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心理矫治帮助病残戒毒人员商某积极戒治的案例
案例内容
【案例背景】
病残戒毒人员作为涉毒违法违纪人员中特殊的“弱势群体”,具有矫治难度大、危险系数高的特征,其进入戒毒所后大多性格偏激,逆反强烈,不服管教,封闭孤独,加上本身有着疾病,更容易造成心理扭曲。戒毒民警只有通过细心观察、诚心救助、热心指引、真心关爱才能帮助其矫正错误认知,树立正确观念,积极戒治。
本案中,戒毒民警针对病残戒毒人员商某敏感易怒、逆反偏激的心理状况,通过实施心理矫治,帮助商某顺利走出心理阴影,适应戒治生活,为其彻底戒断毒瘾、早日回归社会创造了良好条件,成效显著。
【案例基本情况】
商某,男,1990年出生,离异,初中文化。2018年9月因吸食冰毒被公安机关抓获,后被强制隔离戒毒两年2020年9月解除强制隔离戒毒,2022年10月再次因吸食冰毒被强制隔离戒毒两年。商某此次被公安机关抓获时,检查出患有原发性高血压1级、肝炎,因此被直接送至病残大队进行强制隔离戒毒。
商某刚入所时因性格孤僻、情绪暴躁,不愿与人沟通,尤其听到其他戒毒人员大声说话时情绪会加重,导致人际关系紧张、矛盾冲突不断,且晚上入睡困难.成为民警“注目”、同班“侧目”的“特殊人物”。
商某穿着干净整齐、求助愿望强烈,交流时主动诉说,语速适中,表情达意恰到好处。心理咨询师了解到,商某第二次被强制隔离戒毒后,家人对其很失望,在本次戒毒期间只有母亲到戒毒所探访过他。因此,商某心中非常焦虑,不知道回归社会后如何面对亲人和朋友,陷入深度自责中。
【评估与诊断】
商某出现上述症状的时间较短,为近期发生,有明显原因,且尚未泛化;其情感反应可以理解,且强度适中;对自身躯体、心理和社会功能等症状有充分的自知力;主观认识与客观现实一致,能够现实分析自己复吸的弊端;希望得到心理上的帮助,属于一般性心理问题。
诊断结果为:复吸引发的趋避式冲突,进而导致混合型焦虑、烦躁等不良情绪。
【制定方案】
近期目标:1.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2.帮助其缓解心理冲突,减轻对现状的过分关注,更正错误认知;3.改善睡眠质量,缓解焦虑、烦躁等负性情绪;4.鼓励其做出有效行为,树立戒治信心。
长期目标:增强商某应对挫折逆境的能力,掌握情绪调节的方法技巧,实现自我成长,锻炼意志,在危机中看到生机,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去面对生活。
【方案实施】
第一次心理咨询:
通过摄入性会谈了解到,商某每天睡不着时反复想的均是以前发生的一些生活事件和回归社会后可能面临的种种困难,如被家庭和社会厌弃、朋友躲避、就业无望等。商某虽然内心渴望亲情、希望家庭幸福、事业有成,但因缺乏自我约束能力导致复吸,不仅伤害了亲人,也毁了自己的事业。懊悔和自责使商某长期处于迷茫、烦躁等情绪中,大脑经常处于紧张状态,继而引发失眠,烦躁情绪与睡眠不良形成了恶性循环。
本次咨询中,心理咨询师对商某的身心状况进行了详细的了解,运用共情等方法,与其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使其充分信任咨询师,畅所欲言。咨询师通过认真倾听和适时反馈,引导商某消除顾虑,积极表达真实想法,充分发泄不良情绪。
咨询结束时,咨询师给商某留了作业,要求其对经常反复思考的问题进行整理,下次咨询时再讨论。
第二次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师:上次咨询结束时留了一个作业,是整理一下你反复思考的问题,现在可以具体谈谈吗?
商某:好的。我2020年解除强制隔离戒毒回家,家人给我介绍了新的女朋友。刚开始相处的很好,但后来女朋友的父母知道我有吸毒史,坚决反对我们继续相处。不过女朋友选择相信我,坚持和我继续交往。当时我就下决心为了女朋友和父母,定要彻底戒断毒瘾,再干出一翻事业回报他们。
心理咨询师:我能感受到你当时的决心,后来呢?
