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内观疗法解决女性戒毒人员 抑郁心理问题的案例
案例内容
【案例背景】
(一)一般资料
1.人口学资料
蕾蕾(化名),女,26岁,小学文化,二进宫,6年吸毒史。家中有父母、姐姐,无精神病史。
2.个人成长史
蕾蕾成长在一个农村四口之家,家中父母务农,夫妻感情不好常常打架,这给幼小的蕾蕾带来了极大的影响。父亲酗酒,她对父亲的酗酒很是讨厌,曾多次因为父亲酗酒起冲突,和父亲关系差。蕾蕾小学没念完便辍学,在家务农一段时间,不久便外出打工。一个人在外打拼,打工时和朋友寻找刺激染上毒品,期间回家的次数少之又少。22岁的蕾蕾被强制隔离戒毒,父母难以接受女儿染上毒品,在第一次强戒出所后,父母把她接到家中,对其实行禁足。在一次家庭聚会时,醉酒的父亲把蕾蕾吸毒以及强戒的事情向聚会的亲友说出,亲属都十分震惊,蕾蕾受不了亲属的目光离家出走,自暴自弃走上复吸之路。
第二次被强制隔离戒毒对于蕾蕾和家人而言都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她和父母关系更加紧张,对未来充满迷茫和不安。
3.心理状态
蕾蕾第二次强制隔离戒毒后表现平静,很少表述自己的真实想法。人际关系敏感,不愿与他人过多交流,总是一个人发呆。具有明显的自我保护与隔离意识,不愿意面对现实烦恼。
(二)案例评估
1.心理测验结果
症状自评量表(SCL—90)
SCL90症状自评量表结果总分257分,阳性分数64分,需要进一步检查。
躯体化 |
敌对 |
强迫 |
恐怖 |
人际关系 |
偏执 |
抑郁 |
焦虑 |
精神病性 |
其他 |
1.45 |
1.9 |
3.8 |
2.67 |
3.98 |
2.05 |
3.31 |
2.9 |
2.0 |
1.7 |
根据对蕾蕾进行90项症状清单测试,显示蕾蕾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均超出正常值。
2.心理问题分析
(1)对原生家庭不认同,和父母关系紧张。父亲常年的酗酒和父母的家庭暴力让蕾蕾内心蒙上了一层阴影。
(2)人际交往能力较差。不愿与他人沟通,常处于缄默状态。
(3)逃避现实。不愿面对问题,逃避现实生活,得过且过。
3.心理问题诊断与评估
根据心理问题诊断与评估标准,结合近一个月蕾蕾的心理情况,情绪持续低落,抑郁症状未泛化。不存在妄想等症状,排除精神疾病,诊断为抑郁心理问题。
【案例基本情况】
(一)方案制定
针对蕾蕾的心理问题,对其进行内观心理训练,学习接纳自己和家人,学会感恩,面对真实的自己,从而改善人际关系、积极戒治。方案分为以下几步:
第一步,介绍内观疗法,签订内观协议书;
第二步,填写内观心理训练表;
第三步,进行内观训练;
第四步,内观训练后总结。
(二)实施情况
1.介绍内观,向内而生
向蕾蕾介绍内观疗法的基本理念、方法和具体实施步骤,并签订心理训练协议书。得知这个训练能够改善自己的人际关系,蕾蕾并没有产生抗拒的态度,签订心理训练协议书时也认真的了解每一项自己需要做的内容,这是本次内观训练很好的开始,是向内而生的起点。
2.填内观表,渐入状态
在正式内观开始之前,蕾蕾需要填写内观心理训练表,这个训练表用填句子的形式让来访者能够在半引导式的状态下进行思考,这对于接下来的内观有启发作用。蕾蕾拿到内观心理训练表后看了很久,表示不知道怎么写,我积极地引导她,鼓励蕾蕾把第一感受写下来即可。
在民警的鼓励下,蕾蕾顺利完成了内观心理训练表。从她的回答过程看,蕾蕾能够认真思考,存在主动改变的动力。
3.内观训练,观且有道
本次内观训练以岗位练兵技术培训中正宗日式内观为原型,结合戒毒场所和戒毒人员的特点,进行适当的调整。主要对蕾蕾进行内观,并结合她的内观日记进行后续的跟踪训练。
(1)观母亲
蕾蕾和母亲的关系相对父亲更加亲密,蕾蕾选择首先观其母亲。在内观和面接的过程中,蕾蕾表现的很平静并无大的情绪波动。以下是内观的主题内容:
主题一:恩惠
蕾蕾回忆起母亲为她做的很多事情,均是生活中的小事。从自己懂事开始母亲一直是默默为自己付出,不太会表达感情的母亲尽力给蕾蕾无微不至的照顾。
