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团体绘画心理辅导帮助后续照管对象缓解焦虑情绪的案例
案例内容
【案例背景】
大量研究表明,焦虑是毒品、烟草、酒精等物质使用成瘾的重要风险因子,焦虑可以预测物质成瘾者治疗后的复吸,降低焦虑在预防毒品复吸中有重要作用。后续照管对象在回归社会后往往会表现出忧虑重重,对自己能否重新适应社会环境产生疑虑,因人际关系紧张而焦虑,担忧家人是否能接受他们,身边人是否会歧视他们,变得敏感、多疑。生活上存在困难,往往因为难以找到工作而经济窘迫。在回归正常生活的道路上需要一定的时间,难免会存在各种压力和困难,如若无法得到有效的排解和正确面对焦虑情绪,很容易走上复吸的老路。
江苏省太湖强制隔离戒毒所通过开展戒治技术延伸活动,运用绘画心理投射技术,以开展团体心理辅导的方式,帮助后续照管对象缓解心理压力和焦虑抑郁等情绪,通过团体相互支持和绘画艺术表达,学会合理疏通焦虑情绪,建立积极的应对方式,降低焦虑水平,减轻吸毒动机,预防复吸行为。
【案例基本情况】
一、团体对象及评估方式
为缓解后续照管对象焦虑抑郁等情绪,有效消除和淡化戒毒人员心瘾,防止因焦虑情绪走上复吸道路,江苏省太湖强制隔离戒毒所紧紧围绕“一体两翼”大戒毒工作布局的要求,自2023年3月开启了以绘画心理干预技术为支撑的系列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助力后续照管工作站更好地服务戒毒康复人员,帮助后续照管对象顺利适应社会,保持操守。
此次评估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包含 20个反映焦虑主观感受的题项,每个项目按症状出现的频度分为1—4评分,得分越高,表明焦虑水平越高,国内常模的分界值为50分,轻度焦虑:50-59分;中度焦虑:60-69 分;重度焦虑:70分以上。采用绘画投射测验,受测者按照要求完成特定主题的图画,将潜意识中压抑的情感与冲突呈现出来,通过解读评估受测者的性格特点、人格特征与感情经历。
二、团体绘画心理辅导活动方案
第一场活动,主题:“我的绘画我做主”
开始绘画之前,咨询师要求大家完成焦虑自评量表。接下来,咨询师邀请大家自由勾画,不受任何限制,从自己内心出发,可以任意挑选喜欢的颜色,将自己的情绪通过绘画表达出来。随后,大家介绍自己的绘画内容,讲述此时此刻心情。通过绘画发现自己最遵循本心的选择、最深处的渴望,在活动过程中体会回到那个自由而有力量的自己。
第二场活动,主题:情绪波浪线
咨询师带领大家回忆最近一周的情绪,将情绪起伏画出来,用线条填充,然后思考是什么影响了情绪的起伏?感受到的是失望、悲伤,还是高兴、激动?在波浪线的高处和低处将情绪用一句话标注出来。随后,把情绪画像涂上颜色,感受水彩笔与纸张的碰触,感受情绪的变化。在这个过程中慢慢接受所发生的一切,体会每一种情绪特有的颜色。引导大家理解它们虽然颜色各异,但构成了我们丰富多彩的生活,接受而非逃避它。
第三场活动,主题:“雨中人”绘画和解析
咨询师带领大家在下雨的音乐中,找到一个舒服的姿势坐下,让自己放松,轻轻闭上眼睛,把注意力集中在呼吸上,深呼吸。每一次呼吸都让你更加放松,现在想象一幅一个站在雨中的人的画面。将注意力集中在这个画面上,直到它越来越清晰。关注那是怎样的画面,这个人在做什么,要去哪里,心情怎么样等?注意这个形象,睁开眼睛,把想象中的形象在纸上画出来。自由创作,没有限制,可以给画作上颜色,但不能画火柴人,会影响测试结果。在绘画好之后,咨询师鼓励大家将自己的绘画向大家展示出来,并讲述画的内容。随后,咨询师讲述“雨中人”绘画是如何评估和展现我们内心的压力,帮助大家找到压力源,鼓励大家在面对压力时能够找到恰当的方法,必要时寻求他人的帮助。
第四场活动,主题:分散内观体验
人际关系紧张是造成生活压力的重要原因之一,咨询师带领大家内观人际互动的三个主题:“别人为我所做的”“我为别人所做的”“我给别人添的麻烦”,并将近期让自己产生情绪变化的人作为思考对象,根据这三个问题写下来。咨询师鼓励大家掌握内观的方法,通过回顾和检讨自己在历来人际关系上的所作所为存在的问题予以反省,能够解决由于性格、生活经历中的非理性因素造成的人际关系障碍所带来的心理困扰,让我们更清晰地了解过往事情的真相,发现这其中存在的误解,减轻人际交往中的伤害,修复裂痕,消除隔阂,去感受生活中的真、善、美,促进身心和谐健康,促进家庭社会和谐。
