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心理介入等手段促进防御过度戒毒人员宋某某教育矫治个案
案例内容
【案例背景】
自我防御过度的戒毒人员往往有非常强的自我保护意识,会很敏感地对应一切环境的变化进而不自觉采取防御性攻击,潜意识里用以保护自己不受伤害。同样因为缺乏父母长辈的关注,他们时常需要自己去做思考以及决定,这使得他们有非常强的自我控制感,甚至于这种控制会延伸至对旁人的控制。因为心理上的过度防御和行为上的偏执控制欲,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刺激而发生极端行为。为做好此类型戒毒人员的教育矫治工作,河北省高阳强制隔离戒毒所对此类型戒毒人员进行了密切关注,对其心理特点、表现、成因、措施及教育成效进行跟踪分析。
【案例基本情况】
(一)基本情况
宋某某,男,1996年10月生人,无业,已婚,有一个女儿。家庭条件较好,有一个哥哥,初二被退学后无业至今。12岁开始习武(2年),15岁第一次沾染毒品,17岁开始频繁吸毒,独居,父母很少照管,19岁结婚。
幼时家庭的过分溺爱、父母的过度纵容导致其性格极度偏激与自私,小学至初二期间,因打架斗殴11次转学,上初中期间父母离婚,给他造成巨大的心理创伤,自我保护意识陡然间提升,之后结交了社会上闲散人员,开始染上毒品,之后被学校劝退,退学后开始和社会上的地痞流氓频繁来往,开始了所谓的“混社会”生活。2017年6月因吸毒成瘾被家人送到派出所,被决定强制隔离戒毒2年。
(二)综合评估
1.SCL-90测评结果:该戒毒人员人际关系敏感分2.98表示在人际交往方面亟待提高,通常不能主动与周围的人交往,没有特别知心的朋友,难以获得别人的认可,常感到自卑感、沮丧。抑郁2.846分表示抑郁症状较严重,说明被试经常感到抑郁,对任何事情都没有兴趣、不愿意活动,对生活没有信心,感到悲观绝望。敌对分2.83说明行为较冲动,经常情绪不稳定,缺乏控制,心胸有些狭窄,对人不够友善,不够宽容、豁达,生活中缺少朋友。焦虑2.8分说明被试焦虑症状较严重,在较长时间感到过度的焦虑,并影响到自己正常的生活、工作。恐怖分2.857表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被试有类似恐怖症的感受或行为,内心有很强烈的不安全感,觉得周围环境很不安全,处处充满着恐惧。
2. 心理咨询师民警观察
生理功能:食欲不佳、睡眠不能、易疲劳。精神状态:自我防御过度、精神焦虑紧张、自控力差、易激惹。社会功能情况:人际交往差、为人处世固执多疑,与外界接触不良。
3. 管教民警观察
在该戒毒人员刚入所初期,人际关系处理不好,不服从管理,纪律涣散,不能安心戒毒,劳动意愿低以对抗民警。并且还因为劳动中的琐事和其他戒毒人员发生打架事件。该戒毒人员的消极表现给大队的整体戒治环境带来了较大的负面影响,不仅给其他戒毒人员留下了不良印象,导致其他戒毒人员不愿意与其正常交往,同时,又无形中将自己与其他戒毒人员孤立开来,无法合群,思想上悲观消极。
(三)教育矫治目标
1.近期目标
主动转换角色,与戒毒人员建立良好关系,帮助他调整心态,改善当前认知状态,克服防御心理,改善行为结构和人际关系,逐步减轻和消除目前存在的心理问题。
2.最终目标
提高自我控制能力,减轻防御过度的状态,实现认识与能力的迁移,消除各种心理症结,帮助其尽快适应戒治生活,获得心灵的成长。
(三)教育矫治措施
基于该戒毒人员的情况,河北省高阳强制隔离戒毒所一大队成立了由大队长和教导员为组长、副组长、所内心理咨询师和分包民警为成员的帮教小组,制定了详细的教育矫治计划,采取了针对性教育矫治措施。
1. 集中研判,找准症结。
(1)父母的过度溺爱。宋某某从小家庭条件优越,父母的过度溺爱使宋某某从小就养成了“只许我欺负别人,不能别人欺负我”的心理,多次因为打架被学校劝退,而其家长不但不对其严格管束而是采取了纵容的态度。
