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服务首页
司法行政人员首页
欢迎您访问司法行政(法律服务)案例库
首页 > 基于动力学与行为学的戒毒团体辅导案例

基于动力学与行为学的戒毒团体辅导案例

分享
案例内容
【案例背景】

新型毒品问题已被公认为21世纪的“世纪之患”。与海洛因等传统毒品相比,新型毒品躯体依赖性不很明显,停止使用后不会产生明显的戒断症状,但会产生严重的心理依赖,损害吸毒人员的认知功能和神经系统。此外,由于吸毒人员对冰毒等新型毒品存在错误的认知,加之是化学合成品,容易制造和获得,因而新型毒品的成瘾问题越发地变得严重。目前,戒毒场所吸食新型毒品的戒毒人员所占比例越来越高,以江苏省司法行政戒毒系统为例,新型毒品人员所占比例已高达87.5%。

2016年7月,江苏省戒毒管理局与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启动合作项目,开展戒毒意志力训练实证研究。该项目被列为江苏司法行政戒毒系统“十三五”规划的重点项目,并被司法部戒毒管理局确定为2017年度11个优势教育戒治项目之一。该研究分为“心理教育”、“团体辅导”等多个子课题,每个子课题均由南师大心理学院相关领导、骨干教师领衔。方强戒毒所是该项目的实证研究基地。

2017年2月至4月,作为“团体辅导”子课题负责人,南师大心理学院博士、应用心理学硕士生导师郗浩丽副教授来方强所开展“心力量”疗愈团体辅导研究。本研究旨在运用团体心理辅导的方式对戒毒人员进行疗愈工作的探索。一个完整而有效的团辅活动需要具备坚实的理论基础、切合实际的活动方案、可靠的评估工具以及有经验的团体领导者的带领和团体成员的全心投入,本研究力图在以上诸方面均进行尝试。该团辅通过动力学和行为学相结合的方式对吸毒人员进行团体辅导,通过房树人投射测试进行了前后测,研究结果表明,团辅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方案制定】

(一)团体名称:“心力量”疗愈团体。

(二)团体对象:方强所8名戒毒人员,入所时间均不满3个月。

(三)团体总目标

1.帮助团体成员理解自我的成长历程,了解自我力量不足的原因,确认自我的资源,接纳完整的自我;

2.帮助团体成员进行吸毒与复吸中的情绪与行为管理,学习容忍挫折,处理情绪,在困境中看到多种可能性,进行多角度思考,改善行为。

(四)团体性质:封闭式高结构性团体。

(五)团体人数:8-10人(另有相等人数组成的对照组,不予干预)。

(六)时间、次数:每周一次,每次2.5小时,共8次。

(七)团体效果评估方式:前测、后测;过程性记录。

(八)共设计八个单元,方案大纲如下表:

单元

主题

单元目标

活动内容

内在

1.促进成员进入团体氛围;

2.帮助成员适应团体交往的规则

3.推动个体对自我的觉察,以及成员的相互深入了解

1.引言

2.暖身:OH卡图片故事接龙

3.画出:房树人(前测)。

早年回溯

1.建立良好的团体关系,形成安全、信任的团体氛围;

2.回溯早年客体关系,体验内心与重要他人的联结;

3.理解这些关系如何塑造了当下的自己。

1.回顾

2.体验:早年回溯

3.分享:对自我的新认识和新觉察

成长

曲线

1.帮助成员回忆生命中的重要事件;

2.帮助成员识别在该事件中的情绪情感、身体感觉;

3.分享讨论这些事件对自己产生的影响。

1.暖身活动坚实的后盾

2.画出:成长曲线图

3.分享:生命故事。

理解

反应

1.帮助成员理解自己在负性事件或情境中的情绪与行为反应

2.重新建构,接受自己和现实的不完满

3.分享讨论对新的理解与建构的觉察与感受

1.暖身活动:几手几足;

2.负性行为分析

3.分享觉察

力量

资源

1.帮助成员进行自我肯定;

2.发现自己的力量与资源:个人优势、社会支持、现在及过去成功处理压力的经历

1.暖身活动:同舟共济;

2.分享:最开心、最有成就感或最自豪的一件事

3.优点大轰炸。

不堪

回首

1.对吸毒经历的觉察和反思;

