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服务首页
司法行政人员首页
欢迎您访问司法行政(法律服务)案例库
首页 > 通过综合矫治帮助认知偏差戒毒人员李某适应戒治环境的案例

通过综合矫治帮助认知偏差戒毒人员李某适应戒治环境的案例

分享
案例内容
【案例背景】

戒毒人员李某,女,1988年生,高中学历,未婚,独生子女,目前家中有父母双亲。戒毒人员李某的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父母经商,平时忙于工作,陪伴的时间相对较少,在物质上满足李某,对行为并未多加管束,十分溺爱。李某不喜欢约束,毕业后没有正式工作,一直在做奢侈品微商代购,这也间接导致了李某过早的步入社会,开始了花天酒地的生活,认识了许多混迹于夜场的“社会人”,并接触到了毒品。

由于戒毒人员李某长时间沉溺于昼伏夜出的享乐生活,养成了不健康的生活习惯,身体上各项机能都相对较差,入所后伴随的戒断反应相对强烈,躯体化症状也较明显,适应集体生活较吃力。由于李某从小生活环境较好,父母对其百依百顺,养成了其目中无人的性格,做事十分傲慢,十分抗拒戒治生活,不屑与他人沟通,存在不想戒、不愿戒的想法。

结合戒毒人员李某入所初期表现的消极懈怠及多次与其母亲的通话了解到,虽然李某父母在生活和物质上能够满足其一定需求,但对父母存在一定的怨恨,认为父母对其只有应负的责任,没有关爱,认为自己吸毒也有他们的责任,因此李某在面对父母时会出现怨恨和敌对情绪,综上从家属了解到的信息可知,李某对父母叛逆心理较强,三观扭曲,并未认清毒品危害,未对自己吸毒违法事情有深刻认识,这是李某不能适应戒治生活的原因之一。其二李某为了吸食毒品,将自己多年的积蓄挥霍一空,也在多家信贷公司进行了贷款,父母不仅要面对她强戒的现实还要面对巨额的还款,面对人生窘境,李某自尊心受到严重打击。

【案例基本情况】

一、方案制定

通过一段时间的接触及了解,李某目前存在的问题是思想意识还没有转变,对民警戒毒工作的不信任,亲情关系上的淡漠。针对戒毒人员李某的实际情况,制定了详细的教育矫治方案,重点结合生理及心理两方面进行教育矫治,生理上主要为帮助其恢复身体机能,心理上打开心结,解决与父母的情感问题,转变意识,明确戒毒的重要性,树立戒毒观念,增强戒毒信心。

二、方案实施

(一)转变意识,树立戒毒观念。由于李某入所初期内心的抵抗情绪较明显,存在一定程度的偏执想法,从小娇生惯养的性格特点等,转变她的思想和行为不是一天两天就能解决的。同时由于疫情原因,每名戒毒人员都是单独隔离管理,存在民警不能与戒毒人员进行实时面对面的沟通,这也给民警的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因此民警主要从日常的生活细节上入手。李某十分注重自己的外表,民警利用这一点,从养生等方面打开与李某沟通的桥梁,通过建立初步的沟通后循序渐进的帮助李某转变认知,正确面对戒治生活。李某存在认知偏差主要存在于两方面的原因:一是主观意识抗拒了解毒品的危害,不想正视强制隔离戒毒;二是法律意识的淡薄。针对于这两方面问题,专管民警主要利用视频及线上授课,同时辅助真实案例进行普法教育,结合李某自身经历,帮助其认识到毒品对生理的危害,对家庭的危害及对社会的危害,引导李某转变错误认知,正确面对戒毒这一事实。另外,民警讲述戒毒人员真实案例,其经历与李某十分相似,成功戒毒后选择自主创业,家庭及工作都十分顺心,整场交流的过程中,李某听的十分认真,民警也趁热打铁鼓励其继续从事代购,积攒人脉,形成自己的事业,虽然李某没有进行过多的附和,但民警从她眼中看到闪烁出来的光芒。

(二)兴趣切入,增强戒治信心。经过前期的努力,民警与李某建立了初步的信任,也看到了李某的言行举止有了很大的变化,能够遵守所规所纪,但仍存在一定的社会习气,需要持续不断地进行监督。因此民警决定从其兴趣点切入,增加其戒毒意愿的主动性,通过更深层次的沟通了解到,虽然李某的性格较孤傲,朋友较少,但其十分喜欢弹钢琴,目前已经达到钢琴十级的水平,长笛也涉猎一些,其在音乐方面造诣很高。民警私下准备了许多音乐方面的专业问题,利用抛出问题解决问题这一思路,进行正面鼓励引导教育,增强李某主动沟通的意识。大队成立音乐小组,鼓励李某利用自己所长进行日常授课,通过一次又一次的提问、答疑,李某自信心得到很大的提高,同时大队其他戒毒人员的学习积极性也得到了提高。大队积极组织大队会,鼓励李某在活动中负责构思、编排、演出等环节,通过多次的参与,李某的戒治状态有了质的飞跃,性格也变的十分开朗,在日常的戒治生活中能够主动与民警互动沟通。民警也向其介绍所内各项大型的教育矫治活动,鼓励李某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积极参与其中,展示自己。

