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服务首页
司法行政人员首页
欢迎您访问司法行政(法律服务)案例库
首页 > 一例有暴力倾向戒毒人员的心理矫治个案

一例有暴力倾向戒毒人员的心理矫治个案

分享
案例内容
【案例背景】

(一)基本资料

李帆(化名),男,1982年生,中等身材,身体壮实,重庆市人。17岁开始吸毒,有18年的传统毒品吸毒史,从18岁开始,多次进出看守所、监狱、劳教所、戒毒所。有一段仅维持了1年的婚姻,无子女。

李帆入所后不久,心理咨询师为其建立心理健康档案时,用“房树人”绘画投射的方式来对其进行筛查。要求画的是房子、树木、人,而李帆画的是——一只攥紧的拳头!李帆的情况引起了咨询师的注意,通过谈话,咨询师认为李帆有较强的攻击性,于是开始对其进行心理咨询与矫治。

(二)李帆主诉

从小就常被父亲暴打,母亲在一个很传统的家庭长大,虽然爱他,但无能为力。父亲是孤儿,很要面子。80年代中期,家里经济条件较好。但其父亲爱酗酒,喝醉了就打他和妹妹,还有其母亲。有时是因为他不听话被打,经常被打得皮开肉绽。对父亲,他是有爱有恨。他的二叔是一个经常在社会上打架的人,家里以前还有各种砍刀,而他自己13岁就和社会上的人员打架。

李帆感到很压抑,经常感到自已活着没有什么意思,活着很累,有时想挨顿暴打,有时想把自己“除脱”(意为弄死)算了。如果要宣泄痛苦的话,肯定要把自己的手打出血,或者打断为止,才算宣泄完。

李帆说自己很讲义气,是个有性格、要面子的人,看不惯别人不尊重自己的朋友。如果遇到别人对自己的朋友说话放肆,就认为是没有给自己面子,有时就会冲动地想去打人。

李帆多次谈到,有时因一句话就想爆发。遇到别人谈论其他事情,也会触动他敏感的神经,突然爆发打人,直至将对方打服为止。上一次戒毒,就因看不惯一名戒毒人员装大而将人暴打,被延期三个月,但他称不后悔。

李帆感觉到与周围的戒毒人员没有什么想说的,有了快乐的事情还想与大家分享一下,遇到苦闷的事情就压抑在心里,不愿意与大家说。

(三)观察与诊断

心理咨询师的观察:李帆神情中有痛苦、焦虑与不满,还有一些傲气——不怕任何人的挑衅。

大队民警介绍:李帆经过教育适应期,分下队后,民警很重视,及时找李帆谈了话,但是李帆在下队后1个月内就打了两架,在打架时,还把自己的手掌打肿了,管理上有难度。

李帆的症状自评量表(SCL-90)结果显示,焦虑3.2分,敌对3.5分,两项分值较高。自尊量表(SEI)测量是25分(总分范围10-40分),得分较低,显示自我价值和自我接受度较低,自尊感低。

咨询师的评估判断:李帆意识清楚,自知力完整,根据病与非病的三原则,李帆属严重心理问题,排除精神病;李帆内心是有愤怒的,行为模式是有暴力倾向的,喜欢于用拳头证明自己的实力,用暴力来解决问题;李帆心理上是有很多创伤的。他很容易看不惯别人,这实际投射出对自身的不满。

(四)从精神分析理论角度解释李帆行为成因

1.无价值感的形成

精神分析理论认为:李帆幼年经常被父亲暴打,感受不到父爱;而母亲为了孩子忍让,不能给予他更多的关爱。缺乏爱的成长环境,让他形成没有价值感,他也才会有活着没有什么意思,甚至想把自己“除脱”的想法。

2.暴力原因的形成

父亲的镜像(镜像简单地说就是一个人潜意识认同的模仿形象)。父亲(包括他的二叔)给他的镜像就是暴力——打,于是成年的他,依然用这种方式对待自己看不惯的人。父亲还给他一个镜像就是——要面子,为了面子什么都可以做。