2.理解吸毒时所处的情境,内心的感受;

3.理解吸毒应对的方式,吸毒的获益以及丧失

1.暖身活动: OH卡主题联想

2.分享吸毒经历

3.吸毒行为分析(任务单)。

转念

之间

1.以当前拥有的力量与资源回到过去,重新评估遇到的困难,可能的反应;

2.重新体验和审视,寻找其他可选择的办法

1.暖身活动: OH卡转念

2.转念练习;

3.角色扮演

告别

展望

1.明晰未来的愿景;

2.通过分享与觉察,体验到自己的成长;

3.成员相互回馈,结束团体活动。

1.暖身活动:一起站起来

2.活动:人生的最后时刻;

3.分享变化,总结回顾,告别

4.画出:房树人(后测)。

【实施情况】

(一)严格遵守时间及地点的约定,保证团辅的连续性。2017年2月23日至4月13日共八周时间,每周四下午2时至4时30分,在团体咨询室开展团辅活动,这样不仅让参与人员有思想准备,而且便于他们对上一次的团辅内容有充分的时间思考、消化吸收,保证团辅的连续性。

(二)认真落实单元目标及活动内容,保证团辅的系统性。每次团体咨询,团体领导者圴按照方案大纲设定的目标及活动内容,组织实施咨询。遵从团体的规范,开始有引言、热身游戏,并对上次的内容作回顾;过程中组织成员活动及分享,主导方向不偏离主题;结束时小结本次内容,布置作业,并预告下次活动。现例举第一单元的团辅记录,见下表:

单元

名称

内在

的我

时间

2月23日下午2时至4时30分

次数

编号

1

单元

目标

1.促进成员进入团体氛围;(安全温暖)

2.设定团体规范;(我们的约定)

3.推动成员对自我的觉察,以及成员的相互深入了解

主要活动流程

?        引言(心力量疗愈团体,理解自己、发现自己的力量,借助自己和团体的力量,应对现在面临的困境,促进我们的成长。成长是每个人在人生的任何阶段都可以做的事情)。

?       指导者先自我介绍(如:我是谁,为何来这里等),并介绍辅助人员(如:有民警或助手当观察员、会录音、对作品拍照等),对团体主题和目标进行说明;

成员依次做自我介绍(如:我是谁,年龄,来自哪里。)指导者解答成员关于团体的疑问之处。

暖身游戏:【OH卡图片故事接龙】1.成员轮流拿一张图卡,直觉创作说一句话。2.成员轮流拿一张图卡,直觉创作说一句话,说的内容和上一个人的内容,能串联起来成为一段连续的故事。(看图说话,把自己的名字、伙伴的名字嵌进去,比如:某某在画画……

?        理解规范

?           指导者说明制定团体规范的重要性:每个团体都要有规范,这样在进行活动时才会顺利,不会有很多的干扰行为,也让成员可以放心发言;

?           指导者拿出写有规范的字条,请成员说出对每条规范的想法或意见。例如:尊重,大家觉得尊重是什么意思?分享想法和感受是什么意思?……之后由指导者概括成员所说的意思,最后成员可自行补充规范。

成员在(我们的约定)上签名,以示同意并承诺遵守约定。(做什么,不做什么)(保密,尊重,真诚,理解,积极参与,分享想法和感受)

?        房树人绘画:

1.用2B铅笔在A4纸上画房树人

2.成员分享对画的看法和感受。

?        结束与布置作业:

1.指导者对本次内容进行小结,结束本次活动,并预告下次活动。

2.请成员回去写下对参与团体的心情或想法,包括自己的感悟,他人带给自己的反馈,以及某些情境、细节激发出的联想,等等。

(三)注重过程记载和行为观察,保证团辅的有序性。为了更好地帮助团体成员分析记录各自的心路历程,领导者对每次团体辅导进行全程录音,对成员的书面作品拍照留存,并利用业余时间对团辅录音及每一名成员的活动表现进行整理分析,找出心理转变的关键点,附上咨询师寄语,最终制作成一份份精美的文本——《行走的轨迹》,在团体结束时反馈给戒毒人员。