主题二:回报
蕾蕾说自己在打工之后就很少回家,在家会帮母亲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但自己做的远没有母亲为自己做的多。
主题三:烦恼
在带给妈妈烦恼的环节,蕾蕾想到了自己曾经因病住院的事情。自己因为车祸住院,在医院住了1个月左右,母亲寸步不离的守在身旁。蕾蕾还记得自己手术后睁开眼睛的一刻就看到母亲关切的眼神,里面蕴藏了担忧、后悔、关切。
蕾蕾反思到不懂事的自己总是带给母亲很多麻烦,相反母亲却尽力减少给自己造成的烦恼。有一件事蕾蕾印象极其深刻,那就是在第一次强制隔离戒毒的时候,父母来探访的事。由于家离得远,蕾蕾的父母提前坐车到长春,凌晨三点下火车,他们在车站又站着等了5个小时到天亮才搭上到戒毒所的公交车,又因为没听到报站坐过站,为了省钱走了很远的路才到了戒毒所。蕾蕾在说这件事时眼里有泪光,她说以前从没想过父母为自己的付出,总觉得是理所当然,现在想想自己真的是做错了很多事情。
(2)观父亲
蕾蕾的父亲常年酗酒,喝酒后像变了一个人,对家人辱骂且有暴力行为,这些对蕾蕾的影响很大。蕾蕾的自暴自弃与父亲有很大的关系。在之前的谈话中,蕾蕾把自己的失败归结到父亲身上。本次内观给蕾蕾一个反思的机会,回想和父亲生活的点滴是改善父女关系的开端。
主题一:恩惠
回想父亲为自己做的事情,蕾蕾想到了很多生活细节,表明当父亲不喝酒时,她和父亲在一起也有温馨的瞬间。蕾蕾想到的大多是父亲给自己买了自己喜欢的东西,看出蕾蕾的父亲是用这种方式表达对蕾蕾的关爱,蕾蕾也体会到了父亲不是一点都不爱自己的。
主题二:回报
谈起回报,蕾蕾坦言为父亲做的事情很少,不太会和父亲相处,甚至曾一度认为自己复吸是父亲导致的,内心很恨自己的父亲,所以自己带给父亲的大多是烦恼和伤害。蕾蕾反思道:“以前我总以为自己很懂事,是爸爸酗酒导致我走上不归路的,现在想想其实都是我自己的选择,自己对家人的伤害其实更大”。
主题三:烦恼
和父亲带给蕾蕾烦恼相同的是,她给父亲带去的烦恼也很多,同样不会表达的父女就这样彼此伤害着对方,渐行渐远。蕾蕾说她每一次学坏爸爸都知道,每次都给自己痛打一顿,然而当初自己不懂事继续走着弯路,无论是辍学、吸烟还是吸毒,自己都没有醒悟。现在想一想,自己对家人的伤害是更大的,让整个家庭都承受了本不该承受的压力。
在蕾蕾的叙述中可以感受到她的父亲其实在默默地守候和关心她,蕾蕾的每一次堕落,带给父亲的都是一种打击。伤害难以改变,要改变的是蕾蕾的对父亲的认知和沟通方法。
4.训练效果,收获美好
通过内观训练,蕾蕾反思和父母的关系,她在内观日记中写到“天下没有什么会比父母的爱更让人动容,更让人无比依赖”。蕾蕾从一味的抱怨父亲酗酒到理解父亲的爱,再到反思自身的错误,她在内观中发现自己所拥有的其实很多,反思自己为家人做的微乎其微,总结到要学会珍惜和付出。在内观后重测的心理训练中,蕾蕾所写的内容对比未训练时更加积极更加深刻。
同样,蕾蕾在接下来的内观中反思自己的人际关系,发现自己和戒毒人员的人际交往存在问题,从而改变了和戒毒人员交往的方式方法,更加为他人考虑,学会换位思考,逐渐和戒毒人员和谐相处。内观打开了蕾蕾内心的一扇门,将长期封闭的心门敞开,蕾蕾主动参与到丰富多彩的戒治生活中,抑郁症状也得到缓解。
【案例思考】
(一)明确问题
内观训练可以让一直以来以自我为中心的戒毒人员反思自身问题,向内观看给自己“照照镜子”,明确自身存在的问题是改变的前提。
(二)寻找方向
较强的结构化内观训练过程给戒毒人员带来了明确的方向,显著的前后测试区别,让戒毒人员找到自身问题的坐标和戒毒的方向。
(三)开启动力
错误认知与错误归因不可分割,戒毒人员普遍存在外归因的心理倾向,将自己的问题归咎到他人身上,这也是蕾蕾内观训练的难点所在。只有把戒毒人员的外归因转化为内归因,才能找到根本动力所在,开启戒毒的“发动机”。
(四)蜕变重生
成长和蜕变需要时间,学习到内观方法后,戒毒人员能够将其应用到生活中,每天进行内观,做到观且有道,向内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