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服务首页
司法行政人员首页
欢迎您访问司法行政(法律服务)案例库
首页 > 运用行为认知疗法对戒毒人员王某进行心理矫治的案例

运用行为认知疗法对戒毒人员王某进行心理矫治的案例

分享
案例内容
【案例背景】

吸毒人员因长期滥用毒品,身体各方面机能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尤其近些年在滥用新型合成类毒品后,吸毒人员在记忆、思维、感知觉、情绪和情感以及能力和人格方面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改变,常常表现出记忆力减退、易怒、多疑、孤僻、焦虑、固执等心理特征,而这些心理上的变化又会引起情绪上的反应,从而导致躯体和行为上的改变。当他们进入到戒毒场所后,就会难以适应新环境的变化,从而出现一些影响场所矫治氛围安全稳定的行为。针对此类戒毒人员,大队民警通过掌握其入所资料,对其密切关注,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有针对性的开展教育矫治、心理矫治工作,采取倾听、共情、鼓励的态度,通过改变戒毒人员的思维和行为的方法,来改变其不良认知,达到消除不良情绪和行为的短程心理治疗效果,使其能适应场所环境、稳定情绪、安心戒治。心理咨询不仅可以帮助戒毒人员更好地解决他们目前甚至是将来面临的问题,而且还可以协助其寻找迷失的自我,探索真正的自我,重建新的自我,这也是戒毒人员学习与改变自我的过程。

【案例基本情况】

一、王某个人资料

王某,男,36岁,高中学历,已婚,有一8岁儿子,平时在煤矿上班,有固定收入,家庭成员:父母亲、姐姐。王某是第一次戒毒。自入所以来表现一般,基本上能服从大队管理,但性格内向,不善言谈,与其他戒毒人员沟通较少。近期在大队进行康复训练时,与新入所的李某发生了口角,并给了对方几拳头,民警及时制止后,王某很生气的对李某说:“别让我逮住机会,否则见你一次打你一次。”大队领导为了避免再发生争执,对王某采用了管控措施,并与王某进行了一次深刻谈话。

在和王某进行谈话时,民警明显感觉到王某总是表现很紧张,焦虑不安的样子,在谈及李某时有明显的愤怒和怨恨的负性情绪,并自述因为这些乱七八糟的事情在其脑海里挥之不去,又没地方发泄,导致其夜里胡思乱想、失眠、吃不下饭。

针对以上情况,大队民警在征得王某同意后,为王某安排了一次心理辅导咨询。

二、咨询过程

第一次咨询:建立咨询关系,确定咨询目标。

过程:1.给王某阐述了心理咨询的性质和保密原则以及心理咨询的时间;2.通过倾听、接纳、理解、共情、鼓励的态度与王某建立良好的信任与合作,引导王某进行放松练习,打开自己的心扉,使其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以及遇到的问题。在与王某建立信任关系时,心理辅导员告诉王某:如果我不相信每个人都有能力变得更好,我就不会做这份工作了,我无法保证事情一定会变好,但我会倾尽我全部的力量去帮你缓解你当下的情绪,我也希望你可以将自己的心声袒露出来,假如我们都像这样一同努力,就能预见积极的效果,但归根结底,这一切都取决于你。随后王某表示了愿意积极配合心理咨询,服从大队民警的管理。3.心理咨询师为王某做了一次SCL-90症状自评量表心理测试。心理测试结果:躯体化:2.21,强迫化1.82,人际关系2.37,抑郁1.72,焦虑2.61,敌对2.58,恐怖1.85,偏执2.37,精神病性1.67,其他2.18,测试结果显示王某在人际关系,焦虑,敌对和其他(饮食和睡眠)四项因子分超出了全国常模水平,初步认定王某为一般心理问题,属于偶遇突发事件产生的中度焦虑情绪;4.根据王某心理测试结果,心理咨询师和王某一起确定了咨询目标:(1)短期目标:建立相互信任关系,帮助其疏导不良情绪,分析产生不良情绪的原因,并为其解决当前遇到的问题,使其坦然接受当下的自我,减少内心冲突,使自我变得更加协调,很好的适应戒治环境。(2)长期目标:通过行为认知疗法心理矫治技术,改变王某不良的认知思维,提高个人认知能力,树立积极乐观的认知观念,提高个人整体的幸福感,使其学会更好地接纳自我,重塑自我戒治信心。

