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者”创新融合经典文学开展教育矫治的案例
案例内容
【案例背景】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习近平总书记在致首届全民阅读大会的贺信中指出:“希望全社会都参与到阅读中来,形成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借鉴他人经验进一步反思自我,自古以来都是获得成长的有效方式,而朗读是获取知识、提升自我最直接有效的途径。
戒治教育实践中,民警一直在尝试和探索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到教育矫治中来。戒毒人员普遍文化素质不高,通过朗读,可以使戒毒人员宣泄情绪、陶冶情操、摒弃恶念、重树自信,增强亲情意识、感恩意识、向上意识,最终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
【案例基本情况】
朗读是一门将读书转化为有声语言的艺术,属于二度创作。朗读者可以通过对作品的理解和情感的表达,把文字作品转化为带有音韵美的再创作的有声语言形式。在朗读时,人们可以深刻体会作者的生活环境、心理特征、思想感情等,朗读陶冶了朗读者的情操、开阔了朗读者的胸怀、文明了朗读者的言行、增强了朗读者的自信、释放了朗读者的情绪,同时也给聆听者以美的享受,引起共鸣。
(一)抛砖引玉,认知重塑
通过河南省司法厅智慧内网大数据分析及日常谈心谈话研判摸底,戒毒人员普遍文化素质不高,对读书与朗读两者的本质区别认识有限,绝大多数戒毒人员认为朗读无非就是将读书声音最大化,与艺术造诣毫无关联,索然无味,兴趣寥寥。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戒毒人员对朗读的兴趣索然令民警头痛不已,如何重塑戒毒人员对朗读的认识,调动其对朗读的兴趣,成为朗读路上的最大障碍。恰逢其时,央视王牌主持人董卿打造的全新节目《朗读者》走进民警视野。《朗读者》以个人成长、情感体验、背景故事与传世佳作相结合的方式,选用精美文字,用最平实的情感读出文字背后的故事,唤醒沉睡已久的灵魂,激发人们向善向上向美初心。
民警通过集中研讨,结合场所实际,一致决定通过我所戒毒人员宿舍智能联屏电视每日播放《朗读者》集锦的方式,提高戒毒人员对朗读的认识,激发对朗读的兴趣,体会朗读的意义,领会经典文学精髓,引导戒毒人员从“要我读”到“我要读”的质变,达到提升教育矫治质效,延伸教育矫治成果的最终目的。
结合戒毒人员文化水平、日常表现、人生履历,原生家庭等情况,将戒毒人员均分为4组,由4名自管会成员分别担任4组组长,4名民警分别担任4组指导老师,大队长作为“朗读者”活动总指挥,统筹安排,协调各方,优化资源配置,确保“朗读者”活动顺利开展。
(二)知识积累,固本培元
1.万丈高楼平地起,没有充分的素材支撑,朗读只是一纸空谈,毫无灵魂。通过开放教育矫治图书馆、移动音箱播放经典朗读曲目、绘制经典文学背景墙、开设名人名著专展、发放文学著作专题报刊形式,拓宽戒毒人员朗读经典文学渠道,提高戒毒人员接触经典名著频次,丰富戒毒人员获取知识路径,实现戒毒人员简简单单把书借、轻轻松松把书读、实实在在把书看,在不知不觉中丰富戒毒人员朗读素材库。
2.授业解惑,悟理知义。介于戒毒人员文化素质普遍不高,绝大多数戒毒人员对经典文学的阅读仅留于表面,并未抓住文字所表述的真实信息(知,情,意),不能捕捉到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这就需要民警针对性地对戒毒人员讲述其中历史背景,人文要义,隐含深意,从而实现用经典文学洗涤灵魂,明确人生大义,从而高水平实现教育矫治的目的。
3.开“谈”论道,思想升华。定期开展读后感总结汇报,汇报内容包括:你最近读了什么经典文学?所读文学属于励志篇、感恩篇、爱国篇、爱情篇的哪一种?结合戒治生活,你从中学到了什么,领会了什么?
