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服务首页
司法行政人员首页
欢迎您访问司法行政(法律服务)案例库
首页 > 通过开展花卉主题教育帮助教育适应期女性戒毒人员适应戒毒环境的案例

通过开展花卉主题教育帮助教育适应期女性戒毒人员适应戒毒环境的案例

分享
案例内容
【案例背景】

戒毒人员由于长期吸食毒品,在以往的生活中沉溺于由毒品带来的欣快感而对现实生活的刺激缺乏兴趣,常常感觉生活单调、空虚无聊,进入戒毒所以后存在行为散漫、个性懒惰、认识偏激等不良心理行为表现。在日常管理中发现,戒毒人员对于日常事件和矛盾存在负性化情绪偏向,易遭受情绪问题所带来的困扰。

戒毒人员在度过生理脱毒期后,已基本消除对毒品的生理依赖,但心理依赖依然存在,进入教育适应期的女性戒毒人员会出现各种负性情绪体验,如精神萎靡、焦虑不安、焦躁易怒、神经紧张、抑郁、失眠等。在排除生理因素后,我们发现教育适应期女性戒毒人员的心理、情绪问题突出,会直接导致戒毒人员自身对于周围环境的看法较为悲观、敏感,进而影响其适应戒毒生活的进度。因此探索运用多样的方法,帮助教育适应期女性戒毒人员进行心理调适,淡化负性体验,有效激发心理积极性,改变认知结构,是强化戒毒动机,有效开展心理矫治工作的重点之一。

【案例基本情况】

(一)方案制定

运用多样化方法帮助教育适应期女性戒毒人员进行心理调适,有效激发其心理积极性,改变认知结构、强化戒毒动机,是有效开展教育矫治工作的重点之一。花卉能够通过颜色、气味、形态等作用于人的各种感官,激发积极的情感,给人带来良好的情感体验,还能够让人产生自由联想并进行互动交流,释放积压的心理压力,进而稳定和调节情感,促进身心健康的提升。因此在教育适应期教育活动中借鉴花卉疗法,因地制宜地制定了以花为媒介,包含赏花、插花、音乐、冥想、诗词吟诵等相关环节的系列教育矫治活动实施方案。该方案中活动形式灵活,所涉及的花材、耗材以及诗歌、音乐等人文素材都较容易实现。

(二)实施情况

在教育适应期的日常教学中,每周开展一次花卉主题教育。

第一周:鉴赏花卉,建立视觉链接。

方法:通过课堂化教育激发趣味,引导鉴赏花卉的色彩和形态,建立初步的情感链接。

具体实施:教师以戒毒人员家乡著名花卉分享互动为切入点,通过介绍云南各州市的市花及其象征意义,如昆明山茶、曲靖杜鹃、玉溪朱瑾、文山三七花、红河凤凰花……激发戒毒人员的兴趣,消除戒毒人员紧张感,拉近戒毒人员心理距离,营造安全、轻松氛围。通过多媒体视频教学,使戒毒人员能够识别和赏鉴常见花卉,了解其植物分类特征,欣赏花卉的色彩美、形态美、质感美和芳香美,感受那绚丽多彩的鲜花给内心带来的美的享受。

效果反馈:戒毒人员玉某在活动过程中表示,自己知道楚雄紫溪山的山茶花品种最多、花色最全,却因为常年吸毒很少出门,至今没有与家人一起去过,觉得遗憾。戒毒人员在参与活动过程中注意力有所转移,逐步将注意力投入当下主题教育活动中,进一步消除了紧张情绪,增进了心理亲近感。

第二周:插花疗愈,放松愉悦身心。

方法:通过插花来调节心理缓解压力,让鲜花成为调节情绪的理疗师,用花艺治愈心灵。

具体实施:

首先准备好常用的鲜切花及配草配叶材料,伴随着舒缓的音乐,每人拿着一支花放在胸前,带领戒毒人员进行约10分钟放松冥想,帮助戒毒人员在冥想中放松身体,减轻紧张情绪,静静地感受着音乐和花香,释放情绪与压力。

其次通过多媒体视频组织戒毒人员进行优秀插花作品鉴赏,包括集自然美、意境美、线条美、整体美于一身的中国传统插花作品,以及注重色彩渲染、强调装饰丰茂、讲究几何图案的西式插花作品,开阔戒毒人员的视野,使他们了解多种形式的插花作品。引导戒毒人员在花草的滋养中,在教师的引导、倾听和支持下,慢慢放松和沉静下来,在插花的过程中体会每一朵花的独特之处、每一片叶所表达的心声。

