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TOE内观帮助戒毒康复人员重塑“四心”的案例
案例内容
【案例背景】
内观疗法(NauKan Therapy)指“了解自己”、“凝视内心中的自我”之意。通过特定的程序、特定的环境进行“集中内省”,以达到自我整合的目的。内观疗法引入到戒毒实践当中,已经有很多的临床经验可以借鉴。本次内观案例借鉴了广州未管所和日本旅店内观的方法,自主设计了TOE的内观模式,首先通过三天情景式读经,以《论语·学而篇》的内容,唤起戒毒康复人员内心的仁爱之心,以古圣先贤的格言警句作为自我与世界的桥梁,重新搭建价值观和世界观。通过时间线的方式,以一位亲人为对象(母亲或者父亲),通过一天的时间检视自己过去的人生,实事求是的认识自我,全面看待问题。最后是每日利用经史合参去践行帮助戒毒康复人员以内观的视角去工作生活,更好的接受系统的治疗后,找回是非之心、羞恶之心、恻隐之心和辞让之心,重新走向社会。
【案例基本情况】
一、基本情况
本案例中通过前期招募形式,经筛查,确定参与体验的戒毒康复人员共计6人,均为男性;吸食苯丙胺类毒品的人员3人,使用阿片类毒品的为3人(2人为曲马多成瘾,1人为右美沙芬成瘾),入所时间均在1个月以上,入组前签订《小组承诺书》,其中1人因拒绝回顾过去脱落。在进行初次访谈布置了《小时候的家》的绘画任务,总体均为模糊不清,使用蜡笔的粗线条随意勾勒。
作为戒毒康复工作的基础任务,在于深入梳理自己的成长史和吸毒戒毒史,回顾的过程既是觉察问题和梳理问题的过程,从访谈的绘画可以发现,此次小组内成员对自身的回顾均存在不细致,有认知偏差等问题。
二、方案制定
(一)确定戒治训练目标:帮助戒毒康复人员深入回顾个人成长史、吸毒戒毒史,初步培养内观的视角,实事求是的看事情,找回戒毒的自信心。
(二)训练计划:采用TOE内观模式三日情景式读经、一日内观及内观日记每日反省的方式,帮助戒毒康复人员重新认识自我,提升戒毒主动性。
(三)评估方法:结合康复人员的现实表现,采用绘画对比、管理老师评价和戒毒康复人员自评等方法进行评估。
三、实施情况
(一)三天情景式读经(以《论语·学而篇》为例)
1.抄经。提高康复人员注意力,在抄写过程中按照一笔一划,不能出格等要求,如果抄错了需要重新开始,使戒毒康复人员逐渐忘掉外面的世界嘈杂,全部心神集中到抄写上来,以此时此刻的抄写作为身心的全身贯注。
2.诵经。通过不断的读诵,体会传统文化中音律声韵的优美,在没有讲解的情况下,单纯的通过诵读的方式,以自己对文字的理解去诠释经典和自己的关系。
3.讲经。发放《孔子和他的弟子们》、《论语注释》和自己的理解相互对比,更深入的理解古文的微言大义。
4.释经。将《学而篇》全篇融会贯通说给其他人听。
5.背经。再一次强化专注力。
6.演经。通过扮演《学而篇》中的角色,进入孔子当年与门人讨论学问的“情境”之中,帮助戒毒康复人员全面觉察发生在自己周围的事情,分析体验自己和他人的情感。
康复人员A:我觉得《学而篇》本身就是一个孔子与弟子们坐而论道的情景,当时外面世道很乱,人的心也很散乱,孔子和弟子们先是演礼,来操练自己的身体,接着讲为学的态度何方法,通过一个又一个的问题,深入到人的内心当中,最后告诫大家一定到推己及人,自己理解的他人并不是真正的他人,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康复人员C:我和他说得有共鸣,我小时候经常偷钱去游戏厅,后来奶奶疼我,就把钱放在固定位置,一开始我以为奶奶是鼓励我去偷钱,现在想想应该不是这样的,奶奶可能在想与其藏钱让我走向其他人家去偷,不如放在固定位置让我去拿方便,我反而认为她是鼓励我偷钱,太不应该了。
7.“编写剧本”
当戒毒康复人员以导演和编剧的身份去创作剧本的时候,不得不更深一步地去揣摩角色,揣摩时代背景,揣摩角色的内心活动,揣摩角色之间的互动,以及角色说这句话背后的意图。
康复人员B:我把他们拆成了几个小故事,故事一“孔子有子的通识课”;故事二“曾子孔子子夏的反省功夫论”;故事三“礼的作用”;故事四“孔子与子贡的小课堂”。
(二)一日内观
1.全程内观播放背景音乐《烛光里的妈妈》,增加内观的氛围;
2.盲人过河游戏:加深对三个问题(他/她为我做了什么;我为他/她做了什么;我给他/她添了什么麻烦)的深入思考。
3.检视母亲/父亲:通过三个问题,理解为母亲/父亲添了什么麻烦、母亲/父亲还为自己做了那么多的事,而自己没有为母亲/父亲做什么,从而修通关系,了解到母亲/父亲的不易和自己看问题的片面性,建立同理心。
如:戒毒康复人员A分享:我以后再也不和妈妈顶嘴了,我傻傻的认为复吸就是报复妈妈,实际上是害了自己。
戒毒康复人员B分享:感觉从我上初中之后就和父亲的关系不太好了,因为我总是惹事、打架,他只顾着给我解决麻烦了。
4.回到母亲子宫。对创伤进行愈合修复,了解到母亲不易之后,发现了自己的过错,通过回归子宫,找回温暖。
