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服务首页
司法行政人员首页
欢迎您访问司法行政(法律服务)案例库
首页 > 存在主义防复吸团体训练个案

存在主义防复吸团体训练个案

分享
案例内容
【案例背景】

该案例为团体心理咨询案例,限于篇幅,仅列举阿光(化名)的案例背景,其他人员案例基本情况参照进行。

一、基本情况

阿光(化名),男,1989年出生,初中文化程度,无业、已婚,有一个2岁的儿子。

二、个人成长史和吸毒史

阿光有两个姐姐,父母均务农,自诉小时候在家里被溺爱,因为是家里的独生子,父母对他疼爱有加,从来没有严厉地管教过他。阿光称,自己初中没上完就辍学在家,曾经给别人看管果园,后来无所事事,结交了几个混社会的朋友,刚开始看他们吸毒时,自己还能克制,但经不住朋友反复拉拢,并称“溜冰”不上瘾,而且还能解乏提神。在一次醉酒后,阿光与其他吸毒者一样,抱着“玩一玩无所谓”的心态,开始尝试“溜两口”。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为了吸毒,阿光骗父母的钱,骗姐姐的钱,“借”遍朋友和亲戚的钱,直至“众叛亲离”。最终阿光因为吸食毒品被某县公安局抓获,并因吸毒成瘾被强制隔离戒毒2年。 

三、阿光的心理测验

(一)SCL-90症状清单测试

SCL-90症状清单各因子分数

SCL-90

躯体化

强迫

人际关系

抑郁

焦虑

敌对

恐怖

偏执

精神

常模

1.37

1.62

1.65

1.5

1.39

1.48

1.23

1.43

1.29

测试分

1.68

1.62

1.22

1.92

1.70

1.17

1.21

1.00

1.20

(二)焦虑自评量表(SAS)为分值为60。

(三)抑郁自评量表(SDS)分值为64。

(四)毒品渴求度量表显示,阳性项目为24个(总数34个)。

四、诊断评估

(一)SCL-90症状自评心理测验焦虑、抑郁两个因子高于常模,显示有焦虑、抑郁倾向。

(二)SAS 显示有轻中度焦虑。

(三)SDS测试结果中度抑郁。

(四)毒品渴求度量表显示有较强的毒品依赖性,对毒品渴求度较高。


咨询师评估:经观察了解,阿光心理活动在形式和内容上与客观环境保持一致(统一性原则);各种心理过程之间协调一致(协调性原则);其个性相对稳定(稳定性原则),且自知力良好,无精神病性症状,经询问无既往病史,无躯体症状(体检报告),从病程、精神痛苦程度、社会功能受损及心理冲突的性质进行分析,评定为物质障碍综合症。

【方案制定】

本着最优、高效的原则,决定采取防复吸团体训练的方式进行,激发戒毒人员参与戒治积极性、主动性,缓解戒毒人员焦虑、抑郁情绪,引导戒毒人员正确认识毒品、认识心瘾,掌握拒毒戒毒的技能,提升高危情境下防复吸的能力。人数为10人,要求有主观意愿,具备一般表达能力的戒毒人员即可。

【实施情况】

第一次咨询:组建团队

在规定时间内组建一个团队,自行推选小组长,并设置队名、队呼、队旗、小组长责权义、组员责权义,最后利用5分钟时间做一个展示。

咨询小结:在几次团队任务陷入僵局时,我看见戒毒人员眼巴巴地看着我,想让我出手帮助,我用眼神表达了“爱莫能助”,并进行无条件积极关注。考验咨询师的时机到了,这个时候咨询师做了什么不重要,关键是没有做什么才重要。看到他们一次次突破瓶颈,直到一个团队诞生,真心为他们高兴。新生队(队名),加油。

第二次咨询:认识自我

将一张纸横竖对折,分别代表我的过去,我的现在,我的努力,我的未来,每名戒毒人员分别在四个空格内用“我是…….”造句,并向大家讲解乔哈里窗的理论模型。


咨询小结:“空虚、乏味、无聊、没劲、各种没劲”,经过和许多戒毒人员访谈,我听到最多就是这样的话语。希腊德菲尔神殿刻的箴言——“认识你自己”,从一个被毒品虏获的奴隶到一个能活出自我的大写的人,认识自己是一生的课题,路漫漫其修远兮,还好已经出发。


第三次咨询:认识毒品

毒品究竟是什么,你是怎么看待毒品的,引导大家进行头脑风暴,认清毒品的本质。

咨询小结:如果问,你会在同一个地方摔倒两次吗,很少有人会给出肯定的答案,但是吸毒成瘾会在同一个地方摔倒N次,直到戒毒或者生命结束。毒品究竟是什么,只有认清它才能战胜它。

第四次咨询:吸毒的后果

从身体、心理、经济、家庭、亲情、友情、尊严、人格、自由等多个方面,讨论吸毒给自己带来的后果。

咨询小结:这次的咨询涉及到阻抗的问题,咨询过程中一度出现沉默,话题虽然沉重,但是咨询师的抱持也很关键,咨询师能在多大程度上接纳和包容来访者,决定着咨询的深度和效果,这是考验咨询师内功的时候,内容反应、情感反应、内容表达、情感表达都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需要日常的积累和督导。

第五次咨询:为谁戒毒

运用催眠技术,让戒毒人员在放松状态下联想自己的成长史和吸毒史,让戒毒人员看到家人恐惧、无奈、羞愧的眼睛,把家人、亲人拉到戒毒联盟里来,激发戒毒人员毒瘾难戒,毒瘾能戒,毒瘾必戒的信心和决心。

