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剧本创作技术帮助戒毒人员辛某戒断及保持操守的案例
案例内容
【案例背景】
剧本创作技术是通过人生剧本的形式,帮助戒毒人员探索在成长过程中,家庭中的哪些因素影响其成长和发展、生存样貌和人生状态。通过“呈现、转化、整合、康复”的方式,在戒治的过程中不断调整、设计人生剧本,最终达到戒除毒瘾、重塑自我的效果。
本案例中的辛某因为青春期叛逆深陷毒品的泥潭无法自拔,初入戒毒所时无法控制情绪,与其他戒毒人员发生肢体冲突,对警察也有对抗情绪。剧本创作技术让辛某重新审视自己过往吸毒史,看清自己内在的阻抗,走出“一朝吸毒、终身戒毒”的怪圈,对自己的人生进行全新的规划设计,辛某积极按照方法进行预设方案,对于改善应对危机情况起到积极的效果。辛某持续戒毒24年的成功案例对处在叛逆期的年轻戒毒人员尽快融入社会、实现自我价值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案例基本情况】
一、戒毒人员基本情况
戒毒人员辛某,女,1973年1月出生,1997年10月在广西第一劳教所(广西第一强制隔离戒毒所前身)戒毒,1999年7月提前解戒。
辛某从小家中经济条件优越,父母都是大型国企的中层领导,对辛某一直强调“富着养”,辛某也一直觉得父母和家人宠着自己,因此对身边的事情漫不经心,觉得自己就是全家的中心。曾经有一段时期父母忙于工作顾及不到她,辛某愈发随心所欲,父母起初并没有及时进行教育,辛某遂认为是父母不关注自己,直到结交社会上的各色“朋友”,开始接触毒品,并一发不可收拾。吸食毒品后,辛某更加我行我素,19岁到21岁曾经戒毒两次,23岁被送强制隔离戒毒。
二、原因分析
缺乏家庭归属感。辛某自诉从懂事以来,父母的眼里只有工作,不关心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内心成长过程,这让辛某无法感受到家的温暖。辛某弟弟出生后,父母亲将重心转移,对自己不闻不问,这更加深了辛某与父母之间的矛盾。
性格障碍明显。辛某实际是个很自卑的人,在父母长期无原则的溺爱中,她感受不到爱,却习惯了不断的索取和证明,甚至在处理事情中,一味地用强势来抢夺父母的爱和关注,却对父母十分漠然,形成了攻击性人格障碍,一言不合就喊打喊杀,认为只有这样才是解决问题的方式。
评判观念错误。辛某自认为是行走江湖的大姐大,很享受江湖义气般的相互吹捧,因为家庭经济状况较好,常穿梭于各种灯红酒绿的场所。在第一次被公安机关抓获后,母亲放下所有工作陪伴戒毒,辛某才觉得父母是关注自己的,可是当毒瘾发作时,当时年仅17岁的辛某从楼上爬窗出去时不慎跌落,脊柱严重损伤,当医生说到可能要瘫痪时,面对哭成泪人的父母,辛某说感受不到痛,只有对父母的恨。然而在一年身体康复后,辛某并没有坚定的悔改,而是反反复复折磨自己和家庭。
三、方案制定
经过观察了解,警察发现辛某有文字特长,喜欢文学创作,写得一手好字,有喜欢摘抄和写日记的习惯。结合辛某对父母爱恨交织,反复循环、无法自拔的吸毒状态,警察从辛某特长入手,决定运用剧本创作治疗技术改善辛某的不良家庭关系,进而帮助辛某戒除毒瘾,并对其离开戒毒场所后进行持续性的帮教。
四、方案实施
(一)第一步 出生场景剧本的设计
目标:让辛某体验母亲分娩时婴儿在产道挤压的感受,引导辛某学会对母亲感恩,为自己努力挣扎来到这个世界喝彩。