5.集体内观(死亡冥想)。假设自己还有最后30分钟,对身边的人的一一道别,最后体验死亡,要珍惜现在的时光,提升行动力。
(三)每天经史合参
1.发放参照经史合参模板,通过早中晚对自己每一个时间段的总结能够达到无时无刻不在觉察自己的身心,从而渐进式的明白“当下”的意义。
2.以打分的形式检视自己一天的生活,如抄经典几次、读(听、背)经典几次、以经解经或经史合参等,强化反省意识,实事求是的描述导致自己的问题事件,消除不合理信念。
3.每天写心得。“学”是用“脑”去了解、分析、明白、接收,“学习”是用“心”去感悟,用“身”去运用,用“行为”去践行、发挥。书上的“知识”,“知识”是“他人的学问,用‘文字’表达出来”,经过“学习”,将自己的“心得”记录下来,这记录下来的“文字”才是自己的「学问」。
4.定期对成长手册内容进行督导,及时解决相关问题。
康复学员分享:2023年4月9日,经史合参第10天。抄经1次1分;读经2次2分;听经1次1分;经史合参1次3分。心得:今天写到贤贤易色时,突然想到了南老师说的“色难”的问题,本来计划这周请假出所,但是父母担心我复吸,让我在所里安心戒毒,我当时老大不高兴的,觉得他们上岁数了,磨磨唧唧。今天读到这里觉得自己还是修行不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父母年纪大了难免唠叨,而不管怎么唠叨也是对我的爱,我不能因为他们唠叨就否定了他们对我的爱。总分:7分。
老师评语:修己安人是古圣先贤的教导,你能看到“色难”说明你有进步,又能发现父母是爱你的,恻隐之心也出来了,继续保持住,加油!
四、效果评估
(一)心得体会
是非之心方面:康复人员A:这么多年对大哥的亏欠和愧疚,自己一直不敢面对。康复人员B:今天开始,我会一边学习,一边修正自己...知错就改,善莫大焉。康复人员C:经历过生命中的不如意如何折磨我。康复人员E:我发现家人一直很爱我。
羞恶之心方面。康复人员A:吸毒时候..一步步走向深渊,失去了朋友的信任,家人的期望。康复人员B:犯了错误既不认错,更不改错,在自欺欺人的状态里苟活。康复人员C:以前把生活过得太糟糕了。康复人员D:母亲为了做了很多事,我没有为她做过什么反而添了很多麻烦。康复人员E:从小到大一直在向父母索取,没有说过感谢的话。
恻隐之心方面。康复人员A:我应该学会去爱别人。
辞让之心方面。康复人员B:用平等心来对待事情。
(二)5名戒毒康复人员参加TOE内观治疗模式时,进行了前后绘画。通过对比可以看出,TOE内观治疗后,戒毒康复人员对自己过去的认识更细腻了,对事件的认识更丰满了,为今后成长史、吸毒史和戒毒史的分析回顾打下了一个基础。
(三)体验人员反馈。通过内观后,第一时间给家人打通了电话,把自己的思念和道歉说给他们听。之后看事情也不再片面的看待了,因为发现,每一次情绪的爆发都是因为自己只看到了一个片面的东西之后,开始钻牛角尖,当我打破我执时候,原来这些事情真不值得我碰毒品。
(四)大队老师反馈。学员养成了学习反思好习惯,看事情也不太偏激了,在队里不再整天躺在床上或者看手机消磨时光,对生活开始有兴趣了。
(五)内观老师反馈。通过四天的集中治疗(每日成长手册属于日常内容,定期检查督导),戒毒康复人员掌握了一定的内观方法,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能看到将体验转化为应用,逐渐开始走进保持操守的队伍当中。
【案例思考】
一.集中训练是一种全新尝试。集中三天的情境体验式读经典活动是学习传统文化的捷径,一日内观是在体悟内视和内省的方法后立即对戒毒康复人员的个人史重新梳理的开始,用不同的视角去看待自己的人生事件。四天的集中式训练,康复人员都浸泡在传统文化的内省海洋里,有助于打破原有的认知框架的同时,以自身的事件的不同视角看到内心中恻隐、羞恶、辞让、是非的四端,激发真善美。
二.反求诸己是一以贯之的理念。康复人员在日常归因时,总喜欢进行外归因,因为社会的不公、因为家人的不理解,因为朋友的背叛等等才导致了吸毒或者复吸,但是很少有人能看到自己的创伤或者对毒品的心瘾渴求。正是因为如此,孟子的“爱人不亲,治人不治,礼人不答,行有不得”,是戒毒康复人员经常遇到的困扰,如何处理这些问题,“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仍是良药。
三.深入觉察需要持续发力。通过内观的反省,以“麻烦”作为抓手,每日养成回顾过去的同时更好的在此时此地生活,因为当我们对于入(别人为我做了什么和别人为我添了什么麻烦)和出(我为别人做了什么和我给别人添了什么麻烦)有了觉察和实事求是的描述后,戒毒康复人员反而会把波动的情绪平静下来,因为这是人的正常状态,只不过因为他们受到成瘾物质的伤害导致偏激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