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服务首页
司法行政人员首页
欢迎您访问司法行政(法律服务)案例库
首页 > 戒毒人员张某的心理咨询案例

戒毒人员张某的心理咨询案例

分享
案例内容
【案例背景】

基本资料:张某,男,34岁,高中文化,未婚,无宗教信仰。张某出生于农村,父母均为农民。在一次朋友的生日宴中,张某因为对毒品的无知,以及好奇心作怪,加上朋友们的诱导,从此陷入毒品的泥潭,不能自拔。张某认为这辈子已经完了,内心充满了自责、愧疚和憎恨。自责自己的不争气,染上了毒瘾,毁了自己;对家人感到愧疚,让他们伤心难过,让他们丢脸,认为家人因为他在别人面前都抬不起头来;憎恨那些让他接触到毒品的朋友,觉得自己交友不慎。张某很自卑,感觉到自己已经是被这个世界遗弃的人,对戒毒,缺乏信心,经常茶不思饭不想夜难寐,把自己封闭起来,不与别人交流。

【方案制定】

经过双方协商,共同制定了咨询目标:减轻或消除情绪困扰;建立自信心;重新认识自己。此阶段,运用合理情绪疗法开展治疗,该疗法的操作过程如下:1.心理诊断阶段,明确求助者的ABC(外界事件为A、人们的认知为B、情绪和行为反应为C)。2.领悟阶段。3.修通阶段。4.再教育阶段。

【实施情况】

第一阶段:通过和张某的谈话,找出了他的ABC。


外界事件A

认知B

情绪和行为反应C

吸食毒品

这辈子完了

毒品是戒不掉的

所有人都讨厌自己

自卑、愧疚、悲观

沉默寡言

睡眠质量差

人际关系敏感

第二阶段:帮助张某领悟合理情绪疗法的原理。

引起人们情绪困扰的并不是外界发生的事件,而是人们对事件的态度、看法、评价等认知内容,因此要改变情绪困扰不是致力于改变外界事件,而是应该改变认知,通过改变认知,进而改变情绪。

确认张某的不合理信念并分析:


序号

不合理信念

相关分析

1

吸食毒品事件决定了自己以后的人生方向,并且是难以改变的影响(如:这辈子完了)

    吸食毒品的事实是无法改变的,但你的看法是可以改变的,仍然可以控制和改变今后的生活。世界上没有一个人能达到十全十美的境地,每一个人都应接受人是有可能犯错误的。

2

面对现实中的困难是件不容易的事,不如逃避或放弃

(如:毒品是戒不掉的)

    问题始终存在得不到解决,时间一长,问题就会恶化或产生其他问题和困难,更加难以解决,最终会导致更为严重的情绪困扰。身边有很多戒毒成功的康复人员,他(她)们能成功戒掉并重新投入新生活,你一定也可以,只要你想戒掉,你就会战胜毒魔。

3

每个人绝对要获得周围环境尤其是生活中每一个人的喜爱和赞许(如:所有人都讨厌我)

这个观念实际上是个假象,隐藏的是希望每个人都喜欢你,但这是不可能的事情。即便是父母、兄弟姐妹等很重要的人,也不可能永远对自己保持着一种喜爱的情感,相反的,也不可能所有人都讨厌你,会有欣赏你、喜欢你的人。

第三阶段:运用家庭作业的方法修正张某原有的非理性观念,并代之以合理的信念,从而使情绪症状得到减轻或消除。

张某自我分析报告(简称RSA)如下:

基本步骤

具体分析

事件A

吸食毒品

情绪C

自卑、愧疚、悲观

信念B

这辈子完了、毒品是戒不掉的、所有人都讨厌我

驳斥D

1.我还年轻,并且现在好好的活着,怎么会这辈子就完了呢?

2.身边有戒毒成功的毒友,他们能做到,为什么我不可以?

