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正念疗法治疗戒毒人员李某“抑郁症性” 心理问题的案例
案例内容
【案例背景】
正念疗法始终以价值观重构为本,通过正能量教育感化培育手段对戒毒人员吸毒行为、心理、意念进行干预,并根据普遍道德扭曲、信仰缺失特点,将社会主流文化融入到戒毒教育中,通过信念强化、运用及积极评价等系列实证过程,让戒毒人员先为人、再明理、又悟情、改恶行、做善事,进而改变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达到精神重建、道德重塑目的,从而影响戒毒者的人格蜕变,帮助戒毒人员摆脱心瘾,最终实现生活态度的转变和自我人格的积极成长。
【案例基本情况】
(一)戒毒人员基本情况
戒毒人员李某,男,汉,38岁,中专。2017年因吸毒被强制隔离戒毒,家有父母和一同居女友及非婚生子,李某入所后家人从未有过会见。
李某从小父母对其教育过于严苛严厉,处处追求完美,要求不能犯丝毫错误,时时事事都要做表率,但对生活和心理变化却不太关心。李某小学因成绩差,常遭同学嘲笑欺负,也常被无辜殴打,每每如此父母总是不问青红皂白对其严厉批评和斥责,或略了引导保护关心呵护。总是无缘无故被父母冤枉,久而久之李某幼小心灵刻上了父母不仅对自己漠不关心,而且冷漠无情的深刻印记,对父母开始产生怨恨、仇视、抵制。
入所后,李某表现沉默寡言,很少与人交流,人际关系紧张。经常失眠、无食欲,情绪低落、注意力不集中、提不起精神,当得知其同居女友已有新男朋友时,痛苦迷茫程度进一步加深,乘人不备在车间习艺劳动时企图自杀未遂。根据李某各种反常表现,经危险性评估被列为重点人员。
(二)诊断评估
1.心理状态评估:心理测试结果:SCL-90:总分188,躯体化2.50,强迫2.20,人际敏感3.33,抑郁3.13,焦虑2.40,其他各因子分均小于2;SAS标准分62分;SDS标准分59分。
2.诊断依据:根据正常与异常心理“三原则”分析,李某主客观世界一致,知、情、意协调,个性相对稳定,对出现的心理问题有自知力,思维合乎逻辑,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人格无明显异常。表现出抑郁、情绪低落、注意力不集中等心理问题持续时间1个月,心理问题未出现泛化现象。心理测验结果与陈述的情绪表现一致。
3.诊断结论:临床医学检查,未发现李某有器质性病变导致的躯体疾病。排除精神病。主要问题是抑郁并有自杀倾向,社会功能受损严重。
(三)方案制定
1.咨询目标
(1)近期目标:帮助宣泄不良情绪,消除自杀动机,缓解焦虑和抑郁等不良情绪,改善身心症状。
(2)中期目标:对人生观、世界观、错误认知进行说理,剖析不合理认知,帮助树立合理认知。
(3)远期目标:完善个性,帮助重建新的态度和行为应对技巧,改变人生态度,实现学习、生活、人际关系全面提高。
2.咨询方案:一是了解心理咨询知识。二是双方达成相互尊重及保密原则。三是采用正念疗法。
(四)方案实施
1.第一次咨询——建立良好咨询关系。向李某介绍心理咨询性质、相关事项与规则,了解基本情况、成长经历,确定主要问题,作出评估和诊断,共同商定咨询目标与方案。