第五场活动,主题:幸福蝴蝶拍
在舒缓的音乐中,咨询师引导大家双臂交叉在胸前,轻抱自己,双手轮流轻拍自己的臂膀,左一下、右一下为一轮。速度要慢,轻拍4轮为一组。停下来,深吸一口气,如果好的感受不断增加,继续下一组蝴蝶拍。在蝴蝶拍的过程中增强好的感受,回忆起积极体验的记忆,寻找社会支持力量,通过回忆这些日常生活中一些积极的经历,缓解内心的压力和焦虑情绪。活动结束后,咨询师鼓励大家将感受到的幸福经历用画和文字记录下,做成“幸福手账”,引导大家在面对生活压力和负性情绪时能够通过幸福经历的支持增强心理抗性,重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主题活动全部完成后,咨询师要求大家再次完成焦虑自评量表。
三、效果测评
经过团体绘画心理辅导干预后,根据焦虑自评量表显示,后续照管对象焦虑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积极变化,对后续照管对象的心理健康水平有较好的干预作用。
一是团体绘画心理辅导中的活动,比如情绪波浪线、“雨中人”绘画等,能够帮助他们找到产生焦虑情绪的根源,有效地释放后续照管对象回归社会中产生的焦虑心情,从而降低焦虑水平。
二是在关于如何放松以及应对焦虑情绪的专题,授予后续照管对象放松方法比如蝴蝶拍、幸福手账等,使他们能够在日常生活中缓解自己的焦虑情绪,使其焦虑水平下降。
三是在分散内观体验的过程中,帮助他们梳理人际交往中的不合理信念,对以往经历进行回溯,重新改善对他人的看法,修补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一定程度上抚平人际交往中造成的情绪波澜。
四是绘画的过程其实也是自我疗愈的过程。很多参加的后续照管对象有着这样的体会,“记得绘画还是上学时候的事情,真怀念那时无忧无虑的时光,而现在有了家庭和工作,很少能有这样的机会静下心来完成一幅绘画。”绘画本身能让他们静下心来,认识自我,表达自我。
五是很多后续照管对象对此次团体绘画心理辅导活动兴趣浓厚。“现在人们生活节奏普遍较快,患有焦虑情绪的人不在少数,像我们这样的年龄段上有老下有小,时常会感到生活有压力,希望后面能多一些这样的课程”。参与活动的人员希望能将自己在辅导过程中的方法技巧与家人分享,表露出想要带家人一起参与这样活动,共同缓解心理焦虑情绪,促进心理健康。
【案例思考】
一、开展绘画心理团体辅导可以让后续照管对象更容易将情绪通过“非语言”方式表达出来
后续照管对象的心理压力有人际交往问题、经济压力、就业压力等,容易产生焦虑抑郁情绪。评估心理问题是绘画投射测验最常用的功能,也是最主要的功能,绘画投射测验是一种非语言测验,且通过绘画的形式呈现,相对其他心理技术更容易被照管对象接纳,在评估特殊人群的心理问题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
二、开展绘画心理团体辅导可以及时发现照管对象的心理问题,为工作人员及时介入和疏导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后续照管对象的心理具有闭锁性特点,当他们有心理压力时,一般也不轻易让外人知道,甚至呈现完全封闭状态。后续照管对象的心理压力得不到及时疏解和释放,就容易产生焦虑、逆反、抑郁、自卑甚至走上复吸道路。要想及时、准确地发现照管对象的心理压力和应对水平,绘画投射测验就是一个有效的、便捷的、科学的测量工具。
三、开展绘画心理团体辅导需要长期的实施过程,帮助后续照管对象认识自我,最终达到自我疗愈
在对干预效果的考察方面,首先团体绘画心理辅导在后续照管站仅实施一个周期,且绘画种类丰富程度不够,各项测评对比只能表明团体干预在这段时间里起到的效果,而干预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帮助戒毒康复人员真正戒除心瘾,重新融入社会。因此在未来的活动中可以加入追踪研究以考察团体干预的后续效果。其次,本活动中主要采用了量表测评和主观反馈的方法来评估团体干预效果,今后还可以加入生理指标的测量等方法从更加多元的角度进行干预效果的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