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服务首页
司法行政人员首页
欢迎您访问司法行政(法律服务)案例库
首页 > 运用内观疗法改善戒毒人员陈某焦虑症状的教育矫治案例

运用内观疗法改善戒毒人员陈某焦虑症状的教育矫治案例

分享
案例内容
【案例背景】

戒毒人员陈某,男,1971年生,上海人,初中文化程度,因吸食毒品被处以强制隔离戒毒2年。陈某多次进入戒毒所戒治,没有承担起应负的家庭责任,妻子对其的态度,已由当初的抱有希望逐渐变得越来越失望,这次入所后,陈某妻子即提出离婚,陈某受到极大打击,在一段时间内,一直情绪波动,脾气暴躁,心态失衡,在书信和言语中明显表露出对妻子提出离婚的不理解和怨恨心理,将所有过错归咎于妻子一人,甚至流露出报复妻子的想法,难以安心戒治。结合陈某个性心理特征以及行为表现,大队安排主管民警对其进行个别谈话,希望通过多次一对一、面对面的交流倾听其内心想法,帮助其缓解压力、疏导情绪,同时,又安排组室长对其进行耐心疏解,均未取得很好的效果,大队决定对其进行重点教育。

【案例基本情况】

(一)情况分析

陈某在入所后的几个月内,妻子提出离婚,焦虑不安,对自身过错毫无反思,一味归咎他人,与组室其他成员相处不融洽,经常因为鸡毛蒜皮的事情发生争吵,戒治信心全无。入所心理测试结果显示其冲动、易激动、行事不多加思考、存在焦虑症状。综合分析认为陈某具有以下特点:遇事急躁、行事简单,缺少成熟应对方式和自我领悟,外在表现为焦躁不安、自暴自弃,内心表现为不知内省、不懂感恩,戒治信心严重不足,戒治生活适应不良。

(二)方案制定

依据对陈某的戒治分析,考虑到陈某对离婚事件存在非理性认识,对此毫无自责和愧疚之感,且泛化影响到日常人际、戒治生活,大队决定让陈某参与教育警务组组织的内观戒治小组,希望通过内观治疗,帮助陈某提高对责任、感恩、人际互动的领悟能力,找回缺失的关系感、愧疚感,消除焦虑情绪,激发戒治动机和意愿,改善人际关系,适应戒治生活。

内观戒治小组成员以陈某所在组室戒毒人员为主,按照年龄结构、文化程度、家庭背景等因素选取了八名戒毒人员参与内观团体心理治疗。

(三)实践方法

心理咨询师在实施内观治疗前,首先向陈某等戒毒人员介绍相关基础知识,说明内观治疗的意义、过程及可能产生的抗拒,随后开始内观治疗。具体步骤如下:

1. 在大队活动室里设置一片安静、独立的空间,在各个方位摆放好书桌与凳子(相当于屏风的作用),指导戒毒人员各自分开坐好,面向墙壁,保持放松的姿势。此时,戒毒人员可以选择闭上眼睛或者睁着眼睛,想象着只有自己面对自己,身边没有任何杂物。

2. 心理咨询师指导陈某等戒毒人员,围绕“内观三主题”, 即“别人为自己所做的”、“自己给别人的回报”和“自己给别人带来的麻烦”,反省自己,对过去进行回顾,去检阅自己过去的生活。

3. 心理咨询师指导陈某等戒毒人员按照从幼年到成年的年代顺序进行内观回顾。内观时需要对身边每一个人都进行回忆,依次从母亲、父亲、祖父母、兄弟等,在一个循环之后,再次回到对于母亲的回忆,要求事件更仔细,时间点更细致。

4. 每次内观回顾持续一个小时左右,心理咨询师组织戒毒人员进行询问晤谈,询问戒毒人员的内观方向及反省内容。

5. 心理咨询师引导陈某等戒毒人员选择不同的主题进行自我回顾和提问,包括小时候好玩的事情、撒谎、犯过的错误、惹亲人生气等。

(四)实践过程

1. 初期。小组进行了两次内观治疗,为内观的开端期。在这个阶段,陈某心理存在焦虑情绪,反省的回忆比较少,内心的感情变化不明显,理解程度不够深刻。心理咨询师在与陈某询问晤谈后发现,陈某在这个阶段里,对自己与家人的过往有了一定回顾,能站在自己家人的立场去看、去思考,但是对妻子向其提出离婚这件事情,陈某仍然充满焦虑心态,甚至想去报复,陈某觉得自身没有任何过失。