2.第二次咨询——细化治疗方案。与李某一起分析问题形成原因:一是成长过程中遭受挫折形成认识泛化。童年多次无辜被打经历,使其耿耿于怀,长久埋在心里,既没有倾诉机会,也没有心理支持和帮助,严重影响了与家人交往。孩子缺乏判断力、分辨力,对问题认识会更加以泛化,在人际交往中导致不喜欢和害怕与陌生人交往。二是中年生活愿望与现实巨大冲突形成心理压力。一方面,有与家人团聚过正常人生活的愿望,另一方面,因吸毒成瘾被强制隔离戒毒导致同居女友离开,儿子也没有得到,心理处在巨大冲突之中,形成内向、孤僻性格特征,受心灵创伤和精神交互作用影响,进一步导致自我感觉恶化,认为自己“不好”,家人、女友不愿意接受自己,活着没有意义。三是身体恢复后面对现实问题形成精神压力。虽然身体得到恢复,但心灵深处还有很多恶习,如,罪恶感、伤害感等,精神层面还常会想着用毒品麻痹自己逃避现实,为此着重针对心瘾进行矫正辅导,培养练习瑜伽,体验身心连接智慧,树立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解决罪疚感问题。
3.第三次咨询——改变不合理认知。一是启发认识童年时期与同学发生矛盾更本就不是事情,是孩子与孩子之间童真“游戏”的体现,不能把责任归咎于父母,引导摒弃“父母不喜欢自己”“自己不是亲生”观念和认知。二是建议找关系较好的同戒了解他们被女友、妻子背叛的感想,克服“被女朋友抛弃,整个世界都灭亡了”的狭隘悲观观念。三是配合使用冥想放松训练,要求每天做2—3次正念放松训练,通过腹式呼吸平衡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使情绪和肌体产生由紧张到松弛的反应,在想象中将想回避又回避不了的情景呈现面前,体察情绪和心理反应,并逐渐扩展到现实行为中。
4.第4—8次咨询——使用正念疗法治疗。实施“大目标、小步走”方案,用正念认知疗法引导心理朝健康方向转变。初始治疗时,阻抗较大,自我情绪反应激烈,不能做到心态平和,易发怒,爱斤斤计较,和同戒不能融洽相处,易受声音、环境对思维意识的干扰,抗干扰能力差,经常出现失败、挫折和悲伤情绪。咨询师引导其“进入黑暗之地”禅修训练,李某体验极度愤怒,觉察这种感觉,能够直面失败、挫折和悲伤,应对危机和失败能力提高。在最后一次咨询时,李某告诉咨询师他能觉察吸食毒品的感觉和状态、回想吸毒细节,观察身体变化,最终觉察不过如此,对毒品渴望度降低,甚至产生厌恶感。
(五)戒治成效
1.自我评估:对身体感知力提高了,能通过意念专注于身体的感觉,精神得到放松、睡眠得到改善、注意力得到增强,不良联想减少,体会到强制隔离戒毒必定有很多困难和痛苦,只有刻苦努力,才有可能改变命运,明确表示再也不做自伤自残自杀糊涂事,要为家庭努力奋斗,对未来生活充满憧憬。
2.心理测评复查结果:SCL-90总分168,躯体化2.01,强迫1.76,人际敏感2.57,抑郁2.31,焦虑2.11,其他各因子分均小于2;SAS标准分54分;SDS标准分53分。
3.跟踪回访结果:矫治表现明显提高,生理心理表现正常。通过自身协调,初步化解对父母的偏见,主动向父母承认以前的错误认识,父母也原谅并接纳了他,对女友离去也有了辩证看法。
【案例思考】
(一)内容上,要有针对性。本案例初始采用暗示、行为等意识层面疗法收效甚微。运用正念疗法技术,通过多次“身体扫描”,发现其潜意识中消极内容过多,对症治疗后不再抵触、互动有效、抑郁症状缓解明显,治疗效果显著。
(二)形式上,要有创造性。正念疗法始终以戒除心瘾为突破口。戒毒难,主要难在戒除心瘾,围绕戒除心瘾,有针对性地通过正念的培养、教育、心理矫治等戒治措施,充分调动戒毒人员戒治积极性和主动性,改变戒毒人员被动戒毒心态。
(三)治疗上,要有新颖性。治疗过程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着重解决戒毒动因问题,把戒毒人员放在主体位置,通过深入内心,剖析戒毒失败背后潜在的心理因素,调动戒毒内在驱动力,使戒毒人员深刻认识毒品的危害,进而配合主动戒毒,主动学习掌握基本戒毒方法,激发戒断毒瘾信心,为实施各项戒毒措施创造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