体会到了母爱。通过内观记录可以看到,满满一张纸记录了母亲这些年对其的付出,却发现自己其为母亲所做的事情却寥寥无几。内观后重新审视了自我,感受到了愧疚、悔恨,自述“我对母亲亏欠的太多,从小到大,我为母亲做的事情少之又少,而母亲为我付出了太多,操的心数不过来,对我的宠溺甚至让我有一种理所应当的感觉,是这次内观给了我重新审视自己的机会,让我觉得自己亏欠了母亲太多”。此次内观后,徐某更加坚定了痛改前非,洗心革面的决心。

3.自我成长。通过内观可以让内观者发现很多以前生活中忽略的情感和细节,让他们逐渐拥有感知爱的能力、对抗毒品的自制力和创造美好未来的动力,完成了一次自我成长。

徐某因夫妻感情不和离婚,女儿判给对方,自己先后在唐山和天津工作,生活给其带来了很多压力,加上自控力较差,受他人影响沾染上了毒品,给其精神上带来麻痹。内观过程中,她发现母亲在自己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特别的关心关爱,但自己常年见不到女儿,使女儿严重缺失母爱,随着女儿年龄的增长,对女儿的亏欠就越多,给女儿心灵上带来的伤害也会越来越严重。对比自己对女儿的付出和关爱相对于自己母亲为自己所做的实在相差甚远,对女儿的愧疚感极其强烈,流下了一个母亲对女儿思念和悔恨的泪水。她在内观记录中写到“出去以后杜绝毒品给自己的麻痹,认真生活,好好弥补以前对女儿的亏欠,要像母亲一样,时刻惦记自己的孩子,担负起这份责任。”由此可见内观后的徐某在自我成长方面有了显著变化。

【案例思考】

戒毒人员在内观治疗结束后学会了换位思考,学会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解决问题,改变了以自我为中心的认知模式,觉察到自己得到了他人太多的爱与给予,而自己无法完全回报的现实感和愧疚感;重新觉察到亲人厚重的爱,懂得珍惜和感恩;此外,自己在有意无意之间给亲人添了很多麻烦,发现了很多生活中忽略的情感和细节,特别期待可以为亲友做些事情作为回馈,激发连带感的认知,进而更好地调整自身的情绪和行为。

通过对参加内观的戒毒人员的日常观察后发现,戒毒人员在后续的戒治生活中,戒治积极性有了明显的提升,处理人际关系能够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与家人的亲情沟通中表示回归社会后要弥补自己的过错,对情感和责任有了新的感悟,坚定了戒毒的信心,对生活充满了美好的向往。

您的满意度:
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您的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