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戒毒人员开展“文化戒毒”教学实践案例
案例内容
【案例背景】
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的总称,是人类内在的精神创造、传承和发展的总和。它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的部分,也包括人类意识衍生出来的科学、技术、语言、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一个民族有什么样的文化传承,就有什么样的精神内涵和思想取向,也就有什么样的发展方向和发展前景。同样,一个人接受什么样的文化熏陶,就有什么样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方法论。
“文化戒毒”是指以课堂化教育为依托,以多种形式的辅助教育为补充,通过对戒毒人员开展中国文化、政策形势、法律法规、戒毒方法、人生智慧等内容的教育,循序渐进,润物无声,重塑戒毒人员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打造他们正确的人生取向和行为方式,以此坚定戒毒人员的戒毒信念,提高戒毒能力,保证戒毒效果的一项系统工程。
客观地说,多年来,我们所做的教育工作就是在践行文化育人,问题是这一工作的认识要提高,理论要升华,内容要系统,工作要规范。为做好对戒毒人员“以文化人”工作,我所进行了一年多的“文化戒毒”教学尝试,达到一定效果,取得一些经验。以下是我所开展“文化戒毒”教育教学案例。
【案例基本情况】
一、方案的制定
(一)教学目的
通过“文化戒毒”教学的开展,提高戒毒人员的文化素养,培养他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正确的思想导向,下定戒毒的决心,找寻到适合自己特点的戒毒路径,以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突破戒毒的“社会性影响”瓶颈,实现远离毒品的目标。
(二)教学时间和课时设置
时间:(第一期)教学时间为2019年9月到2021年3月,每天19:30到21:00。
课时:1、法律法规和政策形势10课时。2、《戒毒能力培养》4课时。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授课5课时。4、孔子及《论语》10课时。5、《道德经》讲座15课时。 6、《弟子规》和《孝文化》教育5课时。
二、教学实施过程
(一)课前准备
2019年9月,我所安排一名专职教师,以讲座的形式,每周从周一到周六,分别到所内六个大队轮流授课。为保证授课效果,教师在观摩学习名师讲座视频,进行授课练习,提高自己授课水平的基础上,查阅大量资料,进行合理取舍,编写出适合戒毒人员学习的教案,完成课前准备。在授课中,教师能做到以事实为先导,深入浅出,加强说理性,强化互动性,引导戒毒人员积极参与,保证了教育效果。
(二)教学内容
1.法律法规和政策形势教育。内容为《禁毒法》《戒毒条例》《刑法》《民法典》《十九大报告》。通过学习,让戒毒人员知法懂法,提高守法意识。教学过程中运用大量案例,进行以案释法,便于戒毒人员理解和记忆。
2.戒毒能力培养。主要讲述毒品危害及戒毒的方法和智慧,让戒毒人员在深刻认识毒品危害的基础上,在戒毒过程中有方法可循,有规律可依,有路径可走,增强戒毒能力。在理论教学的前提下,分析多年来积累的戒毒案例,让戒毒人员把自己“摆进去”,强化了教育效果。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二十四个字进行解读,培育正确价值观念,树立符合现实要求的理想信念。
4.孔子及《论语》10课时。《论语》是一部教人入世的哲学著作,在这一课中,警察主要讲述孔子论语中“君子”的观念;仁义礼智信的内涵;做人的原则;学习的方法;处事的哲学,通过学习,让戒毒人员能更好和社会契合。
5.《道德经》讲座15课时。主要讲述《道德经》中的人生智慧,包含: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柔弱与刚强的辩证关系:不完美才是最大的完美:无为而无所不为的理念:欲速则不达等人生观念等等,改变戒毒人员的思维和行为方式。
6.《弟子规》和“孝文化”教育5课时。《弟子规》是古代启蒙读物,它的朴素人文思想,对树立戒毒人员的正确观念,促使他们虚心学习有较强引导作用。百善孝为先,通过对孔子《孝经》为基础的“孝文化”教育,能强化戒毒人员尊老敬老的观念和感恩意识,在提高心性的基础上,调动戒毒人员主动戒除毒瘾的积极性。
(三)教学过程
在一年半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授课安排,到各大队进行巡回授课,为保证授课效果,教师准备了大量的实例,深入浅出进行讲解,在授课过程中,根据戒毒人员听课的专注度,调整授课内容,注意声音的抑扬顿挫和态势语言的合理使用,教学总体上达到了良好效果。
三、实施效果
通过一年半的教学实践,接受学习的戒毒人员价值观念得到一定程度转变、思想素质有了明显提高,自控力加强,违纪行为减少,礼节礼貌和行为规范有了明显好转,对未来更加有信心。2021年2月,所教育科对参加过以上课程的300名戒毒人员进行调查,认为课程对他们有很大帮助的有211人,占比68%。学员们普遍表示,通过参加干警的文化素养教育,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有了一定改变,戒毒能力得到提高。
【案例思考】
“文化戒毒”能在重塑戒毒人员“三观”的基础上,促使他们自觉接受戒毒戒治,从思想根源上解决问题,是戒毒戒治的治本之法,要做好这一项工作,还有以下问题和障碍需要解决:
一、警察对戒毒人员思想教育重视不够,遑论“文化戒毒”
大部分警察认为,戒毒就是通过康复训练强健戒毒人员身体,通过劳动锻炼提升戒毒人员劳动意识,通过遵规守纪培养戒毒人员行为习惯,因为,戒毒所毕竟不是学校,对戒毒人员只要完成法律法规,政策纪律和一定程度的思想教育就行,如果这样的想法不改变,戒毒所教育戒治这一中心工作就难有实效。
二、人的文化素养的提升很难量化,短期看不出效果,对于急功近利,乐于“吹糠见米”的人来说,是不容易接受和重视的。
对戒毒人员开展“文化戒毒”的教育效果评价是一个“软指标”,不易量化。我们很难说某一戒毒人员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思想观念得到什么变化,也很难认定某某戒毒人员因为接受了“文化戒毒”课程后增强了戒毒决心,提升了戒毒能力。所以,因缺乏一套有效的评价机制,致使“文化戒毒”效果难以得到彰显,也让警察因看不到文化戒毒的效果,影响了走这条戒毒路径的积极性。
三、戒毒人员文化水平参差不齐,总体偏低,要通过教育达到“以文化人”,且齐头并进的效果,困难很大。
我所戒毒人员文化水平从文盲到大学本科都有,年龄涵盖17岁到70多岁,而不同文化程度和不同年龄段的戒毒人员学识和社会经历都有所不同,如何根据这些差异,分类设置课程,因材施教,在戒毒所教育资源普遍不充分的前提下,存在一定困难。
四、缺乏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开展“文化戒毒”力不从心。
戒毒所不同于学校,招收的人民警察师范专业的少,很多教师是“半路出家”,既没有教学理论也缺乏教学实践,造成戒毒所教学质量低,教学效果不明显的窘境,这是推动“文化戒毒”的一大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