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感悟“雷锋故事”为契机丰富戒毒人员精神世界的教育矫治案例
案例内容
【案例背景】
戒毒人员普遍受毒品亚文化影响,精神世界空虚迷茫、无所寄托。为了改变其精神家园荒芜的状态,在纪念毛泽东主席发表“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60周年之际,省赣西戒毒所在戒毒人员中开展了“学雷锋”专题教育活动。活动以感悟“雷锋故事”为契机,引导戒毒人员从雷锋的成长故事中挖掘其积极乐观、感恩、奉献的精神品质,以雷锋故事疗愈和滋养戒毒人员,并以此契机丰富戒毒人员的精神生活,为戒毒人员的精神世界播撒下乐观、感恩、奉献的种子。
【案例基本情况】
此次活动另辟蹊径,从弱化毒品亚文化影响,丰富戒毒人员精神世界的视角,分四个步骤引导戒毒人员感悟雷锋的精神品质。活动坚持走深走实走心,帮助戒毒人员完成了对雷锋精神从消化吸收、深化学习再到转化行动的整个过程。
一、雷锋如何走出苦难的原生家庭
(一)感悟方法:欣赏电影《少年雷锋》+专题讨论
(二)矫治目标:学习雷锋的积极乐观,走出原生家庭阴影,精神世界不消极悲观。
(三)矫治过程:
1.欣赏电影《少年雷锋》。戒毒人员都听过“学雷锋做好事”,可少有人了解雷锋的成长故事。通过欣赏电影《少年雷锋》,戒毒人员了解了雷锋童年悲惨的命运:父亲死在日本人的手里;年仅十一二岁的哥哥在资本家的厂里当学徒,没日没夜干活,最终得肺结核而死;弟弟在母亲的怀里咽了气;母亲被地主欺凌后悬梁自尽。雷锋的成长故事打动戒毒人员的原因在于很多人仍然很难从原生家庭的阴影里走出来,他们或成长于单亲家庭或缺乏家庭温暖和关爱,从而误入吸毒的歧路。雷锋7岁成了孤儿,受尽磨难,但他却能温暖向阳而生。相较而言,戒毒人员领悟到原生家庭的不幸不是他们沉沦堕落的理由。
2.开展“雷锋如何走出苦难的原生家庭”专题讨论。是什么让雷锋走出原生家庭的阴影?戒毒人员先自由讨论,然后派代表发言,最后民警通过归因理论进行了分析总结。从归因理论看,雷锋的成长受到内外因的共同作用,但雷锋的积极乐观却是促成雷锋成长的最大因素。
3.引导戒毒人员感悟:原生家庭对人的影响伴随一生,但从雷锋的故事中我们看到了一个积极乐观的雷锋,不管原生家庭多么悲惨,不管童年多么苦难,他仍然积极乐观。所以说内因才是变化发展的根据,积极乐观是永远的阳光,保持积极乐观才能战胜黑暗看见光明。
二、雷锋为何能坚持做好事
(一)感悟方法:精品课+感恩行动
(二)矫治目标:学习雷锋的感恩,帮助戒毒人员以感恩和谐家庭关系,精神世界有依靠有寄托。
(三)矫治过程:
授课《爱憎分明的雷锋》。民警的课聚焦于雷锋乐于助人的行为,展现了雷锋爱憎分明懂感恩的精神品质。雷锋的成长经历让其痛恨旧社会,感恩共产党、社会主义。因此,雷锋响应毛主席的号召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的事业中,把对党和社会的感恩化作点点滴滴的乐于助人,雷锋也因此被铭记和颂扬。通过聚焦“感恩”这一专题,民警把爱憎分明、个性鲜明的雷锋展现在戒毒人员眼前。戒毒人员认识到感恩让雷锋坚持做好事并积小善为大善。
2.开展感恩家人行动。一是鼓励戒毒人员回忆让自己感恩的人和事,引导他们认识到感恩就是坚定决心戒断毒瘾,改变自己才能回报他人和社会。二是拨打亲情电话,向家人表达关心和感谢,融洽和谐家庭关系。三是组织戒毒人员给家人写一封感恩的信,把言语难以表达的情感通过书信抒发出来。
3.引导戒毒人员感悟: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家庭和社会的“阳光雨露”,感恩不需要做出力挽狂澜的伟业,也不需要惊天动地的举动。感恩首先需要做好自己,不给家庭、社会增添负担,再付诸于力所能及的小事。
三、雷锋的人生价值是什么
(一)感悟方法:思政课展播+价值讨论
(二)矫治目标:使戒毒人员感悟人生价值是奉献,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神世界有追求。
(三)矫治过程:
1.展播以奉献为专题的系列思政课。首先播放了讲述雷锋奉献故事的思政课。雷锋的生命虽短暂,但雷锋精神永恒,雷锋的奉献不仅快乐了自己,也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以雷锋故事为牵引,民警通过数字点播系统为戒毒人员展播了关于焦裕禄、张桂梅等先进人物的思政课,以故事感染人,以真情打动人,以榜样引领人,戒毒人员深受启发。
2.开展人生价值讨论。许多戒毒人员认为人生就是吃、喝、玩、乐,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盛行。民警借用历史事件从国家、社会和家庭的角度反驳了他们的观点,如果每个人都只顾自己,哪里会有家,哪里会有国。
3.引导戒毒人员感悟:人生价值在于奉献,予人玫瑰,手有余香,奉献别人快乐自己。
四、如何把雷锋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一)方法:心得体会+黑板报+学雷锋实践活动
(二)矫治目标:在理解、感悟雷锋精神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反思学习行动,丰富精神文化生活。
(三)矫治过程:
1.撰写心得体会和黑板报。雷锋故事可歌可泣,雷锋精神也可学可为。为了深化活动效果,组织戒毒人员撰写心得体会和设计一期黑板报。戒毒人员结合自身实际谈感想体会,进一步反观雷锋对照学,把雷锋的精神品质悟深悟透,入脑入心。多彩的黑板报也活跃了场所文化氛围,团结、积极戒治氛围更加浓厚。
2.学雷锋实践活动。一是开展读书活动。丰富戒毒人员的精神世界要趁热打铁且久久为功。教育矫正中心为戒毒人员购买了一批弘扬先进文化的图书并配备了书柜,戒毒人员学习雷锋的钉钉子精神,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了阅读计划并坚持读书学习。他们将用书香浸润心灵,持续丰富精神世界,进一步筑牢防毒拒毒防线。二是在戒毒人员中成立“学雷锋互助小组”。以“积极乐观、团结感恩”为口号,“互助小组”帮助戒毒人员走出狭隘、抱团取暖、互帮互助,引导困难戒毒人员选择阳光走出困境。
3.引导戒毒人员感悟:以思想触动促行动改变。学雷锋不能只停留在思想上,学雷锋更要见行动。
五、活动效果
此次“学雷锋”专题活动不仅向戒毒人员展示了一个完整鲜明的雷锋形象,还从多角度挖掘了雷锋的精神品质,让戒毒人员明白学雷锋不仅是做好事,还要学习他的积极乐观、感恩、奉献等精神品质;特别是结合雷锋故事开展讨论和现身说法,打开戒毒人员封尘已久的心结,让他们学会积极乐观面对生活,在感恩中和谐关系,在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丰富精神世界不是一阵子而是一辈子的事,持续的读书活动和“互助小组”深化了活动效果,进一步弘扬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弱化了毒品亚文化的影响,为他们的世界注入积极向上的精神食粮。
【案例思考】
一是注重结合节气开展教育矫治活动。春季是播种季节也是抑郁症的高发季,借雷锋故事为戒毒人员驱散心灵阴霾,播撒乐观、感恩、奉献的种子正当其时,同时也开展一系列丰富戒毒人员精神世界的活动,让戒毒人员的精神世界不再消极悲观,不再怨恨颓废,不再空虚迷茫。
二是注重为戒毒人员补精神之钙,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吸毒者因受毒品亚文化影响,追求极端虚幻的感官享乐而不愿自拔或不能自拔,精神世界消极悲观、空虚迷茫。给他们拔心灵杂草,在精神的土地播撒下积极、乐观、感恩的种子,才能让戒毒人员从根本上抵制毒品,重享健康无毒人生。
三是充分挖掘专题教育的内涵外延,让专题教育常学常新。此次“学雷锋”专题教育活动推陈出新,不简单满足于蜻蜓点水般看“雷锋”电影和听歌曲,而是从丰富戒毒人员精神世界的角度,以充实戒毒人员精神世界为目标导向,层层深入引导探讨,触及思想感情,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化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