但是从他父亲的角度分析,孤儿的经历也应该是非常苦难的,因此他会用这样的方式对待李帆——这一解释的目的是让李帆原谅父亲的暴力行为。

个人的低自尊感:李帆幼年的不幸遭遇,从萨蒂亚家庭治疗理论分析,会造成他的低自尊感,而当李帆把别人打得告饶时、怕他时,他就在别人面前实现了自尊,所以他崇尚暴力。

愤怒和不满情绪的投射:精神分析理论认为当一个人的内心有愤怒和不满时,就会向外投射到别人身上,于是会看不惯别人,进而主动攻击别人。

3.非常讲义气的原因探讨

咨询师分析:李帆幼年痛苦的成长经历,让他特别感恩,很感谢每一个对他好的人。

【方案制定】

咨询与矫治方案:一是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二是运用精神分析学派的治疗方法,让李帆尽量说,充分表达自己,说出自己胸中的苦闷、伤痛和愤怒,以此宣泄不良的情绪。此过程中,咨询师以倾听、接受为主;三是用精神分析理论来向李帆解释自己的行为与性格成因;四是用正确的认知来引导李帆的改变;五是处理李帆的心理创伤;六是长期目标是个性成熟,人格完善。咨询时间安排为每周一次。

【实施情况】

(一)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

良好的咨询关系是心理咨询开始的基础。咨询师以接受、尊重、真诚的态度对待李帆,拉近彼此的距离,让李帆觉得咨询师是一个可以信赖的人,而逐渐敞开心菲。

李帆称非常感谢咨询师对自己的重视,他说会信守对一个人的承诺。每次咨询完,李帆都会非常恭敬地向咨询师鞠躬致谢。

(二)引导正确认知

在建立良好关系的基础上,把精神分析的解释说给李帆,让其知晓自己性格与行为的成因是什么。

正确认识暴力:引导李帆学会辩证的思维,明白暴力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方式。暴力和打架行为并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增加问题解决的难度。咨询师谈到忍让、宽容与慈悲是美德;吃亏是福;当你不能改变一个人,学会接受这个人……等人生道理。并举了韩信、娄师德等历史名人忍辱负重的故事。

增强其自信:在咨询过程中,咨询师及时捕捉李帆身上的优点,如重义气、守信、感恩、孝顺、能吃苦等进行肯定与赞扬,以提升其自尊水平。

看到希望:李帆谈到自己对未来的迷茫与困惑。咨询师谈到:每个人都会有迷茫的时候,但是我们只要坚定人生的意义在于奉献与帮助他人就很好。咨询师还给李帆讲述王永庆、禇时健等名人、创业者历尽艰难获得成功的故事,让他知道成功是可能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 ;成功者只不过是将梦想坚持到底的人。咨询师在咨询中反复提到榜样的故事,让他们的故事深入其心,成为其指导人生的领航灯,以此来激励李帆拼搏进取,也进一步提升他的自我价值感。

李帆表示接受咨询师的观点,感悟很深,有一种充满力量的感觉,增强了自信,焦虑与迷茫的心态得到了缓解。他表示会尽量记住咨询师的话,仔细琢磨。

(三)处理心理创伤

宣泄痛苦与愤怒:这一过程,在心理咨询中心宣泄室进行。运用“空椅子技术”,让李帆把自己最恨的人逐一想象成宣泄室的充气人,充分宣泄自己的愤怒情绪。当李帆打够、骂够了之后,咨询师引导他放松,想象自己就是刚才那个最恨的人,然后站在他的立场去看待当时的事情,从内心去理解对方,和过去的仇人和解,接受自己的过去。

运用催眠技术中童年回溯的原理,让李帆在催眠状态去重新经历一些事情,带着成熟去处理过去未处理好的、有很多愤怒与痛苦的情结,在想象中去塑造新的行为和全新的自己,通过这一过程来处理伤痛和遗憾。

李帆说:经过这一过程,内心的愤怒和委曲少了,心态平和了很多,冲动的时候少多了。

【案例思考】

李帆反映:通过心理咨询,他的心情舒畅了很多,能原谅自己的父亲,非常感谢心理咨询师的陪伴。他说:现在心情平和了,心中少了很多愤怒,遇到看不惯的、或者是装大的戒毒人员,他也能去包容理解接纳,不会像以前,头脑一冲动,就打人。

大队民警介绍:通过咨询师的心理咨询与矫治,加上大队民警的管理教育,李帆在所内吵架的事倒是发生过,但未再发生打架行为。他能积极参加习艺劳动,遵守规定,得到了大队民警的信任和认可。

心理测验评估:进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复测,各项分值都已经降到正常范围。当再让李帆做“房树人”绘画投射时,李帆画的图案有了阳光、树木、房子和笑脸。

在这个案例中,运用了精神分析、催眠等心理咨询技术,起到了较好的效果——李帆的笑容多了,心态平和多了,人也沉稳多了,暴力行为明显减少,一只攥紧的拳头松开了!

您的满意度:
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您的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