最后在展示作品环节介绍作品的名称、立意构思和寓意,通过花束展现出每个人审美的独特之处,传递出浓浓的情感和勃勃生机。

效果反馈:通过带领戒毒人员触花感、闻花香、赏花色、听心声,引导戒毒人员关注当下,获得专注时刻的心流体验。戒毒人员玉某称自己平时很难静下心,但在进行插花时感受到了宁静和安宁。通过活动戒毒人员与自我对话、与自然对话,体会到内心的安宁,同时培养了审美和人际交往能力。

第三周:融入环境,激发生活情趣。

方法:通过多样化的自然元素和园艺活动,带来更多有益身心健康的感官刺激。

具体实施:教师带领戒毒人员为生活区内的花草、植物除草、修剪、浇水,感受植物、自然的魅力和蓬勃生机,通过园艺活动使戒毒人员体会付出与成长,增加自信心和成就感,实现自我调节。

效果反馈:戒毒人员玉某表示在园艺活动过程中感到很放松、很开心,对自己和家人多了份理解和接纳,对未来也多了份坚定和从容。通过活动戒毒人员享受大自然所带来的积极身心效益,同时学会了调解自己情绪和状态的方法,唤醒了对生活的美好愿景。

第四周:以文解花,汲取花木精神。

方法:采用课堂化教学方式讲解花卉传统文化,通过丰富多样的形式如领读、齐读、对读等多种形式,带领戒毒人员进行花卉诗词吟诵。

具体实施:花卉除了比较直观的外在的形态美、色彩美、嗅觉美外,许多花卉在特定的环境下还具有丰富的内涵、深刻的意境,即意境美。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花卉有“岁寒三友”、“花中四君子”、“花中十二师”、“花中十二友”等等说法。通过向戒毒人员讲解,花卉这种内在的美是将人的品格赋予花卉而得来的,使得许多花卉具有了特定的内在美。屈原佩兰示节、陶潜采菊东篱、李白醉卧花丛、杜甫对花溅泪、白居易咏莲吟柳……中国有无数文人创作了许多以花卉为题材的千古佳作。“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这些文学作品使自然的花花草草呈现出特有的情趣和艺术魅力。

效果反馈:通过文学作品诵读、诗词鉴赏,戒毒人员对花木美好品行进行感悟、体验,从花木精神中汲取营养,提升积极情绪,同时增强了戒毒人员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培养自强不息的意志品质。

(三)实施效果

花卉系列主题教育矫治活动起到潜移默化的缓解和调节教育适应期女性戒毒人员不良情绪,改善心理状态,提高戒毒人员情绪稳定能力,积极接受场所生活适应教育,激发戒毒人员初步建立戒毒脱瘾的决心和信心的内驱力,同时起到了营造轻松乐观、积极向上戒治氛围的良好效果。

【案例思考】

一是理论结合实践为戒毒人员赋能减压。运用花卉主题教育,结合心理学相关理论,通过极具操作性、趣味性、体验性的系列活动,引导教育适应期戒毒人员探索自我可能性,提升情绪调节力和思维专注力。需要注意的问题是,教师要有充足的文化底蕴和情绪号召力来足以掌控现场,否则花卉主题教育就会流于单纯的花卉知识学习的现场,对于启发戒毒人员认知和缓解负性情绪起不到较好的作用。

二是从调节情绪入手建立长期的积极影响。借助自然界的花草作为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美化生活环境的媒介,促进教育适应期戒毒人员身心状态逐步改善和优化,缓解压力,逐步改善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花卉主题教育追求的不仅仅是一个明显改善情绪的结果,更是一种长期有益积极正向的影响,在经过时间的沉淀后,戒毒人员逐步增强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精神内核,为更进一步积极参加教育戒治提供坚强的心理后盾。

三是不断探索新方法激发戒毒人员主观能动性。每一种教育矫治方法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花卉主题教育活动对于女性戒毒人员具有一定的优势,主要是来源于女性戒毒人员情感的易感性,所以在工作中需要不断地探索实践,以制定出最符合实际操作的方案。

您的满意度:
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您的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