【案例思考】

(一)团辅干预的前后测差异(通过房树人技术)

从前测和后测的两次房树人绘画可以看到每个成员都有改变。仅以学员薛某某和徐某为例:经过8次活动,薛某某从开始的混乱、烦躁,逐渐清楚地梳理和重新认识了自己,内心变得平静坦然了,对自己的未来有了憧憬。从画面和笔划可以看出差别。周围学员的反馈也表示薛某某比以前更加平和了,也幽默了。

徐某从开始的与家人疏离,远离家人,到后来画出和家人在一起吃饭聊天,内在客体和自体之间的关系有了质的改变。在整个活动期间,徐某和周围人的关系也有了改善,产生了一定的共情能力。可以看到,内在的改善会带来外显行为的改善。

(二)团辅干预的效果分析

1.参与度增加。成员从开始对活动的不理解、不够接纳,到越来越愿意表达和参与。例如在第二次早年回溯活动中,有成员无法跟随指导语进行想象,讨论时表达:“我的性格很爽快,不喜欢婆婆妈妈的。”表明他们不习惯也从未经历过向内的探索。随着活动的逐渐深入,成员的参与度越来越高。

2.自我觉察力提高。自我觉察能力的提高表明心智化能力的提升,这是改变的第一步。经过8次活动,所有成员在这方面都有明显的提高。这一能力的获得和提升,将帮助他们在离开活动、离开戒毒所之后,仍然能观察和督促自己。

3.发现自我的力量,提升自我价值感。毒品成瘾者往往自我的力量薄弱,自我价值感低下。想要摆脱毒品,需要一个强大的自我,可以不借助毒品的虚幻力量,去面对自己的人生、处理和涵容焦虑、愤怒、抑郁和挫折。

4.内在和外在关系的改善。内心关系的和谐会带来外在关系的和谐,一个好的自体客体关系会成为一个新的模板,塑造好的外在关系。

5.应对方式改善。从之前的迷茫、胡混、被逼迫,到现在想要主动应对、规划未来。

(三)团体辅导结论

1.基于动力学与行为学的戒毒团体辅导对改善毒品成瘾者的内在心理品质和外显行为是有作用的,在提高自我觉察力、发现自我的力量、提升自我价值感、改善内在和外在关系以及应对方式等方面都有效。

2.厘清戒毒人员毒品成瘾的原因是改变其吸毒行为的基础和依据。

3.房树人投射测试在评估毒品成瘾者的内在心理变化上是有效的工具。

(四)创新与不足

1.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1)重视吸毒原因的考量。直接针对吸毒者控制力和意志力的教育与干预有如去杂草,也许一时去除了,但因为深层原因并未触及,杂草的根未去除,迟早会卷土重来。重视吸毒原因的考量,可以有的放矢。缺陷型的原因和冲突型的原因,干预的方法不同,前者需要更多支持性矫治,后者则可施加更多探索性干预。本研究在考察原因的基础上,对不同成员的矫治会有所不同,并在结束活动时向成员提出了进一步的建议。

(2)动力学视角与行为学视角并举。动力学的视角重在考察原因、帮助成员梳理过往,同时培养觉察力和反思能力,在此基础上,从行为学的视角进行吸毒的行为分析,找到直接的影响因素和短期、长期的后果,挖掘改善的可能。

(3)激发戒毒人员自身及团体的能量。相信并依靠成员自身及团体的力量,觉察之明、改善之道均在成员那里,团体领导者的作用就是激发、鼓励、反映他们,被看到、被倾听、被接纳,良好的支持性环境可以使成员长久被阻滞的能量得以继续发展。

2.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1)整个活动持续时间短。相比于戒毒人员缺失的关系、缺失的自我认知、缺失的情感体验,8次团辅活动能够提供的疗愈性环境是不够的,建议能够进行更长时间的干预,效果才会更为持久。

(2)动力性探索对自我的觉察与发现需要更长时间。通过4次主题活动进行的探索对于了解和理解每个成员的心理状况和成瘾原因还是不够深入。


(3)合适的量化的评估工具。主要使用了质性的投射测试作为前后测评估工具,没有找到合适的量化的评估工具,如果量化和质化可以结合,则会更具说服力。

您的满意度:
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您的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