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服务首页
司法行政人员首页
欢迎您访问司法行政(法律服务)案例库
首页 > 运用园艺疗法缓解女性戒毒人员焦虑抑郁情绪的案例

运用园艺疗法缓解女性戒毒人员焦虑抑郁情绪的案例

分享
案例内容
【案例背景】

基于场所日常管理数据的研究表明,戒毒人员的心理健康水平大多低于常人,典型心理问题表现在焦虑、抑郁、适应性差等方面。为了探寻缓解女性戒毒人员焦虑抑郁情绪的对策,广东省女子强制隔离戒毒所在3月植树节期间,组织戒毒人员开展“‘植’此青绿 拥抱春天”教育月活动。利用大院内空闲场地,开辟园艺基地,由具有丰富园艺经验的民警和心理咨询师对戒毒人员开展园艺疗法,引导戒毒人员转移注意力,投入自然的怀抱,运用大自然的力量在绿色世界里缓解焦虑、放松心情,学会正确和情绪打交道,激发她们内驱力,获得自我成长与力量。

作为一种生态化的心理治疗方法,园艺疗法是人与植物以园艺活动建立连接,结合投入、关注、期待、生产、收获与享受等过程,来达到促进个体身心、体能、精神康复等诸多目的。

【案例基本情况】

(一)选取人员及评估方式

2023年2月,通过SCL-90测试,筛查出56名存在抑郁、焦虑及抑郁焦虑共存的戒毒人员,并根据自愿参与的要求,确定26名戒毒人员参加此活动,运用 SPSS20.0 统计工具,对活动前后的数据进行分析。

(二)活动过程

园艺疗法活动从2023年2月至3月,每周三教学日开展,共8次,每次活动2小时,活动分开始阶段、中间运作阶段和结束阶段。

1.开始阶段:多彩世界

简要介绍园艺活动,让参与活动的戒毒人员对即将开展的园艺小组有一个初步认识,初步感知园艺的魅力,激发她们参与的兴趣。

心理咨询师和具有园艺经验的民警分别作自我介绍,通过绘制心情曲线图对全体组员情绪状况进行初步掌握,概述成立园艺小组的目的,以及小组计划和目标。通过开展“滚雪球”活动,用一句话自我介绍,后面的人要先重复前面人的自我介绍的方式,介绍团体参与者相互认识, 建立互动关系。强调参与活动的规则和要求。通过阐述园艺疗法的意义、目的、相关注意事项等,营造参与者积极主动的氛围和激发积极的情绪状态,保证戒毒人员对活动开展的依从性,增强团体活动的有效性。

2.中间运作阶段:感悟成长

此阶段分6次进行,是活动的主要阶段。每次活动一般遵循“准备—与植物互动—交流—调整—反馈”五个程序进行。前两个程序约80分钟,后三个程序约40分钟。与植物互动阶段,组织参与者去园艺基地,在等待植物发芽、生长、开花、结果的过程中,培养耐心和责任感;在交流阶段,引导参与者对自己种植的植物进行情感联结,根据体验过程,设置问题引导戒毒人员进行自由表达;调整阶段,结合积极的体验和感悟,联系现实问题,如在陪伴植物生长的过程,接纳生、死、茂盛、衰败的过程,从中感受生命的不易,感悟生命的顽强,挖掘参与者的内在资源和支持力量。反馈阶段,对活动过程进行回顾,进行整合,提炼并挖掘自身的积极心理品质。

(1)绿植讲堂:通过讲座的方式从温、光、水、气、肥五字诀方面向参与的戒毒人员讲解植物种植的技巧,有针对性地对即将种植的月季、多肉等植物从浇水、施肥、光照、温度、通风等环境调控方面进行讲授,以及介绍植物上盆、翻盆、浇水、修剪等日常管理的操作技巧和注意事项,学习新技能,增进参与者领会对人与植物之间的关系。

(2)精耕细作:选择适合种植植物的院区两侧进行开垦,各约3米宽、10米长开垦成园艺基地。对26名戒毒人员进行分组,指导她们科学劳作,在参与拔草、翻土、补充土壤中的养分等设定的主题和规则的活动当中积极体验,例如翻土力求把草根集结的表土完全翻埋于底层,而把翻上来的新土盖压在表面。引导参与者用心体会,形成专注投入的状态,并达到锻炼和分工合作的目的。

