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VR技术帮助戒毒人员孙某重塑对毒品正确认知的案例
案例内容
【案例背景】
虚拟现实VR英文全称为Virtual Reality,其技术原理是通过构件一个高仿真的康复训练环境,让戒毒人员不断的适应环境、训练自己,一步步降低对毒品的依赖程度,再进一步配合认知康复训练,减轻或修复成瘾者大脑的认知损伤。在VR场景及虚拟交互技术构建高仿真的康复训练环境下,重点采用厌恶疗法、脱敏疗法、回归疗法等逐步减轻成瘾者对毒品的依赖和渴求,帮助戒毒人员逐渐戒断“心瘾”。
【案例基本情况】
一、基本情况
孙某,女,1999年出生,初中学历,江苏宿迁人。孙某自小父母离异,被寄宿在爷爷奶奶家,家中长辈对其约束较少,较为宠溺。正值青春叛逆期的孙某,认为自己已经长大,结识了一帮社会朋友,社会朋友因孙某年轻漂亮,都较为照顾孙某,导致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为人较为自私。2015年5月开始吸毒,孙某再无心学业,于是从高中辍学。2022年,孙某因为涉毒第二次被强制隔离戒毒,家人对其较为失望,但孙某拒不认错,认为自己花钱吸毒,没有影响别人,没有危害社会。
孙某性格执拗,始终坚持自己吸毒没有错,在日常戒治中态度消极,常因为琐碎小事就与同戒发生争执,对待同戒态度较为恶劣。民警多次与其谈话,帮助其认识吸毒的危害性,但收效甚微。孙某依旧不愿正视现实,且对于民警的谈话表现出了强烈的不耐烦。
二、方案制定与实施
针对孙某精神状态,大队初步制定了营造良好戒治环境、开展情绪宣泄、心理疏导、VR戒毒技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工作思路。
1.开展情绪宣泄
情绪宣泄就是通过诉说、运动、喊叫等各种手段,排出心中或愤懑或消极的情绪,进行心理治疗的方法。性格内向而又不善于发泄的人,总是愿意把所有事情压在心里,极易引发身心疾病,甚至会“传染”给他人,诱发他人同样产生不良情绪。因此需要以“发泄”的方式,达到“清空”自己、放松身心的目的。根据孙某的行为表现,民警带其至情绪宣泄室,通过呐喊、诉说、拳击方式帮助孙某排解负面情绪、正确面对现实。经过两次情绪宣泄后,孙某情绪有一定好转,愿意与民警分享近期的想法。
2.开展心理疏导
在民警对其开展心理疏导时,孙某主动与民警分享了自己近期的想法。孙某表示自从高中辍学以后在外打工,花自己钱吸毒,没偷没抢,也没有什么其他爱好,就是吸毒舒缓压力,寻求刺激,并没有危害社会。民警利用换位思考等方法,引导孙某反思自己对事物的态度和看法,自省思考问题的方式,同时引导孙某认识到吸毒的危害性。但孙某性格较为固执,始终认为自己吸毒并没有过错。
3.开展VR戒毒训练
孙某对于VR戒毒训练接受程度良好,民警安排其参加为期六周的训练,以期望通过此方式让其认识到毒品的危害,帮助孙某重塑对毒品认知。开展VR戒毒训练前,民警向孙某介绍VR戒毒系统的原理、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并指导其按照要求规范穿戴上VR设备。
表1 孙某毒瘾评估与生理反应初步分析
生理数据 |
||||||||
|
平均心率 |
最大心率 |
最小心率 |
SDNN |
RMSSD |
PNN50 |
LF/HF |
|
心率指标 |
放松 |
69 |
113 |
51 |
140 |
164 |
0.71 |
4.43106 |
吸毒 |
81 |
118 |
50 |
100 |
132 |
0.25 |
7.57998 |
|
|
平均值 |
最大值 |
最小值 |
STD |
|
|
|
|
皮电指标 |
放松 |
1059 |
2984 |
843 |
147 |
|
|
|
吸毒 |
630 |
1323 |
278 |
256 |
|
|
|
|
生理结果 |
该学员的迷走神经活动增强,交感神经活动减弱,情感波动较大。 |
|||||||
量表数据 |
||||||||
|
毒瘾渴求 |
焦虑 |
沮丧 |
兴奋 |
注意力测试 |
|||
第1次得分 |
1 |
1 |
1 |
0 |
回答正确 |
|||
第2次得分 |
1 |
0 |
0 |
1 |
||||
评估总建议 |
该学员本次毒瘾评估为84.97分,说明该学员的戒毒意愿较低,自控力较差,复吸可能性很高。 |
第一次课程:毒瘾评估。根据孙某皮肤电阻、脉搏心率以及主观量表评估其毒瘾渴求度,可以发现孙某情感波动较大,戒毒意愿较低,复吸可能性较大。
第二次课程:厌恶治疗阶段。本质上来说,厌恶疗法是借助现代化的VR工具,以厌恶心理学作为基础原理,通过身临其境的反复冲击,建立起毒瘾与厌恶之间的连结。通过设备让孙某再次返回熟悉的吸毒场景,在观看时反复出现吸毒导致的身体缺陷和严重疾病的画面,使孙某心生恐惧、反感。可以看出,孙某在接受此次治疗后对毒品产生了一定的厌恶情绪。
表2 孙某厌恶治疗训练模块效果评估
训练模块 |
训练内容 |
训练时间 |
心理波动指标 |
训练结果 |
