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服务首页
司法行政人员首页
欢迎您访问司法行政(法律服务)案例库
首页 > 性格内向戒毒人员罗某的教育矫治案例

性格内向戒毒人员罗某的教育矫治案例

分享
案例内容
【案例背景】

作为一名强制隔离戒毒警察,在对戒毒人员的戒治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戒毒人员的毒瘾戒除是一项长远而艰巨的任务。每名民警都秉持着一颗真诚、执着的心来管理、教育他们,真切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让他们迷途知返、重新做人。在实际工作中,民警需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及时捕捉到戒毒人员的内心症结,采取合理的教育戒治方式,引导戒毒人员发现自己的闪光点,建立戒治信心,走好戒治之路。

【案例基本情况】

(一)基本情况

戒毒人员罗某,女,1986年生,初中文化,江西抚州人,未婚,因吸食毒品被强制隔离戒毒两年。罗某性格内向,从小由奶奶带大,与父母关系紧张;入所后,情绪一直不稳定,有时一个人发呆,有时大哭大闹,有时心不在焉,防备心重,不愿与任何人交流、沟通,漠视民警的管理,不遵守所规队纪,严重影响正常的矫治秩序。民警对其进行谈话教育,但收效不大。

由于性格内向和懦弱,罗某习惯将事埋在心里,长期压抑自己,经常坐立不安,无心戒治,无心劳动。通过谈话了解到上述情况,分析罗某思想症结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特殊的成长经历对其在所表现有着重要影响——从小缺失正常的家庭环境,较为被动,个性懦弱,受到挫折时容易失去信心;二是对过去的情感经历较为纠结,一方面放不下,一方面又自责,尤其在受到他人批评时更为纠结;三是没怎么上学,生活技能缺乏。但据反映该员有文艺方面的爱好,但是自从进到戒毒所很少展示这方面的才能。

(二)矫治情况

根据罗某的情况,施行以下教育方案:

1. 在生活中关心,打开其心结

针对该员心事多、对人防备心重,又不愿与人交流的性格特点,民警从个性品质、兴趣爱好、心理健康水平、身体素质现状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积极寻找突破口。在生活上,民警不仅对罗某关心有加,经常找其谈话、拉家常,真诚帮助和鼓励其多与人交流,还安排同班级的戒毒人员与其结对子,使罗某渐渐放下心理戒备,对民警的抵触情绪慢慢减弱。由于责任民警比罗某要年长,并始终如一地保持尊重关怀她的态度,使她彻底敞开心扉,从最初的小声哭泣闭口不言到向民警倾诉自己的经历与不幸。原来罗某年少时父母离异,从小与奶奶一起生活;由于体弱多病,自己成绩也不太好,性格又内向,所以小伙伴们都不喜欢和她一起玩。因此她越来越孤僻,越来越远离人群。初中毕业辍学后,罗某外出务工,在同厂的男孩向她表示好感后,她就义无反顾地与男孩在一起。即使知道了男友吸毒,她也不离不弃,可万万没想到的是男友只是想用罗某的工资来吸毒而已。她逐渐感到前途渺茫,无奈绝望之际也染上了毒品。本来对自己评价就不高的罗某,现在更觉得生活无望。

警官的谈心和生活上的关心照顾使罗某深深体会到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心是多么的重要、多么的温暖,也使其彻底转变了“破罐子破摔”的思想,行动上变得积极主动起来。针对罗某不善于与人交往、人际沟通能力差、性格内向孤僻的问题,民警多次组织召开主题班会,引导其对人对事学会进行合理的分析和评价,指出父母都有各自的苦楚,作为父母对她这种状况也是感到痛心的;针对其集体意识差且偶有违纪行为发生的问题,民警则及时召开班会进行讨论,让她认真听取大家的观点和认识,多照照“镜子”,引以为戒。通过这种集体意识的培养,增强了罗某对班级的认同感。

2. 纠正错误认知,提高其认识

入所前,毒品一直是罗某用来逃避现实、追求刺激、消除烦恼的“神仙药”。对毒品的危害性,罗某不仅一无所知,还天真地认为对自己的身体和精神都有益处。对此,民警一方面组织她认真学习有关毒品危害的书籍、观看禁毒警示教育片,让她了解毒品给身体、家庭和社会带来的各种危害,使其从心理上对毒品产生恐惧感和厌恶感;另一方面,对其加强法律教育,让她了解到吸毒和贩毒、运毒、种毒、制毒一样,都是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对社会有严重的危害性,希望她能自觉远离毒品,努力成为一个遵纪守法的公民。

3. 在特长上挖掘,培养其自信

从罗某登记的基本情况看,该员有一定的文艺特长,这也说明该员内在仍有爱美的心。于是,民警常鼓励该员积极参加各项文艺活动,让其充分发挥特长,看到自己的“闪光点”并对其好的表现及时给予肯定,促其提升自我评价,增强戒除毒瘾的信心。为迎接“三八”国际妇女节的到来,大队决定让她负责准备此次活动。活动筹备期间,该员积极参加、热情高涨,主动出点子、想办法,并经常主动地向民警报告活动准备事宜进展情况。对此,大队民警对其进行了表扬,罗某的精神状态也因此越来越好,能尊重民警、听管服教、遵守所规队纪,积极参加习艺劳动;遇事能够冷静处理,与其他戒毒人员员能较好相处,遇到问题能及时向民警反映情况;能定期打电话给家人,与家人关系变得融洽。

经过一段时间定期给罗某作心理咨询及有针对性的练习,她的教育戒治积极性不断提升,情绪稳定,各方面表现良好。罗某现在对民警非常信任,能把自己的想法告诉民警,与戒毒人员关系也很融洽,变得自信而阳光。

【案例思考】

常言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要拯救一名戒毒人员,复原其健康的身心和社会功能,使其过上正常人的生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要求我们必须用“铁杵磨成针”的耐心和恒心去教育转化,才能结下教育矫治的黄金之果。对于像罗某这样的戒毒人员,首先要摸透其基本情况,根据掌握的资料对症下药;同时要善于捕捉戒毒人员自身“闪光点”,在教育矫治中用人之所长,努力为她们搭建一个自我展示的舞台,不断增强戒除毒瘾的信心,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水到渠成的效果。

您的满意度:
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您的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