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服务首页
司法行政人员首页
欢迎您访问司法行政(法律服务)案例库
首页 > 帮助女性戒毒人员克服出所前焦虑案例

帮助女性戒毒人员克服出所前焦虑案例

分享
案例内容
【案例背景】

曹某某,女,49岁,甘肃庆阳人,初中学历,离异。2010年开始吸食毒品海洛因,2012年被甘肃省女子强制隔离戒毒所强制隔离戒毒两年;2015年10月曹某某到银川一女性朋友家,与其他两人采取烫吸的方式吸食毒品海洛因,被中卫市公安局沙坡头区分局抓获,2015年10月送至我所强制隔离戒毒两年。

曹某某刚入所时,对自己的错误缺乏清醒认识,法律意识较为淡薄,情绪化严重,因惦念家中老少及生活琐事,不能正确对待所内生活和管理,无法安心积极接受教育矫治,平时生产习艺注意力不集中,心思不在劳动中。

2016年2月,在拨打亲情电话中,曹某某得知了其养母在前一天去世的消息。曹某某从小被过继到养母家,养母是其最亲近的长辈,也是曹某某入所以来最牵挂、最惦念、最放心不下的人,每次拨打亲情电话必定打给养母,因养母年事已高,耳聋眼花,每次拨通虽不易,却坚持不懈。养母的去世给曹某某沉重的打击,其情绪低落、萎靡不振。其他戒毒人员也反映曹某某茶饭不思,意志消沉,不愿与人沟通。

针对这一情况,大队及时研究制定了相应的教育管理措施。

【方案制定】

一、刚入所时的教育计划

一是强化法制教育。通过每周一次的法律知识授课,让曹某某认识到吸毒是一种违法行为,不仅危害个人、还危害家庭和社会。作为强制隔离戒毒人员,要认清自己的身份,要培养良好的法律意识。

二是注重行为养成教育。针对曹某某模糊错误的思想认识和抵触情绪,对其开展环境适应和行为养成锻炼教育,帮助其快速适应环境,并通过行为养成训练,增强纪律意识,遵守所规队纪。

三是建立个人心理、生理档案。对曹某某身体、心理健康等方面情况进行记录,利于对其开展有针对性、有依据的教育矫治,为提高矫治效果奠定扎实基础。

矫治康复期的教育计划

当曹某某适应了戒毒所环境,能够安心参加教育矫

治时,教育计划调整为:

一是进一步强化“五课”、康复训练等教育,增强该戒毒人员的身体素质和思想素质。通过身心及思想观念的改变,提高其戒毒的自觉性。

二是组织其参加习艺劳动,培养正确的劳动观。通过劳动,让她知道充实的生活的意义,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同时培养一技之长。

三是开展有利于强化行为、认知的有益的专项活动,使曹某某的生活丰富多彩,增强戒毒信心。

三、出所前的教育计划

针对曹某某出所前的焦虑状态,教育重心调整为:

一是注重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增强曹某某应对外界“干扰”的能力,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及受挫能力。

二是强化职业技术教育,为重新就业创造条件。鼓励曹某某积极参加所里组织的技能培训,取得技能培训合格证书。

三是强化回归适应性教育,为回归社会做准备。强化其回归社会、融入社会的适应性教育,鼓励引导其规划好出所后的生活,为回归社会做好思想和行动的各项准备。

【实施情况】

一、管理方面

一是看护到位。掌握曹某某得知养母去世消息后,大队特别安排了责任心强、细致周到的戒毒人员进行专人看护,加强对曹某某的关注和关心,做好全天候的看护工作,并对其每天的思想、情绪、谈话加强观察了解,及时掌握第一手信息,便于针对性的开展谈心谈话工作,既避免发生意外情况,又发挥了一定的帮抚作用。考虑到曹某某的情绪不稳定,为了安全起见,其在灶房的工作也暂被停止。

二是在劳动康复中,做到关怀、鼓励,并研究观察适合该戒毒人员的岗位,通过实践和岗位调整,使其掌握一门或多门就业技能。曹某某先后被调整到毛衣质检、服装质检、灶房掌勺等岗位,尽量发挥其长处,有利于自信心的建立及习艺积极性的提高。