厌恶治疗 |
耳濡目染 |
30分钟 |
81 |
学员训练中心理波动较大,训练内容使其不适,厌恶效果较好。 |
第三次课程:脱敏治疗。让孙某反复观看各种吸毒场景,毒品分类展示,吸毒工具的组装,降低孙某对毒品的好奇和渴望。
表3 孙某脱敏治疗训练模块效果评估
训练模块 |
训练内容 |
训练时间 |
心理波动指标 |
训练结果 |
脱敏治疗 |
两人喂吸 |
30分钟 |
63 |
学员训练中心理波动较大,通过放松训练情绪未有明显改善,需继续强化该层级训练。 |
第四次课程:回归治疗。通过高仿真的家庭、社会虚拟场景,为孙某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庭、社会氛围,舒缓孙某情绪困扰,唤起其对家庭、社会生活的向往。在长期封闭式的戒毒过程中,通过亲情、自然、食物等一切美好的事物,帮助孙某增强坚持治疗的信心和意志力。
表4 孙某回归治疗训练模块效果评估
训练模块 |
训练内容 |
训练时间 |
心理波动指标 |
训练结果 |
回归治疗 |
摧毁毒品 |
25分钟 |
236 |
学员训练中心理波动较大,内心有较大触动。 |
第五次课程:认知康复训练。此阶段通过设备使得孙某身处一片干净的沙滩,前面是连成一线的大海与天空,孙某可360度欣赏周身环境,彻底放松身心。
表5 孙某认知康复训练模块效果评估
训练模块 |
训练内容 |
训练时间 |
心理波动指标 |
训练结果 |
认知康复训练 |
注意力训练 |
30分钟 |
/ |
得分为100,注意力集中程度表现极佳。 |
第六次课程:毒瘾评估。根据孙某前后两次主观量表测试,结合中性视频和诱发视频下采集的孙某的皮肤电阻和脉搏等生理指标进行比较,可以明显发现孙某对毒品渴求度有所下降。
表6 戒毒治疗后孙某毒瘾评估与生理反应分析
生理数据 |
||||||||
|
平均心率 |
最大心率 |
最小心率 |
SDNN |
RMSSD |
PNN50 |
LF/HF |
|
心率指标 |
放松 |
93 |
118 |
50 |
77 |
58 |
0.07 |
1.7177 |
吸毒 |
92 |
117 |
56 |
73 |
59 |
0.09 |
1.56183 |
|
|
平均值 |
最大值 |
最小值 |
STD |
|
|
|
|
皮电指标 |
放松 |
247 |
295 |
214 |
16 |
|
|
|
吸毒 |
215 |
257 |
189 |
10 |
|
|
|
|
生理结果 |
该学员的迷走神经活动减弱,交感神经活动增强,情感波动较小。 |
|||||||
量表数据 |
||||||||
|
毒瘾渴求 |
焦虑 |
沮丧 |
兴奋 |
注意力测试 |
|||
第1次得分 |
0 |
0 |
0 |
0 |
回答正确 |
|||
第2次得分 |
0 |
0 |
0 |
0 |
||||
评估总建议 |
该学员本次毒瘾评估为42.98分,说明该学员的戒毒意愿较高,自控力较强,复吸可能性很小。 |
三、戒治成效
自我评价:通过为期六周的VR戒毒,孙某表示:没有想念毒品的感觉了,看到吸毒留下的疱疹、牙齿脱落、四肢变形等毒品导致的人体病变,看到的逼真的重口味视频图片,让我有种恶心的感觉。我这次已经强制戒毒一年多了,毒瘾已经慢慢过去,就停掉吸毒的想法了。
同戒评价:孙某现在与我们因为琐事发生争执的次数明显减少了,对待我们态度有多好转。
民警评价:孙某的情绪自控能力和沟通能力均有所提升,并且现阶段已经认识到毒品危害性。近期拨打亲情电话时,已向家人表示自己知道吸毒错了。
亲属评价:孙某父亲表示孙某已经在电话中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并告知父亲自己一定会积极表现,争取早日回家,以后再也不会碰触毒品了。
【案例思考】
一、科技赋能,戒毒新纪元——对比传统硬戒,科学戒毒新趋势
随着VR戒毒技术的实践运用,该技术的科学性、精确性和有效性将得到不断完善,同时通过实践积累的数据分析,有利于实现科学戒治、精准戒治。心理矫治手段的不断丰富,为戒毒人员彻底戒断毒瘾,顺利回归家庭社会指明了新的道路。
二、虚拟现实,重塑新生——揭示VR戒毒技术的科学性、精确性和局限性
与以往“硬戒”的方式相比,VR戒毒技术让戒毒工作更具科学性。以前吸毒者被认为是违法者,现在吸毒者被定义为违法者、病人、受害者三重身份,戒毒理念更加科学,戒毒流程和方式方法也更加综合科学有效。但VR戒毒技术并不能完全解决戒毒问题。戒毒是一项很专业的工作,同时也是社会系统工程,不能靠单打独斗成功,对戒毒人员应全程照管,终身关怀。
三、从认知到行动,戒毒路上的心理引导——VR技术如何改变戒毒人员的毒品认知
戒毒是很复杂的一件事情,戒毒人员复吸率高,除了跟毒品本身的生理依赖有关,也和吸毒者对毒品认识度不高相关。部分戒毒人员由于对毒品危害性认知度不高,并不认为吸毒有错。因此要采用能让戒毒人员接受的方式加强对毒品危害的宣传,让戒毒人员主观上认识到吸毒的危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