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运用家庭格盘帮助自愿戒毒康复人员调整自我改善家庭关系的案例
案例内容
【案例背景】
“家庭格盘”由德国家庭治疗师于2014年引进国内。它是由两块木板和30多个大小颜色不一、形状各异的小木偶组成。家庭格盘能够帮助洞察来访者的内心世界,格盘上所有的创作都是由来访者自己赋予的意义,格盘中的关系是来访者投射的心灵空间的距离。家庭格盘可以很好的呈现家庭的关系模式,直接地反馈语言无法表达的部分,将问题外化并且直接呈现,与呈现的症状对话,增强内在力量和改变固有的应对模式。家庭格盘也可以绕开心理防御机制,直接面对当下的状态,发掘出更多解决问题的方法。戒毒人员在戒毒过程中,家人对其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本案例中主要通过运用家庭格盘来帮助戒毒康复人员,增强对自我的认知,改善家庭关系。
【案例基本情况】
一、基本情况
刘某,30岁,曾吸食海洛因、冰毒、曲马多。自述从小衣食无忧,家人对其娇生惯养,特别是从小和爷爷生活在一起,对他非常娇惯。高中毕业后,曾开过洗浴中心,接触不良的朋友,沾染上海洛因。父母为帮其戒毒,为他找了份安稳的工作,因私自购买气枪被抓而取保候审,判一缓二,后在家帮忙。父母为帮其更好的生活,促其成家结婚,婚后戒了一年,要了孩子,又用上了曲马多,中间断断续续还用过冰毒。2019年来所住过半年,之后回到原来的环境后复吸。2023年到华佑医院生理脱毒,喝过美沙酮,这次戒毒是因为用冰毒的时候被4岁的孩子看到过,于是看到烟盒,就把里面的锡纸拿出来给他,自己也觉察到问题的严重,不能影响孩子,决定要摆脱毒品,于2023年3月份来到康复所戒毒。
二、方案制定
通过心理访谈,结合心理测试结果,对该人的情况作出具体分析。16PF各项心理测试结果显示无异常,在有恒性这个维度仅有3分,缺乏有恒的负责。《复吸高危与保护性因素》各因子分均在较好等级。
(一)原因分析:结合其成长经历及吸毒戒毒经历,对其现状进行了分析:1.作为家中独生子,从小受家人溺爱较多,性格有些任性,行为上有些固执;2.长期吸食毒品导致情绪控制能力降低;3.长期使用毒品给家人带来较多伤害,与妻子关系存在一定的沟通问题。
(二)目标商定:目标制定主要结合与刘某访谈及心理测试的情况,与其共同商定。1.强化对毒品危害的认识,明确戒毒目标;2.提高自我控制能力,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掌握情绪管理技巧;3.提高沟通能力,修复家庭关系。
三、实施情况
第一阶段:建立信任,确定目标
在这个阶段主要是通过共情、积极倾听等方式聆听该人成长经历、吸毒戒毒经历,寻找每次复吸的原因。帮助该人梳理入所后的目标,该人讲到自己想去改变懒散的行为,做好情绪调整,增强对情绪的觉察能力。特别是提到和自己妻子关系时,入所之前闹着要离婚,希望能够修复彼此之间的关系。咨询师建议他首先通过正念练习增强对自我情绪的觉察,参加意志力课程规范自身的懒散行为,先从调整自己做起。本阶段通过与该人交谈,帮助该人明确了目标。
第二阶段:觉察自我,调整认知
本阶段运用家庭格盘帮助其调整对自我的认知,主要采用家庭格盘中的木头人,来进行时间线的摆放。挑选5个木头人,分别代表5岁、14岁、现在、未来5年、未来10年的自己,并在格盘上摆放,帮助其对自己过去、现在、未来的探索。针对每个时期的自己,请他说出对自己影响重大的事件,并邀请他对每个时期的自己,说出最想说的话。通过这个过程,帮助刘某进行了深刻的自我反思,刘某对过去、现在、未来的自我有了一些发现,特别是看到了自己曾经的纯真、努力,也对未来有了一些信心,整体下来心情是舒畅的,愿意先从现在开始去做一些调整,再去缓解与妻子的关系。具体情况如下:
|
影响重大的事件 |
对自己想说的话 |
表达后的感受 |
5岁 |
家人溺爱,哄着,印象比较深的是把电视拆了 |
挺好,挺淘气的 |
看到了自己曾经的纯真 |
14岁 |
初一军训,低血糖,把下巴磕了,在家待了半年,后来转了学,学习跟不上了,初中玩了三年,内心就是不想学了,想起这些有些后悔 |
你很好,你一直在努力 |
看到了自己也做出过努力 |
现在 |
在康复所戒毒 |
需要好好改变 |
要做的还很多 |
未来5年 |
希望家庭和睦,自己能够正常上班,多陪伴妻子孩子 |
你人挺好,继续保持 |
感觉有了那么一点点自信 |
未来10年 |