内容:1.出生体验:让戒毒人员10人双膝着地、双手扶地,用身体的形状形成一个弯弯曲曲的模拟产道状态,辛某慢慢爬进去体验母亲分娩时初生婴儿的产道挤压的感受。2.父母祝福体验:“当你来到这个世界,你希望爸爸妈妈和你说什么?”辛某在现场选定人员代表他的父母,当听到父母的代表和她说“亲爱的孩子,你的到来让我们很开心!”辛某的眼睛湿润了。3.温暖记忆:在稚嫩的儿歌声中,辛某想象年幼时父母家人照顾自己的场景,爸爸妈妈围绕着自己,辛某说:我要一个温暖的家。
(二)第二步 美好家庭剧本的设计
目标:1.帮助辛某学会感受生命、珍爱生命,理解接受父母给予的我们生命是最美好的礼物。2.帮助戒毒人员觉察沟通模式,学会感恩。
内容:1.理论讲解:为辛某讲解生命树的意义,父母是我们的根,根深才能叶茂。让辛某画下自己的生命树,用害虫啃咬代表吸食毒品,辛某感触地说:“我可以长成参天大树的,爸爸妈妈一直在支持我!”2.模式体验:通过情景体验的方式让戒毒人员体验自己的沟通模式,模拟体验自己戒毒成功后,孝敬父母、家庭和睦的状态。3、引导辛某体会自己过往抗拒沟通,责任推开的状态,真正学会融入在戒毒人员中营造互敬互爱的氛围。辛某想起自己跌伤脊柱后,卧病在床,是父母日夜守护,她痛哭流涕:“爸爸妈妈从不放弃我!”“我一直有个美好家庭!”
(三)第三步 毒品危害的剧本设计
目标:1.引导辛某呈现吸毒后父母痛不欲生、家庭决裂的场景,觉察吸毒对自己和家庭造成的危害。2.模拟回到第一次吸毒的场景,反复演练拒绝毒品,演绎无毒人生。
内容:情境模拟:如果没有吸食毒品,你的人生会怎样?你可以有不同的选择。引导辛某对自己进行不一样的人生设计。发挥辛某的文字特长,引导她写下自己的人生剧本,辛某在痛哭流涕后写下情景剧本《给妈妈的一封信》,剧本以一个在戒毒所的女儿给天堂的妈妈写的一封信为背景,在母亲和女儿的隔空对话,传递着女儿的追悔莫及和母亲的不离不弃。在警察的安排下,辛某的剧本进行了编排,而且辛某扮演了满头白发、不言放弃的母亲,她也在反复的自编自演中更深地体会了母亲的感受。该情景剧获得了当年司法部劳教局(戒毒局前身)全国戒毒人员文艺汇演二等奖。当警察将获奖的消息告诉她时,辛某激动地说:“我从来没有想过自己可以写剧本,有梦想就有希望。”剧本设计技术治疗帮助辛某树立自尊、体会到了成功。
(四)第四步 回归社会剧本设计
目标:1.辛某即将出所前,帮助她树立戒治信心,主动与毒瘾进行“战斗”。2、回归社会后自己的规划设计
内容:1.心理辅导:对辛某开展信心、意志力方面的心理辅导课程,让其明白只要自己主动行动起来,引导她辛某突破内心设限,“在心中无数个设想,不如勇敢面对!”努力戒除毒瘾、改善与家人间的关系,自己将会获得崭新的人生;2.生涯规划:为其讲授生涯规划知识,帮助辛某对以后的人生进行生涯规划。
(五)第五步 拒绝毒品诱惑的剧本设计
目标:辛某回归社会后,警察定期与其联系,针对如何面对形形色色的诱惑,如何应对自己的负面情绪,在情绪低谷时仍然能保持积极向上的状态,是辛某出所后能持续保持操守的关键。
内容:1.心理辅导:引导辛某探索“我的世界”“我的世界里有什么?”“我为世界贡献了什么力量?”辛某看到自己过往除了毒品还是毒品,她在忏悔中痛哭流涕,警察引导在一次次场景模拟中提升自己拒毒能力,当辛某讲述我的世界里有鲜花也有阳光时,警察欣慰地笑了,辛某逐步增强对社会、家庭和自己的价值感和幸福感。2建立拒毒圈,形成相互陪伴、相互成长的拒毒圈。警察坚持和父母联系,在他们来所探望时讲辛某的剧情设计,落实父母角色的配合,给与辛某持续的信任与支持,1999年7月,辛某提前解戒。回归社会后,父母将其送到了北京一所民办大学提升学历和见识,断绝了起毒品来源,更新了朋友圈。2001年,辛某脊椎旧伤复发,她一度痛得在床上死去活来,求着父母给她找白粉。