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服务首页
司法行政人员首页
欢迎您访问司法行政(法律服务)案例库
首页 > 综合施策教育转化戒毒人员张某的成功案例

综合施策教育转化戒毒人员张某的成功案例

分享
案例内容
【案例背景】

戒毒人员张某,初中文化程度,无业,父母为普通工人,有一个哥哥,文化程度较低,也有吸毒史,生活的环境是该戒毒人员吸毒的客观因素。张某又是社会闲散人员,在社会上厮混多年,沾染上了不良习气,逐步坠入毒品深渊。张某从小生活的家庭环境、文化水平都较低,法律观念也十分淡薄,家庭奋斗精神较为欠缺,过着过一天是一天的生活。这一系列的生活状态直接导致了张某一次次的吸毒又一次次的戒毒,反反复复地在吸毒和戒毒之间徘徊。2016年再次复吸后,再次被送进强制戒毒所接受强制戒毒。生理上的脱毒在前期的康复锻炼过程中都很容易出现戒断症状。在机体得到恢复、各项生理功能都正常的情况下,挽救他必须通过长期坚持心理矫治来完成。

【案例基本情况】

在对戒毒人员长期的接触生活实践中,我们总结了较多的经验,在心理矫治工作中,总结了一些具体的措施办法,运用了调查客观存在的因素和分析自身心理因素,加之正确的引导等方法措施,得到了很好的效果,使他们能健康地回归社会,做一个有理想的合格公民。

(一)制定方案。

首先可以针对戒毒人员的成长环境和社会经历,做仔细的调查谈话,了解戒毒人员内心最真实的需要和缺失点,对吸毒人员内心所暴漏的缺失点进行分析诊断,从而判断出戒毒人员沾染毒品客观存在的真正原因。

其次,我们再对戒毒人员的人生观、价值取向作调查、研究,分析戒毒人员在思想上对人生观、价值观的认识,找出其自身的人格缺陷,逐步地、长期性地对其进行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引导,使戒毒人员从思想上、心理上真正地明确,并拥有正确的人生方向,达到从心理上彻底摆脱毒品的控制。

(二)方案实施

2016年1月,张某被移送至我所接受强制隔离戒毒,我们首先对其复吸的客观原因和心理因素作了认真的调查分析。该员之所以复吸,客观因素就是家庭因素,主观思想因素就是人生观、思想观认识缺陷。这样的吸毒人员在心理矫治上是十分不容易的。他长期在吸毒人群中生活,其思想已经彻底地被毒品腐蚀,人生观和价值观已完全被扭曲。

首先对他进行思想上的开导,按照“以人为本、科学矫治”的工作方针,列举许多美好的事与物,给他讲解很多通过戒毒获得成功人士的事例,对他进行启发,诱导他能明白世界还有很多美好的事情,值得追求的东西还很多。成功的人都是什么样的心理,自己也可以像他们一样做一个成功的人。心理矫治过程初,戒毒人员张某对未听说过的事与人都很感兴趣,听得很认真,有时还能表明自己的态度。

经过一段时间不停反复的进行心理诱导,张某有些厌倦情绪,并偶现抵触端倪。我意识到如果在这个时候对他的心理矫治工作停止的话,必将前功尽弃,导致他再次回到“多进宫”的不归路。于是我立即对他加强了思想教育,并且增加了谈话的次数和内容。谈话过程中发现,每次谈及他的家人时,就会在不禁意间流露出黯然神伤的表情。这就足以证明,家庭对他还是有影响力的,在他心理上应该还有一定的份量。我们针对他家庭的特殊情况,抓住“亲情”这一重点要素进行心理矫治。给他描述了许多和睦美好的家庭生活,以及亲人之间应该怎样相处相待,才会过得更好。特别是对于父母,自己应该毫无理由地承担起做一个儿子的赡养义务,要为父母的晚年着想。告诉他一个人要勇敢地面对困难,承担责任。通过亲情感化法的运用,逐渐地打开了戒毒人员张某的心灵之窗,让他能主动积极的配合心理矫治,并从内心接受帮助。戒毒人员张某在“亲情”感化法的作用下,恢复了对家人的信任,开始了和家人的沟通联系。

