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服务首页
司法行政人员首页
欢迎您访问司法行政(法律服务)案例库
首页 > 一例具有疑病症的戒毒人员的教育矫治

一例具有疑病症的戒毒人员的教育矫治

分享
案例内容
【案例背景】

王某某,男,42岁,贵州人,初中文化程度,2016年因吸食冰毒被强制隔离戒毒2年。2017年1月中旬,该学员发现自己左胸有一个4公分左右的肿块后,便怀疑自己患了恶性肿瘤,情绪焦虑,坐立不安。经上海市江湾医院和上海市监狱总医院分别诊断结果为:乳腺增生和雄性激素分泌紊乱。因该学员对两家医院的病情认定均不认同,认为坐诊医生不是肿瘤方面的专家,诊断结论缺乏可靠性,坚信自己得了恶性肿瘤,并在就诊过程中多次与医生发生争执。

【方案制定】

(一)原因分析

1.成长过程:戒毒人员王某某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在家排行老二,有一个姐姐。因是男孩,倍受父母的宠爱,姐弟或邻里小孩之间闹矛盾时,父母总是护着他,逐步养成了一种高高在上、目中无人的处事方式,固执己见,对于自己所认为对的事情有着极端的执着。

2.社会经历:该学员初中毕业后就去了一家乡镇企业上班,因年少不懂得为人处世的方法,所以,经常与工友们产生矛盾,甚至发生口角和打架。之后进出多家单位,但都不能安心工作,成日浑浑噩噩,与他人发生矛盾时就会暴跳如雷,便拳脚相加,逐步演变成极端偏执的人格缺陷,自制力受挫,易冲动。

3.陋习形成:该学员接触毒品是在2004年,先是喜好赌博,后来感觉赌博不够刺激,便与一些狐朋狗友长期混在一起吸食毒品,导致中枢神经受损,易幻想,多猜忌。

4.疑病因素:该学员自述自己的亲姐姐就是因为视线模糊去医院体检,查出恶性肿瘤后不久就去世了。现在自己的症状与其姐姐类似。加之自己的奶奶和父亲肾脏功能都不是很好,所以担心自己因长期吸食毒品,会导致患“恶毛病”痛苦离世,言行中明显带有对死亡的恐惧和焦虑。

5.性格因素:对该学员的 16pf心理测验结果:

稳定性:该学员得分为3分,情绪极易激动,易生烦恼,不能以“逆来顺受”的态度来处理某些挫折。

兴奋性:该学员得分为8分,有时候轻松兴奋,对人对事比较热心,但时有冲动的行为产生。

敢为性:该学员得分为8分,冒险敢为,少有顾忌,不掩饰,不畏缩,但有时大意,忽视细节,遭受打击与挫折后便会一蹶不振。

敏感性:该学员得分为3分,有时候理智,着重现实,但不重视文化修养,过于高傲,为人冷漠。

(二)咨询方案

鉴于以上分析和心理测试结果,结合戒毒人员王某某的现实表现,咨询师决定应用心理咨询原理制定矫治方案,帮助该学员消除疑虑,相信科学,平稳心态,安心戒治。

1.咨询方法与适用原理:认知行为治疗(cbt技术)。该学员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其过分担忧自己的健康状况,坚信自己得了“恶性肿瘤”,反复就诊仍不能打消其担忧,通过认知行为治疗,纠正该学员不合理信念,教会舒缓情绪的方法,逐渐缓解紧张焦虑的情绪。

2.咨询阶段:针对该学员心理状况,咨询师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初期)—诊断阶段:此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建立咨询关系,告知求助者权利义务和心理咨询师的权利义务,梳理相关信息,对该学员进行心理诊断,确立咨询目标,调整求助动机等。

