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服务首页
司法行政人员首页
欢迎您访问司法行政(法律服务)案例库
首页 > 运用美术疗法促进戒毒人员徐某积极戒治的教育矫治案例

运用美术疗法促进戒毒人员徐某积极戒治的教育矫治案例

分享
案例内容
【案例背景】

美术是我们生活中的精神调味品,美术疗法旨在发展每一个戒毒人员的潜在创造力,它不仅可以帮助戒毒人员改善情绪状态,缓解或消除负面信息所造成的各种紊乱心理,帮助疏导心理,激发戒毒人员的潜能向积极方面伸展,还能帮助戒毒人员建立与外界沟通交流的桥梁,有利于治愈戒毒人员内心的创伤,有利于戒毒人员解开心结、轻装上阵,走好新生路。

【案例基本情况】

一、戒毒人员基本情况

戒毒人员徐某,男,1998年11月出生,大学本科文化。徐某从小成绩优异,喜欢绘画,在中小学阶段多次参加学校组织的绘画比赛活动并获奖,高中毕业以优异的成绩被某重点工业大学电子商务专业录取。大学毕业后和几个留学归来的高中同学一起进入某电子商务公司工作,在他们留学生的圈子里流行吸食大麻,甚至存在“大麻文化”。徐某觉得自己如果不吸,就无法很好地融入这个圈子,会被冷落,感觉吸食大麻与吸烟并没有什么本质区别,想戒就可以戒掉。“交友心理”的迫切、法律意识的单薄、对大麻危害的轻视,让徐某将自己彻底地融入了“大麻文化”之中,从此走上了吸食毒品这条不归路。

2021年9月,徐某因吸食大麻被公安机关拘留10日后社戒三年。2022年10月,因再次吸食大麻,被公安机关抓获并执行强制隔离戒毒。自2023年1月进入我所后,徐某情绪特别低落,拒绝与他人沟通,总是独自在寝室看书,自我封闭。徐某认为,自己从小到大都是“掌中宝”、考上重点大学的“天之骄子”,突然的身份转变,自尊心接受不了,也不知道应该如何面对父母亲友,甚至想通过结束自己的生命来逃避现实。

二、方案制定和实施

根据徐某的社会经历以及自身的美术爱好,民警决定以其美术兴趣为切入点,开展对徐某的教育引导,通过美术的认识、教育和审美功能,让徐某重拾对生活的信心。

(一)通过美术的认识功能对徐某进行认知纠偏

美术是对世界的一种认识。美术通过典型的艺术形象去反映生活。欣赏者可以从不同的美术作品中去认识不同时代,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生活情景,从而认识真理,认识历史,认识现实,甚至认识包括我们自己在内的整个宇宙,这即为美术的认识作用,也叫做认识功能。

本案中,民警针对徐某爱好美术的特点,积极引导他参加大队的“以画之名,绘见我心”绘画活动,绘画以“对毒品的认识”为主题。徐某发挥自身美术特长,根据管教民警对毒品知识的日常宣讲,结合自身的认识,创作出了精彩的属于自己的绘画作品,沉浸式体验了与画“交流”,与内心来了一场“谈话”。徐某创作的作品为《无毒地球》,表明了自己对毒品危害的深刻认识,并号召广大戒毒人员出所后一定要坚决抵制毒品危害,为创造绿色无毒的地球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民警向徐某点赞,肯定他通过创作美术作品来认识毒品的危害,表达自身的戒毒决心和动力。与此同时民警也告诫徐某,创作的美术作品必须符合社会主流价值观。好的的美术作品应当能看到责任和担当,自由和豁达。人生难免有艰难险阻,难免会走岔路,一定要把心态调整好,坚定戒毒动机,才会克服艰难险阻奋力前行,希望徐某可以安全稳定地走完两年的戒治期,创作出更好的美术作品。

(二)通过美术的教育功能对徐某进行积极引导

美术作品的教育功能体现在它能使人们对自然、社会、人生、他人与自我采取一种正确的伦理态度。这种态度首先意味着对人类社会中美好的事物与正义的事业的热爱,对进步的信仰,对真理的追求。其次,这种态度包括对生命的崇敬,对苦难的同情,对罪恶的愤慨。

梵高名画《罂粟花》

本案例基于徐某的美术爱好,民警以《罂粟花》为例与其探讨对作品的认识和感悟。徐某说道:“梵高的《罂粟花》创作于1887年,是梵高艺术感知发生重大转折时期的作品。这幅画以细腻的笔法描绘了黄色和红色的花朵,传递了无尽的欲望、难以抑制的诱惑和不可避免的死亡,如同它的名字一样。”梵高的名画《罂粟花》对他产生了很深的教育意义,他认为毒品就像魔鬼,一旦落入毒网,就将难以逃脱,说吸毒是慢性自杀也毫不夸张。