二、教育方面

一是深入开展个别谈话教育。为了使其能够正视现实,服从管理,积极融入到教育矫治中,民警不断的对其开展有目的、循序渐进的谈话。尤其在刚入所、岗位调整、养母去世、即将出所几个关键点上,通过个别谈话教育和关怀鼓励,及时给予温暖,帮其重新树立热爱生活的信心。通过谈话,曹某某表达了一定安心改造、好好表现、请民警们放心的意愿。

二是加强各类教育。通过定期开展“五课教育”、“七五普法”教育,曹某某详细了解了吸毒罪错、强戒的性质、法律法规知识,认识到吸毒的危害性、错误性,通过戒毒操、《戒毒宣誓》、行为矫正、心理暗示等手段,加强形势、政策、道德、前途等内容教育,有效树立了曹某某彻底戒除毒瘾的信心和决心。通过分析其家庭现状,结合大队开展的“知恩懂礼强自律”专项活动,加强家庭伦理道德教育,激发她的责任感,促进其对法律知识的掌握和遵规守纪的养成。

三是借助其特长进行安抚,巩固教育成效。针对曹某某曾经做过服装、喜欢唱歌和表演的特长,鼓励其积极参与大队、所里组织的各类服装制作、文艺娱乐活动,帮助建立自信,树立积极阳光心态;根据其曾经开过早餐店的经历,安排其至灶房发挥特长,并培养她与其他戒毒人员建立了良好、融洽的合作关系,让其在劳动中克服自卑和脆弱心理,以积极心态面对当下和今后生活。

三、心理健康教育方面

到期解除前一个月,曹某某表现出情绪上忽而兴高采烈、忽而郁郁寡欢的波动。经了解得知,曹某某一方面对即将出所感到开心,另一方面又感到迷茫和不安,是因为其女找了一个对象,在等其回家举办婚礼。曹某某对自己被戒毒很自责,认为自己是女儿的累赘,给女儿拖后腿了,如果去参加女儿的婚礼,会让别人在背后指指点点,还不如告知大家自己已经死了,让女儿轻轻松松地结婚生活。

对此情况,大队当班警察对她时刻留意观察,随时掌控其情绪变化,及时进行心理危机干预,在其情绪有较大波动时及时介入谈话谈心,反复做其思想工作,并通过个体咨询、团体心理辅导等方式,缓解其焦虑情绪、矛盾心理,消除顾虑,帮助她正确面对现实。

四、定期小结

大队每半月组织民警对曹某某的矫治情况进行分析研判,总结梳理进步的方面,分析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制定下一步工作对策,并适时调整方法和措施予以跟进。

【案例思考】

一、效果。经过大队采取的人性化管理及大量耐心细致的工作,曹某某由最初的情绪不稳定、迷茫,不能积极对待戒毒生活,转变为情绪逐渐稳定,服从管理教育,与其他戒毒人员相处融洽和谐,开始操心班级事务;由不能安心参加劳动康复,逐渐变得在劳动中能够积极进取,成为大队的生产能手、快手,在技术岗位上能完全胜任。

出所前,曹某某在讲到自己未来的打算时说,自己曾经开过早餐店,很怀念那时三四点就爬起来包包子、满身面粉的时光,这次回去,打算重操旧业,和一同入所的戒友一起开早餐店,让生活充实起来,平时就去给女儿洗洗衣服做做饭,收拾收拾屋子。自己最惦念的养母已经去世,无法尽孝送终,已经成为遗憾,回去要把生母接在身边,好好尽孝。原来生母因为自己的恶习一度不能原谅自己,现在知道自己积极改造,渐渐原谅了自己,自己也要珍惜这个机会,好好陪伴自己的亲生母亲。

二、反思。对戒毒人员的教育矫治,要持一颗真诚的心。戒毒人员中有自卑、敏感、敌对、困苦的心,但在阻抗的同时,她们又希望有人能够读懂自己,帮助自己,拉自己一把。警察对戒毒人员的关心、关爱和关注,或许能成为她们当下坚持和坚强的动力,只要我们愿意沉下心,认真聆听到她们的需要、需求,并对症下药,也许就可以获得见微知著的效果。

您的满意度:
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您的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