2. 中期。小组进行六次的内观治疗,为内观的进展期。在这个阶段,心理咨询师指导陈某的内观回顾次数增多,内观回顾程度加深,他的痛苦也会随之增加,但是如果他能够忍受这个痛苦,继续进行内观,就能感受到自己被尊重,得到别人恩惠的事实,由衷觉得自己的存在完全被接纳。在这一阶段,随着内观的回忆量加大,陈某理解程度加深,对于自己与家人的回顾让他逐渐认识到曾经的错误。心理咨询师在与其询问晤谈后,陈某坦露与父母、妻子的很多往事都浮现在他脑海中,接触毒品后,自己做了很多伤害家人的事情,但是家人依然选择谅解与关心,并慢慢领悟到自己错误的抉择导致如今分离的局面。

3. 结束期。内观疗法小组进行了七次内观治疗,为内观的转换期。陈某对父母、妻子等关系密切人物的回忆量加大,对家人的看法也逐渐改变,意识到自己以前以自我为中心,发现自己过去存在的过失,同样发现曾被自己忽略的爱和力量,发现新我。

心理咨询师与陈某进行了询问晤谈,陈某表示以前很多伤害家庭与社会的行为源于自身,今后要好好戒治,争取早日重返社会,出所后用实际行动承担起家庭的责任,努力报答父母、妻子。

与此同时,大队民警不余遗力地采取措施帮助陈某尽力挽回他的家庭。一是与陈某妻子取得联系,详细地介绍了陈某在参加内观疗法后的思想转变和行为改变。二是联系当地司法所、派出所、居委会工作人员,取得支持与帮助,与他们一起到陈某妻子家中,与其家属沟通,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真诚做好思想工作。三是耐心劝说陈某妻子,对离婚慎重抉择。同时,大队民警邀请陈某妻子到所内进行探访,了解陈某的真实想法与表现。在各方共同努力下,陈某妻子终于转变了态度,答应到所内探访。当陈某看到妻子,十分激动地说道:“我错了,老婆。” 并诚恳地表示通过内观治疗,深深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感受到了家人的温暖、重要,自己今后一定远离毒品,担当责任。从未认过错的陈某主动、诚恳地承认了错误并表了态,这让陈某妻子既惊讶又惊喜,并答应愿意重新考虑夫妻关系,让其在所内好好表现。此后,陈某消除了焦虑情绪,摆脱了戒治困扰,重新回到了正常的戒治生活中。

【案例思考】

戒毒工作的矫治对象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千篇一律的心理咨询方式并不能使他们真正信服和接受教育,这就要求我们灵活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帮助戒毒人员寻找戒治的动力源泉,坚定戒治信念,积极付诸行动。此次内观治疗在戒毒工作中的有效应用,给我们带来的思考有:

(一)改变认知方式,学会换位思考。内观治疗的三大主题让戒毒人员们学会了换位思考,认识到自我为中心的思维方式也会给自己带来害处,多自己能够为别人做些什么,懂得了求同存异,反而让人际相处变以简单、融洽。

(二)改变交往方式,学会建立人际亲密关系。通过内观治疗,戒毒人员认识到自己过去给别人带来的麻烦,将自己的自私与别人的付出进行对比,唤起了自责感和罪恶感,从而更加愿意接受别人,更加愿意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促进了人际交往、亲密关系建立和维持,进而得到更多良性的社会支持。

(三)加强多方联动,多措并举化解戒治难题。在关注戒毒人员所内教育戒治的同时,也要结合戒毒人员个性化需求,加强与戒毒人员家庭、社区、单位等的多方联动,多措并举,合力攻关,解决困扰戒毒人员的戒治难题,使其能够更好地面对戒治生活、融入戒治生活,用心、安心戒治。

您的满意度:
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您的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