商某:不久后,以前的毒友接踵而至,有的打电话邀我一起“玩”,有的找我借钱,有的打着做生意的幌子叫我一起“做事”,都被我拒绝了。我意识到自己必须换一个生活环境,才能不受他人的引诱,我就决定去外地打工。当时虽然生活有点艰苦,但戒断毒瘾的信念一直支撑着我,慢慢地我与新同事相处的越来越好,也有了一些积蓄。女朋友的父母亲朋看到我的转变,也接纳了我。亲情的温暖、事业的好转,使我很珍惜当时的生活状态。
心理咨询师:你面对身边的毒友,积极努力去改变交际环境,做的很好。后来是又发生什么了吗?
商某:后来我在外地购物时,遇到了一个以前的毒友,他约我“整几口”,我当时拒绝了,但毒友给我留了手机号。回家后我一直在做思想斗争,第一天坚持没有联系他,第二天我也坚持住了,第三天我动摇了,要不就吸最后一次吧,一次没关系的!最终我没有挡住诱惑,再次沾染毒品,并一发不可收拾,很快积蓄用完了,女朋友也离我而去。现在一想到曾经远离毒品的美好的生活,再对比自己现在的状况,我就觉得对不起所有人。
心理咨询师:通过你所说的,我感受到了你的后悔和自责。你觉得自己复吸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
商某:我觉得自己对毒品的危害认识不足,对自己的自制力过于自信,没有彻底戒掉毒瘾的决心。
心理咨询师分析,商某对毒品带来的快感和危害这对利益砝码进行对比,与被限制人身自由的痛苦对比,以及对家庭、事业等方面伤害的对比。在三组不成比例的利益对比下,更加增强了商某对正常生活的向往,使其情绪持续沉浸于复吸的自责和悔恨之中。
通过此次心理咨询,心理咨询师感受到商某在适当倾诉后,不良情绪有所缓解,脸上看到了微笑。通过指导性会谈,启发商某,接受无法改变的事,勇敢改变能改变的事,力求不再重蹈覆辙,才是自己目前最应该关注的事情。
第三次心理咨询:
在本次心理咨询中,针对商某睡眠不好和注意力集中困难的问题,心理咨询师使用音乐治疗、放松训练、想象训练三种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其缓解由心理问题引发的躯体不适。这些方法操作简单、实用,安排商某每周2-3次坚持治疗和练习。
每次治疗后,商某的情绪状态都有显著的变化,通过两周的治疗,商某开始主动找民警汇报思想,自己思想观念有了转变,之前想不开的事情也能想通了,决心回归社会后重新振作起来。
第四次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师:通过这段时间的治疗,你觉得自己发生什么变化了吗?
商某:我现在感觉心情好多了,整个人挺轻松的,前段时间的烦躁和焦虑基本没有了。我也知道自己现在该怎么做了,对今后的生活也充满了信心。
心理咨询师分析,商某能够正确认识自己存在的问题,通过对引发其情绪问题的固有认知进行讨论,使其明白可以通过改变认知来调节情绪,以更好的适应戒治生活。
最后,通过沙盘疗法了解商某经过心理咨询后的心理健康状况。商某呈现的沙盘整体和谐、充满活力,比较有秩序和规则,反映出其心理状态有所改善。
【效果评估】
通过一些列心理矫治,商某的情绪明显好转,并正常参与戒治生活,戒治积极性明显提升,戒治信心增强,能与民警主动沟通交流,情绪平稳,睡眠质量好转,心理矫治效果良好。
【案例思考】
一、对戒毒人员的日常管理中,要及时了解戒毒人员心理需求,积极开展心理咨询。戒毒所要持续完善心理矫治体系,对戒毒人员心理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进行研究、分析,找准影响和阻碍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制定相应的心理矫治方案,使心理咨询工作能够有的放矢。
二、民警要仔细查阅戒毒人员档案相关资料,全面关注和掌握戒毒人员身心情况,不仅有助于解决戒毒人员日常管理中遇到的问题,也能对戒毒人员可能会出现的问题进行预判,防患于未然,确保戒毒场所安全稳定。
三、要加强与戒毒人员家属的沟通,提升戒毒人员教育戒治效果。在大多数戒毒人员在强制隔离戒毒期间对亲情的渴望比任何时候都要强烈,亲人是他们最重要的心理支撑,亲人的关心有助于增强他们的戒治动力,重建戒除毒瘾的信心。因此,戒毒所要积极争取家属的配合,使他们对戒毒人员保持足够的耐心,给予支持和鼓励,与戒毒所内的管理和教育形成合力,促进戒毒人员安心戒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