通过对经典文学的持续阅读,广泛讨论,激发了戒毒人员对“朗读者”的期望与热情,提升了戒毒人员文化素质,开阔了戒毒人员的视野,升华了戒毒人员的精神素养,引起了对吸毒之路反思忏悔,为“朗读者”活动奠定了基础,厚实了根基。
(三)添砖加瓦——培养朗读技巧
如果说素材是朗读的根,那么朗读技巧必然是朗读的魂。正所谓专业人干专业事,队内播音主持专业毕业的民警主动请缨作为“朗读者”活动专业授课老师,针对戒毒人员的朗读技巧进行专项培养,确保“朗读者”活动走深走实。
1.读悟结合,相互促进。首先在戒毒人员心中树立一个概念,朗读不是孤立的个体,要与经典文学有机结合起来,做到读中感悟、悟中促读,两者相辅相成。从文中受到感染和熏陶,朗读时自然表达出来,做到以情带声、以声传情。
2.朗读示范,有法可依。在鼓励戒毒人员“多读”的基础上,通过现场示范或者播放经典名家录音的方式,对戒毒人员的朗读技巧做出示范指导。根据不同文学作品的特点把握示范的时机,教授戒毒人员处理重音、停顿,恰当运用语气、节奏、音色等。特别是在戒毒人员无法达到朗读要求或朗读出现偏差、有退却心理时,民警适时鼓励同时进行范读,并现场进行提问:“听到我用不同的方法朗读,几种方法中,你们最喜欢哪一种,为什么?”通过提问引起戒毒人员的注意,引起他们的思考,从而加深理解,学到具体可感的朗读知识和技巧,推动“朗读者”活动持续有序开展。
3.正确朗读,技巧指导。引导戒毒人员用普通话进行朗读,发生要清楚响亮,初学者语速可略微慢些,注意不读错字、不漏字、不添字、不唱读、不重复朗读句子。民警组织戒毒人员通过不断的练习,来感受不同的意义该怎样朗读出来,同时让戒毒人员了解重音是用声音来突出重点;朗读的速度应根据文体和文章内容不同而分;朗读的语调是由声音的高低、强弱和快慢来决定。戒毒人员依据自己所读所学,认真揣摩,不断试错、纠错,不时皱眉、不时露笑、不时苦闷、不时释怀,现场互动交流频繁,朗读技巧学习氛围浓厚。
4.创设情境,激发情感,调动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兴趣会激发起无穷的潜能。民警一致认为通过创设情境无疑是调动兴趣,激发情感最行而有效的教学路径。戒毒民警根据文学内容创设情境引导戒毒人员入境、入情,甚至进入角色,从而因“情动辞发”而读出情感。如:在《静夜思》这首古诗时,示范者挑选明月当空的夜晚,身着唐装,朗读声音高低起伏,抑扬顿挫,以凄凉的古筝配乐作为朗读背景音乐,相辅相成,朗读者表情凝重,眼含热泪,再通过指导老师对当时情境的渲染,戒毒人员心中荡起情感的波澜,思乡之情溢于言表,有了这样的感觉,民警再进一步的指导,戒毒人员朗读时很自然的就将文学意境展现出来,从而读得入情入境。
5.多种练习,读有提高。朗读技巧的掌握和运用并非一蹴而就。要在反复、多读的朗读形式中进行训练。为确保每节课每个戒毒人员都有朗读的机会,民警决定采用齐读、个别读、小组读、分角色读、教师引读、互监组检查读、四人小组评议读、开火车轮读等方式,确保戒毒人员人人参与,人人练习,人人提高,从而实现“众乐乐”的活动目标。
6.“读后评议”是良方。戒毒人员朗读完后,民警针对他们的不足,适当点拨,给予鼓励,并提出更高的要求,引导他们在实践中掌握朗读的规律,学会朗读的基本方法,达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四)推陈出新,创作升华
以组为单位,分别设置励志、感恩、爱国、爱情四大主题,鼓励各小组,突破自我,拿出舍我其谁的勇气和魄力,结合自身人生经历,近期文学学习笔记,大胆创作,积极朗读自己的作品。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完善和升华。戒毒人员在文学创作过程中,不断地甄选素材,反复推敲打磨,在创作、优化和升华过程中进一步加深了对经典文学的学习理解。通过个体突破和团队协作,摒弃了戒毒人员好吃懒惰的恶习,克服了戒毒人员自私自利的性格缺陷,浸润了戒毒人员温和如玉的情操,树立了戒毒人员争优创先的向上意识。