(2)家庭的突然变故。该学员初一时家庭发生重大变故,父母离婚,初二更是染上毒品,被学校开除,之后自己独居,无人照管,整天打游戏、混日子。这些诱因导致其自我防御过度,人际关系敏感、敌对、抑郁、易激惹等不良心理状态的形成。
(3)交友的不慎。宋某某从小到大由于性格原因没有真正的朋友,辍学后成为了社会上闲散人员争相拉拢的第一目标,整日沉迷于网络游戏和毒品带来的刺激,导致其出现敌对、恐怖、疑病症等问题。
(4)入所前后的巨大反差。从社会进入强制隔离戒毒所,由于环境的巨大变化,给他心理带来了强烈冲击,更使他赶到前所未有焦虑,加剧了防御心态,自卑、抑郁、人际关系敏感等心理问题。
2. 打开心扉,用心交流。通过综合民警观察、其他戒毒人员反应和心理测评结果,宋某某防御心理较强,对任何事物都有一定程度的阻抗心态。民警以真诚的态度,运用尊重、温暖、共情和积极关注等关系技能倾听他的倾诉,使其对民警产生信任,打破了他与民警之间的隔阂,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
3. 心理介入,缓解症结。对该戒毒人员开展心理咨询,培养其学习合理情绪疗法,该疗法的核心是人们通过改变自己的想法和观念来改变、控制其情绪和行为后果。重要的方法是对不合理的信念加以驳斥和辩论,使之转变为合理的观念,最终达到新的情绪及行为的治疗效果。民警通过密切细致的观察,当他发脾气、出现攻击性行为、失眠等情况时,通过其他戒毒人员了解情况,再找到宋某谈心帮助他改变不正确的观念和想法。
4. 运动宣泄情绪。体能康复中心为其制定了运动康复方案。每天组织该戒毒人员进行半个小时的体育锻炼,通过折返跑、蛙跳、跳绳等运动方式,充分刺激该戒毒人员体内汗液和内啡肽的分泌。由于运动后人的机体会产生内啡肽,它会使人感到欢愉和满足,可以帮助人排遣压力和不快,有减弱或消除心理压力的效果。通过长期的运动训练、宣泄身体压抑的症状,帮助该戒毒人员改善其焦虑、不安的情绪状态,同时民警在运动疗法中对其加以肯定和表扬,增强其自我成功的认知和高峰体验,为其克服客观困难和主观困难提供有效的心理支撑。
经过一段时间咨询治疗,及大队民警的工作,对宋某重新进行了90项症状清单(SCL-90)的项测,与第一次测试结果对比如下:
|
第一次测试结果 |
第二次测试结果 |
【人际关系敏感】 |
分值:2.778 |
分值:1.889 |
【抑郁】 |
分值:2.846 |
分值:2.4 |
【焦虑】 |
分值:2.8 |
分值:1.8 |
【敌对】 |
分值:2.83 |
分值:2.09 |
【恐怖】 |
分值:2.857 |
分值:1.958 |
5.心理问题治疗。各项症状分值变化均有所好转,但是扔需要进一步治疗。经大队研究采取多种方式共同对宋某某的心理问题进行治疗。
(1)及时介入放松训练疗法。通过放松训练活动引发戒毒人员的生理、心理、情绪、认知体验,来达到戒毒人员身心健康的目的。心理咨询师开始对其开展放松训练,每天进行两次十分钟的呼吸放松训练,持续一个月。心理咨询师让其静坐,要求其在吸气时,要在脑中想:我正在吸气。呼气时,也要在脑中想:我正在呼气。并要求该学员把呼吸方式改为腹部呼吸。开始第二次吸气时,要继续保持思维:我正在吸气。然后慢慢呼气,同样保持思维:我正在呼气。一直像这样一直数到十,然后再从一开始数起。只要数错或忘了数,就回到一重新开始。
通过持续长期稳定的放松练习本身就可以带来更持久的注意力,更清晰的判断力,以及更成熟的情感能力,这就让民警能够更好的和戒毒人员进行沟通交流,鼓励和协助其通过实际行动来改善自身状况,逐渐完成对他的教育矫治,放松练习所带来的清明觉察正是能够加速这一矫治进程。
(2)对该戒毒人员开展沙盘治疗。沙盘疗法通过沙盘创造的意想和场景来表达自己,直观显示内心世界,从而可以绕开咨询中的阻抗,尤其适用于防御心理较重的咨询者。
第一次沙盘游戏:沙盘是一副混乱的场面,大致分为两部分左侧是一副较混乱的枪战场面,两方戴墨镜黑衣人三三两两组合展开了战斗,中间有几只动物被困在场中,死伤惨重。左右两侧之间有一条沟壑作为界限。右侧是一座精美的房子,院子中有张喝茶的小桌子,一个小孩坐在院子里玩耍,但在院子的一侧放了两个面具脸谱。在与该名戒毒人员的谈话中宋某某表示电影看多了,他也梦想着能够实实在在的枪战一场所以就摆了一副这样的场景。至于右侧的房子他自己感觉挺漂亮的就摆在了哪里,庭院玩耍的小孩则是在有了房子之后凭直觉就放在了哪里。至于面具则是有感而发,感觉大家都会有自己的秘密所以就放在院子里了。在此次游戏的最后与宋某某约定了下次的游戏时间,既结束了此次游戏。与该戒毒人员后续进行了4次游戏,宋某某的内在世界得以释放,各种防御过度的症状得以缓解。
(3)及时跟进团体心理活动。结合宋某某的实际情况和戒毒人员群体的心理特点,我们在戒毒人员中开展了“团体活动周”活动,通过活动“患难与共”和“激情节拍”提升了宋某某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合作意识,体现了个人价值的重要性;通过“有家可归”让宋某某体会到了个人脱离家庭的孤独感;通过活动“勇于承担责任”教会了宋某某要学会担当精神,经过数次的团体心理疏导,宋某某与他人交往能力明显改观,与同班组学员相处也开始变得和睦起来。
(4)开展亲情帮教,融化坚冰。导致宋某某性格转变并吸食毒品的直接原因就是父母的溺爱与离异,对宋某某很少真正照顾和管教,宋某某从吸毒到被强制隔离戒毒后,他的父母在不断地反思,也陷入了深深地自责当中,“如果多管管孩子会怎么样”,“如果没有让他辍学会怎么样”,“如果不让他当自己独居会怎么样” “如果我们不离婚会怎么样”...我们知道,这些都是写在宋某某父母内心深处永远的痛,这是我们帮教小组成员努力与其父母双方沟通,共同在探视日来探访时他父母不断重复的话,我们将宋某某的近况向他的父母进行了告知,当得知现在自己的儿子在高阳所内戒治生活逐步走入正轨的时候,老人紧紧地握着我们的手,充满了感激之情。同时我们也将宋某某产生这种严重心理问题的原因向其父母进行了深入解析,希望得到他父母的大力配合,帮助宋某某早日戒除毒瘾,宋某某的父母很支持我们的工作,放下嫌隙与我们一起制定了周密地帮扶计划。
(四)教育矫治效果
经过系统的教育戒治,该学员性格逐渐变得开朗乐观,开始乐于与他人交往,在大队的人缘也越来越好,积极参加集体活动,超额完成生产任务,主动找民警汇报近期思想情况,在戒治生活的各方面均表现突出。
2018年6月对宋某某进行了第三次进行SCL-90测试,下图是前后三次测试数据对比。
|
第一次测试结果 |
第二次测试结果 |
第三次测试结果 |
【人际关系敏感分】 |
2.778 |
1.889 |
1.0 |
【抑郁分】 |
2.846 |
2.4 |
1.077 |
【焦虑分】 |
2.8 |
1.8 |
1.0 |
【敌对】 |
2.833 |
2.09 |
1.33 |
【恐怖】 |
2.86 |
1.958 |
1.0 |
【案例思考】
有过度防御心理问题戒毒人员的教育矫治需要我们综合运用心理矫治、体能训练的方法,逐步改变其错误的认知、心理和行为结构,在充分掌握戒毒人员的基本情况后,排查出导致其产生不良心理问题的原因,对症下药,有针对性地疏导,切不可贸然跟进,更不可急于求成,同时要综合运用各类心理矫治技术,疏导缓解戒毒人员不良情绪,只有在戒毒人员情绪趋于缓解的情况下才可采取其他教育矫治措施。
对宋某某的教育矫治只是对戒毒人员教育矫治工作的一个缩影,在其由不良状态向良性发展转变过程中,离不开大队的统筹安排、有计划的持续重点攻坚,离不开民警的悉心关怀、耐心施教、巧妙配合,离不开管理、教育、生产、生活等各类教育矫治手段的合理运用,离不开戒毒场所、学员家庭、社会机构的通力协作、无缝隙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