在张某开始与家人恢复书信往来后,民警及时帮助其在思想上树立正确人生观的教育。对其仔细地阐述了人生观的含义。使其认识到,一个人,从来到这个世界开始,人生的目标就是暨定的,人生的路上,无论遇到各种各样的幸福或困苦,都要有一个平和的心态去面对;在大是大非以及个人命运上都应该体现人生的价值观念。这些道理逐人对他讲解,以求达到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的目的,让其端正生活的态度。对待生活和生命不再消极,让其知道一个人活着就应该对自己负责,对社会负责,对家庭负责。

在平时的交流谈话中,民警发现张某在人生价值取向上扭曲很严重。第一,好逸恶劳思想严重。总是想有朝一日,可以不通过劳动而获得巨大的财富。第二,自私自利心理严重。对待别的戒毒人员总是斤斤计较,不能宽容待人,自己的东西不愿与他人分享,不是自己的东西老是盘算着如何将其据为已有。民警运用了实际行为与理论讲解并用方法进行矫治,让其投入习艺劳动,促其养成爱劳动的习惯,并能掌握一技之长,穿插着给其讲一些劳动创造世界和美好幸福人生的道理。把历史上贪图享乐、好逸恶劳的人物悲剧告诉张某,希望他能摒弃“好逸恶劳”的恶习。针对他“怎么自利”的心理,采取常规化的集体生活作息行为训练,严格要求他遵守规范,和睦地与他人相处,宽容大度。并且耐心地对其说明在这里的集体生活和回到社会后的生活其实是一样,同样有生活上的规则,不能非法占有别人所拥有的东西,不与人和睦相处将会导致很多不好的结果。通过这样的矫治方法,以求促使朱某养成遵规守纪、和睦大度地与人交往的效果  憎恨毒品教育。在心理矫治工作上,对毒品的正确认识,以及法制观念的增强也是十分重要的。张某在以往复吸生活中,他一直认为毒品是消除烦恼,使人尽情享受的“神仙药”。民警为张某介绍了一些有关禁毒、戒毒和毒品危害的书刊,让他了解各种各样的毒品对人体的伤害情况,使其从心理上对毒品产生恐惧和厌恶。另一方面,我还对其加强法律、法规的学习教育,让他了解到吸毒和贩毒、种毒、运毒一样,都是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行为,对社会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希望其成为一个懂法、守法的公民。

通过对张某进行“亲情”感化教育,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改变其病态心理,增强其生活偏心和对社会、家庭的责任信心。通过初步矫治、渐进入最后的矫治工作里,从实际劳动中养成劳动习惯,摒弃“好逸恶劳”之恶习,科学地运用专业书刊、法律条文地学习,使其正确地认识毒品的危害和国家法律遵守的重要性,巩固了初步矫治期的成果。  

(三)矫治效果

张某已于今年3月顺利回归社会,成为了一名生理和心理都很健康的守法公民,消除了对毒品的迷恋,懂得了用法律来约束自己的言行,承担起了对社会对家庭的责任心。对戒毒人员张某的心理矫治工作,是一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尝试,也取得了许多在心理矫治工作上的宝贵经验。

【案例思考】

(一)高度重视戒毒人员受毒品负面的影响,坚持正面引导,从戒毒人员最关心、最困难、最需要的问题入手,贯彻“能戒’主旨思想,以“吸毒难戒、吸毒必戒、毒瘾能戒”为核心内容,树立戒毒人员戒毒信心,坚定戒除毒瘾的决心。

(二)针对戒毒人员的心理特点,开展心理健康知识普及教育,培养积极情绪,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提高心理抗干扰能力,提高身心健康水平。

(三)开展戒毒人员心理治疗。根据戒毒人员的人格和心理特点,通过有针对性的采取认知疗法、行为矫治法、人格分析法、音乐治疗法、放松治疗法等一系列专业的心理治疗方法,帮助戒毒人员摆脱情绪困惑,彻底戒除毒瘾。

您的满意度:
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您的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