咨询小结:灵活地运用催眠技术,可以起到降低阻抗、软化防御的目的。催眠技术既是手段,又是目的,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毒品才是我们和戒毒人员共同的“敌人”,只有联合并肩作战,才能战胜毒魔。

第六次咨询:正面心瘾

当冰壶出现在咨询室桌子上时,有几个戒毒人员眼睛都直了,嘴里不停的吞咽着唾沫,身体不由自主的产生反应,有的还故作镇定,用干笑掩盖内心的激动……没错,这就是心瘾。不管你承认不承认,它就在那里,真真切切,一不小心,就会让你前功尽弃,打你个人仰马翻。

咨询小结:毒瘾是客观存在的,时时刻刻,甚至是陪伴终生,我们只能正视它,这是最大的实事求是。战胜毒瘾还是被毒瘾虏获,向左走,还是向右走,又到了抉择的时刻……

第七次咨询:学会拒绝

组织戒毒人员进行“对对碰”热身游戏,最后两两一组,组成攻守同盟,轮流扮演“诱吸”、“拒吸”两种角色。戒毒人员唇枪舌剑,你来我往,在近身肉搏的实战中淬火锻炼。

咨询小结:假如“珍爱生命 拒绝毒品”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是一种共识,是一种理念,为的是那些鲜活的生命不受毒品梦魇般的蛊惑。果如此,幸甚至哉。

第八次咨询:曼陀罗放松训练

组织戒毒人员进行腹式呼吸放松训练和曼陀罗绘画放松训练,体验放松后的身体和心情,为高危情境下的防复吸奠定心理基础。

咨询小结:“如如不动”需要很好的知行合一,如果内心慌乱如麻,外表故作镇静,那只是徒有其表、自欺欺人,内心的强大才是真正的强大,内心的平静才是真正的平静。

第九次咨询:菩提花开放松训练

模拟高危情景,利用生物反馈仪,现场检验戒毒人员放松训练成果。

咨询小结:生物反馈仪的原理是把身体生物指标外显化,当内心平静时,菩提树就会慢慢发芽成长,直到郁郁葱葱,茂密如盖。如果方向正确,哪怕前进一小步,也是胜利。 

第十次咨询:总结反馈

组织戒毒人员进行风景构成绘画,对团体活动进行总结回顾,团体成员互相告别。

咨询小结:“厉害了,我的团队”,看见戒毒人员脸上洋溢着自信满满的表情和感悟到成长后的快乐,我从心底涌出这样一句话。归途有光,归途有陪伴,归途有呼唤,愿每一个迷失者都能找到回归的路。

【案例思考】

咨询前后对团体人员统一进行SCL-90症状清单测试,针对具体情况,适情进行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以便进行各因子分值前测后测的T检验。在此仅呈现阿光一人测验情况及团体人员测验前后测的T检验情况。

一、咨询效果评估

(一)阿光的心理测评

SCL-90症状清单各因子分数

SCL-90

躯体化

强迫

人际关系

抑郁

焦虑

敌对

恐怖

偏执

精神

常模

1.37

1.62

1.65

1.5

1.39

1.48

1.23

1.43

1.29

测试分

1.16

1.00

1.33

1.38

1.20

0.87

1.13

1.27

1.10

1.阿光的SCL-90症状清单测试

2.阿光的焦虑自评量表(SAS)为分值为46。

3.阿光的抑郁自评量表(SDS)分值为51。

4.阿光的毒品渴求度量表阳性项目为4个。

心理测验结果显示,阿光抑郁、焦虑症状得到有效改善。对毒品的依赖程度明显降低。

(二)团体成员心理测评统计分析

对团体成员SCL-90症状清单测试前后测分值进行了T检验,结果如下:躯体前后测、强迫前后测、人际前后测、抑郁前后测、焦虑前后测、敌对前后测、恐怖前后测、偏执前后测显著性差异数值分别为:0.045、0.036、0.016、0.014、0.034、0.0040.029、0.002,均达到显著性差异。

(三)管教民警评估

活动结束后,经询问大队管教队长,阿光积极参加日常戒治康复训练,积极参加劳动,平时工作积极主动,人际关系非常融洽,还协助班长处理日常工作,戒毒人员普遍反映良好。参加团体训练的10名成员有6名戒毒人员积极协助大队民警做好日常管教工作,积极参加日常戒治康复训练,表现较好。

(四)综合诊断评估

经所诊断评估办公室对参加团体训练人员进行评估,生理脱毒评估、身心康复评估、行为表现评估、社会环境与适应能力评估等各项指标均达到合格标准,全部提前两个月及以上解除强制隔离戒毒,其中阿光按照规定被批准提前两个月零十三天解除强制隔离戒毒。

(五)咨询师评估

参加团体训练成员心理测验结果正常,焦虑抑郁、情绪得到缓解,各项因子分均呈现显著差异性。毒品渴求度量表阳性平均数目由26下降到6,下降明显。 

(六)电话回访及家人评估

团体成员解戒半年后,按照规定程序,我们进行了电话回访,经询问家人和向本人了解情况,均没有复吸,各项情况正常,家人都表示对解除强制隔离戒毒人员严加看管,切断以前的毒友圈,做到长久、持续戒毒拒毒。   

二、反思


本案例以阿光为原型改编的戒毒题材剧本,已经拍摄成微电影《归途有灯》,上报省局和司法部。本案例严格按照团体心理咨询步骤展开,注重数据分析,采用团体方式进行,大大提升了戒毒人员行为干预效率,解决了目前心理咨询师相对匮乏的矛盾,体现了高效性和可操作性。最后,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完善的方面有以下两点:一是毒品渴求度量表没有常模,分数评定不能进行有效统计分析;二是如何界定戒除毒瘾,目前没有可以量化的效标。

您的满意度:
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您的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