当牛做马,为闺女努力
|
遇到难事不要灰心,坚持自己,只要认为是对的,就去做 |
自在洒脱,心情特别舒畅 |
在本次的家庭格盘摆放后,咨询师引导其结合摆放的情况为下一步定出计划,做出行动,按照SMART原则,做出具体的行为训练计划,改变自己的懒散行为,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
第三阶段,增强沟通,修复家庭关系
本阶段继续运用家庭格盘对其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分别选择一个木头人,代表自己,一个代表妻子,一个代表闺女,把自己的小家庭摆放下。
|
摆放情况 |
摆放后的感受 |
第一次 |
家庭成员摆放在一条线上 |
感觉比较生疏 |
第二次 |
妻子和孩子在前,自己在后 |
表达在守护他们,但没有交流 |
第三次 |
一家三口围成一圈 |
感觉很温馨 |
第四次 |
一家三口朝向一个方向 |
面向未来 |
在本次家庭格盘摆放过程中,咨询师引导其思考,通过家庭格盘的摆放,帮助其看到哪种沟通是最有用的,觉察自己在生活中不良的沟通方式,尝试进行积极有效的沟通。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也积极引导刘某参加了萨提亚家庭治疗团体,在团体中去觉察自己的应对姿态,刘某觉察到自己的应对姿态是超理智型的,感觉在这部分自己是需要调整,不能只给妻子讲大道理。通过萨提亚家庭治疗中的冰山,来帮助刘某看到与妻子的互动模式,要尝试去通过冰山来去理解对方的期待。在这个阶段,特别是通过家庭格盘的摆放,刘某看到了,原来自己在家庭中一直有种大男子主义,往往经常忽略妻子的感受,今后自己要多去理解妻子的感受。
第四阶段:积极赋能,增强信心。
该人临近出所前流露出自己有些信心不足,特别是自己非常害怕回到原来的环境,在谈到这部分时,表现出有些烦躁,害怕自己不能应对出现的困境,再次回到那种浑浑噩噩的状态中。在这部分,咨询师运用冥想,帮助其放松下来。
具体的指导:闭上眼睛,关注自己的呼吸,来到一座山上,将自己的担心、害怕都喊出来,再喊一次,想象把自己内心的害怕、担心都喊出来,把内心害怕、担心等喊出来。。。。如果感觉差不多了,就回到这个房间,你感觉到舒服和放松,平静和安宁。
在此基础上,咨询师请他从家庭格盘中,挑选一个木头人来代表自己的状态。刘某挑选出一个后,咨询师引导其对未来的自我进行画面想象,刘某想到了两个比较美好的画面:一个是在海边的办公室里面,穿着休闲的衣服,和朋友在一起聊天,喝茶,神态是轻松的,发型是现在这样的,在聊以后的工作;另外一个画面是在海边,穿着沙滩服,带着闺女、妻子,陪他们玩,聊天,也是轻松自然开心的。
在本阶段主要是通过冥想来安顿其内心状态,刘某感觉完成冥想之后,明显感觉轻松不少,对于出去的生活也没有那么担心了。
四、干预效果
心理测评结果显示:有恒性维度分值从3分增加到了8分,做事更加富有恒心和责任,内心也更加踏实。
康复人员自评:经过一系列咨询,刘某觉得对自我认识有了很清晰的认识,与妻子的沟通,由原来的互相指责,到现在尝试着去体谅妻子,彼此能够理解、体谅对方,关系变得融洽了很多。
咨询师评价:该人对自己有了很多的觉察,愿意反省自己的行为,也看到了在家庭关系中应当承担的责任。
责任民警评价:刘某对戒毒更有信心了。目前已经工作,妻子看到他很稳定,也放心了,每天相处的很好。
【案例思考】
沟通信任是工作的基础。家庭格盘是心理访谈中的工具,对康复人员开展访谈过程中,咨询师首先仍然要与来访者建立起良好的信任关系,才能运用好家庭格盘,从而探索出更多的内在。
坦诚觉察是改变的开始。家庭格盘具有较好的针对性。康复人员因长期吸毒,内心敏感脆弱,需要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康复人员打开心扉,家庭格盘可以很好的绕开心理防御,直接面对当下的状态。当来访者可以将内心世界真实地呈现出来,关系的动力与内心的感受被觉察,就是改变开始。
策略整合是效果的保障。将家庭格盘与各种其他的心理咨询方法融合在一起使用,将更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在本案例中,除了运用家庭格盘外,还运用了萨提亚家庭治疗、意向对话等方式,从而深入地解决其内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