(五)搭建平台,展现自我
1、举行“朗读者”比赛。比赛模式设置为个人朗读和团队朗读两种模式。成立“朗读者”评审组,由全体戒毒人员担任“大众评审”,民警担任“嘉宾评审”,分别对朗读作品进行评分,评选出最佳原创奖、最佳表演奖、最佳个人、最佳团队等奖项,给予奖励。
2、所内广播站专设“朗读者”专台,命名为”每日一省“。每日挑选4名戒毒人员围绕励志、感恩、爱国、爱情四大主题到广播站进行经典文学朗读,切实增强戒毒人员“朗读者”活动参与感、获得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戒治人员文化素养,涵养向善向上向美的戒治生态,激发戒毒人员戒治活力,优化戒治成效。
3、将戒毒人员优秀原创朗读作品整合归纳,编辑成册,录制成音——《朗读者原创合集》,发放至每名戒毒人员手中。通过移动音箱轮番播放,提振戒毒人员戒治信心,增强戒毒人员成就感、荣誉感、自我认同感,在戒毒人员之间营造良性竞争氛围。
为戒毒人员搭建多元化展示“舞台”,使全体戒毒人员享用“朗读者”的甘泉甜美,品味“朗读者”魅力,增强戒治主观能动性,激发自我突破潜能,重塑行为养成,为回归社会后延伸戒治成果夯实基础。
经过长达半年的“朗读者”形式经典文学教育矫治,朝夕相处的陪伴切实增强了民警与戒毒人员之间的彼此认同感,教育矫治配合力度显著增强,戒治效果大幅度提升。戒毒人员通过“朗读者”文化氛围的长期浸润与熏陶,文化素养得到质的提高。经典文学中传递的正能量鼓励着戒毒人员重拾自信,重获新生,重新起航;衍射的人生哲理引导着戒毒人员自我检讨,自我反思,自我忏悔;蕴涵的向善真理牵引着戒毒人员消除戾气,卸下防备,一心向阳;深藏的伟人箴言鞭策着戒毒人员赤心报国,碧血丹心,忠心耿耿。“朗读者”创新融合经典文学教育矫治为戒毒人员坚定戒毒信心夯实根基,为回归社会延伸戒治效果铺垫引路。
【案例思考】
(一)正向激励,真诚真心。戒毒学员教育矫治工作不能一味地批评、教育、指责。在教育矫治中,民警应根据戒毒人员个人现实表现,适时给与正向激励,能够增强戒毒人员戒治信心。依据戒毒人员性格特点,年龄跨度分布,因人而异制定个性化教育矫治方案,扑下身子,追根溯源,保持与戒毒人员的“密切”联系,切实解决戒毒人员急难愁盼问题。
(二)以文化人,以德润心。戒毒人员普遍文化素质不高,道德认知有限,绝大多数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存在偏差。将以文化人,放在教育矫治突出位置,通过优秀文化滋养培育戒毒人员法治精神、规矩意识、服务意识,强化团队协作,弘扬爱国精神,从根源上铲除戒毒人员“病根”,巩固戒治成果。
(三)加强互动,有的放矢。民警与戒毒人员之间的关系不应仅限于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工作关系,亦可通过为戒毒人员举办活动、传授知识、搭建展示平台等方式,在寓教于乐中拉近与戒毒人员的距离,强化与戒毒人员之间的互动交流,形成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朋友关系,从全方位,多角度开展戒毒工作,推动戒毒工作高质量发展。
(四)创新先行,实践相随。将创新摆在戒毒工作的突出位置,实践活动放在戒毒工作核心位置。立足当下,从云计算、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平台提取精华,将先进的教学方式、新颖的图文资料、有趣视屏有机融合,一体推进,助力教育矫治实现新突破。将创新戒治方式与实践教学充分糅合,相辅相成,实现戒毒人员在学中乐,在乐中学的戒治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