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服务首页
司法行政人员首页
欢迎您访问司法行政(法律服务)案例库
首页 > 运用心理暗示疗法帮助戒毒人员盛某改善负性情绪的教育矫治案例

运用心理暗示疗法帮助戒毒人员盛某改善负性情绪的教育矫治案例

分享
案例内容
【案例背景】

新形势下,社会上的毒贩引诱公民吸毒的手段及花样越来越多,有的甚至鼓吹吸毒能治病,吸毒能集中人的注意力,吸毒能美体,吸毒能提高人的记忆力,吸毒是身份的象征等。有些公民在经过毒贩人员的不断洗脑和鼓吹下,对吸毒产生了好奇心,于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染上了毒品。当此类人员真正意识到自己染上毒品后,悔之已晚。当他们被公安机关送入强制隔离戒毒场所后,精神变得颓废,人际关系糟糕,情绪异常低落,学习和参与习艺劳动能力受影响及被破坏。那么如何帮助此类戒毒人员改善负性情绪,增强戒治信心?心理暗示疗法在改善戒毒人员负性情绪有着较丰富的经验和成熟的方法。

暗示疗法是指通过语言、动作或者其他非言语的方式使被来访者接受心理咨询师的某种观点、态度或者信念等,来解决当前出现的问题以达到治疗心理问题的目的。心理暗示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心理现象,个体在无意识条件下接受社会环境发出的自然的社会信息,并作出相关的反应。在心理暗示的过程中,来访者在无意识中接受心理咨询师向他传递的信念或者是治疗的方法,从而会影响来访者的情绪状态,也影响了来访者的相关功能,促进来访者认知的改变,进而达到促进治疗心理问题的目的。

心理学家巴甫洛夫认为,暗示是人类最简单、最典型的条件反射,来访者在躯体或心理有疾患的情况下,身心的恢复易受到心理暗示的影响。心理暗示有消极作用和积极作用,运用心理暗示的积极作用可以辅助治疗身心问题。 

【案例基本情况】

一、基本情况

盛某,男,汉族,初中文化,30岁,未婚,湖南永州人,因吸食海络因被公安机关决定强制隔离戒毒贰年。

盛某,自幼读书,初中辍学后在社会闯荡,因好奇开始吸毒并成瘾。

盛某(文中简称来访者),入所初期,身体瘦弱,食欲不良,精神不振,心神不宁,倍感孤独、担忧、悲伤,负性情绪较重。

二、评估量表及分析

1、评估量表

症状自评量表(SCL-90)是测量来访者整体情况的一个工具,该量表的最早版本编于1954年,称为“不适感量表”,在1975年Derogatis对该量表进行修改。该量表共有90个题目,采用1、2、3、4、5(1表示没有,2表示很轻,3表示中度,4示示偏重,5表示严重)五级计分法。按全国常模,总分大于160分,阳性项目数超过43项,或任何一因分子超过2分,可以考虑筛选为阳性,需进一步检查。此量表包括9个因子,分别是躯体化、人际关系、强迫症状、抑郁、愤怒、焦虑、恐惧、偏执、精神病性和其他因子,每个因子都测量该员不同程度不同方面的痛苦情绪。

抑郁自评量表(SDS)由1965年被W.K.Zuag编制而成,该量表能直观反应来访者的抑郁主观感受及其在治疗中的变化。此量表含20个反映抑郁主观题目的感受,每个题目按症状出现的频率分为四级评分,其中10个正向评分,10个反向评分。按照常模结果,SDS标准分分界值为53分。

焦虑自评量表(SAS)由1971年被W.K.Zuag编制而成,该量表的结构形式到具体的评定方法都与抑郁自评量表十分相似。用于评估来访者的焦虑主观感受及其在治疗中的变化。此量表含20个反映焦虑主观题目的感受,每个题目按症状出现的频率分为四级评分,其中15年正向评分,5个反向评分。按照常模结果,SDS标准分分界值为50分。

2、评估分析

教育矫治科联合大队对来访者进行了共4个阶段的SDS、SAS、SCL-90症状清单测量工作。

SDS抑郁自评量表首次测试结果显示,标准分56分,伴有轻度的抑郁情绪。SAS焦虑自评量表首次测试结果显示,标准分56分,伴有轻度的焦虑状态。SLS-90症状清单首次测量结果显示,躯体化得分3.4分,抑郁得分2.6,焦虑得分2.6,躯体化、抑郁、焦虑分值高于常模,其它分值在常模范围。

心理咨询师联合大队民警对来访者开展了四个阶段的心理暗示疗法,分阶段对该员再次进行了SDS、SAS、SCL-90症状清单测量工作。躯体化、抑郁、焦虑因子分测量结果有明显好转。

三、实施过程

(一)方案制定

咨询师通过对来访者所在大队民警及寝室人员的了解,并对来访者档案资料及其它方面资料的收集和掌握,结合对来访者各项测评及综合分析,制定教育矫治方案。利用心理暗示疗法对来访者开展教育矫治工作,改善其负性情绪,培养其良好矫治心态,增强戒治信心。