3.至少我的亲朋好友会接纳我、喜欢我,怎么可能所有人都讨厌我。

新观念E

1.我戒毒成功后,可以出去找工作、孝敬父母、结识朋友等等,人生的路还很长,需要做的事情还很多。

2.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我坚定信念,就一定能戒掉毒瘾。

3.每一个人都不可能让所有人都喜欢自己,同样的也不可能所有人都讨厌你,希望别人如何对待你那样去对待别人。

在这一阶段,张某能够自己识别不合理的信念并与之辩论,学会用客观的眼光去看待发生的事件,情绪及睡眠状况有较大改善:学会正确认识自己,提高自我评价,排解自卑感;把对家人的愧疚转化成戒毒的动力;心态明朗许多,睡眠状态良好。

第四阶段:运用了自信训练、社交技能训练帮助张某进一步摆脱原有的不合理信念及思维方式,强化新观念;另一方面,指导张某用新的思维方式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培养自信心、提高社交能力。

在一个月的时间内,有计划性的去让张某尝试着每天都主动去和别人交流、在课堂中主动发言、在活动中主动发挥自己的长处、积极参加职业职能培训,使其放开自我、挖掘自我、充实自我,融入集体,找回自信心。

【案例思考】

通过本次心理咨询,张某的情绪困扰和躯体症状得到改善,并为自己制订了戒毒康复计划,以良好的精神面貌投入戒毒康复训练。家人和身边的民警、戒毒人员也感受到了张某的巨大改变,现在的张某心态乐观,充满正能量,主动与他人交流,帮助他人。张某的父亲表示,张某把对他们的愧疚转化成了戒毒的动力,期望早日戒毒回去好好孝敬父母。

透过张某的例子,让我们清楚的知道还有许多像张某一样正在与毒品做斗争的戒毒人员,他们对毒品的认识不足,无知中吸毒后,自我评价低,自我控制力弱,戒断巩固难,复吸率高。当前我国面临的毒品形势仍然很严峻、很复杂,面临着巨大的考验,对我们心理矫治工作者更是一种挑战。从工作与生活的积累中,我认为应该注重以下几点帮助戒毒人员戒除毒瘾:

(一)要重视心理和生理上的脱瘾

一是加深对毒品危害的认识。与戒毒人员建立良好的心理咨询关系,通过谈话的形式,进行真诚地交流,使他们敞开心扉,谈话中可以配合使用其他吸毒者在吸毒后的录像和图片,让其更加深刻形象地认识到吸食毒品后的痛苦惨状,借此帮助吸毒者回忆自己当时的情形,感受自己曾经的痛苦经历。

二是唤醒戒毒动机。帮助吸毒者建立戒毒信心,列举成功的戒毒案例,引导其对毒品产生由“爱”转“恨”的改变,由强制戒毒变成自己主动戒毒,重燃戒毒的希望,找到精神上的动力,坚定戒掉毒瘾的信念。

三是重塑人格,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戒毒者的纪律性和生活规律性,培养戒毒者的兴趣爱好,充实生活,分散关注毒品的注意力。

四是重视药物治疗。药物脱毒,是预防复吸的基础。根据吸食毒品的轻重程度,制定治疗方案,科学用药,逐步脱毒。

(二)重视亲情关爱、戒毒场所矫治和社会帮教

一是亲情的关爱是戒毒人员非常重要的精神支柱,大部分吸毒者表示家人是戒毒的最大动力来源。如果这个时候,亲人对他们产生了放弃的念头,那么他们很容易重返复吸的道路。多给予他们理解、包容和关爱,让他们感受到家人的不离不弃,从而坚定戒毒的意志力。

二是戒毒场所强制隔离戒毒工作严格落实。戒毒场所以及戒毒工作者应尽最大努力营造有利于戒毒人员成功戒除毒瘾的良好场所环境。在戒毒人员强制隔离或自愿戒毒进入戒毒场所后,戒毒场所应当关注、关心、关爱每一个戒毒人员,对有心理问题的戒毒人员及时进行个体咨询,必要时采取危机干预和情绪疏导;定期进行团体辅导课,让他们更能融入大集体,学会与人相处;在所期间给戒毒人员进行各项技能培训,为回归生活后提供就业的技能。

三是社会帮教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戒毒人员回归社会后,此时的他们内心是很脆弱和敏感的,他们总是特别的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觉得自己是个特殊身份的人,害怕看到旁人的藐视和嘲讽,很多复吸者就是因为扛不住外界的压力,而选择重新吸食毒品,从那里找到慰藉。因此,社会要给他们更多的关怀,为他们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就业环境,积极从正面的角度去宣传对戒毒者的正确认识,认为人皆有过错,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三)引导戒毒人员主动改变环境,远离毒友

 当戒毒人员戒毒期满回归到原来的环境,继续保持原先的毒友圈,很容易因为毒友的不停诱惑而再次吸毒。所以,要学会拒绝,坚决说“不”,断绝来往,保持安全距离,重新选择新的朋友圈,择善友而从之。

您的满意度:
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您的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