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服务首页
司法行政人员首页
欢迎您访问司法行政(法律服务)案例库
首页 > 通过“习惯养成训练”帮助戒毒人员李某强化自我管理的教育矫治案例

通过“习惯养成训练”帮助戒毒人员李某强化自我管理的教育矫治案例

分享
案例内容
【案例背景】

如何通过教育矫正手段帮助戒毒人员提高自控能力,纠正不良行为习惯,提升拒毒防毒能力,是值得关注和探索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案例通过“习惯养成训练”帮助戒毒人员李某改变错误思维方式,同时,借助他律和自律相结合的方式,引导李某重塑行为习惯,强化自我管理,为其回归社会打下良好基础。

【案例基本情况】

一、戒毒人员基本情况

戒毒人员李某,女,自小在父母的宠爱下长大,自我为中心,行为冲动鲁莽。入所后行为较散漫,纪律意识较淡薄;跟不上集体生活节奏,个人卫生习惯较差;人际关系紧张,常因琐事与他人发生矛盾。

二、教育矫正计划制定

戒毒人员习惯的重塑与养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借助外控的力量,逐渐培养内控的力量,在时间的磨砺中渐渐实现自我管理。针对李某的行为和人际问题,主管民警为其制定了个性化的矫正方案,通过一系列的引导、示范、矫治和训练,强化李某的正确认识及习惯养成。方案分三个阶段:

(一)思想引导阶段,建立训练基础。此阶段重点从认知入手,帮助李某形成积极的自我暗示,让行为改变目标融入潜意识,树立改变行动的意愿和信心。

(二)辅助管理阶段,巩固反复练习。此阶段有意识地培养李某自我纠错及管理能力,同时加强外部监督。通过具化目标任务及重复练习,帮助其进一步认识行为养成的重要意义。

(三)持续稳固阶段,强化自我管理。此阶段在纠正不良习惯的基础上,继续帮助李某巩固改善效果,助其进一步把握习惯养成教育中他律与自律之间的相互关系,为其回归社会奠定基础。

三、教育实施情况

(一)思想引导阶段:修复认知,调整戒治心态

1.认识毒瘾,提高认知水平。通过日常谈话和大课教育,帮助李某了解吸毒对人的身体健康的危害,以及对情绪、性格、社会关系的影响,引导李某深刻认识毒品危害、成瘾原理、戒毒难点等,从而坚定戒治信念。同时,通过详细讲解《禁毒法》《戒毒条例》等相关条文,增强其法治观念,促使其对自己的违法行为有初步的认识,不断提高认知水平。

2.目标赋能,激发内在动力。定期与李某进行个别谈话,在谈话中引导其描绘未来理想生活,引导李某清晰地看到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以及其家人、朋友对自己的期待;通过引导李某积极思考“为什么要戒毒?”,帮助其发现自己戒毒信念的“支撑点”,为其习惯养成增加动力支持。

3.自我评估,列出问题清单。鼓励李某进行自我反省及评估,列出个人问题清单,比如一些可能与其复吸相关、戒治相关的问题、与朋友、家人或同小组其他戒毒人员关系上的问题、个人情绪上的问题、不良行为习惯问题等。通过列出个人问题清单,引导其勇于面对过去,找出自己的痛处和缺点,并逐步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纠正与完善。

经过第一阶段的教育引导,李某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改变,其对自我有了新的认知,心态也逐渐平稳,日常表现也有了明显的提升,由原来的随性冲动渐渐转变为懂得思考,并向民警表示有意愿改变自己。但在日常戒治生活中仍然需要通过协助性的手段帮助其进一步改变行为习惯。

(二)辅助管理阶段:加强他律,重塑行为习惯

1.以终为始,制定训练计划。鼓励李某以“个人问题清单”及戒治目标为基础,为自己制定一份习惯养成计划,主管民警定期对其进行“分析-评价-引导-训练”,并持续纠正李某错误的行为举止,让其有意识地克服不良习惯,不断优化、固化训练效果。

2.对症下药,纠正不良习惯。通过教育引导,李某的集体意识不断增强,在生活中也开始学会为他人考虑,并愿意为了集体改掉自我为中心、卫生习惯差等不良习惯。在其增强责任意识、奉献意识的同时,也获得了小组其他戒毒人员的认可。

3.情景模拟,强化行为记忆。安排李某参加情景模拟活动,模拟的主题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模拟所内戒治生活中发生的琐事及矛盾,帮助李某通过演练学会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冷静面对烦躁情绪;另一方面模拟所外可能遇到的复吸场景,帮助李某进一步认识到毒品的危害,习得拒毒技巧。通过系列角色扮演、动态情景变换,使其进一步认识到自身存在的认识误区,认清“毒友”带给自己的危害,在情景模拟中循序渐进地帮助李某强化行为习惯方式,鼓励其遇到类似情境时要保持正确的应对方式。

在此过程中,李某逐步掌握了与他人沟通的技巧,学会了自我反省,也会站在不同的角度去理解他人的想法和行为,人际关系、卫生习惯都得到了较大的改善,能够做到与其他戒毒人员和睦相处,戒治信念也进一步坚定。

(三)持续稳固阶段:持续稳固,强化自我管理

1.正向激励。适当给予其及肯定与鼓励,帮助其树立“想要更好”的积极心态。比如在集体考评时,对李某好的表现进行表扬,通过激励方式帮助其持续保持稳固的良好习惯。

2.助人自助。通过设立互助互学小组,鼓励李某在完善自我管理的过程中去帮助其他戒毒人员,实现相互监督、共同提高。经过一段时间后,李某更加坚定了保持操守的决心,也向民警表示她找到了自己的戒治目标,会继续努力。

3.总结提高。在李某回归适应教育中,引导李某比较入所时和现在的状态差别,对过去的戒治生活进行“期末总结”,教育李某出所后也要继续保持良好的行为习惯,为未来定制一份计划,正确规划自己的人生道路。

通过第三阶段的养成训练,李某基本能够稳固良好习惯,对戒治目标认识变得更加清晰完整。同伴及警官的肯定让其在戒治中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感,对未来充满了憧憬,也更加坚定了戒治的信心。

【案例思考】

一、效果

经过阶段性习惯养成训练,李某的一些不良习惯得到了纠正,从经常把“我也没办法”挂在嘴边,变成了“我可以去尝试改变”。在这过程中找到了自我价值,获得了成长的力量,有了更加清晰的人生规划。目前,李某已回归社会有一段时间,民警在电话回访中了解到,她已找到一份工作,能够积极配合社区康复工作,努力继续保持操守。

二、反思

(一)因人施策,找准方向

每个戒毒人员都有不同的性格、成长经历等,要因人施策,多元化、多角度对戒毒人员进行教育引导。同时也要重视戒毒人员在习惯养成教育中的主体地位,积极发挥戒毒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引导戒毒人员进行正确的自我锻炼、自我强化和自我调节,使戒毒人员真正成为习惯养成教育中的主体,进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鼓励为主,取得认同

在任何教育中都需要强调良好的沟通关系,戒毒人员教育矫治尤其如此。民警要始终把握这一原则,将理解、接纳的态度贯穿整个教育过程始终,同时,辅以倾听、共感、指导、鼓励等技术,深入戒毒人员内心,增强信任感,更好地达到教育效果。

(三)持之以恒,循序渐进

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部分戒毒人员存在意志薄弱的问题, 习惯的纠正及重塑就更加艰难。这就需要民警在教育的过程中保持耐心和信心,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才能帮助戒毒人员保持操守,实现戒除毒瘾的目标。

您的满意度:
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您的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