第二阶段(中期)—咨询阶段:此阶段为心理矫治主要过程,主要任务是帮助该学员分析和解决问题,改变其不适应的认知、情绪或行为。

第三阶段(后期)—巩固阶段:这一阶段是咨询的总结、提高阶段。对该学员矫治情况进行阶段总结,撰写心理咨询报告,并对该学员心理咨询效果进行跟踪回访。

【实施情况】

(一)观察和他人反映

1.咨询师观察:该学员身高1.7米,体态偏瘦,在填写了心理咨询申请表后前来进行心理咨询。来到咨询室后四处打量咨询室的环境和物品的摆放,眼神中带有明显的不安情绪,安排该学员坐在相应的座位上后,始终将目光盯着自己眼前的地板,双手紧握放在膝盖上。通过交谈与观察,发现该学员谈吐正常,但整个人的精神状态略显疲态、焦虑。

2.他人反映:同寝室的组员反映该学员晚上就寝时经常翻身,有时会忽然坐起来捂着胸口,呈痛苦状。白天言语不多,不愿与他人交流。康复劳动期间心不在焉,生产质量和生产数量明显下降,多次提醒仍无改观。

3.主管民警反映:该学员性情急躁,好钻牛角尖,对自己不在乎的事情会表现出无所谓的态度,任凭如何教育也不愿接受,但对自己在意的事情就会表现出强烈的占有欲,若得不到,会出现明显的不安情绪,并想尽一切方法尝试得到或力争。

(二)初步诊断

诊断结论:该学员的心理与行为异常表现属于神经症问题的范畴,诊断为对左胸肿块的担心引起的疑病症。

临床表现:该学员顽固地坚信自己患有恶性肿瘤,反复就医检查,期望确定或证实疾病的性质,但多次阴性结果仍不能打消其疑虑。

病程:3个月。

(三)咨询目标确定

与该学员沟通后,确定的咨询目标包括:

1.认知方面:帮助该学员理性面对自己左胸肿块的现实,纠正得“恶性肿瘤”的不合理信念。

2.情绪方面:教会该学员如何正确的向医生以及警官表达自己的想法和需要,怎样与医生、民警建立良好的沟通方式,学会控制自己的负面情绪。

3.行为方面:遏制该学员言行的攻击性,指导该学员学习情绪调节的方法,强化自律意识,帮助其逐步改善与戒毒人员、医生以及民警的关系。

(四)咨询阶段任务

第一阶段:咨询次数:2次。重点了解了该学员的个人基本资料、社会支持系统、成长经历、心理测试等情况,诊断与评估疑病程度;以诚相待,与其建立良好咨访关系。

第二阶段:咨询次数:4次。重点是纠正其不合理认知,并运用行为放松疗法结合cbt咨询技术强化咨询效果。

第三阶段:咨询次数:1次。主要是结束咨询、巩固与进行回访。

(五)咨询过程概述

1.第一阶段:咨询关系建立与心理诊断评估。

第一次面谈

目的:了解基本情况;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

方法:会谈。

过程:通过与他交流身体状况和就诊的具体情况,结合其在社会与成长经历,对该学员的性格特点、心理状态有个初步了解。

布置咨询作业:要求该学员写日记,针对自己觉得存在的问题及人格特征,记录自己的理解和体验。

第二次面谈

目的:加深咨询关系;针对日记中暴露的认知问题进行分析指导。

方法:会谈。

作业反馈:该学员在本次作业中意识到自己性格执拗,遇事变通能力较差。

过程:通过检查该学员的咨询作业,了解到该学员晚上时常会梦见姐姐,对姐姐的生前印象缠绕难忘;了解其幼时成长经历,完善资料。

2.第二阶段:心理帮助阶段。

第三次面谈

目的:确定咨询目标,运用认知行为疗法指导该学员认知重建。

方法:会谈。 

作业反馈:在本次作业中,该学员详细描述了自己晚上睡不着,康复劳动不安心的情况,并对自己身体情况的担忧也进行了阐述。

过程:分析疑病原因,了解到该学员认为自己左胸肿块3个月都没有消退且翻身挤压会疼痛,特征与恶性肿瘤十分相似。运用cbt技术,帮助该学员对比其亲姐姐患恶性肿瘤前兆与自身症状对比,逐渐消除该学员家族遗传的担忧。