第二次咨询:挖掘分析原因,缓释负性情绪。

过程:1.在与王某进行深入谈话中了解到:(1)王某初次吸毒原因是一次在KTV里喝酒后,为了醒酒,加之朋友怂恿出于猎奇的心理才沾染上毒品,日吸食量比较少,且只有在酒后及其心情烦闷的时候才主动吸食,自认为吸食量不多,花自己的钱,不足以给其家庭和社会造成不良危害。(2)王某此次被公安机关抓获之前,曾和新入所的李某在一起吸食过冰毒,两人分开后不久王某便被抓获,而李某不知去向,在进入戒毒所后听其他人谈起李某,王某认为是李某举报了自己,将自己“出卖”给了公安机关,心中对其充满了愤怒、怨恨才动手打了他。(3)在前两天给母亲拨打完亲情电话后,得知妻子带儿子回了娘家,拨打妻子电话未接通,对妻子未接电话的原因进行猜测,担心妻子与其离婚造成其夜里总是胡思乱想、失眠,导致看谁也不顺眼,并把造成被强戒的原因全部归咎于戒毒人员李某。2.咨询结束前,心理咨询师教给王某缓解和管控自己负性情绪的常用方法,如:深呼吸、冥想、转移注意力、找他人倾诉等等,王某称方法很管用,遇到不良情绪时愿意用咨询师教的方法去舒缓自己的情绪,而不是将不良情绪发泄在别人身上。

咨询结束后,大队领导联系了其妻子,并说明了缘由,其妻称上次电话未接通是因为当时手机不在身边,知道王某进入戒毒所后自己心情也不是很好,遂带儿子回娘家住了几天。大队领导及时安排了王某和其妻子通话,电话中妻子希望王某不要胡思乱想,要积极戒毒,争取早日回到家中,不用担心家里的事情,家里一切由她照料,儿子和她都会等他,不会放弃他。

第三次咨询:提高个人认知,进行自我审查。

过程:1.引导王某进行自我审查,与自己内心谈话,通过改变其思维和行为来改变其不良认知。2.引导王某接受当下的自我,告知其被强戒的主要原因是因为自己吸食了毒品,属于违法行为,才被公安机关做出处罚的决定,即使没有李某,王某因吸食毒品的违法行为迟早会受到惩处。

咨询结束后,大队领导将王某和李某叫到谈话室,让两个人坦诚相见,以诚交心,互相吐露自己的心声,把话说开了。李某告知王某当天两人分开后一直在家未出门,直到被公安机关抓获,王某应该相信自己,而不是听从别人的挑唆。随后,在民警见证下两人化解了矛盾,握手言和,王某意识到遇到事情要学会理性思考,而不是胡乱猜测他人,首先要了解事情的真相,而且要学会沟通,尊重他人,从自身找原因,而不是用暴力去解决问题。

第四次咨询:加强禁毒教育,强化戒毒动机。

过程:1.咨询师以合成毒品的危害为切入点,引导王某去分享自己吸毒以来各方面的变化,并告知其吸毒虽花的是自己的钱,但已经在无形中给家人和社会造成了危害,要不断强化对毒品危害的认识,树立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适应矫治生活。2.针对李某文化水平低,法律意识淡薄的特点,告知其违反了《禁毒法》,违反法律就要承受相应的后果,并让其明白强戒所是国家司法行政机关,主要是通过教育挽救每一位吸毒者,使其正确认识到强制戒毒的必要性。

咨询成效:通过对王某进行系统的、有针对性的心理咨询,教育矫治,在咨询结束后,咨询师对其做了一次SCL-90症状自评量表,测试结果显示王某各项因子均在全国常模水平,王某的焦虑不安,愤怒情绪得到了很大的改变。本次心理咨询不仅帮助王某解决了当下遇到的问题,而且王某还学会了通过自我审查,寻找自身的问题,使其学会了接受当下的自我,并且睡眠和饮食得到了充分的保障,通过对其树立正确的认知思维,现在他能够全身心投入到戒治生活中,与其他戒毒人员能和睦相处,对未来的戒治生活也充满了自信。

【案例思考】

一、戒毒人员入所后身体各项机能还处在生理脱毒期,难免会产生一些心理问题导致躯体化。戒毒民警要熟悉掌握每位戒毒人员的基本资料,定期进行心理谈话教育,及时发现戒毒人员的思想波动,结合每位戒毒人员的实际情况,开展一些心理教育矫治课程、个人心理咨询,对有问题的戒毒人员及时进行心理干预,给予理解、共情、鼓励的态度,帮助其主动调整舒缓情绪,解决当下面临的问题,引导其主动调整心态,使其更好地适应戒毒所的环境,进一步坚定戒毒的信心。

二、戒毒人员因受教育程度、心理健康水平、特殊的生活经历参差不齐,在咨询中心理防御较强,存在关系建设难、咨询深入难的问题。由于戒毒场所环境的特殊性,会给戒毒人员造成不安全感和不信任感,使得心理咨询或辅导工作进展缓慢,心理咨询师在开展个体心理咨询时,要做到因人而异,制定不同的咨询方案,并尝试根据戒毒人员的实际情况,灵活多变采用多种心理技术和手段,学会融会贯通。这就要求戒毒民警不断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不断探索,总结修正,这样才能发挥好心理咨询在戒毒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心理戒毒康复工作的效率,帮助戒毒人员坚定戒治信心,适应场所环境,使其回归社会后能够保持操守,自觉主动的远离毒品。

您的满意度:
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您的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