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服务首页
司法行政人员首页
欢迎您访问司法行政(法律服务)案例库
首页 > 借助古诗词学习改变戒毒人员于某矫治态度的教育矫治案例

借助古诗词学习改变戒毒人员于某矫治态度的教育矫治案例

分享
案例内容
【案例背景】

自“国学教育季”活动开展以来,陕西省虢镇强制隔离戒毒所在积极落实“规定动作”的基础上,创新国学教育“自选动作”,以诗词文化为有力抓手、以改变错误认知为目标、以内化驱动为手段的教育机制,引导戒毒人员改变不良行为习惯,丰富戒毒人员文化生活,增强了戒毒人员戒毒动机,坚定戒毒人员信心,充分发挥了国学诗词精粹“养心、塑魂、启智、修德”的作用,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戒毒场所开花结果,经典传承,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戒毒人员于某,男,1972年10月出生。因买彩票的朋友告诉他吸食海洛因能增长智慧、获得灵感,摸清开奖规律,凑巧的是于某在初次吸食毒品后的两天内中了4000元,从此于某便沉沦在毒品中。从被公安机关抓获到强制隔离戒毒,再到复吸,这个过程重复了多次。于某认为自己是“老资格”,已经对戒毒所的一切了如指掌,法律意识淡薄,性格孤僻,行为、情绪波动较大,在与其他戒毒人员相处的过程中摩擦不断,甚至发生肢体冲突,不能正常参加所内的教育矫治活动,影响较坏。

【案例基本情况】

一、原因分析

家庭原因:于某从小父母离散,母亲带其重新了组建家庭,继父对其缺乏管教,呈“放养”状态,导致于某从小就失去了原生家庭的温暖。于某从小聪明好学,尤其对文史方面有浓厚的兴趣,但到了上学的年纪,父母对其学业不够重视,认为只要吃饱饭就行,致使于某初中毕业就流入社会打工并承担起了家庭的责任。于某的父母不重视其对知识的渴求,不关注其内心成长,其无法感受到父母的关心和家的温暖,致使于某和其父母产生隔阂。

个人原因:由于于某没有一技之长,加之步入社会后好逸恶劳,个人价值观念错误,整天幻想着通过买彩票一夜暴富,只想着天上掉馅饼的好事,不愿通过劳动致富,缺乏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和明确的人生目标。

二、方案制定

有戒毒人员向民警反映,于某在收看《中国诗词大会》时一改往日的精神颓废和沉默寡言,表现的聚精会神、兴趣高昂,休息时还会跟着复诵节目里的诗句。民警随即和于某进行谈心谈话,于某从小酷爱诗词,并向民警要求经常组织收看《中国诗词大会》,民警应允后于某表现的欣喜异常,主动说到其继父在小学时送他的《唐诗三百首》到现在还视若珍宝。民警认真搜集具有影响力、启发性、代表性的100首古诗词,并向于某认真讲解诗词的语句含义、作者的创作背景,包含的思想内涵,寄托的真情实感,力求以读懂诗词、感悟诗词之美,对其实现教育矫治。

根据于某喜爱诗词的特点,民警为某制定了三个阶段的教育矫治计划。第一阶段:辅以手工艺制作,激活情感体验。第二阶段:借助亲情帮教,进行教育矫治。第三阶段:结合赏析活动,激发群体共鸣。通过发掘培养于某的兴趣爱好,培养其健康情趣,激发于某正确的戒毒动机,帮助其树立戒毒信心。

三、方案实施

第一阶段:通过对诗词的学习、辅以手工艺制作,激活情感体验。

民警挑选了通俗易懂却充满童趣的古诗《村居》,对于某进行进行教育,“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民警要求于某在纸上画下来他对诗中描写场景的想象,或者写下他的理解。民警在解读诗词时讲到,在盎然的春意中,河堤上的杨柳发出细芽,孩童们早早放学归来后,放着风筝的美好画面。于某触景生情不禁想到了自己,没有陪伴和关怀的童年,甚至从来没有放过风筝。民警拿来了竹篾、纱纸等材料,陪于某制作了一个简易的风筝,最后于某在风筝上画上了一只燕子,写下了自己的名字。于某告诉民警,虽然自己没有放过风筝,但是自己的人生就是一个风筝,前半生辛苦飘零,染上恶习,以后会牢牢牵着自己人生的风筝线,摆脱毒魔,让人生的风筝不再偏向。

第二阶段:通过对诗词的学习,借助亲情帮教,进行教育矫治。

民警通过“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这句诗唤起了于某对青年时期的记忆,于某对民警袒露心声道:“年轻时,我好逸恶劳,妄想天上掉馅饼的好事,染上恶习,没有尽到父亲的责任,给孩子树立了不良榜样。多年以后回想起来,只有无尽的空虚和悔恨,等到回归社会的时候,渴望能得到家人们的包容。”这时,民警拿出了一段于某女儿录制的视频,于某从视频中得知刚上大学的女儿加入了学生会,还是学校志愿者社团的成员,女儿还告诉于某,只要能够坚决改正恶习,什么时候都不晚。听到这句话,于某潸然泪下。

第三阶段:通过对诗词的学习,结合赏析活动,激发群体共鸣。

民警通过举办“经典咏流传 诗词润心田”诗词赏析活动。让于某客串主持人并带头赏析学习,于某从诗词库种选择了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在讲解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时,于某释义道:这句诗的意思是船侧旁,千帆竞发,奋勇向前;病树前面,万木逢春,生机盎然。联系我自己的处境,我想到我们身处这么好的国家,享受政府对我们戒毒人员的政策,我们不能成为时代的弃儿,相信前行必有曙光!我觉得自己就好似是枯树逢春,又重新找回了生活的力量,我一定要坚定戒毒意志,相信只要我努力,一定可以真正戒除毒瘾!于某的讲述引起了戒毒人员的共鸣。在于某的感召下,戒毒人员学习诗词的热情高涨。

四、实施效果

经过四个月的诗词赏析教育,于某接受教育矫治的主动性明显增强,各方面表现良好。民警以此拓宽国学教育边界,经常性组织全体戒毒人员观看《中国诗词大会》《典籍中的中国》《经典咏流传》等国学文化节目,举办诗词赏析等活动,戒毒人员传颂优秀古诗已蔚然成风,教育矫治状态积极向上,戒治秩序良好。

【案例思考】

(一)全面掌握 细心观察 主动沟通

在戒毒人员收治入所时,详细察看公安机关提供的有关资料,对戒毒人员的姓名、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婚姻状况等多种基本信息做到了如指掌,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同组戒毒人员反馈的信息,进行观察核实,摒弃畏难情绪,敢于主动接触转变难矫治戒毒人员。

(二)因材施矫 多管齐下 循序渐进

根据不同戒毒人员的文化层次、认知水平和自身素质,选择适合该戒毒人员特点的矫正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矫治,让寓教于乐教育形式注入国学教育实践活动中,同时实行阶递式转化策略,辅以多种心理矫治方法,激活戒毒人员主动戒治的内动力。

(三)树立标杆 以点带面 群体转变

将表现积极的戒毒人员树立为优秀典型,发挥示范效应,并且搭建“舞台”,让戒毒人员有多种多样的机会全方位展示自身的优点和闪光点,使戒毒人员获得认同,收获自信,让正能量在场所发散,在让“快乐戒毒”的理念在戒毒人员群体间蔚然成风,实现群体转变。

您的满意度:
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您的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