第四次面谈

目的:改善行为。

方法:会谈、腹式呼吸法。

反馈咨询作业:该学员已经重建了认知,改善了行为。

过程:该学员表示每晚一想到自己的左胸肿块就会难以入睡,于是用行为疗法中腹式呼吸法帮助该学员学会缓解紧张焦虑的情绪,帮助其恢复睡眠质量;鼓励该学员将注意力转移到康复劳动中去。

布置咨询作业:记录下每天产生消极情绪的次数、原因,以及自己的处理方法。

第五次面谈

目的:通过转移注意和腹式呼吸法等手段,帮助该学员正强化重构后的认知,培养健康情绪。

方法:会谈

反馈咨询作业:通过之前几次咨询,该学员在日记本中记录的消极情绪次数呈下降趋势,也写了自己应用转移注意的方法以及腹式呼吸法调节情绪,对注意力转移和树立正确认知有帮助。

过程:通过讲解心理暗示的作用,对该学员担忧的左胸肿块进行引导,帮助该学员正强化重构后的认知,将心态调整到良好稳定的水平,促进健康情绪养成。

第六次面谈

目的:巩固咨询效果。

方法:会谈、灾难化后果引导技术。

作业反馈:该学员尝试着写出自己最真实的感受,并写下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如何对抗不合理信念等。

过程:该学员反馈晚上睡不着的次数有所下降,担心也有所缓解。咨询师与该学员探讨对死亡的理解与看法,运用灾难化技术,帮助该学员能认识到对事件不良后果的可能性估计过高的错误认知,与该学员探讨即使得了“恶性肿瘤”,也将怎么看待之后的人生等问题,帮助该学员挣脱束缚,憧憬未来,进一步缓解其担忧、焦虑情绪。

3.第三阶段:结束巩固阶段。

第七次面谈

目的:巩固咨询效果;结束咨询。

方法:会谈 。

过程:该学员表示自己已经能安心入睡,并能将注意力集中到正常戒治生活中去了。对自己与医生发生争吵的行为也作了反省,主动向医生赔礼道歉,并表示会配合医生治疗。

结束咨询。

【案例思考】

(一)咨询效果评估

1.自我评估:“我觉得我现在不需要担心左胸肿块了”;“我相信医生会全心全意帮我治疗的”;“即使左胸肿块暂时无法消退,我也能及时调整好心态,坦然面对”。

2.主管民警评价:该学员在通过心理咨询之后,对待戒治生活的态度和方式有明显的改观,愿意与警官和同组室学员沟通,康复劳动和日常表现均有进步。

3.其他学员评价:该学员愿意告诉我们他之前不愿与人交流的原因了,记日记很认真,情绪好转,愿意与我们交流,还对咨询师的帮助表示出接受和认同。

4.咨询师评估:通过回访和跟踪,此阶段咨询已基本达到预期目标:改善了该学员由于担心身体健康的紧张焦虑情绪,教会该学员缓解焦虑的方法并运用于生活,改善了其紧张的人际关系。

(二)咨询师的体会

1.注重角色定位,要以诚相待。由于戒毒场所心理咨询师均为民警兼任。所以,应注意自己的角色定位,注重语气表达,消除来访者的戒备心理。

2.是注重能力提升,要学会掌握疑难病例的技能。本次病例,是咨询师在开展心理咨询工作中遇到的首例疑病症,确有难度,故而要多注重疑难病症化解的技巧。

3.是注重资料收集,要充分研习心理病缘。本次咨询属于神经症范畴,该学员的疑病源于亲姐姐死于恶性肿瘤,加之该学员长期赌博而形成的猜疑心理,随着吸毒史愈发扩大。因此,要学会综合分析,把握病缘。

4.注重咨询过程,要有咨询目标。通过有步骤、有目的和有针对性的咨询,运用cbt技术,纠正该学员多项不合理信念,结合放松情绪的行为治疗改善其焦虑、痛苦的感受,帮助其摆脱疑病折磨。

(三)不足之处

一是咨询师的民警身份使得该学员在咨询之初心有顾忌,不利于初始资料收集。二是在咨询过程中,如何引导该学员思考不合理信念的技巧还有待提高。三是作业的内容以及分析仍需提高精准性。

您的满意度:
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您的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