当警察了解情况后,让其选择用美沙酮替代,伤口痊愈后,在警察和家人的关爱下,辛某放下复吸的念头。3、反复演练,模拟面对毒品的多种情形,如何拒绝、拒绝的理由、如何对高危情形进行预判等等,实现遇到真实事件时才能不断突破困境。2005年7月,辛某遇到家庭重大变故,父亲车祸身亡,在精神几乎崩溃时,她和警察通话:“我好想在吸毒中麻醉自己,太痛了!”警察帮助她处理情绪,同时引导她调整人生剧本。最终辛某意识到自己身上的责任,表示要照顾好妈妈。有效缓解辛某不良情绪,预防、改善和消除心理问题,增强拒毒能力,提高心理能量。
五、实施效果
在阶段性剧本设计技术治疗后,辛某积极参加所内的戒治生活。父母来所探望时,她讲述自己设计的剧本,和父母积极进行了交流,和同戒人员和睦相处。经常在戒毒人员中进行现身说法,起到带动作用,因为表现积极,辛某还担任值班员工作,成为了戒毒人员眼中的明星学员。1999年至今,辛某一直与警察保持联系。遇到突发状况积极勇敢面对,她学会了根据自己的状况去修改人生剧本,提高适应和抗挫能力。警察每隔一段时间和辛某联系,给辛某不断注入坚定拒毒信念。辛某的妈妈也会主动和警察联系,告知辛某的变化。辛某目前家庭和工作稳定,还考取了社工证,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她坦言:“如果不是和警察有联系,都已经忘记自己曾经吸毒的事情了”。辛某用自己的真实经历书写人生剧本,写就了不一样的灿烂人生。
【案例思考】
一、循序渐进,抽丝剥茧。在教育实践过程中,警察分析辛某行为的原因在于其内心自卑、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警察在观察过激对抗行为中细心排查,学会解读“微表情”,在千丝万缕中去逐一梳理,发现辛某的症结是她对自己人生没有规划、没有目标,以至于深陷毒海就推卸责任,警察发现其自身优点,发现辛某在摘抄文章时眼中有光,警察就安排辛某去书写墙报、撰写稿件,发挥自身优点,让其在创作人生剧本中学会设计自己的人生,循序渐进逐步调整,转变其负面情绪,运用剧本创造技术治疗,就是让其学会设计自己的人生,不再沉沦、碌碌无为。
二、多方联动、破茧成蝶。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是激发戒毒人员戒毒动机、增强戒治信心的有力保障,警察搭建家庭支持系统平台,帮助辛某建立亲情链接,将其规划剧本告知家长,并且要求戒毒人员家属支持其梦想,改善家庭关系,而家长也尽可能的改变辛某回归社会后的环境,辛某通过大学课程学习的提升,开拓了眼界,突破自我设限。在警察的引导下屏蔽了毒友圈,在家庭的鼓励和关心下,辛某感受到家庭、社会的关爱,实现了无毒人生、破茧成蝶。
三、坚持不懈,点亮心灯。24年的坚持,8千多天的生命守护。从书信到微信、从电话到视频,警察对戒毒人员坚持长期的、持续的情感关怀和情绪引导,辛某回归社会后,曾经在深夜来电痛哭流涕、讲诉和男友分手时撕心裂肺,也曾经分享自己在外打工晋升的喜悦,警察始终允许其呈现、表达、再呈现、再表达。在遇到戒毒人员求助表达时,允许其真实表达自己的内在感受,发扬“滴水穿石”的精神持续鼓励辛某学会担当、约纳自我,警察如“蜡炬成灰”般从亲情帮教上给予指导,对辛某点点滴滴的变化都及时给与肯定,传递信心。辛某曾经感激涕零地对警察说:“如果没有你们无微不至地辛勤付出,我见证不了明天的美好!”警察的温暖支持如微弱烛光,一直照亮辛某的生命成长,引导辛某提升感知幸福的能力,在实践自己的人生剧本中不断强化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