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服务首页
司法行政人员首页
欢迎您访问司法行政(法律服务)案例库
首页 > 运用综合戒治方法促使病残戒毒人员王某教育转化案例

运用综合戒治方法促使病残戒毒人员王某教育转化案例

分享
案例内容
【案例背景】

戒毒人员王某,男,1963年4月出生,无锡人,高中文化,多次因吸毒被强制隔离戒毒。2018年3月,王某再次因吸食冰毒被公安机关决定强制隔离戒毒2年,于2018年4月投送至江苏省句东强制隔离戒毒所。

该戒毒人员入所以来,少语寡言,很少与人交流,并以眼睛看不到(左眼白内障,右眼视网膜脱落)、生活不能自理、走路需人搀扶为由,拒绝参加教育戒治活动。民警经多次谈话教育,并通过侧面了解发现,该戒毒人员自2010年离婚后,交往了一个女朋友,这次被公安机关抓获系其女友举报,其内心一直想不通。

【案例基本情况】

(一)原因分析

经与该戒毒人员进行个别谈话教育、仔细研究该戒毒人员的档案、分析该戒毒人员的个性特征,归纳出以下几点原因:

1. 性格孤僻,该戒毒人员家庭关系简单,在社会上没什么朋友,活动圈子较小,入所以来,从不主动与人交谈,常一个人坐在角落,同戒与其主动聊天时也说不出几句话,表现得很漠然。

2. 年龄较大,身体状况较差,该戒毒人员已56岁,左眼白内障,右眼视网膜脱落,多次到医院就诊,没有明显好转,心理包袱较重。

3. 对女友送其进来强制隔离戒毒,一直耿耿于怀,认为其女友背叛了他,情绪低落,不愿主动配合戒治,对正常戒治生活有明显抵触情绪。

总之,该戒毒人员是个身体状况较差、性格孤僻、心理包袱较重的戒毒人员,自“应收尽收”制度执行以来,具有较强的代表性。

(二)对策措施

1. 突出同伴戒治功效。该戒毒人员性格内向,平时沉默寡言,民警与其谈话时很难找到切入点。经排摸,中队戒毒人员张某某与其是老乡,系同一小区,在社会上遇到时偶尔能打打招呼。针对这一情况,民警将二人安排在同一宿舍,嘱咐张某某多与王某交谈,向其讲述戒毒场所基本情况、规章制度,增进同戒之间的相互交流。民警也加强对王某的谈话教育,经过一次次的交流谈话,王某对戒治生活的认识不断深入并且开始反思自己之前的所作所为,他渐渐开始转变,明白安心戒治才是他当前最需要去做的事情,太多的牵挂只会增添烦恼。慢慢的,他与身边的人沟通交流增多了,能逐渐敞开心扉,慢慢适应戒治生活,开始懂得理解和尊重他人的生活习惯和说话方式。

2. 加强人文关怀,培养感恩意识。该戒毒人员年龄偏大,身体状况较差,双眼视力差,不能独立行走。入队后,民警根据实际情况,安排其睡下铺,并安排同宿舍两名戒毒人员对其进行帮扶,协助其处理正常生活。其视力较差,民警积极与医院进行沟通,并协助医护人员带其到社会医院就诊,帮其去除思想包袱,经医院确诊,给其配眼镜,其能基本看清,能够独自行走。克服视力障碍后,其戒治态度有了明显转变,民警多次在公开场合对其予以肯定,并对其进行适当物质奖励,使其意识到民警的关心,从而培养其对民警的认同感,从根本上转变戒治态度。

3. 国学教育,树立正确人生观。利用教育日时间,大队民警讲师与该戒毒人员结对子进行一对一教育,组织该戒毒人员学习《弟子规》、《三字经》、《论语》等中国传统文化。通过修身教育把修身看作是立身处事体现人的价值的根本所在,强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等。强调自主自律、自我超越,以维护人伦关系和整体秩序。慎独是中国传统道德的重要修养方法,是在自我独处时要严于律已,常怀警畏之心。通过系统化的学习,其能重塑自我,培养了慎言、慎行、自重、自律的良好性格。呼必应、言必信、因果有报、三思而后行。

4. 抓住要害,亲情感化。该戒毒人员矫治态度消极,根本原因还是其对女友的不满,认为女友背叛他,对生活失去了方向,要想彻底转变其状态,须消除其内心的消极情绪,使其重拾对生活的信心。为此,民警制定了专门的矫治方案。一是找准方向,切入其内心,通过个别谈话教育,使其主动认识自身的不足,自己无法克服恶疾才是一切因果的源头;二是主动与其女友沟通,了解到其强制隔离戒毒前身体状况已经极差,其女友多次劝说无果,才把其送来戒毒,女友不是害他,而是想帮助他,民警了解到情况后,及时与其谈话,其恍然大悟,表示懊恼不已;三是2018年端午节,所内举办戒毒人员亲情会餐,民警多方沟通,社区工作人员及其女友共同前来探视,当大家出现在王某面前时,其热泪盈眶,兴奋不已,其表示:社会没有放弃他,家人没有放弃他,民警尽心尽力帮助他,他一定悔过自新,从点滴做起,从每一天做起,驱除毒魔,重新做人。

【案例思考】

对该戒毒人员定期进行谈话教育,同时把该戒毒人员的日常表现详细记录,制定成表格,便于研究进一步戒治方案。每次在谈话中让该戒毒人员根据记录学会自己发现问题,总结问题,解决问题,形成自我纠正的良好习惯。同时在该戒毒人员取得进步的时候在谈话中肯定该戒毒人员的成绩,挖掘自身的“闪光点”,增强戒治信心;在该戒毒人员做的不好的地方,在谈话中民警及时提醒,防止反复。该戒毒人员感觉到民警是真正的想帮自己,他向民警表示要好好戒治,学会承认错误和承担责任,早点回归社会。

经过几个月的矫治,该戒毒人员表现明显好转,能做到遵规守纪,踏实戒治,与人为善,克服了自身的“陋习”,做到定期向民警汇报自己的思想并形成了自我纠正的良好习惯。通过该戒毒人员的信件来往以及亲情电话,民警也了解到其与女友关系日益升温,二人对出所后的生活充满希望。

作为基层一线民警,在今后的教育戒治工作中,我们要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掌握戒毒人员的思想动态,对症下药,根据不同戒毒人员的特点,科学利用国学戒治、同伴戒治等特色教育矫治方法,学会运用创造性的思维,深入透彻做好个别教育工作,促进戒毒人员思想转化。

您的满意度:
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您的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