(二)方案实施

1、心理暗示疗法

实施第一阶段

①行为暗示。初次见面,咨询师观察到来访者眼神有点躲闪,略显紧张。来访者因是第一次见到咨询师,感觉不熟悉,对自己目前的一些心理状况有所保留,又担心自己的问题幼稚,怕被咨询师嘲笑,不愿表达出来。咨询师于是运用暗示的技巧,通过自己的行为姿势来影响来访者,咨询师以一种放松的姿势坐下,这种放松的姿势不自觉地影响了来访者,来访者于是放下了心中的戒备,慢慢地坐了下来,来访者对咨询师在很短的时间内对咨询师产生信任,进而咨询师与来访者进行亲切地交流,促进咨访关系的建立。

实施第二阶段

①环境暗示。从第一阶段的咨询中,咨询师了解到来访者喜欢花花草草,咨询师于是把个体咨询室的摆设进行了改观,并且添置了一盆盆栽,有意为来访者制造一个自然、舒适、美观、大方的环境,当来访者来到个体咨询室时,看到了室内的那一棵盆栽时,他的眼神多停留了一会,咨询师从来访者的眼神里感觉到他对咨询室里的环境及气氛是满意的,来访者的心情放松了,与咨询师开始进行交流。

②语言暗示。语言暗示是心理暗示疗法最常见、最重要的治疗方式。在咨询过程中,咨询师了解到来访者因毒瘾给身心造成的伤害很大,目前来访者最担忧的就是自己的身体,担心身体再也好不起来了。咨询师用语言暗示来访者:“你要相信自己能够康复身心,相信自己能够战胜毒瘾,相信自己的未来是美好的”。咨询师还说道:“当你相信自己的时侯,自身会有一种力量推动自己向前,心情也会愉悦,心情愉悦了,可以促进全身血液循环,无形中有利于身心健康。”咨询师通过积极、正性的语言暗示,让来访者了解到自己目前的心理状况,降低担忧、紧张、害怕等不良情绪,增强战胜负性情绪的心理。

③体态暗示。自从咨询师给来访者做咨询以来,始终没见过来访者会心地笑过,咨询师于是适时向来访者微笑,用表情、用手势,用眼神交流等方式肯定来访者,培养来访者的自信、乐观及积极向上的心态。咨询师积极的体态暗示以一种特殊又微妙的方式在影响着来访者。来访者感觉到了足够安全,来访者达到了一定的放松状态,于是向咨询师诉说自己无法开口的一些心理想法及信息,来访者说道:“都说吸毒的人没好下场,现在每天都感觉死亡要来临”。咨询师问来访者:“在你感觉死亡来临的那一刻,你最想的人是谁?”来访者低下头,轻声地说道:“家里只有母亲一个亲人,唯一放不下的就是她”。咨询师用眼神、用微笑去鼓励来访者要自信,要乐观,要开朗,要相信明天会更好。咨询师通过第一、第二阶段的心理暗示疗法,从来访者的表层问题找到了他深层次的心理问题,进而帮助来访者解决相关问题。

实施第三阶段

①人格暗示。在实施的第三阶段,咨询师将自己的人格特质,如风度、涵养等在自然状态下展示给来访者,来访者不自觉地受到这种积极心理暗示的影响,释放了压力,改善了不良情绪。咨询师见到了来访者从心底散发出了久违的笑容。咨询师在此阶段用好的人格特质让来访者对其产生了信任和崇敬,来访者正面接受咨询师的引导和帮助。

评估分析

(三)评估分析

心理咨询师联合大队民警对该员共进行了前后4次SDS抑郁自评量表、SAS焦虑自评量表、SCL-90症状清单测量工作,从表格图型上可以看出躯体化、抑郁、焦虑因子分测量结果有明显好转。

SCL-90各个因子

阶段

躯体化

强迫

人际关系

抑郁

焦虑

敌对

恐怖

偏执

精神病

一阶段

3.4

1.9

2.7

2.6

2.6

1.8

1.6

1.8

1.9

二阶段

2.8

1.7

2.1

2.2

1.9

1.6

1.5

1.7

1.8

三阶段

2

1.5

1.4

1.5

1.6

1.3

1.2

1.6

1.6

四阶段

1.4

1.2

1.2

1.2

1.3

1.2

1.1

1.4

1.3

图三 来访者在SCL-90每个因子上各个阶段的得分情况

(四)矫治效果

心理咨询师联合大队民警对盛某进行教育矫治方案的设定及实施情况,盛某话语多了,脸上有了笑容,性格开朗了,躯体化症状得到改善,缓解了焦虑抑郁情绪,能较好地接受现实,心态变得较稳定,并能积极地参与所内的戒治活动。出所后,民警对其电话回访,保持操守良好。

【案例思考】

在此个案研究中,使用积极的心理暗示疗法、开展体能康复训练及进行所内禁毒宣传方式帮助盛某改善了不良情绪,增强了盛某的戒治信心,为其出所后顺利地融入到社会大家庭奠定了基础。从世界形势来看,随着毒品的泛滥,受毒品危害的人群越来越多,戒毒人员受毒瘾危害程度不同,身心受到不同程度的摧残,给司法行政戒毒系统戒毒工作增加了无形的压力。面对戒毒工作新形势的需要,对民警职工的专业技术、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民警职工需要不断地充实自己、提高自己和完善自己,才能应对新形势下戒毒工作新的挑战。对于戒毒人员因毒瘾引起的身心问题及疾病,采用的矫治方法不是唯一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民警职工根据实际情况采取适合戒毒人员身心问题及疾病的矫治措施及方法,不断提高心理矫治工作水平,提升教育戒治工作成效,为社会的和谐和安宁做出应尽的贡献。

您的满意度:
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您的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