民警对徐某的见解表示赞同,并向徐某介绍了《罂粟花》作者梵高的生平。梵高曾经做过推销员、画商、福音传教士,27岁时下定决心要成为一个画家,为此他付出了自己的全部。在此后的十年里,他没有穿过华服,没有口舌之欲,不知享乐为何物。他将弟弟提奥的资助都用来买画材,只留下少得可怜的部分勉强维生,每月都有好几天连咖啡和黑面包都买不起,只能挨饿;他苦心孤诣锤炼画技,每天至少工作十几个小时,在阿尔时期,他早上四点就起床工作,一直到天黑才回家;他得不到家人的理解,他事业有成的叔叔们斥责他是梵高家族的败类,取消了他的遗产继承权,还试图让唯一支持他的提奥停止对他的资助,以逼迫他做回一个“正常人”;与他交好的印象派画家们,劳特累克被关进了精神病院,乔治·修拉劳累过度早逝,良师益友逐一离去,满腔激情无人理解……但是这一切,梵高都承受了下来。梵高将蒙提切里视作榜样,他常常用蒙提切里这句话激励自己:“我们必须付出十年的艰苦劳动,那样到最后才有可能画出两幅或三幅真正的肖像来。”

徐某听完民警的讲述非常震撼,对这位画家肃然起敬,也更能深刻体会到梵高的美术作品中所要传达出的强大精神力量。在与民警交流后,徐某感叹道:“相比起像梵高这样的经历,我两年强戒又算得上什么,我没有理由放弃自己以后的大好人生,我要保持自己的初心和热爱。”

(三)通过美术的审美功能激发徐某戒治积极性

美术的审美功能是指美术能够提高人的审美能力,陶冶性情,能更多地获得称赞,建立自尊自信。

因长期混迹娱乐场所,交友不慎,染上毒品,徐某父母对其非常失望,至今都不愿接听其电话。经过教育反思和时间沉淀,徐某想向父母表达歉疚和悔过之情的欲望日趋强烈,但徐某没有信心,害怕失败。民警与徐某父母电话沟通,告知他们徐某在场所内的积极表现,希望他们能和民警一起,在徐某最艰难的时刻,拉他一把。终于,徐某父母同意与其进行探访。探访中,徐某终于鼓起勇气,诚恳地向父母表达了歉疚之情,做出了改过自新的保证,徐某母亲一阵沉思后说道:“后悔的又何止你,如果你当时大学毕业在外飘着,我们能把你拉回身边,或许也不会变成今天这样。世上哪有父母不心疼自己孩子的,我们只是恨铁不成钢。”

化解了与家人的冷战,压在徐某心头的大石终于放下。为进一步帮助徐某建立自信,民警在策划组织每月黑板报活动中,鼓励徐某充分利用美术专业特长,全面展现自己。徐某出的黑板报十分精美,他专业能力和人格品质得到了大家的认同和赞美,与同戒人员的沟通交流也渐入佳境,徐某也更加自信和从容。

三、实施效果

以美术兴趣为着力点,在对徐某的教育初期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结合积极的引导,徐某对自身片面和错误的认知得到了较好的纠偏。徐某主观上更加积极地面对现实,适应场所和环境的变化,融入到新的集体生活,在对待家人和美术爱好的认识上,有一个新的升华。面对戒治道路上的困难和坎坷,有了不一样的心态和思考。徐某自责自卑、彷徨无助的紧张情绪得到很大程度缓解,自尊自信开始确立,亲情关系得到一定修复,戒治积极性得到增强。

【案例思考】

一、因材施教,制定个性化教转方案

徐某学历较高、自尊心强,常规谈话教育效果不佳,我所民警根据徐某的个人特点及兴趣爱好,量身制定美术疗法,用画笔、颜料构建与戒毒人员沟通的桥梁。

二、因势利导,以名人事迹巩固信心

借助著名画家梵高的生平事迹,鼓舞徐某重走新生路,以绘画的方式让徐某静心戒治,以名人的榜样让徐某心生向往,激发其戒治动机。

三、总结经验,推广使用美术疗法

“任何人都可能成为最纯粹的艺术家,包括戒毒人员。”用色大胆鲜艳、构图奇特、画面内容怪诞……这些词描述的可以是大画家梵高的画作,也可以是长沙市强制隔离戒毒所戒毒人员的原创作品。今后,我所将继续应用美术疗法,促进戒毒人员心理康复及早日回归社会,同时增强社会各界对戒毒人员的关注与理解,消除歧视,促进和谐,将给戒毒人员更多的勇气矫正人格、走向新生。

您的满意度:
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您的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