(3)种下希望:播撒格桑花、小雏菊、矢车菊等种子及移植栽种月季、多肉植物,引导她们在在浇水、搬运、移植的过程中培养专注力,正识物我关系,增强角色意识,培养合作意识。

(4)拔草堆肥:耕锄或手工拔除杂草,以免造成草荒而使花卉受到损失。讲述对不同花草的不同的养护方法例如在给月季施肥牢记“三要两不要”,要施底肥、要薄肥勤施、要及时浇“回水”、现花苞后不要施叶面肥、花全开后不要施肥。借花草养护的差异性,引出人类个体的差异性,每个生命个体都是独特的。通过回顾几次对观察植物的变化,记录植物成长过程的变化,体验成长的领悟,感受生命力,使参与者不断积累积极情绪。

(5)移栽定植:组间合作,选择 1—3 种不同的植物小株,进行设计组盆,增加同伴互动。例如植物种类、适用什么泥土基质、花盆的大小、植物颜色的搭配、浇水的份量、摆放位置、施肥份量等,需作出不同程度的决策。在盆栽上贴上个人标签,采取责任到人的方法,要求每个必须清楚哪些是自己管理的盆花、花坛等。因为花木为有生命之物,如果管理不当或疏忽,会导致枯萎。这可使参与者认识到哪些是自己不得不做的工作,从而产生与增强责任感。

(6)绿植代言:通过回忆亲身经历,讲述种植过程。正确评价自己达到目标的过程,探索过程中的乐趣,体验目标达到的成就感。此阶段目的在于让参与者感受到当付出后有收获,待到自己培植的花木开花、结果时,会受到人们的称赞,自己的辛勤劳作得到人们的承认后,自己在满足的同时还会增强自信心。

此阶段要注意严格落实场所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检查由值班民警严格执行,清点工具、准确登记。组织警察在活动过程中注意参与者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并严密观察病情、情绪变化,若出现明显冲动、消极等不良情绪,防止意外发生。

3.结束阶段:手工DIY

培养创作激情,把具有自然美的植物材料按照自己的想象进行布置处理,使其成为艺术品。采摘花瓣和树叶设计制作贺卡和书签等小型饰品,相互馈赠,告别与祝福。

本阶段主要任务是面对离别,引导参与者回顾、强化所学内容和技巧, 加强领悟并在生活中实践应用,保证疗法的整体性。帮助参与者多角度、多方面认识自己参与活动前后的变化及影响因素,体验生活带来的挑战,以积极的心态改善生活质量,应对将来复杂的社会生活。

(三)活动效果


数据结果显示,相对于干预前,干预后的SDS和SAS得分都显著降低,表明园艺疗法活动对于缓解女性戒毒人员的焦虑抑郁情绪产生了显著效果。

园艺活动丰富了戒毒人员的业余生活,为参与者提供了一个放松心情,体验大自然的场所,她们在感受种植快乐的同时,又能舒缓情绪,释放压力。有些参与者因吸食毒品被强制戒毒而自卑,但在园艺活动的展示中,她们发现了自己独特的闪光点,这帮助她们恢复了自信,建立了对自己的积极正面评价。戒毒人员小雨说:“曾经的我就像一颗干瘪的种子,渺小得毫不起眼。通过参加此次活动,我一步步建立了自信,相信自己会如春苗一般焕发新生。”


【案例思考】

(一)活动表明,园艺疗法有助于戒毒人员调节情绪、认识自我、增加同伴互动等,具有良好的教育矫治干预效果。新方法的尝试为教育矫治工作者提供了新的工作思路,在对女性戒毒人员的教育矫治方法选择上不要固定不变,应以人为本,因地制宜,在关注差异性和特殊性的基础上,不断进行创新和研究发展。

(二)园艺疗法是融合了心理学、植物学、社会学等多门学科的辅导技术,活动的有效性与组织者的专业水平息息相关,因此提高心理矫治和教育戒治质量,需要相关组织者加强自身的专业学习,提升专业素养和技能。戒毒事业发展必须以教育戒治的专业化作为重要抓手,不断提高戒毒工作法治化、专业化、科学化水平。

您的满意度:
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您的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