(三)敞开心扉,修复亲情关系。在与李某的沟通过程中,民警发现谈及家庭生活时,李某总是避而不谈或岔开话题,亲情关系淡漠,通过侧面与其母亲的沟通中也了解到,李某对父母存在一定的怨恨,与父母之前的沟通都是索要钱财,其他方面几乎没有。主管民警经过几次针对性的谈话,发现李某虽然对父母存在怨恨,表现的满不在乎,但其内心仍旧是渴望父爱母爱的,只是不知道该怎样去打破现在的处境,同时也能够看出李某对于自己的不自信。有了这一突破口,民警从正规化教育中的传统教育入手,每日有针对性的讲授仁义礼智信,帮助李某在思想意识上认识孝道,并且能够主动谈及孝道。同时民警也积极与其母亲进行沟通,了解家人与李某的相处方式,父母对其在生活中的关爱表现等,在与李某谈话的过程中,引导渗透其回忆起与父母的点滴及父母对其的关爱,客观的去评价父母的做法,同时去肯定李某的进步,教育其要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经过一段时间的引导,李某能够主动说出自己面对父母时产生叛逆行为,主要是想引起他们的关注,获得更多的关爱。至此,李某的心结解开一大半,但亲情关系修复主要在于双方,民警除了做李某的工作外,对于李某的父亲,还需要做好思想工作。李某的父亲一直忙于工作,与李某的沟通时间甚少,此次面对李某的强制隔离戒毒,更是难掩心中的失望,民警几次的沟通都是以其母亲为主,其父亲很少谈及。在不断地沟通过程中,民警将李某的进步和内心的真实想法告知其父亲,能够感受到他内心的触动及动容,由于多年的不善言辞,其父亲没有在电话中说更多关心的话,因此民警鼓励他书写信件,信中记录了李某生活的点滴的及他们对她的期盼,也明确告知其认真戒毒,贷款都不用担心,家中一切都好,民警将这封家书念给李某听时,李某第一次在这里留下了眼泪。李某与家人的关系得到了缓解,戒治积极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迫切的想让家人看到她的改变。

(四)康复训练,提升体能素质:由于长期吸食毒品及不健康的作息时间,戒毒人员李某的身体机能有所下降,为帮助其恢复至此年龄阶段的正常水平,按照大队正常康复计划之内的每日晨间跟随线上视频学习康体操,午睡之后的广播操,以及晚上睡前的瑜伽,初步打开康复的大门,增强其身体的协调性、柔韧性及力量,睡前瑜伽也能够宁心静气,缓解焦虑情绪,保证高效的睡眠质量。除了完成大队基本的康复运动之外,主管民警为其制定一套详细的康复训练方案,每天定时进行慢走热身,不但能够恢复基础的身体机能,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李某的便秘情况;其次增加八段锦、太极扇、太极禅等传统强身健体的康体操,不仅能锻炼身体还有静心的功效,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李某单独隔离的焦虑。经沟通了解,李某年幼时学习过一段时间的专业舞蹈课程,因此在沟通过程其领悟能力很高,要点把握很准确,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李某的自信。通过一段时间的专业教学及系统的运动康复课程,戒毒人员李某身体机能有了一定程度的恢复,整个人的精神状态也有所改善,开朗了许多。

【案例思考】

就目前吸毒人群的年龄及学历来看,年龄普遍趋于青少年,学历普遍相对有所提高,一般这样的吸毒人群在进行教育矫治过程中,打破其根深蒂固的思维意识比较困难,且戒毒意愿不强,因此要有针对性的选择教育矫治方法,选择某一关键点进行切入,逐步攻破戒毒人员心中的顾虑和心结。就李某这一个案来讲,想法偏激,亲情关系淡漠,但内心又很渴望亲情就是李某最大的症结,扭转歪曲的想法,搭建亲情沟通,才能彻底解决李某安心戒毒的问题。

一、戒毒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尤其是像李某这种文化程度较高,具有一定自我认知能力的戒毒人员,如何改变其错误认知,树立正确的戒毒观念是开展戒毒工作的重中之重。充分利用好心理健康疏导,唤醒戒毒人员重新认识自己,接纳自己,对过往的生活有新的思考和认识,从而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认知,辅助配合正规化教育及个别谈话,帮助戒毒人员树立正确的戒毒观、价值观。

二、当前由于疫情原因,初入所戒毒人员需要面临单独隔离监管的问题,因此适应戒治环境的过程会相对较慢,充分利用其兴趣爱好,调动其积极性,是很重要的突破口。每名戒毒人员的兴趣爱好及潜力都不同,专管民警要制定详细的个案化教育矫治方案,一人一册,充分发挥其长处及优势,确保戒毒人员顺利度过适应环境阶段,也为后续的教育管理工作奠定基础。

三、戒毒人员多数的原生家庭都存在关系僵化、亲情淡漠等问题,本案例中的李某虽然原生家庭氛围尚可,但由于缺少对其的陪伴,导致李某对父母存在怨恨,一边渴望父爱母爱,一边又排斥他们的靠近,将自己陷入十分矛盾的境地。其实,在她们的成长过程中及戒毒之路上,亲情承担的比重并不低,父母应该学会如何正确的进行教育引导及反馈,与民警、戒毒人员共同建立有效的沟通及帮扶机制,才是对戒毒人员最好的关爱。

您的满意度:
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您的满意度: